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
教学内容
学唱《芦笛》。
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芦笛》,并能用自然而又快乐的声音准确表现歌曲情绪。 2、了解轮唱这一演唱形式,并通过自主合作正确掌握其演唱方法。 3、参与律动及乐器的演奏,进一步形成内心的节拍感和表现欲。
教学重难点
1、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2、正确掌握轮唱演唱方法。
教材分析
《芦笛》是一首波兰歌曲,歌曲为G调、24拍、一段体、大调式,有四个乐句,节奏紧凑、一气呵成。全曲轻快、悠扬,特别是附点八分音符的频繁运用和偶句句尾的休止,更增加了歌曲的跳跃感,将芦笛爱好者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歌词描写美丽的芦笛只有七个音,而“我”的“十个手指足够吹芦笛”,这说明手指灵活;看得绿叶都心里痒痒,说明“我”技法高超,吹出的旋律优美动听,使人愉快。
教学过程
一、学生在《芦笛》音乐声中进教室。 二、师生问好。 三、歌曲教学。 1、导入。
2、欣赏歌曲,了解歌曲旋律。 3、区别X X和X. X。
4、边听歌曲,边找一找以上节奏,加以区别。 5、听琴声,用du模唱歌曲旋律。 6、了解“小巧的”演唱方法。 7、跟着录音轻声学唱歌曲。 8、一边打拍,一边跟录音演唱歌曲。
9、完整地演唱歌曲。
10、听录音,自学二三段的演唱。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旋律优美动听,使人愉快的波兰歌曲《芦笛》。曲中的小主人公拥有芦笛这一乐器,吹奏技法高超。同学们课后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学习演奏。
《青青竹子会唱歌》
教学目标
1、在学习过程中能领会歌词的含义。
2、学会后十六节奏型的把握和一字多音的处理。 3、正确的把握歌曲情感来更好的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后十六节奏型和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 2、正确演唱后十六节奏型和一字多音。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
本节课《青青竹子会唱歌》选自西师版小学音乐四年级教材,是一首G大调,2∕4拍欢快的苗族歌曲,歌词朴素无华。表现了苗族小朋友欢快活泼的学习与生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苗族欢快地歌曲,好不好?
在学歌之前,我们先来做几个练习,只有把这些练习做好了,我们才能把歌曲唱好,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信心啊? 二、基础训练 1、发声练习。 1=c
1 2 3 4|5 6 5 6|5 4 3 2|1 — ||
La
(1)注意呼吸,一口气唱完。 (2)声音适中,不要喊叫。 2、视唱练习。 (1)先听老师范唱。
(2)生随琴声轻声模唱。(注意音准、节奏)、 (3)加入La演唱。 三、新课教学
在我们的家乡有许多许多的竹子,你们都见过竹子吧?竹子的颜色青青的,微风吹来竹叶飘动,发出沙沙的声音,就像孩子们唱歌一样十分动听,美妙极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歌曲《青青竹子会唱歌》。
1、首先,听老师给大家演唱一遍,老师唱完以后请你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2、这首歌曲真动听啊,那我们先跟着琴声一起用la来轻声模唱旋律。
3、你们真棒,那我们接着来学习歌词,先请你们有感情的朗诵歌词,注意要反复哦! 4、加入歌词演唱。(注意一字多音) 5、请学生找去难点,并解决难点。 6、情感处理,带入情感完整演唱。 四、小结
孩子们,你们的美妙歌声给老师带来了无比的快乐,请同学们把美妙的歌声带回家,把这份无比的快乐传递给你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好不好? 同学们,再见!
《请你和我跳个舞》
教学内容
唱歌《请你和我跳个舞》。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请你和我跳个舞》,能跟着录音哼唱或念念。学跳集体舞,了解邀请舞的特点,基本掌握邀请舞的舞蹈规则。
2、能够根据音乐节奏,区分左、右方位,尝试边唱歌曲边跳舞,比较完整地完成集体舞动作。
3、在舞蹈中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体验音乐、舞蹈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邀请舞的特点,初步掌握邀请舞的舞蹈规则。
2、体验音乐、舞蹈带来的快乐,在舞蹈中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老师播放歌曲,随着歌曲请小朋友动一动,跳一跳。
(设计意图:用《请你跟我跳个舞》的音乐做舞蹈伴奏,让学生整体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音乐形象)
三、学跳集体舞
1、老师:刚才我看到有个小朋友做伸右脚伸左脚的动作,怎么会想到这样做呢?(设计意图:熟悉歌词,能够记住歌曲中唱到的一两句歌词,并跟着熟悉的歌词做一做舞蹈动作) 学生回答:歌词中唱到了。
教师边示范边念歌词,学生跟着一起学一学。 提示:插腰做,左右要分清,读“脚”的时候要收回。 2、问:歌曲中还唱到了些什么? 学生回答:转圈。 跟着老师一起向右转一转。
提示:用跑跳步,一拍一次,数到8正好转回原来的位置,统一向右。
教师指导:这首歌曲的开头是一个人向另一个人发出邀请,一起跳舞的意思,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怎样发出邀请。教师边念歌词边示范。被邀请的小朋友伸出手跟你的舞伴手拉手。教师边示范边念歌词。
3、让我们一起来把学到的动作串联起来跳一跳,教师边示范边唱歌词。
(设计意图:教师范唱歌曲使歌曲的速度降慢,学生在初学时速度不能太快,让学生能够跟着老师的歌声跳起来,一方面能够练习学生动作的协调性,另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学习舞蹈
动作的信心)
4、大家学的真快,我们来跟着音乐跳一跳,这一次速度要加快了哦。 教师带领学生跟着歌曲一起跳舞。 四、学唱歌曲
1、师:请小朋友们坐下休息,仔细听听这首歌曲。(播放歌曲)
听完后教师讲解:这是一首德国的儿童歌曲,大家有没有注意歌曲中有一段跟其它部分不同,找一找是哪几句歌词?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这一段按节奏朗读歌词我们把它称为念白。
2、大家一起来跟着老师读一读,老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提示:要把声音挂在高高的树上,不能掉在地上了,加上拍手念一念。 3、难点提示:附点节奏。
请学生找一找附点节奏出现在什么地方,在唱的时候应注意带附点的音应唱满时值。 4、分组演唱:第一遍女生唱念白部分,男生唱其余部分;第二遍男生唱念白部分,女生唱其余部分。
5、试着背一背歌词。
用动作来记忆歌词,教师带领学生围成圈边跳边背唱歌词。(播放歌曲两遍) 6、师:如果不停的跳下去我们的圆圈会怎样?学生回答:不停的转下去。 五、课堂小结
最后让我们邀请客人跟我们大家一起来跳圆圈舞,两个人跳起来也是圆圈舞。
《拉库卡拉查》
教学内容
学唱《拉库卡拉查》。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拉库卡拉查》,了解拉丁美洲音乐风格。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通过歌曲《拉库卡拉查》积极参与音乐审美和体验活动,培养其音乐表现力。
3、感受墨西哥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以积极的态度体验并喜爱美洲民族音乐,增强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接纳和包容。
教学重难点
1、弱起节拍的准确把握。 2、八分音符节奏的准确把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1、看墨西哥舞蹈视频。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段舞蹈视频,请你仔细观看,思考舞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表演者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2、介绍服饰特点。
师:墨西哥人的穿着打扮,既具有强烈的现代气息,又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在墨西哥人的传统服装之中,名气最大的是“恰鲁”和“支那波婆兰那”。前者是一种类似于骑士服的男装,看起来又帅又酷。后者则为一种裙式女装,色彩艳丽,裙摆很大,穿起来让人显得又高贵,又大方。墨西哥人非常讲究在公共场合着装的严谨与庄重,因此,在墨西哥出入公共场合时,男子一定要穿长裤,妇女则务必要穿长裙。 3、了解墨西哥。
墨西哥是拉丁美洲一个古老的民族,它的音乐在美洲大陆独树一格,她们的音乐中流淌着印第安土著文化、吉普赛、西班牙的音乐元素。演奏乐器主要以吉他为主,常伴随着独特的墨西哥舞蹈,男舞者及演唱者,带宽边尖顶的墨西哥帽,豪迈自在,女舞者着鲜艳的百折蓬蓬裙,热情艳丽。演唱者几乎全是男性,歌声优美,旋律轻快,很值得欣赏。 4、总结墨西哥人的性格特点。 快乐、开朗热情、热爱生活、热爱音乐。 三、新课教学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师:今天我们将一起踏上墨西哥音乐之旅!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墨西哥民歌《拉库卡拉查》,请你听一听,歌曲的情绪、速度、节拍分别是怎样的?(情绪欢快、热情、活力;速度稍快; 3∕4拍)
师:墨西哥民歌的节拍大部分都是四三拍,以便作为舞曲来跳舞。 2、再听歌曲,跟着音乐律动。
师: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在歌谱中反复出现了“拉库卡拉查”,其实在墨西哥语中,“拉库卡拉查”是“蟑螂”的意思。
(1)师: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看见蟑螂会怎样处理? 生:用手拍、用脚踩。 师:能做一下吗?
(2)师:墨西哥人把这种踩蟑螂的动作逐渐演变成一种舞蹈形式,蟑螂舞,也就是拉库卡拉查舞。
(3)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种有趣的蟑螂舞。(师边唱边做,给学生一个节奏) (4)师:让我们跟着音乐动起来!(师生一起跟着音乐动起来) 3、复听歌曲,找出演唱顺序。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着谱子来听,请你观察一下说一说歌曲的演唱顺序是怎样的,过会我请同学上来指一指。(出示歌谱,请生到屏幕前指出演唱顺序,提醒歌曲中有两处地方有反复跳跃记号) 4、教唱歌曲。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充满动感的《拉库卡拉查》。
(1)用稍慢的速度演唱,关注学生那里唱得不好,再单独拎起来唱。
(2)这是一首具有动感的歌曲,老师将加快音乐的速度,请你把嘴巴张开,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来演唱,注意好换气记号。
(3)跟着老师的琴唱已经没有问题了,不知能否跟着伴奏音乐来演唱呢?(放原唱) (4)光是唱歌还不足以表现这首《拉库卡拉查》的欢快、热情,能不能把我们之前所学的舞蹈动作加入到歌曲中去?让我们尽情歌唱尽情跳舞吧!(跟着原唱,师生一起边唱边律动) 四、课堂小结
墨西哥音乐是如此的富有动感与热情,让我们用这样的情绪在《拉库卡拉查》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墨西哥音乐之旅。(师生共同唱)
《茉莉花》
教学目标
1. 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演唱歌曲《茉莉花》。 2. 能够视唱《茉莉花》歌谱,感受歌曲旋律线的起伏。
3. 欣赏其他地区风格不同的《茉莉花》,了解《茉莉花》这首歌曲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教学重、难点
1. 学唱歌曲,感受不同风格特点的《茉莉花》。 2. 感受歌曲旋律线的起伏。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人们喜听爱唱的江苏民间小调。曲调优美、抒情,歌曲旋律进行几乎都为级进(五声调式),歌词朴实。结构为单乐段的分节歌,共四句,但第三句和第四句联系紧密,一气呵成,表达了赏花人对花的赞美。
《茉莉花》这首歌曲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他创作的歌剧《图兰朵》中,采用了《茉莉花》的旋律,来表达神秘的东方古国。美国的萨克斯管演奏家肯尼·G也把这首歌改编为独奏曲。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一个来自中国的少年儿童,唱起了《茉莉花》,向世界人民发出邀请——2008,北京欢迎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播放《茉莉花》音乐录像。 2.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录像中这段音乐的名字吗?
师:你们见过茉莉花吗?茉莉花长的什么样子?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盆茉莉花,你们可以过来看一看,闻一闻,说说茉莉花的香味是什么样的。(出示茉莉花图片) 生:茉莉花的花瓣很小,是白色的,发出淡淡的香味,一种暗香。 师: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江苏民歌《茉莉花》。 二、《茉莉花》歌曲学习 1. 初次聆听歌曲《茉莉花》。
师: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歌曲,然后说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歌曲的情绪是优美的,抒情的,婉转的。
师:对,今天我们学唱的《茉莉花》是一首江苏民歌,旋律没有大起大落,充分表现了江南民歌委婉、柔美的特点。
2. 介绍歌曲《茉莉花》。
师:同学们,其实早在明代的时候就有了《茉莉花》这首歌,不过那个时候歌名不叫《茉莉花》,而是叫做“鲜花调”,它源自于南京,是一首地地道道的南京小调。 3. 学唱旋律。
(1)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随琴用lu哼唱旋律。 (2)视唱曲谱。
(3)边视唱边用手划出歌曲的旋律线(上下起伏)。 4. 学唱歌词。
(1)教师钢琴伴奏,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讲解歌词,挖掘情感。(“芬芳美丽满枝丫,又香又白人人夸”生动的表现出茉莉花的特点。)
(3)随音乐《茉莉花》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三、艺术表现
1. 全班跟随《茉莉花》伴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 小组讨论:怎样演唱才能更好的表达歌曲的情绪?
教师指导学生用悠长的气息来演唱歌曲,根据旋律的走向加上适当的力度、速度标记,感受不同的力度、速度变化可以使歌曲表现的更加完整。 四、相关文化
师:除了江苏以外,我国还有很多的省市流传着具有自己地域特征的《茉莉花》。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东北民歌《茉莉花》和河北民歌《茉莉花》。你们来听一听这两首《茉莉花》又有什么特点?(教师出示《茉莉花》对比填空课件) 师:东北民歌有什么特点啊?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东北民歌风趣、幽默,衬词很有特点,旋律的起伏很大。 师:那河北民歌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河北民歌语言朴实,更趋于普通话,旋律高亢。
师:除了江苏、东北、河北流传着名为《茉莉花》的民歌以外,我国还包括山西、陕西、四川等省市也流传着《茉莉花》的民歌。但由于江苏民歌《茉莉花》其旋律婉转、优美,生动恰当地表现出了茉莉花的特点,因此这首《茉莉花》早在18—19世纪便享誉全世界。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普契尼在他的歌剧《图兰朵》中就以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为主题再现了神秘而美丽的中国。 五、课堂小结
纯洁、优雅、清丽、芳香的茉莉,我们都很喜爱,应该说它寄托了我们向往幸福、追求美满的浪漫主义情怀,而民歌《茉莉花》,以优美的音乐语言充分的表达了这一切,看着茉莉花,唱着茉莉花的歌,想着茉莉花的美,让我们不由地开始净化心灵、呵护自然、憧憬明天。现
在老师再给大家沏上一杯清香的茉莉花茶,让我们在萨克斯独奏《茉莉花》的音乐声中再来品一品茉莉花那令人回味的暗香??
《杨柳叶子青》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扬州民歌《杨柳叶子青》,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江苏民歌风格。 2、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叶子青》。
3、讲授江苏扬州相关文化,使学生增加对民歌的认识,并喜爱民族文化。
4、通过学习歌曲《杨柳叶子青》,感受扬州人民对家乡的热爱;由感受歌曲转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充分感受歌曲的风格。
教学难点
尝试用扬州方言唱出其韵味。能够唱好连音、正确演唱衬词、附点八分音符的韵味。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特别与众不同的歌曲,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会非常喜欢。歌曲与我们平时所学的有什么不一样,给你什么样的感受?(速度、情绪)你们猜一猜它是什么地方的歌曲?——江苏扬州民歌。 2、感受民歌特点。
过渡:你对音乐的感觉真不错,我们听到的是一首民歌,名字叫《杨柳叶子青》。这首歌曲是扬州人民用来歌唱和赞美一年四季的。 3、听一听,这首民歌究竟唱了什么呢?
小结:这是一首用扬州方言演唱的江苏民歌,《杨柳叶子青》是江苏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因歌词中有“杨柳叶子青啊哪”而得名。同学们,(看扬州风光)话说“十里扬州百
样景”,青砖小巷,拱桥流水。你们觉得扬州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呢?(古朴的水乡委婉、宁静、柔和、秀美、细腻)因此,江苏民歌以欢快、活泼,歌唱美好生活为主题的歌曲比较多。 三、新课教学
1、欣赏《杨柳叶子青》,让学生注意歌曲的节奏、情绪。 2、教师范唱歌曲《杨柳叶子青》。
问题:范唱的时候,刚开始学生会认真听,然后注意力越来越不集中,甚至开始讲话、讨论。 解决方法:在范唱的时候,教师不能一直看着歌谱和琴键,应时不时转头面向学生,边唱边用眼神和表情与学生交流,在老师的注视下,学生的精神便会集中许多。达到这个目的,需要熟练伴奏、熟记歌词。 3、教唱歌曲 (1)识谱
问题:学生往往把握不准八分休止符和附点音符节奏,会在这两个节奏上反复出错,提示了之后能唱对,但过一会便又忘记。
解决方法:在唱到八分音符和附点节奏时,不妨用肢体语言夸张地提示学生,比如八分音符:用手有力地打节奏,表现出休止符停顿的感觉。附点:身体往下蹲,提示学生应稍稍延长、着重演唱附点音符,学生也会跟着老师做同样的动作,这样就能印象深刻许多。 (2)唱词
问题:《杨柳叶子青》是一首江南民歌,在此之前学生并没接触过同类歌曲,因此按照教学设计的常规教唱方法,学生很难唱出江南民歌圆润、婉转的感觉来,通常都是大白嗓,声音生硬。
解决方法:这时候可以向学生示范江苏人民的家乡话,学生一定会觉得很有趣,会跟着老师学,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江苏人民是怎么说话的,嘴型、声音有什么特点,然后用江苏话范唱歌曲《杨柳叶子青》,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江南民歌的演唱方式和声音状态跟一般的歌曲是不一样的。了解这个之后,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就会不一样,声音纠正起来就会容易得多。 四、小结
同学们唱得真好!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演唱《杨柳叶子青》这首歌,还知道了不少其他的知识。其实扬州还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比如扬州八怪,那可是扬州一大特点,扬州还有著名的小吃,可吸引人了,想起来就嘴馋。今天我们的音乐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你们一定还想继续去了解扬州、了解扬州的民歌,有条件的同学去网上收集一些关于扬州的资料。
《阿西里西》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彝族民歌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感,激起学生对我国西南地区民族音乐的浓厚兴趣。
2、能够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阿西里西》。 3、能联系日常生活编创情绪适合此曲情绪的歌词和肢体语言并进行展示。
学习重点:
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和欢快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阿西里西》。
学习难点:
1、歌曲中间9—13小节处的强弱对比。
2、歌曲头四小节的附点与后缀尾声之间的统一与对比。
学习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其中在我国西南布有这样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彝族,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彝族民歌——《阿西里西》。 二、学习新课
1、带着以下两个问题聆听歌曲;回答完问题以后可就歌曲中发现的疑问向老师提问。 歌曲的速度如何?歌曲是什么样的乐段结构? 2、复听歌曲。
3、师弹琴范唱,生在心里学唱歌曲。 4、师弹琴,学生轻唱歌词。
5、就歌曲中的两个难点部分进行讲解和修正。 6、跟钢琴用欢快的情绪演唱全曲。
针对老师下发的简单乐器,6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如何进行《阿西里西》的表演唱(注:可加入乐器或是肢体语言)。各小组自选组长组织此活动,讨论结束后找两个小组进行表演唱,比比看哪一小组的设计最有创意。
7、学生对自己组或其它组的设计、表演进行评价。老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三、小结
彝族是一个聪明智慧的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形成了自己的良风美俗,发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成为祖国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部份。希望同学们在日后的生活中多关注彝族乃至西南少数民族的民族音乐,让它们源远流长、世代传承!
《阿里郎》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欣赏与体验中感受到朝鲜族民歌的特点。使学生能够用圆润的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流畅的演唱《阿里郎》,生动形象的表现歌曲内容。
2、过程、方法目标:欣赏歌曲、学唱歌曲、并以舞蹈形式表现音乐,使学生感受音乐所具有的表现力及领会音乐所表达的内在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阿里郎》和典型人文景观、风俗民情,感受朝鲜民族音乐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教学活动,学唱歌曲《阿里郎》,体验作品中的情绪,并能从欣赏与体验中感受到朝鲜民歌的特点。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聆听设疑,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师:她是谁?同学们喜欢她吗?主题曲喜欢吗?
听大长今主题曲《呼唤》,提问:这首曲子是哪个民族的?看歌谱感受音乐特点。你对朝鲜族有哪些了解?学生回答。
二、朝鲜族相关知识介绍: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教师总结。
1、我国朝鲜族的分布情况。朝鲜族,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其中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多数居民使用朝鲜语和朝鲜文。杂居地区的朝鲜族通用汉语。 2、朝鲜族乐器介绍(伽耶琴、长鼓)。 三、《阿里郎》相关知识介绍及音乐特点:
师:朝鲜族人民能歌善舞。朝鲜民族民谣中有一首历史非常悠久的民谣,这首民谣是《阿里郎》,这首民谣背后还有一个非常凄美的传说。
1、介绍阿里郎的故事。在朝鲜的李朝中叶,名叫里郎的小伙子和成符的姑娘参加了反抗地主的暴动,暴动失败后,俩人躲进名叫水落山的深山里过上了与世隔绝却浪漫、幸福的生活。一天,里郎决定要为冤死的村民报仇血恨,越过山岭走向战场,成符唱着这首歌曲送别自己的爱人。
师:同学们想不想欣赏这首民谣啊?
2、欣赏并感受民歌《阿里郎》的音乐特点。同学们谈感受,音乐情绪:温和,略带忧愁;节拍:3/4;速度:中速。
师:这首民谣曲调优美,委婉缠绵,有很多种不同风格的演绎形式。听说过阿里郎组合吗?让我们一起欣赏阿里郎组合演唱的《阿里郎》。
3、欣赏阿里郎组合演唱的《阿里郎》实况片段。感受两种风格的区别,增加学生的兴趣。 四、学唱歌曲《阿里郎》: 1、学唱歌谱 (1)教师范唱歌谱。
(2)师生合作讨论分析歌曲的节拍、调式、节奏型、乐句,找出相同的节奏及难点节奏。然后师生共同解决重点节奏。接下来分组练习重点节奏型,教师给与指导。 (3)视唱练习,学生跟琴视唱歌谱。
(4)把学生分成两组,每组打节奏视唱歌谱。互相评价,并合作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学唱歌词
(1)诵读歌词,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欣赏《阿里郎》,进一步感悟歌曲的音乐特点并熟悉歌曲。
(2)跟随教师弹琴学唱歌词。
(3)学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男女声分别演唱。互相评价,并合作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创编表演
教师示范朝鲜族舞蹈动作,鼓励学生分组在演唱时表演律动并为歌曲编创击打节奏,然后进行互相评价,并合作探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朝鲜族歌曲《阿里郎》的音乐特点。
最后在朝鲜族歌曲《桔梗谣》的音乐声中下课,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朝鲜族民歌的特点。
《蒙古小夜曲》
教学目标:
1、认识四种乐器并根据音色分辨。
2、能学会演唱歌曲《蒙古小夜曲》,并能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能用自制乐器伴奏。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蒙古小夜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
用歌声和打击乐器参与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
《蒙古小夜曲》音乐片段、打击乐器舞板、串铃、蛙鸣筒、三角铁各两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首先要带小朋友去蒙古大草原看看,了解一下那里的人民的生活。你们听,太阳快要下山了,牧羊姑娘正敲着竹梆呼唤小羊儿快回家呢。小羊儿跟着妈妈跑过来,还带来了一路铃铛声。天慢慢黑了,星星亮了,小青蛙也唱起了歌。小羊小羊不要怕,牧羊姑娘为你点着了灯火。 二、引导掌握
(一)认识四种打击乐器。 谁认识老师手里的这些打击乐器? 1、敲一敲听一听。
请几个学生上台来演奏这样乐器,要求按节奏演奏,其他同学认真听辨音色。 2、想一想做一做。
生活当中有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和这些打击乐器的声音相像?大家可以试着做一做,敲一敲。
(二)学唱歌曲《蒙古小夜曲》。 1、听赏。 2、学习曲谱。
a、老师一句一句带唱一遍。 b、学生跟琴演唱全曲。 3、学习歌词。
a、老师一句一句带唱一遍。 b、全体学生齐唱。 c、无伴奏演唱。
d、跟演唱整首歌曲。(第二遍唱伴奏带) (三)为歌曲伴奏。
1、分乐句为歌曲伴奏。按照书上的要求进行伴奏,伴奏得最好的小朋友上台来担任小乐手,用相应打击乐器带领其他小朋友进行伴奏。 2、小乐手伴奏。
请八个同学担任小乐手,完整伴奏整首歌曲,其他同学演唱。 三、结束课业
1、小朋友喜欢这首歌吗?一起来学一学。 2、读歌词。
3、采用全曲听唱方法学习歌曲。 4、跟着老师一起学唱歌曲。 5、“接龙”演唱歌曲。
6、感受。观看有关夜晚优美的场景,让学生更好的体验歌曲的意境。
7、引导学生创编歌表演,有感情地进行歌表演或创设情景表演,分组进行展示,指导学生
进行评价。 四、课题小结
教师对学生上课的情况进行小结。
《青蛙打鼓》
教学内容
学唱《青蛙打鼓》。
教学目标
1、学唱《青蛙打鼓》,学会简单的豫剧唱腔。
2、感受和体验豫剧的风格特点,进而树立喜爱戏曲音乐、关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学习豫剧唱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讲解法、演唱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十分具有地方特色的豫剧传统唱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领略了我国五大戏剧之一——豫剧的独特魅力,这节课就让老师带大家来学唱豫剧唱段《青蛙打鼓》,体会豫剧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的魅力。 三、新课学习 1、乐曲介绍。
《青蛙打鼓》是一首根据河南豫剧音调创作的儿童歌曲,也可以叫做戏歌。歌词采用拟人化
手法,指出小青蛙不爱护乐器是错误的,从而让学生懂得爱护劳动成果的重要性。音乐为2/4拍,一段式结构。第一、二乐句基本上是鼓点节奏,第三乐句基本重复第一、二乐句的基本结构。第四乐句在音调上有所变化,给人以转调的感觉,最后又回到原调。整首歌曲风趣、活泼、诙谐。倚音和下滑音的巧妙运用,突出了豫剧音调和河南地方语言特点,极具表演性。 2、作者介绍。
张文纲(1919年~1990年),广西人,作曲家。1939年入重庆音乐干训班学习声乐和作曲理论。1945年毕业于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作曲系,并留校任教,后在广西艺术专科学校、上海中华音乐院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歌舞团、中央乐团工作。作品甚多,主要作品有大合唱《飞虎山》、歌曲《我们快乐地歌唱》、《我们的田野》、《少先队植树造林歌》等。 3、欣赏《青蛙打鼓》。 4、学唱《青蛙打鼓》。
《青蛙打鼓》的学唱要与《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的特点比较,在了解两者风格的相同点后再唱,可采用视唱与听唱相结合的方法。几处装饰音的学唱可采用对比法,感受不同的效果。歌中的过门不仅要让学生听,还应让学生会唱,从听和唱中感受其风格特点,体会歌曲的风趣。最后达到背唱的要求。 四、小结
本节课了解了豫剧的音乐知识,掌握了豫剧的基本风格特点,并学唱了其中戏曲唱段。希望同学们能够热爱地方戏曲,为戏曲的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静夜思》
教学内容
学唱《静夜思》。
教学目标
1、学唱《静夜思》,初步掌握川剧高腔发声特点。 2、了解川剧知识,包括历史发展、角色、唱腔、伴奏等。
教学重、难点
掌握川剧高腔的唱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讲解法、演唱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我国的戏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剧种繁多。许多地方都衍生出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戏剧。如京剧、河北豫剧、安庆黄梅戏、苏州昆曲、浙江越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川地区的特色剧种——川剧。 三、新课教学 1、川剧简介。
川剧,中国西南地区戏曲曲艺之一,形成于清朝中期乾隆年间,流行于四川省、重庆市,以及云南省、贵州省、湖北省的部分地区。川剧有高腔、昆腔、胡琴、弹腔、灯调等五种声腔。其中川剧高腔曲牌丰富,唱腔美妙动人,最具地方特色,是川剧的主要演唱形式。川剧中最有名的技巧是变脸,为人们所熟知。
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常见于舞台的剧目就有数百,唱、做、念、打齐全,妙语幽默连篇,器乐帮腔烘托,“变脸”、“喷火”、“水袖”独树一帜,再加上写意的程式化动作蕴含着不尽的妙味?? 2、川剧高腔介绍。
高腔是川剧中最重要的一种声腔,是明末清初从外地传入四川。高腔传入四川以后,结合了四川方言、民间歌谣、劳动号子、发问说唱等形式,几经加工和提炼,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声腔音乐。
川剧高腔是曲牌体音乐,川剧高腔曲牌数量众多,形式复杂。它的结构基本上可以概括为:起腔、立柱、唱腔、扫尾。高腔剧目多、题材广、适应多种文词格式。高腔最主要的特点是
没有乐器伴奏的干唱即所谓“一唱众和”的徒歌形式,它以帮打唱为一体。锣鼓的曲牌都是以这种方式组成的。有的曲牌帮腔多于唱腔,有的基本全部都是帮腔,有的曲牌只在首尾两句有帮腔,其具体形式是由戏决定的。
川剧高腔保留了南曲和北曲的优秀传统,它兼有高亢激越和婉转抒情的唱腔曲调。 3、乐曲介绍。
唱词是李白一首著名的小诗,朴实寻常的四句话,含义很深:宁静的夜晚,月亮洒在地上,一片洁白晶莹。诗人见到月色,首先想到的是霜,这暗示这时已是秋天了。由月想到霜,由霜想到季节的变换、时间的推移,自然想到离开故乡的日子久了,引起对故乡的思念。月亮高挂天上,照到床前,同时也照着故乡的土地。抬头望月亮,想象故乡的情景,但不可能上明月去望久别的故乡,低下头来自然陷入更深的怀念。 音乐根据川剧高腔曲牌改编而成,极具吟诵特点和抒情性。 4、欣赏《静夜思》川剧高腔唱段。 5、学唱《静夜思》。
《静夜思》是语文教材中学过的唐诗,教学可从它的朗诵开始。《静夜思》的教学,让学生欣赏全曲,并学会前半部分的演唱,感受川剧的韵味。为了加深对川剧高腔的感受,在学唱时,这部分的演唱可采用领唱和帮腔的形式(众人用“啊”帮腔)。
6、《静夜思》的音乐中出现了切分节奏与切分音,可用“唱一唱、比一比”感受其不同,突出红色的音,从演唱上感受这一知识,切忌对切分音作脱离学生实际的理论讲解。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了解了川剧的音乐知识,掌握了川剧的基本风格特点,并学唱了川剧高腔唱段。希望同学们能够热爱地方戏曲,为戏曲的振兴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