中国音乐史笔记 下载本文

1)赵元任以一个学术造诣很深的语言学家创作音乐,决定了曲调与歌词相互结 合的完美性,并创作是最早吸取了民间音乐的音调。

2)对西洋多声创作技法的民族化,赵元任是最早创作具有民族风格作品的中国 作曲家,提出了具有中国风味的曲调是建立在五声音阶基础上的音调。 三、黎锦晖——高举平民音乐旗帜的音乐家

中国近代音乐家,中国歌舞音乐的开拓者,早年在上海与弟弟黎锦光组织“明月 歌舞剧社”,大胆起用女演员。30年代在上海组织华联影片公司歌舞班。抗日战 争爆发后为多部抗日战争戏剧创作插曲,主编了《青少年月刊》。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音乐师,中国音乐研究所研究员等。 1、主要音乐创作——儿童歌舞表演曲和儿童歌舞剧

1)儿童歌舞表演曲:是儿童歌曲中加进歌舞表演的形式。代表作《可怜的秋香》《老虎叫门》《好朋友来了》《寒衣曲》

2)儿童歌舞剧:是反映儿童生活题材为主要内容,以儿童为观众对象,有儿童自己 表演的有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歌舞音乐、舞台道具的一种综合性 艺术形式。但以歌舞为主体。代表作《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 《小利达之死》。

3)1922年黎锦晖创办了我国当时影响最大的儿童文化周刊《小朋友》,又创办了“明 日音乐会”,创办了我国最早的专门培养歌舞人才的学校“中华歌舞专修学校”。 4)还创作爱国歌曲《总理纪念歌》《同志革命歌》《欢迎革命军》 5)6首家庭爱情歌曲《毛毛雨》《人面桃花》《妹妹我爱你》 四、刘天华——国乐大师

江苏江阴人,一代国乐宗师,“中西兼擅理艺并长,而又会通串其间”的中国优秀的 民族器乐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曾研习多种乐器,早期接受中国传统音乐 的熏陶,后随俄籍教授学习小提琴,同时悉心钻研西洋音乐理论。是我国二胡音乐 的奠基人。

1、国乐改进思想:刘天华一生的艺术理想和实践,可以归纳为一点即“国乐改进”,具体体现为①他在艺术上坚定的立足民族,发扬和开创国乐的新传统。②刘天华的民主精神具体表现为他既重视我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遗产的继承,又重视对外国音乐的科学理论和经验的借鉴,以“兼收并蓄”的方针,从中西音乐文化的交融中去推进我国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③1927年创办我国第一个以进行民乐改革为宗旨的音乐社团“国乐改进社”,进行民族音乐的收集、整理、研究、创作;组织演出活动,创办音乐培训班;编印期刊《音乐杂志》等。

2、音乐教育: 20世纪上半叶,刘天华将民间乐器带入高等学府,开创了二胡、琵琶的专业教育,按照西方的教程体系编写了二胡练习曲和琵琶练习曲,培养了年轻一代的演奏家,逐渐形成刘天华二胡学派,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3、音乐创作与演奏:①刘天华生前共创作十首二胡曲《良宵》《月夜》《苦闷之讴》《独弦操》《病中吟》、《烛影摇红》《光明行》《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良月苦独病,烛光悲空闲”),三首琵琶曲《歌舞引》《虚籁》等。,1首丝竹合奏曲以及二胡练习曲47首,琵琶练习曲5首,特别是他的二胡曲开创了二胡作为一种独奏乐器的历史新纪元。②刘天华不仅在二胡中广泛吸取了小提琴的揉弦、颤音的演奏法,还改进了跳弓、断弓、颤弓以及泛音等技法,还大胆吸取我国其他乐器的演奏法来丰富二胡的演奏。③另有代表作民族器乐合奏曲《变体新水令》;歌曲集《梅兰芳歌曲集》等。 阿 炳:

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主要作品有:

二胡曲三首:《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 琵琶曲三首:《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 五、王光祈——音乐救国的理想主义者

中国近代音乐学家,早年比较关心政治和国家大事。1919年7月1日“少年中国学 会”正式成立,又创办了名噪一时的“攻读互助团”,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明确抱着“音 乐救国”的理想,踏上音乐研究道路的音乐家。

1、王光祈曾撰写了大量有关中外音乐的介绍性与研究性的论著,向国外音乐界介绍 中国音乐。例如《德国人之音乐生活》、《西洋音乐与诗歌》《欧洲音乐进化论》 2、王光祈进行了有关中国音乐、东方音乐以及有关中西音乐比较研究:例如①《东 西乐制之研究》《东方民族之音乐》《论中国古典歌剧》等;②王光祈向西方介绍中 国音乐的论著,《音乐在中国的意义》《论中国音乐》《论中国记谱法》等。 3、理论思想贡献:

①将比较音乐学引进我国,并发展和扩大它的研究领域,王光祈的博士论文《论中 国古典歌剧》《中国音乐史》把柏林学派的比较音乐观点第一个介绍到东方来的中 国音乐家。

②开创性的提出把“世界乐系”分为三大类即“中国乐系”“希腊乐系”“波斯阿拉 伯乐系”。

③以进化的观点和中西比较的方法,对我国的音乐历史和乐律进行清理,开辟了一 条音乐史学的新路子。

④把五四精神请进音乐学术园地,系统介绍了《音学》《声音心理学》 ⑤做了大量的中西音乐文化比较、交流的工作,成绩超过前辈和同辈人。 六、音乐社团、音乐教育机构及音乐论著 1、音乐社团及教育机构

1)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蔡元培任会长,创办《音乐杂志》,宗旨是“研究音乐、发展美育”。 2)大同乐会:是20-40年代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民族乐团组织,由郑觐文等人在上海创办,云集民间器乐演奏家,培养新人,他们的宗旨是复兴宫廷雅乐,以有助于世界大同的实现,故名大同乐会。活动主要有:早期演奏古代宫廷祭祀雅乐,后期古典音乐、民间丝竹乐。整理研究传统乐曲,刊行民乐曲谱、改革和制作民族乐器,组织各种形式的民乐演出和灌制唱片等。其成员柳尧章将琵琶曲《夕阳箫鼓》改编为著名的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

3)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由萧友梅提议,蔡元培认同的我国近代第一个高等 专业音乐教育机构。

4)国乐改进社:由刘天华等人发起成立的国乐社团,以改进国乐谋其普及为宗旨。 2、音乐论著

1)《中国音乐史》作者叶伯和,我国第一部音乐史著作。 2)《中国音乐史》作者郑 文

第三讲:20世纪30、40年代音乐创作

一、黄自评价:

中国近代(30年)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青年时期赴美留学,获美国 耶鲁大学学士学位。1927年与萧友梅等人共同创办“国立音乐院”,1929年以后, 一直担任上海国立音专教务主任,理论作曲教授,为我国培养出一批具有高专业水 平的音乐家。 1)声乐创作: ①艺术歌曲:

A. 以我国古诗词创作的独唱曲有《点绛唇》、《南乡子》、《花非花》、《卜算子》等, 这些歌曲音乐大多篇幅不大,但技法简练、结构严谨,形象鲜明。

B. 以现代人的诗词为题材的独唱曲有《春思曲》、《思乡》、《玫瑰三愿》;这些作

品是为音乐会创作的,注意发挥声乐演唱的技巧,并注意通过钢琴与声乐的合作来进行形象地刻画和意境的塑造;

C.为故事片《天伦》所写的主题歌《天论歌》。

D.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创作的歌曲有《西风的话》《雨后西湖》《踏雪寻梅》 《燕语》《车子》《睡狮》《秋效乐》等。 ②合唱作品

A.爱国题材的歌曲创作:《旗正飘飘》;混声四部合唱《抗敌歌》。

B.无伴奏男声四部合唱《目莲救母》,是以民间佛曲为素材,对西方多声部创作 技法进行“民族化”试验的作品。

C.大型声乐套曲、清唱剧《长恨歌》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第一部清唱剧作品。 2)器乐创作

A.音乐会序曲《怀旧》,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较早的一部管弦乐曲,也是美国交 响乐团演奏的第一部中国作品;

B.为故事片《都市风光》创作的管弦乐作品《都市风光幻想曲》。 3)理论创作

《音乐的欣赏》、《西洋音乐进化史上的鸟瞰》、《和声学》等论著 4)创作特点

A.黄自的创作中体现了音乐形象生动鲜明,曲调流畅优美,歌词与曲调的高度结合, 声乐与钢琴伴奏的高度结合,创作构思细致集中和乐曲结构简洁的特色;

B.同时在一部分作品里对音乐的民族风格作了种种创造性地探索,正是这些才使他 的创作能够给予当时以及后来我国专业音乐界以较大的影响。

C.音乐创作体裁广泛,题材深刻具有内涵,作品质量较高,是我国近代在多方面有 较高造诣的音乐家。

D.黄自将毕生精力献给我国音乐专业教育事业,为培养高质量的音乐人才,付出了 巨大的经历和心血,尤其是他的四大弟子(陈天鹤、江定仙、贺绿汀、刘雪庵)

应尚能:我国近代作曲家、声乐演唱教育家,代表作《吊吴淞》《国殇》《渔夫》《燕》。 青 主:

中国近代音乐学家、作曲家,原名廖尚果,曾赴德国留学,著有《乐话》《音乐通论》 两部美学著作。他的核心思想是“音乐是上界的语言”“音乐是最高最美的艺术”,

代表作品:歌曲代表作《清歌集》、《音境》、《我住长江头》、《大江东去》,音乐有民

歌和吟诵的韵味,在艺术上比较有特点。

朱 英:我国近代琵琶演奏教育家,是我国平湖派琵琶世家李芳园的直接传人。代表作《淞沪血战》。 贺绿汀:中国近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自的四大弟子之一。1931年入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作曲。新中国建立后长期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和第一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职务。 1)钢琴创作:

1934年创作的《牧童短笛》和《摇篮曲》获著名俄裔钢琴家齐尔品在国立音乐举办的“征 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的一等奖与名誉二等奖,《牧童短笛》具有优美的旋律,生动的 形象,鲜明的民族风格,引起当时乐坛及社会的瞩目。 2)声乐创作:

①电影歌曲:较早注意电影歌曲创作的民族化和大众化的问题,如《春天里》《天涯歌女》《四季歌》等歌曲,特别是他为电影《十字街头》《秋水伊人》,为话剧《复活》所写的《怨别离》等。 ②群众歌曲:《暴动歌》是我国最早一首创作的工农群众歌曲;混声合唱《游击队歌》 ③艺术歌曲:无伴奏混声合唱《垦春泥》,独唱曲《嘉陵江上》等。 3)管弦乐作品:《晚会》《森吉德玛》《新民主进行曲》,

4)理论研究:在理论研究方面和批评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活动,编译出版了《和声学理论与实用》《音乐的时代性》等。

刘雪庵:我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黄自的四大弟子之一,主要声乐作品影响较大,艺术

歌曲《枫桥夜泊》、《红豆词》、《长城谣》《何日君再来》及流亡三部曲《长城谣》、《离家》、《上前线》等。钢琴作品《中国组曲》是我国第一部钢琴套曲得到齐尔品较高评价。 江定仙:我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黄自的四大弟子之一,代表作①艺术歌曲《恋歌》《静 境》《岁月悠悠》,女声独唱《春晚》抗日歌曲《打杀汉奸》等。20世纪40 年代以“诗经”为词的合唱《悠悠鹿鸣》。②管弦乐《烟波江上》《沧桑》,1939 年在且日努般的“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中,其《摇篮曲》获得名 誉二等奖。

陈田鹤:我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黄自的四大弟子之一,在他的创作中以抒情性艺术歌 曲的创作影响最突出,代表作有《春归何处》、《枫桥夜泊》、《回忆》等。

1)抗日音乐作品:齐唱曲《巷战歌》、女声独唱《制寒衣》、二部合唱《兵农对》、以及话剧配乐《桃花源》等。

2)清唱曲:根据古代“苏武牧羊”的故事改编的《河梁话别》,其中最有名的歌曲是《贝加尔湖上的雪》。 3)大型合唱:《森林啊,绿色的海洋》。

4)钢琴曲:《序曲》,此曲在1934年齐尔品所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另有《血债》,管弦乐《夜深沉》根据同名古琴曲改编的管弦乐《广陵散》,舞蹈音乐《荷花舞》《采茶灯》《剑舞》等。

5)儿童歌舞表演剧:《皇帝的新衣》;小歌剧《桃花源》,大型歌剧《荆轲》。 二、聂耳的评价

我国近代作曲家,中国无产阶级音乐的奠基人,曾研习多种乐器,与友人组织“九九 音乐社”,还曾参加黎锦晖主办的“明月歌舞剧社”。积极参加左翼音乐、戏剧和电影 活动,从事创作与评论。聂耳以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创作出 许多优秀的作品,开一代新乐风。 代表作品:共创作37首歌曲,

1)群众歌曲:《大路歌》《开路先锋》《新女性》《义勇军进行曲》《前进歌》《毕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