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下载本文

(4)智力发展迅速。 3.(1)幼儿教师是教育者;

(2)幼儿教师是幼儿游戏的伙伴; (3)幼儿教师是幼儿的第二任母亲; (4)幼儿教师是幼儿的知心朋友;

(5)幼儿教师是研究者和理论的建构者。 4.(1)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 (2)游戏无强制性的外在目的; (3)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 (4)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发展的。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1)经常性原则; (2)全面性原则; (3)差异性原则; (4)预见性原则; (5)互尊互利的原则。 2.(1)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候的预备定势。学习者有准备而又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就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以活动也感到烦恼。

(2)练习律:指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即S-R联结受到练习和使用的频次越多,联结得就越强;反之,就变得越弱。

(3)效果律:如果一个动作跟随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那么,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反之,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那么,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五、案例分析(答案要点) (1)家庭因素 ①家长的教养方式; ②家庭居住环境。 (2)托幼机构因素

①教师对儿童同伴交往的影响; ②游戏活动对儿童同伴交往的影响。 (3)儿童自身的因素 ①社会性行为; ②社会技能。 (4)其他因素

2013年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七)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儿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是( ) A.家庭 A.具体形象思维

B.托儿所 B.抽象逻辑思维

21

C.幼儿园 C.直觉思维

D.学前班 D.直观行动思维

2.3岁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 )

3.1990~1994年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教委合作进行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结果表明:幼

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 ) A.主体的适应性问题

C.幼儿园与小学的环境差异问题 4.教育法律救济的根本目的是( ) A.避免损害

C.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A.正迁移 A.经典条件作用 A.《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大纲》 8.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 ) A.情境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 C.对话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 这是儿童动作发展中的( )所致。 A.近远规律 C.首尾规律

10.班杜拉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 A.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C.社会学习理论

11.幼儿教师在幼儿面前的角色首先是( ) A.监护人 A.手眼协调动作 A.感觉 A.空间能力

B.追随者 B.独立性的出现 B.时间知觉 B.消极情感

C.旁观者 C.坚持性的出现 C.运动知觉 C.思维能力

D.教育者 D.分离焦虑的出现 D.知觉 D.言语能力

12.人生头两三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是( ) 13.对客观事物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应是( ) 14.大脑左半球对( )和积极情感负责。

15.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凭借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在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中理解和解释其行为和意义建构的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质的研究

D.个案研究

16.下列哪一条不符合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资格的认定条件?( ) A.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C.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爱护幼儿 17.托幼机构的基本活动形式是( ) A.上课

B.师生关系的变化问题 D.课程的问题 B.避免纠纷 D.获得赔偿 C.低路迁移 C.习惯化 B.《普通教育学》 D.《实用教育心理学》 B.逻辑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 D.连贯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

D.高路迁移 D.模仿

5.学会了骑某一辆自行车后把这些技能迁移到骑另一辆自行车上,这属于( )

B.负迁移 B.操作条件作用

6.婴儿最早的学习方式是( )

7.作为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产生的标志是( )

9.婴儿看见物体时,先是移动肩肘,用整只手臂去接触物体,然后才会用腕和手指去接触并抓取物体。

B.大小规律

D.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B.认知建构理论 D.认知结构理论

B.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D.身体健康的成年女性 C.娱乐

22

B.日常生活 D.游戏

1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A.同伴关系 A.强化物

1.思维 2.遗传素质 3.学习 4.教育法律权利 5.个体社会化 6.个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B.师生关系 B.正强化

19.儿童在早期生活中,除亲子关系之外在同龄伙伴中建立的社会关系属于( )

C.交往关系 C.负强化

D.一般关系 D.惩罚

20.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是( )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

1.幼儿园环境创设应遵循哪些原则? 2.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有哪些趋势? 3.引起幼儿分心的原因有哪些?

4.《儿童权利公约》规定保护儿童的权利应遵循哪些原则?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

1.试述幼儿程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2.试述幼小衔接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五、案例分析(共14分)

某省建设厅出台的《普通幼儿园建设标准》规定:幼儿园中班和大班的男、女厕位宜合理分隔,以后普通幼儿园新建、迁建都应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设计规划。人们对此看法不一,幼儿园小朋友“嘘嘘”该不该分开呢?

请结合材料分析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阶段。

2013年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七)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家庭是儿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

2.D【解析】三岁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直观行动思维。

3.A【解析】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是主体适应性问题,幼小衔接的目的是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 4.C【解析】教育法律救济的目的就在于补救相对人受损害的合法权益,为其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保护。 5.C【解析】低路迁移的发生是自然的、自动化的。一个非常熟练的技能从一种迁移情境迁移至另一种情境时,通常不需要思维或者只需要很少的思维,这就是低路迁移。 6.A【解析】婴儿最早的学习方式是经典条件作用。 7.C【解析】《教育心理大纲》标志着作为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的产生。

8.A【解析】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情境言语的比重不断下降,连贯言语比重不断上升,逻辑言语与对话言语的比重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23

9.A【解析】儿童动作发展的近远规律是指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肩和腿部的动作,再后是手的精细动作。 10.C【解析】班杜拉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

11.D【解析】幼儿教师认为自身对于儿童所处的角色地位依次是教育者、组织者、保育者、学习者。 12.B【解析】独立性是人生头两三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 13.B【解析】时间知觉是对事物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14.D【解析】大脑左半球对言语能力和积极情感负责。 15.C【解析】质的研究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

16.D【解析】我国幼儿园教师资格认证没有对性别作出要求。

17.D【解析】托幼机构的活动包括生活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其中游戏活动是幼儿活动的基本形式。

18.B【解析】儿童身心发展的两个高速发展期是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的反映。 19.A【解析】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在某种共同活动中体现出相互协作的关系,就构成了儿童的同伴关系。

20.D【解析】惩罚是指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 二、名词解释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2.遗传素质,主要包括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通过基因传递的生物特 性。

3.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4.教育法律权利指的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据教育法、教育法律规范享有的某种权能或利益,表现为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可以做出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也可以要求他人做出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

5.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社会标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体得以独立地参加社会生活。

6.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1)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性原则; (2)发展适宜性原则; (3)幼儿参与性原则; (4)开放性原则; (5)经济性原则。 2.(1)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2)情绪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3)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3.(1)无关刺激的干扰; (2)疲劳;

(3)缺乏兴趣和必要的情感支持。 4.(1)不歧视;

(2)在涉及儿童的事宜中以儿童的利益为出发点; (3)确保儿童的生命权、生存权和发展权; (4)尊重儿童的意见。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1)小步递进原则; (2)积极反应原则;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