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 - 习题 - 精品课题 下载本文

第一章 绪论

问答题:试述引起环境污染的主要环境因素?进入环境中的污染物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后称何污染物,并试举一例说明之。 标准答案及评分办法:

主要环境因素为化学因素(得分 30%)

理化性状发生改变后称二次污染物(得分 20%) 试举一例说明(得分 50%) 多选题:

1. 环境卫生学主要研究 A. 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B. 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C.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D.生活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E. 自然环境、生活居住环境、工作学习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2. 学习环境卫生学的主要目的是使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 A.提高诊断疾病的本领

B. 认识疾病在人群中流行的原因 C. 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规律 D. 认识全球环境问题

E. 认识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3. 具体地讲,环境介质是指 A. 空气、水、土壤(岩石) B.空气、水、土壤(岩石)和生物体 C. 空气、水、土壤(岩石)和食物 D. 空气、水、食物、生物体 E. 空气、水以及各种固态物质

4. 环境卫生学的重点研究内容是 A. 环境因素的调查与监测 B.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与转归 C. 环境污染治理 D.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 E. 环境质量评价

5. 环境卫生工作中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如 A. 二氧化硫和颗粒物 B. 铅、镉、汞、酚 C.甲基汞、光化学烟雾 D.氮氧化物、碳氢化物 E.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6.原生环境是指

A. 受动物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B. 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C. 无动植物生存而仅有少量微生物存在的环境 D.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 E. 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

7.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 A. 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所致 B. 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少所致

C. 地质地理原因使当地居民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或过少所致 D.环境破坏对地质条件影响使人体摄入矿物质异常所致 E. 饮食中某种元素含量异常所致

8.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烃(CFCs)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是 A. 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等生态破坏 B. 臭氧层破坏

C. 形成酸雨,破坏生态系统 D.生物多样性锐减

E. 植被破坏,导致沙漠化

9.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 A. 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 B. 人群健康

C.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D.人类健康及其周围环境 E. 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

10.人与环境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 A.机体的新陈代谢上 B.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 C.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

D.人对环境的破坏,又对环境加以保护和治理 E. 人体每天摄取食物,获得足够营养

11.环境卫生学的基本理论为 A.人与环境之间的统一性

B. 环境因素对机体影响的作用机制 C. 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D.阐明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复杂性

E. 环境中有益因素和有害因素对机体的综合作用

12.环境卫生监督的理论依据为

A. 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 B. 造成人群危害的严重程度 C. 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 D.执法人员的相关知识

E. 环境卫生学研究提供的卫生基准和技术规范

13. 清洁生产是指

A. 生产场地清洁、厂房清洁

B. 生产场所清洁卫生、无垃圾灰尘 C. 清洁的生产过程

D.节约能源、资源消耗少,有效预防控制污染和其他废物生成的生产工艺过程 E. 生产过程中有严格卫生管理制度,工人始终保持清洁卫生

14.就全国范围而言,广大农民的饮用水是不够安全的,其危害主要来自: A. 生物性污染和放射性污染

B. 环境化学物和生物地球化学性的污染 C. 生物性、生物地球化学性和放射性污染 D.生物性、生物地球化学性和环境化学性污染 E. 生物地球化学性、生物性和放射性污染

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

问答题1.:试述人与环境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 标准答案与评分办法:

(1) 人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25%) (2) 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25%)

(3) 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主观能动性(25%) (4) 环境因素对机体作用的复杂性(25%) 问答题2.:试述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复杂性 标准答案与评分办法:

(1) 环境因素的复杂性和多途径入侵(25%) (2) 机体对有害因素反应的差异性(25%) (3) 低剂量长期暴露影响的隐匿性(25%)

(4) 污染物在不同环境介质中可发生转化、降解或形成新的污染物(25%) 多选题:

1.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下列各种功能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这些功能流是

A. 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 B. 物质流、能量流和食物流

C. 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食物流

D. 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 E. 都不是

2. 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A. 是异养型微生物 B. 是草食动物 C. 是肉食动物

D. 可起着加工和再生产的作用 E. 能用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3. “食物网”的概念是

A. 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相连,形成复杂的网络状食物关系 B. 多种生物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状食物关系 C. 多种生物因食物不同,形成的复杂的食物关系 D. 多种污染食物与健康的相互关系 E. 复杂的食物之间的关系

4. 生态系统健康是

A. 人和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综合特性 B. 生态系统对人健康影响的特性 C. 人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综合特性 D. 生态系统的综合特性

E. 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的综合特性

5. 人类便于取用的河水、湖水及浅层地下水等淡水仅占水圈总水量的 A. 12.0%左右 B. 0.2%左右 C. 0.01%左右 D. 1.0%左右 E 5.0%左右

6. 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 环境决定人类 B. 人类改造环境 C. 互为相因果

D. 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和制约的关系 E. 无特殊关系

7. 有三种类型的化合物,其剂量-效应(反应)关系曲线的特征不同,它们是 A. 有机物、无机物和金属化合物 B. 有机物、无机物和必需元素 C. 无阈值化合物、无机物和必需元素 D. 无阈值化合物、有阈值化合物和必需元素 E. 有机物、无机物和有阈值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