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份试卷合集】湖南省郴州市2019-2020学年化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 下载本文

C.Na在Cl2中燃烧的生成氯化钠,氯化钠中含离子键,但是,NaCl固体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不能自由移动,不能导电,故C错误;

D.溶液上层呈橙红色,可知氯气氧化碘离子,由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可知,I-还原性强于Cl-,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是C,注意离子化合物在固态时不能导电。

5.已知3.0g乙烷C2H6完全燃烧在常温下放出的热量为156kJ,则下列表示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C2H6(g)+7O2(g)=4CO2(g)+6H2O(g) △H=-3120kJ/mol

5O2(g)=2CO2(g)+3H2O(g) △H=-1560kJ/mol 27C.C2H6(g)+O2(g)=2CO2(g)+3H2O(g) △H=-1560kJ/mol

27D.C2H6(g)+O2(g)=2CO2(g)+3H2O(1) △H=-1560kJ/mol

2B.C2H6(g)+【答案】D 【解析】 【详解】

燃烧热是指:在25℃、101KPa时,1mol纯净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3.0g乙烷完全燃烧在常温下放出的热量为155.98kJ,则1mol乙烷,质量为30g,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为10×155.98kJ=1559.8KJ,+其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6g)故选D。 【点睛】

准确理解燃烧热的概念是解题关键,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为1mol,产物为稳定氧化物;依据3.0g乙烷完全燃烧在常温下放出的热量为155.98kJ,结合燃烧热的定义计算求出1mol乙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然后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6.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r溶液为强电解质溶液,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7O(═2CO(+3H2O(l)△H=-1559.8kJ/mol,2g)2g)2

A.原子半径的大小W

B.元素的非金属性Z>X>Y C.Y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答案】C

【解析】分析: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则n为Cl2,Z为Cl元素;氯气与p在光照条件下生成r与s,r溶液是一种常见的强酸,则r为HCl,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则p为CH4,氯气与m反应生成HCl与q,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则m为H2O,q为HClO,结合原子序数可知W为H元素,X为C元素,Y为O元素,然后结合元素周期律解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W为H元素,X为C元素,Y为O元素,Z为Cl元素。

A.所以元素中H原子半径最小,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故原子半径W(H)<Y(O)<X(C),故A错误;B.氯的氧化物中氧元素表现负化合价,氧元素非金属性比氯的强,高氯酸为强酸,碳酸为弱酸,氯元素非金属性比碳的强,故非金属性Y(O)>Z(Cl)>X(C),故B错误;C.氧元素氢化物为水或双氧水,常温下均为液态,故C正确;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碳酸,碳酸属于弱酸,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元素周期律等为解答的关键。本题的突破口为氯气及氯气性质。本题的难点为B中O和Cl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7.下列常 见金属的冶炼原理中不合理的是 A 金属 Fe 冶炼原理 Fe2O3+3CO2Fe+3CO2 B Hg 2HgO2Hg+O2↑ C Mg MgO+H2Mg+H2O D A.A

Na 2NaCl(熔融) B.B

2Na+Cl2↑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分析:金属冶炼是工业上将金属从含有金属元素的矿石中还原出来的生产过程.金属的活动性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冶炼方法.总的说来,金属的性质越稳定,越容易将其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金属冶炼的方法

主要有:热分解法:对于不活泼金属,可以直接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热还原法: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处于中间位置的金属,通常是用还原剂(C、CO、H2、活泼金属等)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电解法:活泼金属较难用还原剂还原,通常采用电解熔融的金属化合物的方法冶炼活泼金属。

详解:A、Fe处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处于中间位置的金属,通常是用还原剂(C、CO、H2、活泼金属等)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故A正确;B、Hg为不活泼金属,可以直接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故B正确;C、Mg为活泼金属,较难用还原剂还原,通常采用电解熔融的金属化合物氯化镁的方法冶炼,故C错误。D、Na为活泼金属,较难用还原剂还原,通常采用电解熔融的金属化合物氯化钠的方法冶炼,故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金属冶炼的一般方法和原理,解题关键:注意活泼性不同的金属冶炼的方法不同,易错点C,氢气不能将氧化镁还原为镁。

8.对于锌、铜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 =Zn2+ B.溶液中SO42-离子向负极移动 C.电子由Zn片通过稀硫酸流向Cu片 D.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该原电池中,锌易失电子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铜作正极,电极反应为2H++2e-═H2↑,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 【详解】

A.该装置中,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选项A正确; B.原电池溶液中阴离子SO42-离子向负极移动,选项B正确;

C.电子从负极锌沿导线流向正极Cu,电子不进入电解质溶液,选项C错误;

D.铜作正极,正极是上氢离子放电,电极反应为2H++2e-═H2↑,故铜片上产生气泡,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根据金属失电子难易程度确定正负极,知道正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易错选项

是C,注意电子不进入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中通过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为易错点。

9.放射性元素277112Cn的一个原子经过6次衰变(每次衰变都放出一个相同的粒子)后,得到比较稳定的第100号元素镄(Fm)的含153个中子的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每次衰变都放出42He B.每次衰变都放出T

C.153100Fm只是元素镄的一个原子,153不代表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D.277112Cn经过3次这样的衰变是得不到镄原子的,产生的是Cn的同位素原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153+100=253,277-253=24,即该原子经过6次衰变,每次衰变都放出一个α粒子(24H),即6次衰变放出6个α粒子(24H),最后得到比较稳定的第100号元素镄的含153个中子的同位素。 【详解】

A.该原子经过6次衰变,每次衰变都放出一个α粒子(24H),即6次衰变放出6个α粒子(24H),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每次衰变都放出一个α粒子(24H),故B错误;

C.根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153+100=253,应为253100Fm,故C错误;

D.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互称同位素,277112Cn经过3次这样的衰变得到的原子与277112Cn的质子数不相等,故D错误。 答案选A。

10.下列属于碱性甲醇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且电极反应式书写正确的是( ) A.CH3OH-6e-=CO2↑+2H2O C.CH3OH+6e-=CO32-+4OH- 【答案】B 【解析】 【详解】

碱性甲醇燃料电池中,负极上燃料甲醇失去电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负极反应式:CH3OH-6e-+8OH-═CO32-+6H2O,正极上氧气得到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故选B。

11.以下实验事实可以证明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的是

①0.1mol/L的氨水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 ②0.1mol/L的氯化铵溶液的pH约为5③0.1mol/L的氨水的pH值为11.2 ④铵盐受热易分解。

B.O2+4e-+2H2O=4OH- D.O2+4e-=2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