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分章习题及答案(总) - 图文 下载本文

出处的渗透坡降;2。在渗流溢出部位铺设层间关系满足要求的反滤层。

4.生管涌和流土的机理与条件是什么?与土的类别和性质有什么关系?工程上如何判断土可能产生渗透破坏并进行分类的?

答:发生管涌与流土的机理如上一题答案所诉。发生流土的条件是水力梯度i大于或等于临界水力梯度icr。临界水力梯度与土性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土的不均匀系数Cu愈大,

icr值愈小,土中细颗粒含量高,icr值增大,土的渗透系数愈大,icr值愈低。

发生管涌首先取决于土的性质,管涌多发生在砂性土中,其特征是颗粒大小差别较大,往往缺少某种粒径,孔隙直径大且相互连同。无黏性土产生管涌的两个必备条件是:1。几何条件:土中粗颗粒所构成的孔隙直径必须大于细颗粒的直径,这是必要条件,一般不均匀系数Cu?10的土才会发生管涌;2水力条件:渗流力能够带动细颗粒在孔隙间滚动或移动是管涌发生的水力条件,可用管涌的水力梯度来表示。

三、判断题

1. 土的渗透系数k越大,土的渗透性也越大,土中的水头梯度I也越大。( ? ) 2. 含有细砂夹层的粘土层中垂直渗透系数Kz大于水平渗透系数Kx。 ( ? ) 3. 土中一点的渗透力大小取决于该点孔隙水总水头的大小。 ( ? )

四、计算题

1.如图所示的常水头渗透试验,若土样(2)的渗透系数是土样(1)的2倍,试绘出试样的孔隙水压力(即渗透压力)分布图,并求土样(1)所受的渗透力,判断其渗透稳定性。

解:1.设试样(1)和试样(2)的水头损失分别为

Δh1和Δh2,总水头损失为Δh,则

Δh1+Δh2=Δh=40-25=15cm (1) 根据渗流连续原理,流经两砂样的渗透速度v 5γw 应相等,即v1=v2,按达西定律v=ki,则 土样1 20γw

土样2 k1i1=k2i2 30γw 又k2=2k1,i1=Δh1/L1=Δh1/5,i2=Δh2/L2=Δh2/5, 所以

Δh1=2Δh2 (2) 由(1)(2)两式得 Δh1=10cm,Δh 2=5cm

5cm 10cm 5cm 5cm 25cm 40cm

9

2.由i1=Δh1/L1=10/5=2 得土样(1)所受的渗流力 J=γwi=2γw

2.如图所示的渗透试验装置,在圆形截面容器内装有两种土样,下面为粉土,土样长度分别为L1,L2,在砂层顶面引出一测压管,管内水面与水源容器内水面高度差为h1,若试验装置总水头差为h,则砂土的渗透k1与粉土的渗透系数k2之比值k1/k2为多少?

解:设粉土的水头损失?h1,砂土的水头损失为?h2,则

h1 h ?h1?h1

L2 ?h2?h?h1 (1)

根据渗流连续原理,流经两砂样的渗透速度v 应相等,即v1=v2,按达西定律v=ki,则

L1 20γw k1i1?k2i2

即k1

?h1?h?k22 (2) L1L2综合(1)、(2)可得 k1/k2?

4. 地层由三层土构成,表层为砂,饱和重度为19.2kN/m,天然重度为16.8kN/m,渗

透系数1?10cm/s;中层为黏土,饱和重度为17.6kN/m,天然重度为16.0kN/m,渗透系数1?10cm/s,最下层为砂层,地下水位位于表层砂中,下层砂中含承压水,地层剖面如图,试计算:

(1) 每日通过每平方米黏土层面积上的渗透量。

(2) 黏土层顶部与底部的孔隙水压力u,有效应力??和总应力?值。

地面 ?6?33333(h?h1)L1

hL24.5m 解:(1)设粘土的水头损失为?h1,黏土以上砂土 的水头损失为?h2,总水头损失为?h,则

砂 1.5m 1.5m 地下水位 ?h1??h2??h?4.5m (a)

根据渗流连续原理,k1

黏土 3m ?h1?h?k22,即2000?h2??h1 (b) L1L2

10

由(a)、(b)得?h2?0.0022?0,?h1?4.5m 每日通过每平方米黏土层面积上的渗透量为

Q?v*86400?1?10?5?86400?4.5/3?1.296m3

(2) 土层顶部孔隙水压力

uA?1.5?w?15kN/m2

总应力为

?A?1.5*16.8?19.2*1.5?54kN/m2

有效应力

??3A??A?uA?54?15?39kN/m

粘土层底部孔隙水压力为

uB?9?w?90kN/m3

总应力为

?B?1.5*16.8?1.5*19.2?17.6*3?106.8kN/m2

有效应力为

??B???uB?16.8kN/m2

11

第三章 地基土的应力与变形

一. 填空题

1。附加应力引起土体压缩,有效应力影响土体的抗剪强度。

2.一般情况下,自重应力不会引起地基沉降,附加应力引起地基的沉降,在成土年代不久,地下水位升降等情况自重应力也会引起地面沉降。

3.土中竖向附加应力?z的影响深度与?xz相比,?z的影响深度要大,?xz在荷载两侧最大。

4.应力自基础底面起算,随深度呈非线性变化,自重应力自地基表面起算,随深度呈线性变化。

5.压缩系数a??de/dp,压缩模量Es?结试验,绘制压缩曲线得到。

6.超固结比OCR指的是土层历史上所经受的先期固结压力pc与现有覆盖土重p1之比,根据OCR的大小可把粘性土分为正常固结土,超固结土和欠固结土三大类。OCR<1的黏土属欠固结土。

7.土的压缩实验是在侧限条件下完成的。压缩定律是a??de/dp,其中a称为压缩系数,它反映了单位压力增量作用下土的孔隙比的减小。

1?e1,则土的压缩性愈高,这两个指标通过固a9.压缩系数a?e1?e2,a1?2表示压力范围,p1=地基某深度处土中自重应力,p2=地

p2?p2基某深度处土中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的压缩系数,工程上常用a1?2来评价土的压缩性的高低,当

a1?2?0.1MP?1a时属于低压缩性土,当

0.1?a1?2?0.1MPa?1?0.5MPa?1时属中等压缩性土,当a1?2?0.5MPa?1时属

中等压缩性土。

10. 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沉降时,采用压缩系数指标使沉降计算值偏小,采用基础中点下

附加应力指标又使计算值偏大,相互有所补偿。

10.饱和黏土的沉降由瞬时沉降,固结沉降,次压缩沉降组成。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