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回: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
孔明四出祁山。曹真与司马懿打赌料敌,各守一谷等候蜀兵。魏延、陈式不听孔明“防魏伏兵,不可轻进”的命令,擅自领兵出箕谷,被魏兵杀败。曹真麻痹大意,被蜀军劫了营寨,司马懿救曹真,曹真一病不起。孔明斩陈式留魏延,又作书送曹真,曹真读了书信,气死于军中。诸葛亮在渭滨摆下战场,与司马懿交锋。两军对垒,司马懿与孔明比斗阵法。司马懿摆出“混元一气阵”,诸葛亮则以“八卦阵”破之,魏军大败。不料,负责运送粮草的都尉苟安因好喝酒耽误了时间,被诸葛亮责打,苟安心怀不满,连夜投奔魏军。司马懿让苟安回成都散布谣言,说诸葛亮有篡国之意。后主中司马懿反间计,召孔明回成都。孔明增灶减兵而退,魏兵不敢追。 第一百一回: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剑阁张郃中计
孔明回成都追杀散布流言之宦官,孔明复回汉中,从杨仪计,分两路军兵,轮流图魏。建兴九年二月,诸葛亮五出祁山。司马懿领兵迎战。听说蜀军出陈仓、过剑阁、由散关往斜谷而来,司马懿知道诸葛亮是打算用陇西小麦充作军粮。于是司马懿派兵留守祁山,自己率领大军往陇西而来。见魏军已有防备,诸葛亮与姜维、关兴、魏延等装神弄鬼,迷惑魏军,吓得魏军军心大乱。诸葛亮乘机偷割了垅上的小麦,送赴卤城打晒。郭淮献计攻卤城,被孔明伏兵四面杀败;淮又献计调雍、凉诸郡人马,自己奇袭剑阁,截蜀兵归路,亦被蜀兵击败。永安李严误了军粮,恐诸葛亮责怪,谎称吴兵入侵,孔明急忙撤兵。诸葛亮撤军回蜀,张郃前往追击,诸葛亮在木门道设下伏兵,射死张郃。孔明与后主谪妄言东吴连魏蜀李严为庶人。孔明养军三年,不顾劝阻,又要伐魏。 第一百二回: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太史谯周以种种异兆为由要丞相“只宜谨守,不可妄动”,孔明发誓六出祁山,剿灭汉贼,鞠躬尽谇,死而后已。孔明星夜至汉中,闻关兴亡,放声大哭。引三十万兵,姜维、魏延为先锋,分五路至祁山。司马懿荐夏侯渊四子为先锋,行军司马,又令郭淮,孙礼总督西兵马,于北原下寨,不予出战。孔明虚攻北原,暗取渭滨,司马懿识破而用兵,蜀兵大败,吴班战死。孔明差费祎使东吴求与之攻取中原,权言魏延必为祸。司马懿派郑文诈降孔明,被孔明识破,魏兵劫寨大败。孔明在上方谷(即葫芦谷)作木牛流马,搬运粮草。司马懿见状,派兵来抢,然后如法炮制,运送军粮:司马懿不知诸葛亮的木牛流马里没有机关,只须将牛马内舌头一扭,这些牛马便不能行动、待蜀军杀到,
29
将舌头再扭转过来,又可长驱大行,诸葛亮用此计不仅夺得魏军大量粮草,还使魏军士兵感到如遇神怪,无不惊畏,不敢追赶。司马懿为张翼、廖化所败,弃金盔而逃脱。 第一百三回: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魏延毁功)
司马懿在上方谷受挫,逃回营寨,坚守不出。吴主分三路兵伐魏败归。诸葛亮经过精思熟虑没下一计,让士兵佯作运粮,天天在上方谷往来,故意被司马懿抓去,以示无备,魏军接连小胜。司马懿终于忍耐不住,大举进攻蜀军:诸葛亮将司马懿诱进上方谷,纵火焚烧。不料天降大雨,司马懿父子三人逃回,从此坚守不出。孔明以巾帼女衣并侮辱之书信送司马懿,激他出战,懿本怒,却不出战。诸葛亮事无巨细一一过问,终于积劳成疾,听说吴兵无功而还,昏倒于地。诸葛亮自知时日不多,欲用禳星之法延长寿命,但还差一天就成功的时候,大灯被魏延失足扑灭,诸葛亮仰天长叹。 第一百四回: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象魏都督丧胆
诸葛亮病重,唤姜维(授兵书)、杨仪等人托付后事,并设计好蜀军退兵路线。孔明强支病体,遍观各营,喟然长叹。刘禅差李福前来问安,李福向诸葛亮询问后继者,诸葛亮推荐蒋琬、费祎相继为丞相继承人。建兴十二年八月,诸葛亮死于五丈原,死时五十四岁。刘禅将诸葛亮厚葬在定军山。姜维、杨仪不敢举哀,安置翕中。魏延不服杨仪,口出不逊之言。司马懿引兵追赶,看到诸葛亮事先嘱咐人制作的木偶像端坐车内,以为诸葛亮还活着,便急忙退兵。这就是所说的“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第一百五回:孔明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
魏延不满杨仪领兵,起兵造反。魏延和杨仪分别秦明后主,言对方背反。后主知魏延反,派董允好言抚慰。马岱假意愿助魏延取西川,与姜维、杨仪按孔明锦囊妙计杀魏延。杨仪不服蒋琬,后主罢为庶人。随后一段时间,三国各自罢兵。曹睿耽于声色,在许昌大兴土木,建造宫殿,劳民伤财,怨声不绝,又欲长生不老,派马钧赴长安拆取汉武帝时修建的柏梁台上之铜人、承露盘,众官谏诤,曹睿不听。 第一百六回: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辽东的公孙渊拥兵造反,自号为燕王,兴兵入侵魏国。曹睿大惊,派司马懿前去征讨,日日攻打。不久,公孙渊在城中弹尽粮绝,只好投降。司马懿斩杀了公孙渊,得胜回朝。魏景初三年春,曹睿病死。临终前,效法刘备托孤,把年幼的儿子曹芳托付给司马懿,并封曹真的儿子曹爽为大将军,总摄朝政。司马懿和曹爽扶立曹芳登上帝位,二人辅佐曹芳执政。曹爽忌惮司马懿,入奏魏主曹芳,加封司马懿为太傅,夺了司马懿的
30
兵权,控制在自己手里。自此曹爽在朝廷专权,不听大臣劝谏。为避免曹爽谋害,司马懿韬光养晦,装病卧床,两个儿子也退职闲居。但曹爽仍对司马懿有所忌讳,派荆州刺史李胜前去打探消息。看到李胜来到,司马懿披头散发,坐在床上,假装年老耳聋,听不清是“荆州”还是“并州”。李胜见司马懿如此老态不堪,放心离去,告诉曹爽。曹爽从此不再防备司马懿。司马懿欲乘曹爽和曹芳出城居谒高平陵之机率二子谋爽。 ▲第一百七回: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曹爽与魏主曹芳一同出城狩猎,并带御林军护驾。司马懿一看机会来到,马上率旧部起兵都城洛阳,迫使太后降旨,逼迫曹芳削去曹爽兵权,罢免曹爽。桓范等人建议曹爽带曹芳前往许都,以天子之令讨伐司马懿。曹爽没有采纳。司马懿又捏造罪名,说曹爽谋反,将曹爽灭门三族。曹芳封司马懿为丞相,令他和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同管国事。曹爽的亲戚夏侯霸反魏,败于郭淮与陈泰后投汉中降姜维。姜维以霸为向导官伐魏,在牛头山被郭淮、陈泰用计打败,飞奔阳平关,司马懿长子司马师欲夺关,姜维用武侯临终时所传“连弩”之法,一弩发十矢而败师。 第一百八回: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席间施密计
姜维领败兵回汉中。司马懿病逝,司马师、司马昭掌管魏国大权。孙权病死,孙亮即位。司马昭趁孙权新亡南征东吴,东吴诸葛恪派丁奉往战,丁奉率领步卒上敌船,一举击败魏国船队。诸葛恪一面发书求姜维进兵攻魏,一面驱兵至新城,被城中守将用缓兵之计击退。吴国皇族孙峻对太傅诸葛恪权倾一时不满,设计谋杀诸葛恪,孙峻与吴主孙亮请诸葛恪赴宴,峻就席间杀之,掌握吴国兵权。蜀姜维得诸葛恪书,发兵伐魏。 第一百九回: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
蜀汉延熙十六年秋,姜维起兵二十万,出阳平关再次伐魏。姜维在董亭与徐质交兵大败,姜维造木牛流马运粮诱杀了徐质,又于铁笼山围住了司马昭。可郭淮和陈泰挫败了羌兵,又驱之闯入姜维的大寨,蜀军败回汉中。姜维退走,郭淮来追,被姜维用郭淮射来之箭射杀。司马师与司马昭兄弟在朝廷专权,日益专横,群臣都不敢言。魏主曹芳一见司马师入朝,便战栗不已,如针刺背。司马师常常带剑上殿,所有大事皆白行决断,并不启奏曹芳。曹芳与夏侯玄等人想除掉他,于是写下血诏,密传宫外,不想被司马师搜出,事情泄露,夏侯玄等人被诛灭三族。随后,司马昭曹芳为齐王,另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第一百十回:文鸯单骑退追兵 姜维背水破大敌
31
镇东将军、扬州都督毌(guàn,“贯”字上半部分)丘俭与剌史文钦反对暴政,起兵征讨司马氏兄弟,司马师带兵应敌。文钦之子文鸯率兵突入魏营,所向披靡,后兵败投奔东吴。毌丘俭兵败入慎县,被县令宋白所杀。正和二年二月,司马师眼瘤发作,不治身亡,死前将国事交给弟弟司马昭。曹髦封司马昭为大将军。从此,魏国大权均归司马昭。蜀将姜维趁魏内乱兴师三伐中原,于洮水背水一战打败了雍州刺史王经,又勒兵取狄道城,被邓艾设计杀败。
第一百十一回:邓士载智败姜伯约 诸葛诞义讨司马昭
姜维四伐中原,邓艾料敌如神,已经作好了准备。姜维布下疑兵,去攻南安,又被邓艾识破,在段谷中了邓艾的埋伏,张嶷(yí)阵亡,姜维退回汉中,仿诸葛亮兵败自贬的旧例,上表白贬为右将军。魏镇东大将军诸葛诞不满于司马昭的行为,便送子质于吴,联合东吴征讨司马昭。东吴大将军孙綝派兵援救,司马昭迫使曹髦御驾亲征,双方对峙于寿春。
第一百十二回:救寿春于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áo)兵
司马昭采取钟会的建议,三面包围寿春,以分散诸葛诞的军心。诸葛诞暴虐无度(杀文钦),部将蒋班、焦彝等出城而降。吴将全端、文鸯等人投降司马昭,诸葛诞被杀,吴将于诠为乱军所杀。姜维乘魏国内乱之机,五伐中原。中散大夫谯周作《仇国论》一篇,劝阻姜维,维不听。姜维起兵进攻长城,守将司马望奋力抵抗。邓艾斧子来到,抵住了姜维,并采用缓兵之计等待救应。姜维忧被邓氏父子与关中兵三面夹击,又传东吴兵败,只得退兵。
第一百十三回:丁奉定计斩孙林 姜维斗阵破邓艾
此时吴主孙亮才十六岁,大将军孙綝飞扬跋扈,吴主孙亮与全纪密谋除掉孙琳。全纪的母亲泄了密,全纪全家被杀,孙亮被废为会稽王。孙权的第六子孙休即位后,对孙綝明示恩宠,暗中防范。孙綝不知,愈发骄横。孙休与老将军丁奉定计斩了孙琳。后主刘禅派人作贺,孙休派人还礼,吴使薛羽谓吴主蜀之大厦将倾。孙休派使者到蜀国,说司马昭不日将篡位,必将入侵蜀、吴以示威,两国应早加防范。姜维得到此信,再次上表,率兵二十万六伐中原。于祁山安寨,与邓艾斗阵,将艾围在垓心,为司马望所救;二次斗阵,邓艾欲从后刺杀,却被姜维识破而大败之。邓艾派党均到成都行使反间计,结连中常侍宦官黄皓散布姜维怨上投魏流言,后主下星夜派人召姜班师。 第一百十四回:曹髦驱车死南阙 姜维弃粮胜魏兵(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