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通风典型习题讲解 下载本文

第一章 工业有害物及其防治的综合措施

1.什么是一次尘化作用,二次尘化作用,粉尘在室内扩散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解:

使尘粒由静止状态进入空气中浮游的尘化作用称为一次尘化作用;

一次尘化作用给予粉尘的能量是不足以使粉尘扩散飞扬的,它只造成局部地点的空气污染。二次气流带着局部地点的含尘气流在整个车间内流动,使粉尘散布到整个车间,成为二次尘化作用。

粉尘在室内扩散的直接原因为二次尘化作用。

个别学生中常见问题:

概念问题——(1)把二次尘化作用简单的理解为:粉尘从一个地点扩散到另一个地点的过

程;

(2)将粉尘在室内扩散的原因写成:一次尘化和二次尘化的综合作用;

第二章 控制工业有害物的通风方法

4.某车间体积V=1000m3,由于突然发生事故,某种有害物大量散入车间,散发量为350mg/s,事故发生后10min被发现,立即开动事故风机,事故排风量为

L=3.6m3/s。试问:风机启动后要经过多长时间室内有害物浓度才能降低100mg/m3以下,(风机启动后有害物继续发散)。

解:

y0=0 mg/s L=3.6 m3/s Vf=1000 m3 y1=350×10×60/1000=210 mg/m3 y2=100 mg/m3 x=350 mg/s

??VfLlnLy1?x?Ly0?1028.8s?17min

Ly2?x?Ly0利用P14公式(2-3) 同学常见问题:

此题绝大多数的同学是正确的

计算错误——有一同学选用P14公式(2-4)进行解答,有两位同学计算错误;

9.车间通风系统布置如图2-12所示,已知机械进风量Gjj=1.11kg/s,局部排风量Gp=1.39kg/s,机械进风温度tj=20℃,车间的得热量Qd=20kW,车间的失热

1

量Qh=4.5(tn-tw)kW,室外空气温度tw=5℃,开始时室内空气温度tn=20℃,部分空气经侧墙上的窗孔A自然流入或流出,试问车间达到风量平衡、热平衡状态时,(1)窗孔A是进风还是排风,风量多大?(2)室内空气温度是多少度?

解:

(1)风量平衡:Gjj?Gzj?Gjp?Gzp 即:1.11+0=1.39+Gzp Gzp=-0.28 kg/s 故:窗孔A是进风,风量为0.28 kg/s 利用P18,式(2-12)

(2)热平衡:Qh?cGptn?Qd?cGjjtj?cGzjtw

4.5(tn?5)?1.01?1.39?tn?20?1.01?1.11?20?1.01?0.28?5

tn?11.24℃

利用P19,式(2-13) 学生常见错误:

风量平衡方程和热平衡方程都对,做题思路清晰;

概念错误——将(2)中所求平衡时的温度tn在1.01*1.39*tn一项中认为是已知的20℃,导致计算错误;

12.某办公室的体积170m3,利用自然通风系统每小时换气两次,室内无人时,空气中CO2含量与室外相同为0.05%,工作人员每人呼出的CO2量为19.8g/h,在下列情况下,求室内最多容纳人数。

(1)工作人员进入房间后的第一小时,空气中CO2含量不超过0.1%。 (2)室内一直有人,CO2含量始终不超过0.1%.

2

解: (1)L?2?170?5.67m3/min?0.0944m3/s 60?1?3600?0.0944?2?1

170?LVf2?co?1.977g/l?1.977?103g/m3

y1?y0?0.05%?1.977?103?0.9885g/m3

y2?0.001?1.977?103=1.977g/m3

人数为n,有害物浓度散发量x?19.8n/3600?0.0055n(g/s)

y2?y1exp(??LVf)?(x?L?y0)[1?exp(?)] LVf带入求解n?19.6人?19人 (2)y2?y0?x L0.0055n?(y2?y0)L 得到n?16.9人?16人

学生常见问题: 公式选用基本正确

个别计算错误——大多由于代入的单位比较混乱导致的;

概念错误——有两位同学没完全理解(2)中co2含量始终不超过0.1%的含义,仍选用(1)所用的公式;

第三章 局部排风罩

1.分析下列各种局部排风罩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1)防尘密闭罩:

其原理是将有害物源全部密闭在罩内,在罩上设有工作孔,从罩外吸入空气,罩内污染空气由上部排风口排出。其中排风量的确定依据进、排风量平衡确定:

L?L1?L2?L3?L4

式中:L——密闭罩的排风量,m3/s;

L1——物料下落时带入罩内的诱导空气量,m3/s; L2——从孔口或不严密缝隙吸入的空气量,m3/s; L3——因工艺需要鼓入罩内的空气量,m3/s;

L4——在生产过程中因受热使空气膨胀或水分蒸发而增加的空气量,m3/s。

3

特点:

优点:只需较小的排风量就能有效控制有害物的扩散;排风罩气流不受周围气流的影响;缺点:影响设备检修,有的看不到罩内的工作状况。 (2)外部吸气罩

其原理:为保证有害物全部吸入罩内,必须在距吸气口最远的有害物散发点(即控制点)上造成适当的空气流动,通过控制风速的确定,确定排风量等参数。

特点:由于工艺条件限制,生产设备不能密闭时,可把排风罩设在有害物源附近,依靠罩口的抽吸作用,在有害物散发地点造成一定的气流运动,把有害物吸入罩内。 (3)接受罩

接受罩在外形上和外部吸气罩完全相同,但作用原理不同。对接受罩而言,罩口外的气流运动时生产过程本身造成的,接受罩只起接受作用。它的排风量取决于接受的污染空气量的大小。接受罩的断面尺寸应不小于罩口处污染气流的尺寸。

特点:是无动力源。 学生常见问题:

概念问题——以上3种局部排风罩特点都知道,原理部分大部分同学没写,写的又不太完整;

3.流量比法的设计原理和控制风速法有何不同?它们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控制风速法:该计算方法的核心是边缘控制点上的控制风速,依据是实验求得的排风罩口速度分布曲线。

适用条件——没有污染气流的情况下,即L1=0,主要用于冷过程。

流量比法:该计算方法是通过计算排风罩的流量比,来计算该罩的排风量。

适用条件——用于排风罩口上同时有污染气流和吸气气流的情况,尽量减少周围的干扰。主要用于热过程。 学生常见问题:

概念问题——基本正确,有些回答不太完整;

9.有一侧吸罩罩口尺寸为300×300mm。已知其排风量L=0.54m3/s,按下列情况计算距罩口0.3m处的控制风速。

(1)自由悬挂,无法兰边;(2)自由悬挂,有法兰边;(3)放在工作台上,无法兰边。

解:

(1)a/b=300/300=1,x/b=300/300=1,则由P35图3-23得:

vx/v0=0.13;

已知排风量L=v0F=v0*(0.3*0.3)=0.54,v0=6m/s 则vx=0.13*6=0.78 m/s

(2)a/b=300/300=1,x/b=300/300=1,则由P35图3-23得:

vx/v0=0.13;

已知排风量L=0.75*v0F=v0*(0.3*0.3)*0.75=0.54,v0=8m/s 则vx=0.13*8=1.04 m/s

(3)b/a=300/600=1/2,x/b=300/300=1,则由P35图3-23得:

vx/v0=0.15;

已知排风量L=v0F=v0*(0.3*0.3)=0.54,v0=6m/s

4

则vx=0.15*6=0.9 m/s 学生常见问题:

计算问题——由于题中所给的是等边矩形吸气口,不少同学按照圆形吸气口计算公式来做,有的是读错图上

vx数据;总的来说,做题的效果不是特别好; v011.有一金属熔化炉(柑埚炉)平面尺寸为600×600mm,炉内温度t=600℃。在炉口上部400mm处设接受罩,周围横向风速0.3m/s。确定排风罩罩口尺寸及排风量。

解:

1)确定是低悬罩还是高悬罩: H=400mm

1.5Ap=900mm

因为H?1.5Ap,所以为低悬罩。

2)求罩口的扩大面积:

因周围横向风速较明显,且热源为等边矩形,则有: A1=B1=600+0.5*400=800mm F'= 0.8*0.8—0.6*0.6=0.28m2 3)热源的对流散热量

Q???tF?1.7?t1/3F?A?t4/3F?1.7?(600?20)4/3?(0.6?0.6)?2960.2J/s?2.96kJ/s4)热射流收缩断面上的流量

L0?0.167Q1/3B3/2?0.167?2.961/3?0.63/2?0.111m3/s

已知扩大面积上空气的吸入速度,取值范围0.5~0.75m/s 取v’为0.5m/s 则:

L?L0?v'F'?0.111?0.5?0.28?0.251m3/s

学生常见问题:

计算问题——1)罩口扩大面积求解错误,正方形错按圆形来计算; 2)计算热射流收缩断面上的流量时,错误选用不同高度上热射流的流量的计算

公式p44(3-26);

有几个同学在4)中代入Q数据时,直接代入的是2960J/s; 3)v选用0.3m/s,没在0.5-0.75m/s之间;

5

'第四章 通风排气中粉尘的净化

11.有一两级除尘系统,系统风量为2.22m3/s,工艺设备产尘量为22.2g/s,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分别为80%和95%,计算该系统的总效率和排空浓度。 解:

(1?95%)?99% (1)该系统的总效率:??1?(1??1)(1??2)?1?(1?80%)(2)排空浓度:y=

22.2(1??)?0.1g/m3 2.2212.有一两级除尘系统,第一级为旋风除尘器,第二级为电除尘器,处理一般的工业粉尘,已知起始的含尘浓度为15g/m3,旋风除尘器效率为85%,为了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电除尘器的效率最小应是多少? 解:

由课本附录查得:一般性工业粉尘排放标准应小于150mg/m3 根据起始含尘浓度和排放标准(0.15g/m3),可以计算出该除尘系统总效率

?z?L*15?L*0.15?99%

L*15因为一、二级除尘系统是串联,利用系统总效率公式

?z?1?(1??1)(1??2),其中?1?85%

计算得到电除尘器除尘效率?2?93.3%

学生常见问题:

计算错误 ——做题思路清晰,但把一般性工业粉尘排放标准应小于150mg/m3认为是10mg/m3或者200mg/m3;

13.某旋风除尘器在试验过程中测得下列数据: 粒径(um) 分级效率% 实验粉尘的分组质量百分数% 求该除尘器的全效率。 解:

该除尘器的全效率

0~5 70 14 5~10 92.5 17 10~20 96 25 20~40 99 23 >40 100 21 ????(dc)f1(dc)?dc?0.7?0.14?0.925?0.17?0.96?0.25?0.99?0.23?1?0.21

0?=93.3%

14.在现场对某除尘器进行测定,测得数据如下: 除尘器进口含尘浓度 y1=3200mg/m3 除尘器出口含尘浓度 y2=480mg/m3

除尘器进口和出口管道内粉尘的粒径分布为 粒径(um)

0~5 5~10 6

10~20 20~40 >40 除尘器前% 除尘器后% 20 78 10 14 15 7.4 20 0.6 35 0 计算该除尘器的全效率和分级效率。 解:

假设除尘器结构严密,没有漏风; (1)全效率:??Ly1?Ly2y1?y23200?480???85%

Ly1y13200y2d?2(dc) 其中:y1=3200mg/m3 ,y2=480mg/m3

y1d?1(dc)(2)由分级效率?(dc)?1?480?0.78?41.5%

3200?0.2480?0.14 5~10 ?(dc)=1??79%

3200?0.1480?0.07410~20 ?(dc)=1??92.6%

3200?0.15480?0.00620~40 ?(dc)=1??99.55%

3200?0.2480?0>40 ?(dc)=1??1

3200?0.35可以得出:粒径(um) 0~5 除尘器分级效率 ?(dc)=1?

第六章 通风管道的设计计算

2.一矩形风管的断面尺寸为400x200mm,管长8m,风量为0.88m3/s, 在t=20℃的工况下运行、如果采用两钢板成混凝土(K=3.0mm)制风管,试分别用流速当量直径和流量当量直径计算其摩擦阻力。空气在冬季加热至50℃,夏季冷却至10℃,该矩形风管的摩擦阻力有何变化?

解:

(1) 流速当量直径方法:

Dv?2ab2?0.4?0.2??0.267m a?b0.4?0.2 v?G/S?0.88/(0.4?0.2)?11m/s

根据Dv,v,查附录6,得比摩阻Rm0?6Pa/m

7

0.25?(3?11)0.25?2.397 粗糙度修正系数:K??(Kv) Rm?Rm0Kr?6?2.397?14.382Pa/m ?Pm?14.382?8?115.056Pa (2)流量当量直径方法:

(ab)0.625(0.4?0.2)0.625 DL?1.3?1.3??0.304m 0.250.25(a?b)(0.4?0.2) 根据DL,G?0.88m3/s,查附录6,得比摩阻Rm0?6Pa/m

0.25?(3?11)0.25?2.397 粗糙度修正系数:K??(Kv) Rm?Rm0Kr?6?2.397?14.382Pa/m

?Pm?14.382?8?115.056Pa

(3)比摩阻随空气温度和大气压力的修正 Rm?KtKBRmo

冬季:Kt?(273?200.825273?200.825)?()?0.923

273?t273?50Rm?14.382?0.923?13.275Pa/m ?Pm?13.275?8?106.2Pa

夏季:Kt?(273?200.825273?200.825)?()?1.029

273?t273?10Rm?14.382?1.029?14.799Pa/m ?Pm?14.799?8?118.39Pa

3.有一通风系统如图6—29所示。起初只设a和b两个排风点。已知

La?Lb?0.5m3/s,?Pac??Pbc?250Pa, ?Pcd?100Pa。因工作需要,又增设

排风点e,要求Le?0.4m3/s。如在设计中管段de的阻力?Pde分别为300Pa和500Pa(忽略d点三通直通部分阻力),试问此时实际的La及Lb各为多少?

8

解:

2根据节点平衡基本原理,?Pac?KacLac,

2?250/0.5?1000Pa.s2/m6 即Kac??Pac/L2ac 同理,得Kbc?1000 Pa.s2/m6

Lcd?Lac?Lbc?1m3/s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