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不同吞吐量下仓储类型与作业模式,以降低仓储成本 3进行合理的仓库结构与空间布局决策,以降低仓储成本 4降低装卸搬运的成本 5降低备货作业的成本6 降低验货与出入库作业成本 7降低流通加工成本 五、论述题
1. 当今企业活动中物流成本的特征以及相应的问题(1)物流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项目,一般所有成本都列在费用一栏中,因而,较难对企业发生的各种物流费用做出明确、全面的计算与分析。(2)在通常的企业财务决算表中,所表示的物流费核算的是企业对外部运输业者所支付的运输费或向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等传统的物流费用,相反,对于企业内与物流中心相关的人员费、设备折旧费、固定资产税等各种费用则是与企业其他经营费用统一计算,因而,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难以从外部正确把握实际的企业物流成本。(3)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各企业通常是分散进行的,这样就带来了一个管理上的问题,即企业间无法就物流成本进行比较分析,也无法得出产业平均物流成本值。(4)在一般的物流成本中,物流部门完全无法掌握的成本很多,(5)从销售关联的角度来看,物流成本中过量服务所产生的成本与标准服务所产生的成本是混同在一起的。(6)物流成本中各项目间存在着彼长此消的关系,因此,物流成本间各项目是相互关联的。(7)物流成本削减具有乘数效果,(8)由于物流成本是以物流活动全体为对象,所以,它是企业唯一的、基本的、共同的管理数据。
2. 包装费用的管理,包装环节管理的好坏,包装费用支出的节约与否,直接影响着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因而,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加强包装费用的管理十分重要。物流企业包装费用的管理通常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合理选择包装材料,降低包装费用。 (2)实现包装规格的标准化。通过标准化,可以提高包装过程的效率,减少人工费用和材料费用支出,同时也方便物流过程中的装卸和运输。(3)实现包装机械化。对于有条件的企业和物资,实现机械化包装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效率,从而降低各项费用支出。(4)有条件的情况下组织散装运输。物流企业应该根据各类物资的性能和特点,对适合进行散装运输的物资直接组织运输,这样可大幅减少包装费用支出。
3. 配送成本的构成,根据配送流程及配送环节,配送成本实际上是含配送运输费用、分拣费用、配装及流通加工费用等全过程。其成本应由以下费用构成:(一)配送运输费用, 配送运输费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车辆费用。车辆费用指从事配送运输生产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2)营运间接费用。这是指营运过程中发生的不能直接计人各成本计算对象的站、队经费。(二)分拣费用,(1)分拣人工费用。这是指从事分拣工作的作业人员及有关人员工资、奖金、补贴等费用的总和。(2)分拣设备费用。这是指分拣机械设备的折旧费用及修理费用。(三)配装费用(1)配装材料费用。常见的配装材料有木材、纸、自然纤维和合成纤维、塑料等。这些包装材料功能不同,成本相差很大。(2)配装辅助费用。除上述费用外,还有一些辅助性费用 (3)配装人工费用。这是指从事包装工作的工人及有关人员的工资、奖金、补贴等费用总和即配装人工费用。(四)流通加工费用(1)流通加工设备费用。流通加工设备因流通加工形式不同而不同,购置这些设备所支出的费用,以流通加工费用的形式转移到被加工产品中去。 (2)流通加工材料费用。这是指在流通加工过程中,投人到加工过程中的一些材料消耗所需要的费用,即流通加工材料费用。 (3)在流通加工过程中从事加工活动的管理人员、工人及有关人员工资、奖金等费用的总和。 实际应用中,应该根据配送的具体流程归集成本,不同的配送模式,其成本构成差异较大。相同的配送模式下,由于配送物品的性质不同,其成本构成差异也很大。
4. 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降低物流成本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也是企业可挖掘利润的一片新的绿地。物流成本的降低成为企业获得利润的重要方面,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降低物流成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加以实现。 1.物流合理化,物流合理化就是使一切物流活动和物流设施趋于合理,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好的物流服务。根据物流成本的效益背反理论,物流的各个活动的成本往往此消彼长,若不综合考虑,必然会造成物流成本的增大,造成物流费用的极大浪费 2.物流质量.加强物流质量管理,也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途径。这是因为只有不断提高物流质量,才能减少并最终消除各种差错事故,降低各种不必要的费用支出,降低物流过程的消耗,从而保持良好的信誉,吸引更多的客户,形成规模化的集约经营,提高物流效率,从根本上降低物流成本。3.物流速度,提高物流速度,可以减少资金占用,缩短物流周期,降低存储费用,从而节省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速度可以通过加快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的速度,来缩短整个物流周期,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5.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 物流企业的最主要特点是将物资流转各环节的经营活动进行有机的整合,使物流
成本最低化,从而提高物流企业的经营效益。因而,物流成本管理覆盖了物流活动的全过程,其成本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预测、物流成本决策、物流成本计划、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成本分析和物流成本检查等。 1.物流成本核算, 物流成本核算是根据企业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采用相适应的成本计算方法,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通过一系列的物流费用汇集与分配,从而计算出各物流环节成本计算对象的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2.物流成本预测, 物流成本预测是根据有关成本数据和企业具体的发展情况,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变动趋势作出科学的估计。3.物流成本决策, 物流成本决策是在成本预测的基础上,结合其他有关资料,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从若干个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的方案的过程。 4.物流成本计划,物流成本计划是根据成本决策所确定的方案、计划期的生产任务、降低成本的要求以及有关资料,通过一定的程序,运用一定的方法,以货币形式规定计划期物流各环节耗费水平和成本水平,并提出保证成本计划顺利实现所采取的措施。5.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控制是根据计划目标,对成本发生和形成过程以及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和条件施加主动的影响,以保证实现物流成本计划的一种行为。
6.物流成本分析 物流成本分析是在成本核算及其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方法,揭示物流成本水平的变动,进一步查明影响物流成本变动的各种因素。通过物流成本分析,可以提出积极的建议,采取有效的措施,合理地控制物流成本。 上述各项成本管理活动的内容是互相配合、相互依存的一个有机整体。成本核算为成本预测提供基础资料,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计划是成本决策所确定目标的具体化,成本控制是对成本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以保证目标的实现。成本核算与分析又是对目标是否实现的检验。
6.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影响物流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固定资产原价, 计算固定资产折旧,一般是以其账面原始价值为基数的。它包括为取得某项固定资产所发生的一切必要支出。 2.固定资产的净残值,这是指固定资产报废时可以收回的残余价值扣除预计清理费用后的余额,是固定资产使用期满时的回收额。 固定资产的预计可使用年限和预计残值,一般由物流企业的会计政策所决定,在确定预计残值时还要注意扣除清理费用 3.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长短直接影响各期应提的折旧额。应当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在确定固定资产的可使用年限时,既要考虑有形损耗,也要考虑无形损耗,有时对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也会影响到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7.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一是独立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单独建立起物流成本的凭证、帐户和报表体系。优点:提供的成本信息比较系统、全面、连续、准确、真实。可向不同的信息要求者提供各自所需的信息,对现行成本计算的干扰不大。但工作量较大。二是结合财务会计体系的物流成本核算:把物流成本核算与企业财务会计和成本核算结合起来进行,即在产品成本计算的基础上增设一个“物流成本”科目,并按物流领域、物流功能分别设置二级、三级明细账,按费用形态设置专栏。优点:所提供的成本信息比较全面、系统、连续,从一套账表中提供两类不同的信息,可减少一定的工作量。缺点:需要对现有的产品成本计算体系进行较大的甚至是彻底的调整;需要划分现实物流成本、观念物流成本的界限等;责任成本、质量成本等管理成本都要与产品成本相结合,难度较大。三是物流成本二级帐户(或辅助帐户)核算形式:在不影响当前财务会计核算流程的前提下,通过在相应的成本费用帐户下设置物流成本二级帐户,进行独立的物流成本二级核算统计。优点:物流成本在账外进行计算,不需要对现行成本计算的账表体系进行调整,又能提供较全面、系统的物流成本资料,其计算方法较简单,易为财务人员所掌握。 8.编制物流成本预算的作用(1)预测成本未来;(2)建立成本目标;(3)业绩评价与成本控制。即可以比较及时和准确地预测物流成本的未来信息,从而使物流成本管理工作能够明确方向,还可明确各种物流成本控制目标,使每个物流部门、物流运营者为各自的成本控制目标而努力,有利于发挥各部门和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为评价物流成本控制业绩提供了标准,可发现差异、修正方案,降低物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