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课题研究题目 下载本文

东西形象化。 总之, 我们运用情景教学法作为全面发展的基本理论构建的一种教育模式。

三、 课题工作的实施

1、 通过各科教育,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各科教学是学校进行德育最基本、 最经常的途径, 因为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 而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因此各科教学都具有德育因素, 在各科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各科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 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例如: 在《风景名胜》 一课中,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 育; 在《农活》 一课中, 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在《快乐的节日》 一课中, 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在《奇妙的眼睛》 一课中, 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的教育……总之,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要深挖学科内在的德育目标, 有机地、 恰当地进行教育。

2、 通过思想品德课,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课是德育的专门学科, 通过思想品德课能有目的、 有计划、 集中而系统地使学生获得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理论知识, 在思想品德课中, 我们采用多种教育方法, 在教师主导作用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提高他们的认识、 判断、 分析、 表达方面的能力, 使他们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持之以恒、 练之以行, 从而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通过各种活动,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有益的课外活动, 参加社会生产劳动、 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 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 国情教育。 在课余, 我们经常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 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 好动爱玩是少年儿童的天性, 但大部分学生不会玩, 有时随意奔跑, 大声喧哗, 因此, 我们把学生组织起来, 教给他们一些游戏的规则, 渐渐地他们学会了玩, 也学会了遵守课间秩序, 并从中学会了交往, 受到了集体主义教育。 各种形式的例会是向学生进行日常德育的有效途径, 通过

各种例会有计划、 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 及时进行针对性较强的思想品德教育。 我们根据小学阶段的“两纲一规范”, 制订了行之有效, 便于操作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分解训练细则, 实施一周一重点、 一项一训练, 扎实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结合学生实际, 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 如: 班星评比、 流动红旗竞赛、 故事比赛、 朗读比赛、 写字竞赛、 文娱联欢等, 通过活动,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 相互交往的能力。

4、 “学校、 社会、 家庭”三结合,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跨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呼唤我们把素质教育提到突出的位置。 在研究过程中, 我们主动沟通与社会、 家庭的联系, 充分发掘地区教育资源, 发挥社区的教育力量, 构成各层次的延伸教育网络, 为了丰富学校德育内容, 我们在镇敬老院、 布厂建立了校外德育基地, 聘请校外辅导员定期在基地举行主题活动, 使同学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家长的言传身教和严格要求, 对 孩子的品德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的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我们建立了家长委员会, 定期开办家长学校, 使学生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四、研究结果

本课题通过三年来的探索、 实践, 现已基本完成预定的实验研究任务, 收到了良好的研究成果。

1、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 大部分学生在校是好学生, 在家是好儿童, 在社会上是好孩子。 立体化教育网络的建立和德育基地的活动, 使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陶冶了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培养了学生规范的日常行为, 提高了学生自理、 自学、 自治、 自律、 自强的能力。学生在家勤动手, 能做好孩子, 讲礼貌, 守社会公德, 在社会上能做个好孩子。 促进了良好校风、 班风的形成, 三年来, 实验班多次被评为校文明班。

2、 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 由于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此各科成绩和课堂教学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班, 实验班学生中有 2 名曾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 27 人次在市、 镇各类竞赛中获奖。

3、 带动了学校教科研工作展开。 陈金芬 2004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