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媒介的四种理论(1956年,由施拉姆等三名学者撰写的《传媒的四种理论》。)
a) 集权主义理论
1. 理论渊源在于从柏拉图到马基雅维利的几百年中形成的独裁主义统治思
想。
2. 这一理论强调真理是统治阶级自上而下的控制百姓、控制社会舆论,媒介
必须以权力的意志为转移,一切为统治者服务。 3. 转折点: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运动的高涨和反封建的人文思想的传播,弥
尔顿和洛克等人主张主权在民,提出资产阶级关于财产和政权的原则,为
自由主义媒介理论的形成做成重要贡献。
b) 自由主义理论
1. 宾诺莎从反对封建神学出发,重新解释了人的本质,提出了“自然权利说”
和“社会契约论”。个人把判断善恶和实施惩罚的权利交给社会和国家而自己永久的保留财产权、信仰自由和思想自由权。这些均构成了自由主义媒介理论的基础。
2. 弥尔顿的代表作《论出版自由》1644年:言论出版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
重要的自由”。
c) 社会责任理论
1) 洛克:第一次从理论上论证了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原则,形成了一种“主
权在民”的学说。 2) 美国总统杰弗逊将英国的立法主义与法国的理性主义这两种自由主义潮流
汇合起来建立一个既能保障安全又能保障个人机会的政府。
3) 进入18世纪,报刊从集权主义型转向自由主义型。18世纪末,自由主义媒
介理论的主要精神被写入各国宪法。 4) 自由主义媒介理论的展开
a) 独立性原则
b) 多样化原则 c) 法制化原则
d) 自由主义媒介理论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基础。在各种自由中,媒介(报刊、新闻、出版)自由被认为是核心和前提。
5) 媒体社会责任理论的产生(与自由主义媒介观论)
1943年,哈钦斯组织报刊自由委员会。《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的总报告和题为《媒介自由:一个原则框架》的分报告,全面、系统的提出并阐述了报刊(媒介)社会责任理论。
a) 媒介应提供“真实的、概括的、明智的关于当天事件的论述,并说明事
件的意义”。
b) 媒介应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c) 媒介应准确表现“社会成员集团的典型形象”。 d) 媒介 应“提出和澄清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 e) 媒介应使人们“充分贴近每天的信息”。
与此同时。大众对媒介也有一定的义务。
“社会责任论”提倡积极的自由,不排斥政府在必要时对媒介进行干预以保
障真正的传播自由。它主张在媒介、公众和政府之间找出三方都认可的共
同点,以有效调节传播体制内的各种矛盾。
缺陷:只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而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西方资产阶级
媒介运行中的各种矛盾;种种设想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d) 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a) 传播媒介和传播资源是国家的公有财产,不允许私人占有;
b) 传播媒介必须为工人阶级服务,必须接受工人阶级先锋队——共产党
的思想和组织上的领导; c) 媒介必须按照马列主义原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来传播信
息,宣传、动员、组织和教育群众; d) 在服务于社会总体目标的同时,媒介应满足广大群众的愿望和需求; e) 国家有权监督和管理出版物,取缔反社会的传播内容。
2. 权力与媒介
1)1984年,美国学者阿特休尔(批判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的重要理论著作《权
力的媒介》对《报刊的四种理论》第一次构成了重大挑战。他着重探讨了新闻传播媒介与政治、经济、文化各种权力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具有史论结合的特色。
2)阿特休尔将世界的媒介体系分为三种模式:
a) 马克思主义计划经济模式
b)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c) 第三世界国家模式
3)阿特休尔将主要观点整理如下
a) 在所有的新闻体系中,新闻媒介都是掌握政治和经济权力者的代言人。 b) 新闻媒介的内容往往反映那些给新闻媒介提供资金者的利益。
c) 所有新闻体系无不以信仰言论自由为基础,但各自解释言论自由的方
法不一。
d) 所有的新闻体系都赞同社会责任理论,宣称他们为了人民的需要和利益服务,并表示愿意为人民提供新闻。
e) 在所有三种新闻模式中,彼此认为对方模式为离经叛道。
f) 新闻院系传播该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最终无一帮助当政者维持他们对新闻媒介的控制。 g) 新闻实践往往背离新闻理论。
3. 最后的权利
1) 对《报刊的四种理论》发起正面挑战、并加以严厉否定的尝试的是《最后的权利:
再探报刊的四种理论》(1995年)。它是对《报刊的四种理论》进行了“总体批判”。
a) 所谓“集权主义理论”并不存在。施拉姆等人的错误在于将历史上完全不同的现
象同一化,但是在“集权主义”概念里,既有法西斯主义,也有共产主义,它们
之间的共同点很少。
b) 自由主义理论被简单化处理了,经典自由主义、自由权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三者
各有不同。 i. ii.
经典自由主义:对“思想的市场”表示怀疑,只关注真理而非利益,欢迎一种带有道德限制的自由模式,主张给人民以广泛自由的民主政治。 新自由主义:公共利益是传播的准则,只有代表了公众利益的媒介才应得
到保护,倾向于接受政府的介入。
自由权主义:各种思想都应在“思想的市场”中得到传播,言论者只有被保护免于政府的干预才可能对思想的市场有所贡献。
c) 社会责任理论并没有向现存的法律权力挑战。 d) 马克思主义受到了简单化和不公平的待遇。
4. 获知权(right of inform):如知晓权、知情权、知的权利、知察权等。两个含义:一
是从媒介与当权者的关系出发,主张媒介有从当权者处获得各种公共信息的权利;
二是从大众与当权者的关系出发,主张大众有从当权者处获知各种公共信息的权利。
5. 接近权:着眼于大众和媒介的关系,主张前者有权“接近”、参与后者的活动。 6. 国家发展优先理论
麦奎尔在《大众传播理论》一书中认为,根据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点可概括出一种“国家发展优先理论(发展传播理论)”。核心观点:把经济发展、国家的建设放在第一位。媒介的一切行为都应当服从这一目标。
1) 方针——媒介的方针,应与国家的方针、政策步调一致。 2) 内容——媒介的内容应优先弘扬本国文化。
3) 国际合作——应优先考虑与兄弟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4) 与自由的关系——媒介应当既是自由的,又是负责的。
5) 与国家的关系——媒介与国家发生冲突时,国家权力可介入,使用各种相应的
控制手段。 7. 新闻专业主义
1) 核心理念
一是客观性,是对媒介行为表现和独立地位的要求。 一是公共利益至上,是对媒介理念及责任义务的要求。
2) 新闻专业主义的困境
a) 在现实社会中,新闻专业主义所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政治
力量;二是商业力量。
b) 在发达国家,商业力量是阻碍新闻专业主义的最关键因素。在商业压力下,
媒介尤其注重三个因素,即制作成本、受众广度、与利益攸关者的冲突程
度。
8. 中国媒介伦理概观
1876年,我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近代报业先驱王韬,发表题为《论日
报渐行于中土》的文章,在中国首次较为系统的阐述了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深具马克思主义新闻伦理思想内涵的中国共产党新闻职业道德也逐渐形成,并日趋成熟。
1942年以延安《解放日报》为典型的党报整风改革运动、1947年由《晋绥日报》率先发起的解放区新闻界反“客里空”运动,是两次具有深远意义的中国共产党新闻职业道德建设运动,从此,中国共产党新闻职业道德走向成熟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新闻职业道德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
iii.
2)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联系实际、联系群众。
3) 坚持正义与真理,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几个重要转折期: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新闻职业道德及其建设作为一个拨乱反正的新概念、新问题被提了出来。 1985年前后,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重心出现了转向。
1993年以后,以“有偿新闻”为主的新闻行业不正之风愈演愈烈,因此新闻界开始以整体的名义向“有偿新闻”宣战,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由此进入高潮时期。 1998年起,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出现了以树立正面形象、加强正面教育为主要方式的战略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