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消费的增量不如收入的增量那样多。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由人类的天性所决定的。

因心理、生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资本边际效率短期内波动不定。考虑到资本成本随投资增加而不断增加,投资的预期收益随产品供给增加而下降,资本边际效率就出现了随投资增加而趋于递减的趋势,即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这种情况使投资的增加受到严重限制。

流动偏好又称灵活偏好,指人们为应付日常开支、意外支出和进行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现金的一种心理偏好。该理论根源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流动偏好规律使人们必须得到利息才肯放弃货币,因而使利率总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这也会妨碍投资的增加。

②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认为,人们对货币需求的动机包括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交易动机,指个人生活上或厂商业务上为应付日常支出而对货币的需求。预防动机,指人们为了预防意义紧急支出而须持有货币的需求,就是说,出于交易动机而在手边保存一定量货币以备日常交易之用,这些货币以后支出的时间、金额和用途等是大致确定的。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在货币与生利金融资产之间进行选择,而保留一定量货种的需求。凯恩斯认为,人们拥有货币除去为了交易和应付意外支出外,还为了贮藏价值或财富,投机性货币需求同利率存在负相关关系。

③正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是常态,凯恩斯主张政府对经济干预,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2)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提出的背景。

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提出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那时世界经济处于普遍衰退状态,失业率高涨,古典主义学派对当时的经济状况无能为力。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求。当时经济的普遍状态是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主张政府通过财政政策扩大有效需求,正符合当时的经济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凯恩斯理论逐步发展起来,并最终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理论之一。

6. 答:(1)IS曲线的定义及图形的含义:IS曲线是指将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连结起来而形成的曲线。它是反映产品市场均衡状

态的一幅简单图像。它表示的是任一给定的利率水平上都有相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在这样的水平上,投资恰好等于储蓄。在两部门经济中,IS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I(r)=S(Y),它的斜率为负,这表明IS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如图(略)。

一般来说,在产品市场上,位于IS曲线右方的收入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即商品市场上存在着过剩的供给;位于IS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即商品市场上存在着过度需求,只有位于IS曲线上的收和利率的组合,才是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组合。

(2)实现机制:这里的实现机制需要分两种情况来讨论:一种是曲线的左边,即投资大于储蓄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产品市场的需求大于供给,产品市场价格上升导致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后,投资会相庆缩减,与此同时,利率上升会导致储蓄相应提高,最终会导致投资等于储蓄。

另外一种是曲线的右边,即投资小于储蓄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产品市场的供给是大于需求的,产品市场的价格下降,产品市场价格的上升导致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后,投资会相应上升,与此同时,利率下降会导致储蓄的相应下降,最终导致投资等于储蓄。

7. 答:(1)IS-LM模型推导:IS曲线是描述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利率和收入关系的曲线。其推导如下:在三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为:I+G=S+T,T=T0+tY或r?a?I0d?1?bY,S=-a+(1-b)(Y-T);推导出IS表达式: dY?a?I0?G?bT0d?r;LM曲线是描述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利率

1?b(1?t)1?b(1?t)与收入关系的曲线。其推导如下:假定m代表实际货币供给量,M代表名义货币供给量,P代表物价水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为:m=M/p=L1+L2 ,推导出LM曲线的表达式Y=m/k+hr/k。将IS、LM曲线放在同一个以收入为横轴、利率为纵轴的坐标轴中,就得到IS-LM模型。

(2)在LM曲线不移动时,政府扩张财政政策效果取决于LM曲线的形状。当LM曲线弹性无穷大时,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均衡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不变;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左移,均衡收入减少,均衡利率不变。

当LM曲线具有弹性时,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均衡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上升;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左移,均衡收入减少,均衡利率下降。

当LM曲线完全缺乏弹性时,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均衡收入不变,均衡利率上升;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左移,均衡收入不变,均衡利率下降。 8. 答:在货币市场上,当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时,利率具有上升的压力,国民收入下降。具体的变动机制是利率的变动影响投资需求,从而影响了总需求,继而决定了国民收入。投资和利率是反方向的变化,当利率上升的时候,投资降低。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时,利率水平上升,直到达到均衡利率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投资减少,国民收入不断下降,直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均衡时的国民收入水平。

9. 答: 在三部门经济中,设消费函数C=a+b(Y-T),投资函数I=I0-dr,政府购买支出

G=G0,税收

T=T0+tY,产品市场均衡收入

Y=C+I+G=(a +

I0+G0-bT0-dr)/(1-b+bt),IS曲线的方程为r=(a+ I0 +G0-bT0)/d-(1-b+bt)Y/d,其中(1-b+bt)/d就是IS曲线的斜率。从三部门均衡收入和IS曲线的斜率中,可以看出税率t的提高,一方面使收入在每一既定的利率水平上减少,IS曲线左移,并增大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使IS曲线变得更加陡峭;另一方面又降低收入(利率既定)和利率(收入既定)。例如,收入既定时,税率的提高,意味着税收量的增加,为了保持产品市场三部门经济中收入的均衡,投资量必须增加,从而利率必须下降。

10. 答:凯恩斯投资理论是凯恩斯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凯恩斯看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由此导致的非自愿失业源于有效需求不足,即包括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的不足。前者起因于边际消费倾向的递减趋势,后者是由于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性偏好规律决定的。要增加就业量就必须设法增加有效需求。但由于短期内消费倾向不大,故最有效的办法是增加投资。凯恩斯认为,投资增长不仅可以直接增加总需求,而且可以通过收入变动使消费量增加;投资对增加就业量和国民收入的决定作用,还由于乘数作用而进一步加强。此外,投资不断增加还可以改变资本稀缺状况,从而有利于促进食利者阶层绝迹,进而改变资本主义社会收入分配不均等现象。

总之,在凯恩斯看来,投资不仅有巨大的经济意义,而且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对于如何增加投资的问题,凯恩斯认为,仅仅依靠私人力量不足以克服投资需求不足,必须依靠社会的力量,即实行投资社会化:管理私人投资以限制其波动;利用公共投资以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其中重点是实行公共投资。至于公共投资的资金来源,可以通过税收或举债两种途径,但利用税收筹资有可能导致政府支出挤占私人投资,而社会有效需求并没有随之增加的现象。所以,凯恩斯更倾向于以举债途径筹措举办公共工程所需资金。

11. 答:新古典综合理论一般假定:(1)如果产品市场出现供给大于需求,企业就会减少供给;反之,企业就会增加供给。 (2)供给大干需求意味着储蓄大于投资,利息率将下降;反之,利息率就会上升。由于假定了上述两种调整机制,产品市场上的均衡将自动得到恢复。根据新古典综合理论,货币市场的失衡可以通过债券市场的变动而自动得到校正。在债券的供给给定的条件下,当货币市场出现供大于求时,对债券的需求大于债券的供给。债券价格上升,利息下降。利息率的下降又将导致对货币需求的增加。从而导致货币市场均衡的恢复。当货币市场出现供不应求时,相反的调节过程将导致货币均衡的恢复。

12. 答 :在IS——LM模型中,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将导致收入(产出)的增加。但收入的增加将破坏货币市场的均衡。交易需求的增加将导致利息率的上升。而利息率的上升反过来将导致投资需求的减少并进而导致收入的减少。政府支出的这一作用称为“挤出效应”,即政府支出挤掉了私人投资支出。总之,一方面,政府支出的增加将通过财政乘数导致均衡收入水平的增加。另一方面,利息率的上升将导致投资需求的减少,从而导致收入的减少。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是否会导致均衡收入水平的增加,取决于上述两种方向相反的作用的净结果。一般来说,政府支出对收入的正向作用大干挤出效应的负向作用。因而在Is—LM模型中,财政支出乘数大干0。

13. 答:凯思斯曾经在利息理论上批评“古典”学派,认为储蓄和投资的均等所决定的均衡利率并非像“古典”学派断言的是唯—确定的均衡利率,而是各种收入水平下的均衡利率。原因是储蓄是收入的函数,它会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储蓄曲线会由于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希克斯认为,凯恩斯虽然知道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的函数,但是他的利息理论也认为货币供求的均等会形成一个确定的均衡利率。按照凯恩斯的理论,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