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你认为环境问题有哪些?哪些是当前最重要的?主要的污染物是什么?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对于特定区域的环境问题来说,一般采用的监测方案是什么?具体的测试分析方法有哪些?处理/处置方法有哪些?
环境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摘要:本文将概述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并着重介绍笔者认为的当下最严重的环境问题的情况及其监测、处理方法。 关键词:环境问题 水污染 大气污染 监测
1.环境问题
广义上的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演变、自然灾害或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分为原生环境问题(第一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第二环境问题)。
1.1原生环境问题
火山爆发、地震、海啸、洪涝、干旱、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都属于原生环境问题。这种环境问题由自然界本身所引起,没有或很少有人为因素所参与,一般不能为人所预见和预防,现在所研究的环境问题多为由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
1.2次生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环境污染是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了变化,环境的自净能力遭到破坏,从而导致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的现象。生态破坏则是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引起的。 1.2.1环境污染
根据环境因素的不同可将环境污染分为以下几种。
水体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达到或超过了有害程度,导致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并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的现象。
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现象。
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的现象。 1.2.2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环境破坏造成的后果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有些甚至是不可逆的。
1.3当前重要的环境问题
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指出:全国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仍突出;中国管辖海域海水水质状况总体较好,近岸海域水质一般;全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稳定,酸雨分布区域无明显变化[1]。201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指出:全国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一般;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稳定,酸雨分布区域保持稳定[2]。201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指出:全国环境质量总体一般: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部分城市河段污染较重;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较好,近岸海域水质一般;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不容乐观[3]。且2011~2013年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生态建设进展较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纵观近三年来我国的环境状况公报可发现,我国环境质量状况正在不断改善,但形势依然严峻,其中尤以水环境质量最不容乐观,且大气环境质量问题也日益突出。
2.水污染
2.1水体污染物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将其分为化学性、物理性和生物性污染物这三大类。 2.1.1化学性污染物
无机污染物:有酸、碱和一些无机盐类。酸碱污染会改变水体PH值,腐蚀船舶和水下建筑,一些无机盐类污染物则会降低水中的溶解氧,影响水中生物生长繁殖,降低水体自净能力,破坏生态平衡。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指人类合成的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生物食物链(网)累积、并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的化学物质。它具备四种特性:高毒、持久、生物积累性、远距离迁移性。
需氧污染物质:蛋白质、脂肪、酚、醇等有机物质可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好
氧分解,因而称为需氧污染物质,此类物质可导致水体溶解氧降低甚至耗尽,水体变黑发臭,水环境恶化。
植物营养物:氮、磷等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其中氮、磷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元素,水体中氮、磷过量会导致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体溶解氧下降,水质恶化,鱼类死亡。
油类污染物质:有动物油脂和石油类两种。近年来发生的海上漏油事故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极大的破坏。 2.1.2物理性污染物
悬浮物质污染:水中所含有的不溶性物质,悬浮性固体在影响水体外观的同时,还会降低水体的透光度,妨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溶解氧,对水生生物生存造成威胁。
热污染:主要为来自热电厂、核电站等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冷却水,直接排入水体会导致水温升高进而溶解氧降低,危及水生生物。
放射性污染:具有自发产生α、β、γ射线引起污染的物质为放射性污染物,这些物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较大影响。 2.1.3生物性污染物
主要为来自生活污水的各种病原微生物,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2.1.4主要污染物
以上多种水体污染物中,较为主要和影响较严重的有:被“十二五”确定为国家总量控制指标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和氮氧化物(NOX),此外,《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92-2002)中还规定石油类、氰化物、六价铬、汞、铅、镉、砷为总量控制的检测项目;13种第一类污染物——总汞,烷基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总镍,苯并(a)芘,总铍,总银,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第一类污染物是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者。 含有此类有害污染物的废水,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 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出口取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符合该标准中已列出的 “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规定。)
2.2水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水污染亦日趋严重,每年上百亿吨的生活、工业废水排入江河湖泊,使水质极度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据悉,我国已经有 70%以上河流湖泊遭受不同程度污染,世界卫生组织已将不洁饮水列为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据统计,目前世界上 80%的疾病与水有关[4]。水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
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水体受化学有毒物质污染后,通过饮水或食物链便可造成中毒,如甲基汞中毒(水误病)、镉中毒(骨痛病)、铅中毒(贫血及神经错乱)、砷中毒(造成机体代谢障碍,皮肤角质化,严重可致癌)、铬中毒(六价铬可造成皮肤溃疡,严重可致癌)、农药中毒(有机磷农药会造成神经中毒,有机氯农药会在脂肪中蓄积,对人和动物的内分泌、免疫功能、生殖机能均造成危害)、多氯联苯中毒等。这是水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主要方面。
致癌作用:某些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如砷、铬、镍、铍、苯胺、苯并(a)氏和其他多环芳烃等污染水体后,可在水中悬浮物、底泥和水生生物内蓄积。长期饮用这类水质或食用这类生物就可能诱发癌症。
发生以水为媒介的传染病:生活污水以及制革、屠宰、医院等废水污染水体,常可引起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和某些寄生虫病。伤寒、霍乱、胃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类是人类五大疾病,均由水的不洁引起。 由于水污染,全球每年约有 5000 万儿童死亡,3500 万人患心血管疾病,7000 万人患结石病,9000 万人患肝炎。在发展中国家,80%的病例和 1/3的死亡与饮水不洁有关[4]。
间接影响:水受污染后常可引起水的感官性状恶化,发生异臭、异味、异色、呈现泡沫和油膜等,抑制水体天然自净能力,影响水的利用与卫生状况。
2.3水质监测举例
以邯郸市滏阳河水质污染监测与评价为例,滏阳河是邯郸市重要的工业和农业用水水源,但上游大量未达标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排入滏阳河,使其水体受到了严重污染,正对滏阳河的这一环境问题,邯郸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滏阳河水环境质量进行了检测与评价,方案如下[5][6]。
①污染源现状调查:采用收集现有资料和实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污染源调查。邯郸市滏阳河主要污染物排序依次为氨氮、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等。滏阳河邯郸市境内河道上共有入河排污口25个。
②监测布点:水质监测点位的布设关系到监测数据是否有代表性,是能否真实反映水环境质量状况及污染发展趋势的关键问题。在确定和优化地表水监测点位时应遵循尺度范围的原则、信息量原则和经济性、代表性、可控性及不断优化的原则。总之,断面在总体和宏观上应能反映水系或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各断面的具体位置应能反映所在区域环境的污染特征,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获取有足够代表性的环境信息;应考虑实际采样时的可行性和方便性。最终选取的三个监测断面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