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生:阅读教学的其他路径 下载本文

课文阅读中,理解和感受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阅读教学中通常所说的“随文教知识”的原则[7],指的就是这个情况。 看一个课例:

理解“风筝”的象征意义

一、以“花语游戏——移情于物”导入

花本身是不存在任何意义的,它的意义只是人们的主观赋予。以“花语游戏”导入就可以把抽象的“象征”具体化。从具体到抽象也有利于后面指导学生对“象征”的概念理解。 二、知识铺垫

(一)解读古今诗文中出现的“月亮”的象征意义……诗文中出现的“月亮”本身并不包含任何的意义,之所以能够代表“思念”、“爱情”、“团圆”等意义,只是人们的主观赋予。由于人们所要表达的主题不同,就可以在它的身上赋予多种内涵,即“一种事物可以具有多种的象征意义”。

(二)解读余光中《乡愁》一诗中“物象”的象征意义。作者在诗中借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日常事物,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而这些事物本身是不具备“乡愁”这一内涵的,这也只是人们的主观赋予。让学生明白“一种情感也可以借助多种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来表达”。

三、解读文本中“风筝”的象征意义

(一)概述文本的主要内容。作者在文章中记叙了少年时的一段回忆,以及成年后由这段回忆引起的深深的忏悔。

说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是解读文本中“风筝”的象征意义的基础。一句话的概述是想让学生真实地说出阅读的最初体验。

(二)运用“少年时,风筝是 ”的句式说一说“风筝”在“我”的回忆中的象征意义,可以从弟弟的角度,也可以从“我”的角度。给学生一个固定的句式,既是对学生语言表达的一种规范,也是为后面的教学环节作一个铺垫。

(三)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导将其组合成一节小诗: 示例: 风筝是什么?

是少年时的呵斥责备的眼神 支离破碎的哭泣 在故乡的竹院尘封的小屋

(四)快速阅读“成年后的忏悔”部分,解读“风筝”在“我”的忏悔中的象征意义,试一试完成一节小诗。 示例: 风筝是什么?

是成年后的自责深深的忏悔 心永远地沉重

在异地的空中肃杀的严冬

说明:之所以指导学生将各自的表达组合成一首小诗,是因为散文与诗有相通之处,散文选择的象征事物往往也可以成为诗歌中的意象。同时,上一环节中对于表达句式的规范,也有利于诗节的形成,对学生理解“风筝”的象征意义也是有帮助的。

(五)根据自己对文本中“风筝”的象征意义的理解,进一步完成自己创作的小诗,并且相互展示自己的创作。 四、“象征”文章阅读

(一)再次阅读前四个单元的课文,寻找运用“象征”手法的篇章或者语段。

(二)阅读鲁迅《药》,教师讲解“药”及小说中人名等的象征意义,开拓视野。推荐阅读郑振铎和高尔基的《海燕》。 2.当作学习写作的例子

有些与学生写作类型比较接近的课文,比较适宜教写作。换言之,阅读的着眼点是其“作法”——如何写作某种体式的文章,或文章的某种写法,如“细节描写”等。这与通常所说的“仿写”有相通之处。[8]下面这篇课文的“作法探究”,让学生具体地感知“童话故事”的写作技巧:

《一片槐叶》作法探究[9]

一、本篇故事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为什么?

二、一个完整的故事应包括:起因、经过、结果。你认为本篇符合上述的要求吗?试加以说明。

三、本文除了叙述故事外,有没有说理的成分?试在四项中找出一个符合本篇写作手法的答案: 1.只叙述故事,并无说理。 2.先叙述故事,然后说理。 3.一面叙事,一面说理。 4.透过故事寄寓一些道理。

四、课文中有很多对话。这些对话有什么作用呢?试在下列各项中找出正确的答案:

1.能令故事中的人物更生动传神。 2.具体地表现了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和思想。 3.便于把它改编成剧本或广播剧。 4.加强趣味性,使文章不会流于单调平淡。

五、语气词包括“呢”、“吗”、“吧”等,它们附在句子末尾,表示句子的语气。下列句中加有着重号的语气词表示什么语气? 1.“好孩子,听娘的话吧!” 2.“下去有什么好呢?” 3.“绿色的荷叶哟!” (三)把课文当“样本”教

把课文当“样本”教,基本上是“组织学生交流和分享语文经验”的路径;往往要结合“唤起、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路径,在文学作品的教学,还常有点“带学生欣赏”的味道。

关键的地方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专业地预料学生们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