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学复习材料 下载本文

9、当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个感受器时产生的对比现象叫做( )。 10、一般根据知觉对象的性质,把知觉分为( )、( )和( )。 11、空间知觉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 )的知觉,它包括( )、( )、( )、( )和( )。

12、运动知觉是指人脑反映物体( )的知觉。

13、时间知觉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 )和( )的反映。 14、看见花时,认识到这是“红颜色的花”,这是( )觉,而不是( )觉,因为这是对事物( )的认识,而不是对事物( )属性的反映。 15、歌德说:“我们见到的只是我们知道的。”说明知觉具有( )性,它是在过去( )与( )的基础上产生的。

16、胖人宜穿带竖条的衣服,瘦人宜穿带横条的衣服是为了利用( )觉改变他人的印象。

17、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 )和( )。 三、名词解释 1、感觉 2、感受性 3、绝对感受性 4、绝对感受阈限 5、差别感受性 6、差别感觉阈限 7、感觉的适应 8、知觉 9、真动知觉 10、似动知觉 11、知觉的选择性 12、知觉的理解性 13、知觉的整体性 14、知觉的恒常性 15、观察 16、观察力 26、时间知觉 四、简答题

1、知觉选择性及其制约条件。 2、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五、论述题

1、结合实际论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如何利用感知规律来进行直观教学?

第六章 记忆 一、选择题

1、记忆过程包括( )几个基本环节。

(1)再认和回忆 (2)保持和遗忘

(3)识记、保持和遗忘 (4)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2、当作用于感官的刺激停止作用以后,我们的感觉映像并不立刻消失,而是在一个短暂的时间内保持着,这种只停留瞬间的记忆,叫做( )。

(1)瞬时记忆 (2)短时记忆 (3)长时记忆 (4)遗忘 3、在头脑中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叫做( )。 (1)后象 (2)想象 (3)表象 (4)保持

4、有预定目的、经过一定的意志努力,并运用一定方法的识记叫( )。

(1)机械识记 (2)有意识记 (3)意义识记 (4)无意识记

5、仅仅依据材料的外部联系,靠简单重复而进行的识记叫( )。 (1)机械识记 (2)有意识记 (3)意义识记 (4)无意识记 6、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回忆,或错误地再认、回忆,叫做( )。 (1)无意识记 (2)不随意识记 (3)无意回忆 (4)遗忘

7、曾经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而在头脑中把它们的映象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叫做( )。

(1)识记 (2)保持 (3)再认 (4)回忆

8、曾经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出现在眼前,能够熟悉识别的过程叫做( )。

(1)识记 (2)保持 (3)再认 (4)回忆

9、没有预定目的,只是在一定刺激的作用下,自然而然地想起过去的某些知识和经验叫( )。

(1)有意识记 (2)无意识记 (3)有意回忆 (4)无意回忆

10、根据预定目的,自觉地去回想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叫( )。 (1)有意识记 (2)无意识记

(3)有意回忆 (4)无意回忆

11、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 )。 (1)前摄抑制 (2)倒摄抑制 (3)干扰 (4)抑制

12、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 ) (1)前摄抑制 (2)倒摄抑制 (3)干扰 (4)抑制

13、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记忆是人脑对外界信息的( )。 (1)识记和保持过程 (2)储存和提取

(3)接受和储存 (4)编码、储存和检索 14、“触景生情”是一种( )。

(1)有意回忆 (2)无意回忆 (3)再认 (4)识记

15、学习后立即睡眠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好,这是由于( )。

(1)过度学习 (2)记忆的恢复现象 (3)无倒摄抑制的影响 (4)无前摄抑制的影响 16、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概念是和哪种学说相关联的? (1)干扰说 (2)反响回路说 (3)衰减说 (4)定位说

17、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理解性和逻辑性的一种记忆是( )。 (1)形象记忆 (2)语词记忆 (3)情绪记忆 (4)动作记忆

18、具有鲜明、生动、深刻和情境性等特点的一种记忆是( ) (1)形象记忆 (2)语词记忆 (3)情绪记忆 (4)动作记忆 19、决定材料是否从瞬时记忆阶段转移到短时记忆阶段的重要因素是( )。

(1)年龄 (2)材料的难度

(3)对材料的注意 (4)材料保持在瞬时记忆中时间的长短 20、学习一种比较复杂的材料,其开头部分往往遗忘较少,这是因为没有受到( )的影响。

(1)前摄抑制 (2)倒摄抑制 (3)分化抑制 (4)消退抑制

21、一个人虽然有丰富的知识经验,但到用时就是不能及时地从记忆仓库中提取出来,这说明此人的( )差。

(1)记忆敏捷性 (2)保持的持久性 (3)记忆的准备性 (4)回忆的精确性 22、具有容易保持和恢复特点的记忆是( )记忆。

(1)语词 (2)形象 (3)情绪 (4)动作 二、填空题

1、根据内容的不同,记忆可以分为( )记忆、( )记忆、( )记忆和( )记忆。

2、短时记忆的容量约为( )个组快。 3、记忆是人脑对( )的反映。从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来看,记忆即指对输入信息通过( )、( ),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 )和( )的过程。

4、在记忆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称为( )。 5、表象具有( )、( )和( )的特点。

6、根据信息在记忆中保存的时间的不同,我们可以把记忆分为( )、( )和( )三种。 7、瞬时记忆又叫做( )。 8、记忆包括( )、( )和( )三个基本环节,( )。

9、根据识记有无明确的目的,我们可以把识记分为( )和( )两种;根据识记的材料是否有意义或学习者是否了解其意义,我们又可以把识记分为( )和( )两种。 10、第一个对遗忘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 11、遗忘的规律是( )。 12、联想一般遵从以下几个规律;( )、( )、( )、( )、( )和( )。 13、记忆的品质包括( )、( )、( )、和( ) 14、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 )。 15、( )是把某类事物的共同的最有代表性的特征集中于某一具体事物上,从而形成新的形象的过程。 16、对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加以( ),就进入长时记忆。 17、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故复习要(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8、对材料的识记达到成诵程度后还继续进行的学习叫( )。 19、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最为经济且记忆效果较理想的学习程度以( )为宜。 三、名词解释 1、记忆表象 2、无意识记 3、有意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