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项选择题[1] 下载本文

B必然和偶然 C.运动与静止 D可能性与现实性

76. 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是( )。 A.必然性中包含着偶然性 B偶然性表现必然性 C必然性制约着偶然性 D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

77. 下类各项属于因果关系的有( )。 A.摩擦生热,热胀冷缩 B冬去春来,昼夜交替 C.实践长才干,勤学出智慧 D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78.“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这说明( )。

A.精神、意识对物质具有依赖性 B.精神和理论的作用可以取代物质的力量

C.人的意识不仅反映现实世界,并且可以通过实践改变现实世界 D.理论和精神可以通过群众转化为物质力量 79.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 )。 A.意识活动的计划性和目的性 B.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C.意识活动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D.意识活动对人的生理活动的控制

80.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表现在( )。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B.客观规律限制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C.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客观规律 D.尊重客观规律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81.马克思说过:“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段话说明( )。

A.动物和人一样,也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改造世界 B.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

C.人的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D.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 82.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的途径和条件是( )。

A.认识规律 B.尊重规律 C利用规律 D.改变规律

13

83.实事求是体现着( )。

A.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认识和实践的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C.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D.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84.马克思主义认为,规律是客观的,它揭示了( )。 A.人事物内在的联系 B.事物本质的联系 C.事物稳定的联系

D.事物发展的主动性

85.下列体现事物发展具有规律性的有( )。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D.万物皆流,无物常住

86.下列体现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辩证关系的有( )。 A.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有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B.人可以借助工具作用于客观世界,有目的地引发、调节和控制自然界中的事物、能量和信息过程,使各种客观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发生有利于人的变化

C.自然规律是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D.自然规律在同样的条件下可以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不同的历史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认识主体的属性有( ) 。 A.生物性 B.意识性 C社会性 D.实践性

2.认识的客体的属性有( ) 。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多样性 D.动态性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包括( )。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主从关系

4.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 )。 A.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5.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 )。

14

A.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B.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 C.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各种物质系统

D.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逻辑方法与操作系统 6.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 · 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的可知性

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8.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9.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观对客观世界的反职

B.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C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10.下列选项中属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区别的有( )。 A.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各个片面,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整体 C感性认识包含着错误认识成分,理性认识是正确的认识 D.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 11.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真实可靠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1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一次更重要的飞跃,这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

) 。15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13.要正确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做到( )。 A.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和创造

B.把关于事物的认识与主体的需要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 C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D.要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14.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这是因为( )。

A.人们的认识受到客观事物发展过程的限制 B.人们的认识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C人们的认识受到科学技术水平和认识工具的限制 D.人们一次性的认识往往是错误的认识

15.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C.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D.意识建构认识对象

16.感觉是认识起点的观点( )。

A.可以是可知论的观点,也可以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D.可以是反映论的观点,也可以是先验论的观点 C可以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也可以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以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也可以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17.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主要是与( )。

A.社会实践水平相联系 B.地理环境相联系 C.科学技术水平相联系 D.哲学发展水平相联系

18.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 )。

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人类已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 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 D.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19.“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