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徐海燕-乘法的初步认识 下载本文

小朋友们可真棒!这么快就认识了乘法。接下来,让我们开动脑筋,用灵巧的小手创造出更多的乘法算式,好吗?

1、请拿出课前老师发给大家的奖励贴,我们一起做个贴一贴的小活动。先按要求贴一贴,再写算式。

(1)每组贴2个笑脸,贴这样的4组。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2)每组贴4个笑脸,贴这样的3组。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3)每组贴( )个笑脸,贴这样的( )组。 贴的是( )个( )。乘法算式:

2、拍手游戏:小朋友们的表现实在是太棒了,徐老师要用掌声向你们表示祝贺,仔细听徐老师是怎样拍手的? (1)师拍手

××× ××× ××× ××× ×××

拍后追问“每次拍几下”“拍了这样的几次”,是( )个( )。 你能直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一共拍几下吗?请记录在练习本上。 (2)生拍手

谁愿意向徐老师这样拍手给大家听一听。

先想一想:你打算每次拍几下?准备拍这样的几次?想好后,到前面拍给全班的小朋友听一听。其他小朋友认真听并用乘法算式表示他一共拍了几下?

思考:拍手游戏中,怎样才能又快又准确地列出乘法算式?(强调先听每次几下,再听拍这样的几次,只要找到几个几就能列出乘法算式了。)

(3)大家一起拍拍手,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自己: 6个2。 四、实践运用 内化新知

小朋友们真是太聪明了!这么快就学会了当很多相同加数连加的时候,为了方便也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其实,像这样加数都一样的加法题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

1、教室里的乘法问题。

我班小朋友是几个人趴一张桌子?那我要想知道第一排有多少位小朋友?就可以用2+2+2+2+2,也就是几个2相加?全班有多少个小朋友?课前我数了一下,要写20个2相加才能算出全班总人数,好长的加法算式呀!现在,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算式怎么写呢?

同样是求全班的总人数,既可以用加法写20个2相加,也可以用乘法20×2来表示。看着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说的?(用乘法表示真简便!)

是呀,当遇到几个相同加数相加时,用乘法计算确实比较简便。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让我们继续到游乐园走一走,看一看。

2、游乐园中的乘法问题。

游乐园里藏着很多的数学问题,请小朋友们仔细找一找,看图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来解决。请把乘法算式记录在练习本上。(生写完后,同桌小伙伴之间进行交流,最后进行汇报。)

3、最后,让我们再次走进买卖国,去看看秋刀鱼商贩的销售情况吧?今天秋刀鱼商贩的生意可实在是太好了!一共卖了30串秋刀鱼!

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

(1)哎呀!他怎么还再用加法记录呢,太麻烦了!赶快告诉他们该怎么用乘法记录吧。

(2)用乘法记账真是既省时又省力!很快,买卖国的商贩们也都学会了用乘法。

五、拓展延伸 培养兴趣

没过多久,买卖国的人们又有了新的困惑。“虽然知道有几个几相加时,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更简便,可是,还是不知道怎样用乘法算式计算出一共有多少呀?难道,还得一个一个去数才知道结果吗?难道,还得把长长的加法算式给算出来,才知道乘法算式的得数吗?”有没有一种妙招可以让买卖国的人们能够轻轻松松学会乘法计算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请小朋友们课下阅读“从小爱数学”丛书中

的《买卖国的乘法队长》和《数学家阿汤的苦恼》,相信读过这两本书,你不仅能解决乘法计算的问题,还会更加喜欢学习数学呢!

【评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的第一课时内容,是一节概念课。执教过这节课的教师应该有这样的感受:虽说,二年级的孩子对乘法的意义并不了解,更不清楚乘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加法为何还要学习乘法,但乘法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陌生,甚至好多孩子已经会背诵乘法口诀。如今,把这样一节二年级的课放在一年级来教学,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乘法”几乎是一个没有触及过的知识,怎样让学生体会到乘法产生的必要,怎样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意义则是本节课教学中的重头戏。基于低年级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本节课教学应该以直观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活动中做数学。本节课,徐老师能够准确把握数学教学特点,采用灵活多样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较好促进了学生数学的发展,达成了教学目标。具体来讲以下几点做的比较成功:

一、 巧设问题情境,课伊始,趣味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徐老师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精心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买卖国的数学问题。通过故事的讲述,让学生体会一个一个数的麻烦,直观感受数物品个数时还可以几个几个地数,数数的结果可以用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来表示。在学生直观感知“6个5相加”,加着加着就记不清加多少个5了,利用课件巧妙出示了很多串秋刀鱼的图片,并追问:如果有这么多串秋刀鱼,再用加法解决这个问题,大家觉得怎么样?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在相同加数的个数比较多时,无论写算式还是计算都显得麻烦”,为了追求算式的简洁,学生便产生一种新的学习需求“用加法记起来怎么就这么复杂呢?有没有一种省时又省力的简便记法呢?”由此,在这一类特殊的加法算式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引出了乘法算式。这样的故事情境设计,既可以沟通乘法与加法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理解产生乘法的必要性,又调动了学生思维的参与,努力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

二、感知乘法神奇,虽讲授,兴趣浓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小学阶段学习数学,一方面受制于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受制于有限的学习时间,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所有内容的学习内容都要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更何况,本节课的数学内容本身就只是一个约定而已。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由于第一次接触乘法,之前几乎没有任何认知基础,采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对乘法的意义进行探究就成了空中楼阁。徐老师虽采取的是讲授法,但她设计了趣味性的数学活动,并借助于富有童趣的语言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认真倾听中理解了乘法算式的含义:首先,让学生找一找这些加法算式的特点,并指出,像这样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还可以用乘法计算;接着,通过“×”的自我介绍,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乘号的神奇本领----只要遇到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不管它有多长,都能瞬间变短;随后,组织学生将乘法算式与相应的连加算式进行对比,“乘号前面的5,在加数中是什么数?加法中没有6,为什么乘法算式中有个6呢?6是从哪里来的?表示什么意思?”进一步沟通加法与乘法的联系;最后,让每个学生动笔继续把黑板上其他连加算式都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追问:“当遇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你会采用加法计算还是乘法计算?”使学生真正理解了乘法的意义,也有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真正把数学课堂变成师生相互倾听共同创造知识的地方。

三、巧设游戏活动,学中玩,玩中学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是人们要想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事物,就必须亲身参与尝试、体验、亲自去做。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乘法意义,在新知巩固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徐老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给学生创设更多实践体验的机会-----“贴一贴”动手操作活动、“大家一起拍拍手”游戏活动,放手让学生玩,在操作、观察、游戏中进一步感知“几个几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进一步沟通相同数连加与乘法之间的内在联系。采用这种儿童喜欢的、感兴趣的游戏方式来组织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