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二外2013-2014学年(下)5月考历史试题 下载本文

重庆二外2013-2014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命题:何林东)

一、单项选择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1.梭伦把“好的政府”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后来的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为此,梭伦在改革中 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 B.帮助平民以避免其沦为奴隶的可能性 C.赋予平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 D.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

2.为纪念在塞浦路斯举行的国际会议而发行的梭伦纪念邮票,上面有梭伦的名言“避免极端”(Nothing in excess)。梭伦改革的措施最能体现他这一主张的是 A.颁布“解负令” B. 鼓励发展工商业 C.建立“五百人会议” D.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3.“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该观点

A.强调治国策略要随时代变化而改革 B.分析了夏商灭亡的根本原因

C.改革就要否定礼乐制度和古代传统 D.所说的“国”是当时的秦朝

4.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 ①勤奋劳作,努力耕织 ②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 ③英勇善战,争立军功 ④努力读书,精通四书五经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③ 5.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之急”,其“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的关系 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 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的关系 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

6.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从材料中能够得出的主要观点是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宣扬《圣经》的至高无上地位 D.挑战教会权威

1

7.明治维新使日本走向了“脱亚入欧”的道路,在经济方面既吸收了西方文明成果,又兼日本特色。与同一时期的西方经济相比,日本经济的特色是 A.政府干预经济,大力扶植私人企业 B.采用近代先进技术,积极发展工商业 C.发展对外贸易,拓展国际市场 D.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8.某班同学在学习明治维新“奉还版籍,废藩置县\措施时出现争论。以下是一些同学对这一措施作用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①加强中央集权,成为现代化重要前提 ②废除封建专制,开启政治民主化道路 ③强化君主专制,不利于现代化的推进 ④消灭封建割据,实现民族国家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功效极少,而实乃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下列关于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与此说吻合的是 A.揭开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B.开辟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路

C.形成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 D.成为正规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端 10.下表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项 目 1870—1913年工业增长速度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置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置 英 1.3 3 1 德 4.6 2 4 法 1.9 4 2 美 8.1 1 5 A.英法两国逐渐失去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优势 B.英法的国际地位下降

C.美德迅速崛起,对英法构成威胁 D.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11.现在美国在全球推行结盟政策严重威胁着地区安全,同样,在二十世纪初人们对下列哪个条约的签订表示了担忧

A.德奥同盟条约 B.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

C.法俄军事条约 D.英法协定条约

1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欧洲,“民族情绪远远超过对自由的热爱,人们都愿意怂恿统治者去粉碎那些非我族类、语言有异的其他民族的自由和独立”。这不能表明 A.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B.民众积极支持战争 C.民族主义开始兴起 D.民族主义走向畸形

2

13.瑞士著名的国际法学者瓦特尔在1758年发表的《国际法》中说:“均势的核心意义是妥协安排国际事务,没有一个国家能居于至高无上的主宰、支配他国的地位。”1907年,英国外交部在克劳备忘录中谈到:“英国的政策是维持均势,把自己的力量加在这一边或那一边,但是总是加在一边以抵制某一时期内最强大的国家或集团的政治霸权。这几乎成为一个历史上的真理。”英国“均势”政策的表现不包括

A.参加反法同盟 B.巴黎和会上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

C.英法俄组成协约国 D.与法国联合,与美国争夺国联领导权

14.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及建立以后,世界上主要国家对这一新的国际秩序感受各不相同。有人概括了这么几种不同的状况:①先悲后喜的获胜者;②得胜得利不得势的衰败者;③得胜得利的寝食难安者;④被排斥的孤独者。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①是美国,②是德国 B.③是法国,④是苏俄(联) C.②是德国,③是英国 D.①是苏俄(联),④是美国

15.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曾这样评价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结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你最赞成的是

A.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 B.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

C.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对德宣战不利于一战的尽快结束

16.早在1887年,恩格斯就警告欧洲各国的统治者:如果你们开始跳一场最后的大战舞,那么,在悲剧结束时你们必将垮台。下列哪些国家的历史可以佐证这一预言?

①德意志帝国 ②沙皇帝国 ③奥匈帝国 ④奥斯曼帝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行万里路”,进行实地考察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假如你要研究国际联盟的历史,你首选的考察地点应当是

A.泰姬陵 B.凡尔赛宫 C.日内瓦万国宫 D.雅典娜神庙

18.华盛顿会议后,美国朝野上下一片欢腾,美国领导人喜形于色,这是因为 ①《四国条约》埋葬了英日同盟,消除了美国在亚太地区争霸的一个障碍 ②《五国海军条约》使美国海军得以与英国海军并驾齐驱 ③华盛顿会议剥夺了日本在大战期间夺得的德国的殖民地

④通过《九国公约》,美国可以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争夺中国的过程中占得先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19.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是指 A.独裁与民主 B.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 C.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 D.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

3

20.1940年12月,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时说:“过去两年的经验已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下列哪个国家的事实最终证明罗斯福的这一论断

A.英国 B.法国 C.波兰 D.西班牙

21.以下资料是1941年12月,美日之间一场海上战役的伤亡对比情况。对于这次战役后各方

的反应,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美国 日本 伤亡人员 3000多人 200多人 击毁飞机 188架 29架 击毁战舰 18艘(大型战舰) 6艘(袖珍潜艇) A.山本五十六“我恐怕我们将一个沉睡的巨人唤醒了,现在他充满了愤怒” B.丘吉尔:“好了,我们总算赢了。”

C.蒋介石:“愚蠢的日本人!他们打乱了我全部的部署!”

D.罗斯福:“我要求国会宣布:美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 22.下面两幅图片均是美国二战中的宣传画,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①战时,妇女大量加入生产,为前线做了巨大的贡献 ②战争的血色残酷里,白衣天使们是生命的希望

③随着妇女活动范围的扩大,战争客观上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④美国为了谋求世界霸权,不惜牺牲妇女的利益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先生们,把这些传统的活留给我们吧! 我们需要护士! 更多的护士!

23.日本狂热分子把台海战事纳入“周边事态”加以对待,实际上早在国际公约中明确日本必

须归还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最早的条约是

A、《雅尔塔协定》 B、《德黑兰协定》 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公告》

24. 德国前总理施密特曾告诫说:“如果再坚持用错误的观点对青少年施教的话,日本只能沦为世界孤儿”,这表明日本必须

A 加强与世界的协调与合作 B 正确认识和对待侵略 C 迅速对基础教育进行改革 D 将德国作为其学习榜样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