銆?0濂楃簿閫夎瘯鍗峰悎闆嗐戞渤鍗楃渷婕渤甯?019-2020瀛﹀勾涓冪墿鐞嗘ā鎷熻瘯鍗峰惈绛旀 - 鐧惧害鏂囧簱 下载本文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b端时,电阻R1的功率是多少?

25.(8分)“擦窗机器人”的质量为2kg,它的“腹部”有吸盘,当擦窗机器人的真空泵将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时,它能牢牢地吸在竖直玻璃上。

(1)机器人吸尘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机转动时内部压强 ▲ 外部压强,从而使杂物进入吸尘器.(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当擦窗机器人在竖直玻璃板上静止时,若真空泵继擦窗机器人受到的摩擦力 ▲ (选填“变或“不变”);

﹣32

续向外抽气,则大”、“变小”

第25题

5

(3)吸盘与玻璃的接触面积为1.2×10m,若吸盘在此面积上对玻璃的压强为1.5×10Pa,则吸盘对玻璃的压力是多大?

(4)擦窗机器人以0.1m/s的速度匀速竖直向下运动8s,它所受重力做的功是多少?重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大?

26.(8分)小明做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笔划线代路连接完整;

(2)在AB间接5Ω电阻,闭合动滑片,电流表的示数 ▲ 变小),电压表的示数 ▲ 变小).实验过程中,电流表示

时,小明记录下电流表的示数,其值为 ▲ A.同时他也记下了电压表的示数; (3)在AB间接10Ω电阻,闭合开关,移动滑片,直到 ▲ 表的示数是

▲ .记录数据.在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前 ▲ (需要/不需要)在AB间再换接其它阻值的电阻进行实验。

27.(7分)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M 替导线,将电

开关,向右移(变大/不变/

第26题

(变大/不变/数如图乙所示

A B 第27题

(1)在利用甲图“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为了

▲ ;手指放在蜡烛 ▲ 的烛芯顶部不会被烧痛(选填“A”或“B”) (2)实验中,在确定蜡烛B和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 ▲ (选填:“a. 直接观察玻璃板后蜡烛B;b.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不同的位置;c.直接观察光屏”,下同);在判断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时,移走蜡烛B,在其像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后,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 ▲ 。

(3)在利用乙图装置做“验证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的实验时,陈刚把蜡烛离凸透镜90cm移动到120cm时,发现像几乎在离凸透镜5cm的地方,他判断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cm,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蜡烛移动到如图示B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这时,通过透镜向烛焰同侧观察,能看到烛焰放大的虚像,若把蜡烛放到B点___▲___(左/右)侧,可以使

虚像更大。

28.(4分)实验室要测量一只阻值约为数百欧的电阻R.能提供的器材有干电池两节、学生用电压表(量程为0~3V、0~15V)、学生用电流表(量程为0~0.6A、0~3A)、滑动变阻器R(100Ω 2A)和电阻箱R0(0~9999Ω、5A)各一只、开关和导线若干.各组同学都提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下面是其中三组同学的设计方案(电路图)

甲组 乙组 丙组

(1) 你认为三种设计方案中不可行的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 (2) 在可行的方案中,你认为__▲_组的设计方案可以让测量结果更准确。理由是 ▲__。

29.(7分)小明利用实验室的电磁继电器、热敏电阻R1、可变电阻器R2等器件设计了一个恒温箱控制电路,如图甲所示,其中“交流电源”是恒温箱加热器的电源(加热器在恒温箱内,图中未画出);R1处于恒温箱内,图乙是小明通过实验测得的R1的阻随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曲线。电磁继电器的电源两端电压U=6V,电磁继电器线圈的电阻可不计,通过实验测得当电流为20mA时,电磁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 R/Ω 1第28题

交流电源

C D

恒温箱

100 80 60 40

U

A B R2

20 R1

0 50 100 t/℃ 150 第29题

(1)当恒温箱内的温度达到或者超过预设之最高温度时,热敏电阻R1的阻值 ▲ ,直流控制电路中的电流 ▲ ,电磁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均选填“增大”“减小”);

(2)为了实现温度控制,恒温箱的加热器(加热器的电热丝图中未画出)应该选择接在以下的 ▲ 。

A.AB端 B. CD端 C. AC端 D. BC端

(3)如果要使恒温箱内预设的温度可调节范围是50℃~90℃,可供选择的可变电阻器R2的电阻值有如下的几种,应选择 ▲ 可变电阻器最恰当。

A. 0~100Ω B. 0~200Ω C. 0~300Ω D. 0~3000Ω (4)若要提高恒温箱控制的温度,合理的操作方法是 ▲ 。

(5)小明设计的这个控制电路,使用起来有何不足之处? ▲ ; 请你提出一种解决的方案 ▲ 。

2016年邗江区九年级一模考试物理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题号 答案 1 C 2 A 3 C 4 C 5 A 6 B 7 A 8 D 9 D 10 B 11 D 12 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3.比热容; 3.36×10J; 0.08kg;

14.物体与砝码的位置放反了; 称量时不能再调平衡螺母。

15.热传递; 机械能; 做功。 16.变小; 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17.0.05 kW?h; 100 W。 18.35N; 1200J; 1050J。

19.右; 当GH向右移动时,GH中感应电流方向改变,因而EF中的电流方向也发生改变,EF所处的

磁场方向却不变,所以EF受力方向也改变;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0.18 m; 180W; 75% ; 100N。 21.24W, 12V, 9Ω 三、解答题(共51分,第22每小题2分) 22.答案略(每题2分)

23.(1)实验时间太长; (2)受热不均匀;

(3)变小; (4)作图如右图。 24.(1)由图得,当R2为10Ω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V; (2)10Ω ; (3)0.1W

(每小题2分,第2、3两小题要有公式、带入等计算过程)

25.(1)小于; (2)不变; (3)180N; (4)16J; 2W。

(第1、2两小题各1分,第3小题2分,第4小题4分;第3、4两小题要有公式、带入等计算过程) 26.(1)作图答案略2分(2)变大; 变大; 0.3A; (3)电压表; 1.5V; 需要。 27.(1)便于寻找并确定像的位置; B; (2) b; c; (3)5cm; 当物距大于10倍焦距时,像距约等于焦距; 左。 28.(1)A; 电源电压约3V,电阻数百欧,使电流太小,电流表几乎读不出来; (2)丙; 可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9.(1) 减小 增大 (2) B (3) C

(4)应适当向右调节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或换用电压更低的直流电源 ) (5) 不足:恒温箱内温度在设定温度值附近时,电磁继电器频繁通断,这对电磁继电器和加热器电路的使用寿命是十分不利的。

解决方案:当已经达到了预设的温度时,继电器的电流达到吸合电流,延长一段时间或限时到规定时间才吸合。当低于预设的温度时,继电器同样可以延长一段时间或限时到规定时间才释放衔铁。从而实现继电器和加热电路有一个较长的稳定工作状态,达到既能实现恒温控制又能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答案基本合理即可)

6

中考模拟物理试卷

说明:

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可携带刻度尺、三角板、圆规。 2.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证号、考试科目用2 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3.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I卷 选择题(36分)

一.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在答题卡上把代表该答案的序号涂黑.共12题,每题3分,共36分) 1.体育课上用的铅球用了多年后,其表面麿损了一些,没有发生变化的是铅球的:( ) 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重力

2.半导体材料在电子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的产品中哪个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 A.二极管 B.滑动变阻器 C.电路开关 D.电容器

3 .我国加人“世贸”后,民族汽车工业发展迅猛,已步入世界汽车生产大国行列.观察发现,小汽车前而挡风玻璃并不是竖直安装的,其主要原因是:( ) A .为了美观 B .可以有效减小外界噪声干扰

C .扩大视野 D .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不在车的正前方

4.下列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

A.风能 B.水能 C.化石能 D动、植物能

5.小明同学寒假在家看电视时,为了取暖,便将一个电暖器拿出来.当他将插头插人插座中时,听到“叭”的一声,同时从插座中冒出一股黑烟,电视机和电灯也都熄灭了,这个现象会导致的结果是:( )

A .电视机烧坏了 B .电暖器烧坏了

C .空气开关断开了 D .灯丝烧断了

6.质量为1kg、密度为0.4×10kg/m的木块,在水中静止时所受的浮力是多大? ( )(取g =10N/kg) A.25N B.10N C.1kg D.2.5kg

7.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一支圆珠笔摁在桌面上,松手后发现圆珠笔竖直向上跳起.圆珠笔从松手到上升到最高点的过程中,有关能量转化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动能 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 B. 重力势能 动能 弹性势能 C. 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 动能

D.弹性势能 动能 重力势能

8.下列四个现象中,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

3

3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