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6单元字词 易错字词和成语解释 下载本文

②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愚人的“愚”体现在哪些方面。 4.从愚人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主人就请他吃饭。可是他尝了几样主人烧的菜肴以后,愚蠢的人都觉得味道太淡。主人听了之后,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他吃了后,感觉这菜肴十分美味。于是他对自己说:“之所以菜的味道好,是因为有了盐。”靠近傍晚天快黑时,他才回到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他说:“有盐吗?有盐吗?”母亲拿出盐,觉得很奇怪,只见看见自己儿子吃盐不吃饭菜。母亲说:“怎么可以这样?”愚人说:“我知道天下的美味都在盐中。”愚人吃盐不停,吃得以后口味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 1.①到 ②改变 ③已经 ④因为 2.①之所以菜的味道好,是因为有了盐。 ②就空口吃盐,吃得口味败坏,结果反被盐所害。 3. ①语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或者,动作:“愚人无智,便空食盐。”②他以为菜的味道好,就是靠盐,于是只吃盐,不吃菜。 4.启示:①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过与不及都不合度,食盐的愚人之所以愚,就在于不懂得合度的道理。 ②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限度,恰到好处是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学科问题】 中考课外文言文侧重考查对课本知识的迁移能力,命题难度适中。课外文言文重点考查的也无非是理解文言字、词和句子在文中的意义;从整体的角度理解并分析材料的基本内容;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汲取传统文化中的营养等。 【学生问题】 1、字词解释 2、翻译时错字漏字 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 一、结合语境推断法——词语解释题 此法就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全文的中心意思,以及上下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特点等)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前提下,进行一系列的体味、判断、推导,以达到准确把握词义的目的。 二、遵循原则连接法——句子翻译题 文言文翻译题,联系上下文,逐字解释,即把文言词语逐一解释为现代汉语,特别要注意句子中关键词意思的落实;然后再串词成句,即把词语的解释串结、连缀成句。最后调整润色,对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更应做到这一点,使之尽可能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 三、整体审读概括法——分析材料题 在答这一类题时,要建立整体的解题审读观,材料(文段)、题目要求、尾注三者均不可偏废。阅读时不要在个别词语上纠缠,在初步了解、整体把握文意后再细读题目,充分分析题目中关于文段理解的信息,最后细读材料,从高屋建瓴的角度上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加以概括即可。 四、细腻解读洞察法——拓展延伸题 此类题设题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对之分析、评价,能够认同和吸纳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华,进而内化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洞悉这一出发点是解答这一类题目的关键。 曾子杀猪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①。”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②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①彘:小猪 ②特:只不过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曾子之妻之市( ) ②其子随之而..泣( ) ③顾反为女杀彘( ) ④子而不信其母(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②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3.对于该不该杀猪,曾子和他的妻子持不同的观点,试分析他们各自的理由。 4.由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曾子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参考答案】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她就劝止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现实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1.①到 ②跟随 ③同“返”,返回 ④于是,就 2.①妻子制止他说:“我只不过是和小孩子开开玩笑罢了” ① 现在你欺骗他,这是在交给他欺骗啊。 3.曾子的妻子认为不该杀,理由是说杀猪只是跟儿子开个玩笑,好哄孩子回去,不让他跟自己去集市,不必当真。曾子认为该杀,理由是答应了孩子的事要实现,否则没有办法教孩子诚信。 4.曾子是一位言而有信(诚信,诚实)的父亲,同时他通过细小之处“以身作则”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可以说教子有方。 王右军诈睡 王右军①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②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③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熟眠,于是得全。于时人称其有智。 【注】①王右军:王羲之 ②大将军:晋朝大将王敦 ③钱凤:为王敦的参军,助敦叛晋,后被诛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王右军年减十岁时( ) ②方忆右军未起( ) ③相与大惊曰....( ) ④及开帐(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 ②信其实熟眠 3.王敦为什么认为“不得不除之”? 4.“于时人称其有智”,你认为王右军的智表现在什么地方?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王右军(王羲之)还不到十岁时,大将军(王敦)很喜欢他,常常让他在自己的帐里睡觉。大将军曾经先从帐里出来,右军还没起来。一会儿钱凤来了,两人摒退其他人讨论大事,都忘了右军还在帐里,便一起密谋叛乱的细节。王右军醒后,听到了他们密谋的事情以后,知道自己必定没有活下去的道理,就用手指头抠出口水,弄脏了头脸和被褥,装作自己还在熟睡。王敦事情商量到一半,才想到王右军还没起床,两人彼此大惊失色,说道:“不得不杀掉他。”等到他们打开帐子,发现右军嘴边还有口水,就相信他还在熟睡,于是右军的性命得以保全。当时人们称赞王右军有智谋 1.①不满 ②才 ③一起 ④等到 2.①王羲之睡醒,已经听到他们谈论的话,知道(自己)没有活的道理。 ②相信他确实还在熟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