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下载本文

教师准备:课件、民间艺术品 学生准备:制作工具、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泥人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授课

邀请对泥人发展比较了解的老人讲解泥人的源起传说与记载 惠山泥人确切的起源时间,现在已很难推断。

在相关的传说中,最早的一则是战国时期,据传孙膑流落吴地以做泥人为生;后来孙膑出任齐国军师,以泥人泥马布阵,研究兵法,破了庞涓的“五雷阵”。因此旧时艺人们供奉孙膑为祖师爷。但这则传说至多只能视作吴地泥人的原始。 北宋文人苏东坡曾在纪行诗中发出过“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水米胜珠”的赞叹,有人视此诗中就蕴涵了用惠山泥土制作泥人的信息。而至南宋,江南一带盛行在七夕供奉小塑像,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记载。因此有人将惠山泥人的肇始期定于宋代。

但关于惠山泥人的最早文字记载始见于明代。与此同时,惠山泥人的另一个流传较广的传说也是追溯至明初。据称,明洪武年间,军师刘伯温夜观星象,发现无锡惠山有旺盛的灵秀之气,将出文臣武将大乱江南,于是来到惠山脚下教百姓捏泥人,欲以泥臣泥将泄去惠山的灵秀之气。

明季文人王季重在《游惠锡两山记》中有“买泥人、买小刀戟以贻儿辈”的记载。比王季重稍晚的明末散文家张岱在《陶庵梦忆?愚公谷》中也写道:“无锡去县北五里为锡山,进桥店在岸,店精雅,卖泉酒、水坛、花缸、宜兴罐、风炉、盆碗、泥人等。”由此可知,在明代末年,惠山泥人已作为商品在当地店铺出售,并渐趋成熟。 因此,现在一般将惠山泥人的起源年代定在在明代之前。 3、欣赏制作泥人的录象

清晰的了解制作过程,进一步对泥人艺术的感知。对装饰花纹、装饰色彩、装饰手法有更多的感受。 4、欣赏各地民间艺术作品

民居木雕(清)浙江凤翔的马陕西 陈家祠砖雕(清)广东泥咕咕河南 面花山西剪纸陕西 刺绣贵州 六、学生作业

可以动手试试做做,也可画一画。 七、展示评价

第16课发现老房子的美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掌握表现建筑所使用的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 2、利用盘条成型是、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表现老房子。 3、发现和感受老房子丰富的人文蕴含和工艺特色,提高审美能力。

21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盘条成型法、泥板成型法表现老房子。 教学难点:对建筑结构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的资料、陶泥、课件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课前准备 二、导入新课:

汇总资料,引导学生交流。 三、讲授新课 1、小组研究

引导学生分析:在众多的老房子中,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该如何表现? 2、尝试表现:组织学生分组尝试技法, 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反馈与交流: 谁的想法别具新意?

在尝试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 4、欣赏:欣赏书中图片及相关资料。 5、示范

教师做示范:做底——文体——细节

堆砌、手捏、盘条、泥板等方法,可以用刻、压、粘,添加出不同的肌理效果。 四、艺术实践:

制作一处富有生活情趣的老房子。 学生创作

教师巡回辅导,找出细节有新意的作品随时进行展评。 五、评价展示

引导学生自评与互评,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引导学生谈谈创作过程中发现的小窍门和新方法,并进行技法交流。 教后反思

通过对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的了解、直观欣赏图片等,加强学生对老房子的观察、分析环节的训练。要注意学生创作时所表现出的多样性与差异性。

第17课 家乡的老房子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家乡民居、建筑的一些特点与变

22

化。 2、能力目标: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探究建筑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与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建筑艺术的精美和家乡劳动人民的智慧。 活动准备:

1、课前观察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2、收集各个地方不同建筑、民居的照片、图片、邮票等资料。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和变化 1、展示作品,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 课前大家都观察了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了下来。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2)在绘画、欣赏和评时的观察中,你觉得我们住的房子有什么特点? 小结:我们住的房子大多是楼房;也有的是平房,或者说砖瓦房,红红的瓦,白白的墙,这一切构成了家乡一道独特的风景。此外,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老房子,让我们去看一看。 2、通过比较,感知家乡房子的变化 (1)(出示制作的“老房子”课件)想一想:我们家乡有没有这样的老房子?你喜欢这样的老房子吗?它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 (2)同桌交流(可以结合课下搜集的照片或图片进行交流); ①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老房子? ②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3)全班交流。 生1:在我的老家农村见过这样的老房子,当时给我的印象就是历史久远。 生2:我也是在老家见过这样的老房子,觉得非常得好奇,回家总喜欢到那里去看看。

师小结。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门前的石狮子,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在我们看来是那样的古老、新奇。

同学们,我们生长在江南水乡,让我们一起来画我们家乡的老房子——江南水乡。 A、讲解线条画

(1)勾画外轮廓形及比例。 (2)从主要部分入手。 (3)线条明确,有密变化。 (4)明暗对比强烈。 B、讲解色彩描绘的方法。

(1)在初步概括的线条画基础上作色,线条不要有明暗变化,只要线条明确。 (2)线条、色彩画分两种清淡,稍有色差及鲜灰变化。

(3)以色块为主的,线条只要框出结构即可,色块鲜明,对比强烈。 D、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学习用线条描绘老房子的特征。 (1)遵循原则:整体——局部——整体 (2)讨论用线的方法:是自然曲线好,还是笔直的好? 2、色彩描绘方法。 (1)

23

线条结合法。 (2)色块表现法。

3、小组讨论总结线、色描绘方法,并想一想自己适合用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E、交流,好的作品上台交流。

第18课 家乡的历史和发展

教学内容与目标

应知:1、(1)通过学习本课,初步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发展概况,对家乡某一方面的过去与现在有比较深入的认识。

(2)知道自己家乡的标志性景观,并能作简单介绍。

应会:(1)能用手绘小报、文字、绘画等形式综合表现家乡的变化。 (2)能够与同学合作,搜集、整理资料,进行采访、调查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搜集资料,走访调查家乡的历史与发展。 2.通过一至两种形式表现家乡的历史与发展这一主题。 难点:对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发展进行分析与总结。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1.引入。

(1)播放课件:从猿人到现代人的人类发展历史图片,引入“发展”的概念。 发展:实现现代化的过程。

(2)提问:谁能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说一说家乡这几年哪些方面有了发展变化? (3)小结:

我们亲眼见到的变化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历经几百年的历史变迁,我们的家乡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生观看并思考。

学生回答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变化,无论大小均可以说。 2.授新课。

(1)家乡的变化是方方面面的。今天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进行深入的了解。请各小组同学把本组搜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并按照各组问题卡上的内容进行讨论。

(2)“我把家乡的发展说一说”(小展示会)。 ①家乡的胡同与现代街道的变化。 ②城市与农村现代建筑 问题卡(课件): ③交通工具的变迁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