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2015级春网院社会教育模拟题复习题模拟卷 下载本文

C.在幼儿12-18个月之间,开始逐渐对别人的痛苦表情表现关注。 D.24个月的同龄伙伴间已经能够相互协调行动,以达到目标了

4、一个幼儿,非常在意母亲在不在身边,母亲离开时会反抗、发怒,但是当母亲回来时又表现既希望母亲靠近,又拒绝母亲的拥抱,这个幼儿跟母亲的依恋类型是( C )。 A.焦虑—回避型依恋 B.安全型依恋 C.焦虑—矛盾型依恋 D.紊乱性依恋

5、下列哪一个是幼儿自控能力的结构之一?( D ) A.他人协助满足 B.延迟性 C.自立性 D.自觉性

三、填空题:

1、3-6岁幼儿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具有社会互动、___社会发展认知水平____、社会比较能力、观点采择能力_等前提条件。

2、归属感是指个人自觉被别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

3、人际交往的主要类型有:亲子交往、同伴交往、师幼交往、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交往。 4、2012年10月颁布了《3-6岁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里面将社会领域分为了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两个子领域。

5、情景讨论法、社会认知冲突法、价值澄清法、移情训练法、 角色扮演法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所使用的特殊方法。

四、简答题:

1、简述选择幼儿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7分) 答题要点:

(1)以幼儿社会教育目标为依据

(2)以社会现实为依据:幼儿社会性发展离不开社会现实、已有的知识体系是幼儿社会教育的重要部分,幼儿社会教育内容需要反映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 (3)以幼儿的发展为依据

2.简述社会认知活动的基本要求和实施的结构。(8)

答题要点: 基本要求:

(1)体现幼儿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2)鼓励幼儿与环境、材料产生积极互动;

(3)将游戏和体验作为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认知生成的途径。 实施结构:

(1)运用多种方式引出活动主题; (2)引导幼儿充分观察认知对象;

(3)组织幼儿自由表达、表现自己的认知体验; (4)引导幼儿正确认知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

五、案例分析题:

答题要点:1、说明小明对幼儿园的归属感还没有建立 2、建议妈妈在家辅助建立对幼儿园的归属感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模拟D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移情训练法

2、社会化

3、观点采择能力 4、分享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哪个属于幼儿对社会规范的认知( )。 C. 对警察的认知 B.对师生关系的认知 C.对博物馆的认知 D. 对法律的认知

2、下列哪一个不是小班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发展的特点?( ) A.喜欢平行游戏或独自玩耍,不会主动发出加入游戏或活动的请求 B.喜欢喝熟悉的人交往,不会主动和人打招呼 C.交往中大多能与同伴合作、互助、分享和轮流

D.交往中出现问题时常用动作来解决,容易产生独霸和争抢玩具

3、在陌生环境中,表现出杂乱无章,缺乏目的性、组织性,前后不连贯行为。则该幼儿与母亲的依恋状态是( )。

A.紊乱性依恋 B.安全型依恋 C.焦虑—矛盾型依恋 D.焦虑—回避型依恋 4、( )是一种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中所展示出来的自控能力。

A.自制力 B.自我延迟满足 C.自觉性 D.坚持性

5、下列哪一个不是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 A.以家长的要求为依据

B.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

C.以《3-6岁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 D.以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为依据

三、填空题(15分,每空一分)

1、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看出学前儿童归属感发展的层级性特点。

2、 行为是指个体觉察到他人的消极情绪状态,如:烦恼,哭泣等,并试图通过语言或行动使他人消除消极情绪状态,变得高兴起来的亲社会行为。

3、学前儿童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包含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 4、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的三个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 是幼儿社会认知能力和社交技能的训练方法。

四、简答题(共15分)

1、简述学前儿童社会化的特点。(7分)

2、请简述不同的亲社会行为,儿童会表现出什么样的年龄特点(8分)

五、论述题(40分)

如何能够在多元文化教育和本土教育之间达成平衡?请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模拟D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移情训练法

移情训练法是通过讲故事、续编故事、情景表演、生活情境体验、主题游戏等形式,训练幼儿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情感,以使幼儿在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类似的情绪情感能主动、自然、习惯的理解和分享,并与之产生共鸣。 2、社会化

社会化: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逐渐形成适应于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由自然人发展成为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化是一个将社会规范逐步内化的过程,是经过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3、观点采择能力

是指个体在自我认知或社会交往中脱离自我中心的限制进行思维运算的能力,即个体与交往对象之间转换观察问题的角度,在自身内部与他人的观点进行交流、想象、体验他人观点,并将自我与他人的观点进行比较,进而采纳他人的观点的能力。 4、分享

是指个人拿出自己拥有的物品让他人共享,从而使他人受益的行为。 二、选择题:

1、下列哪个属于幼儿对社会规范的认知( D )。

A.对警察的认知 B.对师生关系的认知 C.对博物馆的认知 D. 对法律的认知

2、下列哪一个不是小班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发展的特点?( C ) A.喜欢平行游戏或独自玩耍,不会主动发出加入游戏或活动的请求 B.喜欢喝熟悉的人交往,不会主动和人打招呼 C.交往中大多能与同伴合作、互助、分享和轮流

D.交往中出现问题时常用动作来解决,容易产生独霸和争抢玩具

3、在陌生环境中,表现出杂乱无章,缺乏目的性、组织性,前后不连贯行为。则该幼儿与母亲的依恋状态是( A )。

A.紊乱性依恋 B.安全型依恋 C.焦虑—矛盾型依恋 D.焦虑—回避型依恋 4、( B )是一种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中所展示出来的自控能力。

A.自制力 B.自我延迟满足 C.自觉性 D.坚持性

5、下列哪一个不是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A ) A.以家长的要求为依据

B.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

C.以《3-6岁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 D.以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为依据

三、填空题:

1、可以从_由近到远_、由小到大_、_由个体到群体、_由熟悉到陌生_来看出学前儿童归属感发展的层级性特点。

2、 安慰行为是指个体觉察到他人的消极情绪状态,如:烦恼,哭泣等,并试图通过语言或行动使他人消除消极情绪状态,变得高兴起来的亲社会行为。

3、学前儿童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包含了对父母长辈的关系认知、对同伴关系的认知_和 对师生关系的认知 。

4、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的三个依据:以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为依据、以社会现实为依据、以幼儿的发展为依据。

5、行为训练法、 认知训练法、情感训练法是幼儿社会认知能力和社交技能的训练方法。

四、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社会化的特点。 答题要点:

(1)个体的社会化有其遗传素质基础

(2)个体的社会化通过个体同与之有关系的其他个体及团体的互相作用而实现 (3)个体的社会化是共通性与个别性的统一 (4)个体的社会化贯穿其一生

2.请简述不同的亲社会行为,儿童会表现出什么样的年龄特点。(8)

答题要点: 答题要点:

合作:合作行为是在18—24个月时开始迅速发展和分化的 。3-4岁的幼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4-5岁开始出现合作,5-6岁时自发的合作行为较多。随着年龄增长,交往经验增多,学前儿童间合作的目的性、稳定性逐渐增强,他们能够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合作范围也不断增大。

分享:幼儿12个月时,出现指向动作的分享行为,12-24个月时幼儿的分享行为会随年龄增加而增加,24-36个月时反而会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安慰:幼儿的安慰行为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且女孩的安慰行为比男孩明显。 助人:0-3岁时幼儿开始出现帮助行为,3-6岁时助人行为的出现呈现增长趋势,并在7-12岁时达到高峰,13-17岁时助人行为的出现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到了18岁以上又有所增加。 同情心:12-18个月时幼儿会对别人的痛苦表现关注,到了18-24个月会出现与父母类似的同情行为,3-6岁的幼儿普遍具有同情心。

五、论述题:

答题要点:1、本土教育可以增强幼儿对家乡的归属感 2、多元文化教育可以增强幼儿对世界的归属感

3、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所需要的归属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