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中美术教师专业能力专项训练考试试卷共计(八)套含答案 下载本文

4.中国是最早掌握养蚕缫丝技术的国家,丝织工艺历史可以追溯到 ,商周时期丝织品得到广泛运用, 开始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从此中国丝绸蜚声海外。

5.我国古代流行时间最长、产量最大的一种瓷是 。 六.名词:

1. 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流行于17世纪欧洲,包含有奇形怪状、矫揉造作之意。无论是建筑、雕刻、绘画都强调运动感、空间感、豪华感、激情感,有时还带点神秘感。雕刻和绘画多表现宗教题材。

2. 唐三彩----中国唐代多彩铅质釉陶产品的概称。流行于盛唐武则天至中唐开元、天宝时期。三彩釉以白、黄、绿三种釉色为主,也有少量蓝釉或黑釉。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3. 帛画----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绘画。其表现主题是引魂升天。人物造型带有风俗画性质,线描规整劲利,色彩绚烂谐调,具有装饰风味。代表有战国楚墓的《人物龙凤帛画》、长安马王堆汉墓帛画等。

4. 野兽主义----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1905年产生于法国。该派画家不满于如实地描绘对象的传统画法,更多地追求自我体验和表现上的单纯化、概括性,注重表达对象的内在精神。代表人物是马蒂斯。 5. 现代主义(立体主义、野兽派、抽象主义、德国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

现代主义绘画是指20世纪以来,在欧美各国相继出现的、与西方传统美术截然不同的美术流派的总称。各种流派 名目繁多,其中较为显著的有野兽派、表现派、立体派、超现实主义、未来派、抽象派等等。这些流派不断交替更迭,呈现出种种复杂而又光怪陆离的现象。它们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上标新立异,以致从根本上否定西方 绘画的写实传统,强调表现画家的主观精神,以象征、变形或抽象符号来折射、隐喻、暗含外部世界,表现悲观、扭曲、失落的思想或狂热、烦躁、激动的情绪。这一切都 是西方现代社会与现代精神生活的艺术写照。 七.名画鉴赏:

1、分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答:(1)宋初市民阶层的形成,出现了以市俗生活为中心内容的风俗画。(2)通过郊野、汴河、街市三个段落,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街市景象。(3)构图采用散点透视。布局有序,内容丰富,主题突出。采用线描淡彩画法,并紧密结合对象的质感特征。(4)体现了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最高成就,对研究宋代的城市生活以及民俗、服饰、建筑、工商、交通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2. 分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答:(1)五代南唐政权的摇摇欲坠造成许多人对前途悲观失望,故而疏狂自放以蒙蔽朝廷耳目。(2)通过听琴、观舞、休憩、赏乐、调笑五个场面,描绘了政治上失意的官僚韩熙载尽情声色、颓唐放纵的夜宴生活。(3)构思严谨,人物性格刻划生动而有深度。衣纹组织严谨而又简练。设色以浓重色调为主,配以淡彩,间隔以大块的黑白,起着统一画面的作用。(4)除绘画史上的重要价值外,也是研究音乐史、舞蹈史、工艺史的宝贵资料。 3. 米勒的《拾穗》

答:(1)1848-1840年是法国现实主义大放光彩的时代,人们渴望在艺术中看到自己生活的时代。(2)表现三位衣着俭朴的农妇,在收割过的田里寻找遗落的麦穗。(3)主题鲜明,空间感强,色彩温暖而沉着,人物形象含蓄、概括,富有雕塑感。(4)使普通劳动场面登堂入室,其艺术的深刻社会意义在于史诗所不能达到的质朴平凡 4.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答:(1)文艺复兴确立了个人的价值,肯定了现实生活的积极意义。(2)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3)人物仪态安详、表情平静。金字塔形构图增加了人物的端庄和稳重。双手刻画精确、丰满、背景运用“空气透视法”使主题愈加鲜明。充分突出了人物健康、华贵和青春的美。(4)体现了画家以科学的精神去观察自然的态度,是一首赞美自然的颂歌。 5. 《游春图》

答:《游春图》是隋代画家展子虔的作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幅青绿山水画作品。作者擅长画车马,所作山水画“咫

尺千里之趣”(丈山、尺树、寸马、豆人)。《游春图》表现了阳光和煦的春天效原,远岫葱翠、水波荡漾,人们或在堤上策马纵游,或漫步林间,或泛舟碧波情景。在画法上勾线甚细,随以色晕,是青绿山水的先驱。 6. 《最后的晚餐》

答:《最后的晚餐》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代表人物之一。《最后的晚餐》表现耶稣在讲完“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出卖我”这一句话时而引起12个门徒的惊愕情形,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揭露了各个人物不同心理状态。在构图上作者创作性地运用“多样统一”原理,运用焦点透视法使画面达到“向心”的效果与产生庄严感觉。12个门徒分成对称四组,其中11个在从窗口投射进来的光线,显得清晰,唯独犹大的脸处在阴影中,这是一种象征的暗示手法。作品借用圣经故事题材隐喻人间善恶斗争。 7. 《自由引导人民》

答:《自由引导人民》是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所作,浪漫主义的画家反对古典主义画风,追求画家个性解放和心灵表达,在画法上耿于想象,夸张与饱满强烈色彩;在内容上多选择生活的悲剧和异常的事件。作者于1830年7月28日目睹巴称市民为推翻复辟的波王朝展开白刃战的悲惨场面,激动地画了《自由引导人民》 8. 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

答:(1)法国波旁王朝复辟年代,民主革命浪潮一度出现低潮,使一部分资产阶级人士感到失望,故借作品对现实进行影射和抨击。(2)取材于当时法国发生的一起海上遇难事件。(3)画面取金字塔式构图,突出了主题,扩大了表现的空间。刻画了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并通过海上的巨浪和沉重的云层,更加渲染了画面的悲剧性气氛。(4)主题已超越海难事件本身,表现了法国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强烈渴望。同时宣告了浪漫主义绘画的胜利,对同期和后世的美术创作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9.《米洛斯的阿芙洛蒂特》

答:(1)希腊化时期,雕刻艺术在较为发达的经济基础上,越来越趋向世俗化。优美典雅的女性神话人物大量出现。

(2)塑造了一尊全身直立的爱与美的女神雕像。(3)躯体富有转折的螺旋上升似的节奏感。表情宁静、温柔、端庄。集中了人间女性的一切美质,达到了古典理想美的高度。(4)是古代人对人的力量和美的肯定和歌颂。作品以其空间的体积感和女人体的柔美而具有永恒的魅力。

绝密★★★启用前

2016年高中美术教师专业能力专项训练考试试卷(四)

一、选择题(单选题,每题4分,共36分) 1、世界上最大型的雕塑群是_____________。

A. 秦陵兵马俑 B.霍去病墓石雕群 C.龙门石窟雕塑群 D.云冈石窟雕塑群 2、____________造像以泥彩塑像为主,被誉为“中国彩塑艺术博物馆”。 A. 敦煌石窟 B.云冈石窟 C.龙门石窟 D.麦积山石窟 3、下列________________不是古埃及的雕塑作品。 A.汉漠拉比法典石碑 B.狮身人面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