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引导:根据学习提纲的3个问题自主学习课本88-90页的内容,在课本上找出相应内容,不明确的问题学习小组相互讨论。(3分钟) 师生共同明确答案:(10分钟) 5、学生看书后回答: 6、(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教师设置台阶,深入理解这一问题: 学生探究后回答: 1、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 3、要继续实旋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教师:这一问题很重要,要求学生掌握,留5分钟记忆。同桌互查与教师检查相结合。教师并适当补充: 5、 坚持科学发展观 6、 坚持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7、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和我国的分配制度。 教师:以上补充的点是教材的前后知识的结合,没有超出教材范围,因此,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教师检查。 当堂巩固:3分钟时间背诵记忆,3分钟后教师提问检查。 (3分钟) 当堂检测:同步训练127-128页1—5题(4分钟) 教师:根据学生出错举手情况,对出错率高的题目重点点拨。(3分钟) 如果时间有余,学生背诵本节课重点知识;如果时间紧张,学生将答案写到作业本上交。 课后作业:(15分钟) 二、本节课重点知识复习背诵: 1、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地位是什么? 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分别如何理解? 3、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选择题:(单选) 1、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保障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体现了( ) A全面发展思想 B 协调发展思想 C 可持续发展思想 D 以人为本思想 2、与过去“又快又好”的提法不同,200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两字对调,表明我国经济发展理念正在悄然转变。这一转变表明( ) ①我国经济发展更加注重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②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 ③我国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④经济发展必须做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3、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 )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三、非选择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做是适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协调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1)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 (2)简要说明我国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作用? 答案:见同步训练174页21题 学生:15分钟时间独立做完上述题目,将答案写在作业本上,上交。 教师:通过看作业了解出错情况,下节课点拨出错率高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