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书 - 图文 下载本文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书

野外对露头进行地质观察的点,称为地质观察点。根据性质不同,又可分为岩性点,地层界线点,地貌点,水文点,构造点等。不同性质的点,观察的内容自然不尽相同,记录的内容也不可能一样。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项是必须记录的:

1. 点号;2. 位置;3. 点的性质;4. 露头出露情况;5. 岩层(或构造面)产状;6. 其他地质描述。

(二) 观察点的记录内容:

1、岩性点描述内容及示例:

所谓“岩性描述”就是在野外观察时,将岩石最主要的特征用简练的语言记录下来。它的描述顺序一般是:颜色、原生构造、结构、矿物成分(或物质组成),以上各项就构成岩石的名称。然后还可以记录岩石风化后的特征,岩层产状沿走向、倾向的变化,等等。

2、构造描述内容及示例: (1)褶曲的描述内容:

(i) 地理位置;(ii)背斜或向斜;(iii)核部及两翼岩层性质和产状变化;(iv)轴面产状;(v)其他有关现象等。

(2)断层的描述内容:

(i) 地理位置;(ii) 出露构造部位;(iii) 断层面的产状变化;(iv) 断层的性质(正、逆断层,或压性、张性、压扭性等),如有可能应对断距作出估计;(v) 断层两盘岩层的岩性和产状;(vi) 断层证据(挤压破碎、断层泥、角砾岩、擦痕、磨光面、断层带中的充填物,以及地貌上表现的沟壑断崖等);(vii)断层的切割关系。

三、地貌的野外观察与分析

1、地貌形态的测量与描述

一般首先叙述大的地貌类型的形态组合,然后,再叙述次一级的地貌形态特征如山岭、河谷、洪积扇等。接着描述阶地,倒石堆、沙丘、冰斗和沟谷等更小的形态类型。

最后要描述组成地貌的各个形态要素的形态特征如山峰、山脊、山坡、阶地面等。 对地貌形态的描述和测量应包括其几何轮廓特征(如扇形、阶梯形、三角形等),分布的位置(平面相对位置、绝对高程、相对高程等)形体或面积的大小(长、宽、高)以及表面起伏的变化(如坡形、坡度、坡长、切割深度、切割密度)等内容,其中许多数据可根据地形图测出。

2、地貌物质结构的观测与描述

地貌的形态特征与它的物质结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在地表露头较好的地点,必须进行地表物质的详细观测和记录。其主要内容包括岩石的名称、性质、结构,风化物特征、岩层或岩体的产状、与相邻层位的接触关系、各种构造现象等。一般是从表及里,由上往下逐层记录,尽可能搞清地层的年代、成因、层序和分布规律。更重要的是搞清它们对地

32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书

貌形成和发育的影响。 3、现代地貌过程的观测

现代地貌过程对工程建设,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通过对现代外力地貌过程(如崩塌、滑坡、泥石流、河岸的冲刷、水土流失、沙丘的移动和泥沙的沉积等)的观测和研究,可以分析地貌的形成、地貌发育所处的阶段以及地貌过程进行的强度,从而可以预测它们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自然界任何地貌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的产生,发展或消亡,都和整个自然界其他因素(如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地质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野外观测现代地貌过程时,必须注意观察其他自然现象对现代地貌过程的影响。 4、地貌成因类型的确定

分析地貌成因的途径很多。如可进行地貌形态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的分析;地貌形态与岩性构成及其厚度、结构、构造等关系的分析;地貌类型及其相关沉积物的分析;地貌动力过程与自然地理(古地理)环境的分析;地貌发育与地质条件、地壳运动等因素关系的分析等。地貌是内外营力相互作用于地表的结果。不同等级的地貌形成的主导营力常常是不同的。即使相同等级或相似的地貌形态,也可能是由不同营力形成的,而且在它们形成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其主导营力和过程还常常是不断变化的。 5、地貌相对年龄的确定

地貌的年龄也就是地貌形成的时代。地貌的相对年龄是指地貌形成的先后次序。地貌相对年龄,主要是通过查清和种地貌类型形成的先后次序,通过与地貌发育有关的地层顺序来确定的。

四、野外地质剖面图绘制

1、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图3)

(1)绘制地形剖面线。地形剖面线可利用方格纸上的坐标,按一定比例绘制。一般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与地形图一致,垂直比例尺则可适当地放大或缩小若干倍,这样,可以保证图形的美观,位置关系的相对正确。

(2)绘制地质界线和岩层。根据野外对露头和岩性的观察及其量测的数据,将所要表现的主要地质内容填绘在地形剖面线下。填绘地质内容的关键是将岩层和地层的分界线、断层线、不整合线等,按其产状填绘在剖面图的相应部位。然后将各种岩性和构造用规定的图案符号表示出来。

(3)在剖面图上注记比例尺、图名、剖面图位置、主要地物标志及其名称、剖面图的方向、岩层的产状要素等。

33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书

2、地层剖面示意图。素描对象是地层,表示地层层位关系、地层特征等,如地层剖面素描图(图4)。

图4 南京孔山地层剖面示意图(据金瑾乐等)

五、野外地质实习报告的编写

1.引言 包括实习性质、目的任务、时间、路线、人员组成等内容。

2.矿物 包括实习中所观察到的所有矿物。按照形态、物理性质的顺序描述。 3.岩石 按照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顺序描述。 4.地层 将实习区内出露的地层按由老到新的顺序描述。

5.地质构造 将实习区内出现的所有构造现象既褶皱、节理、断层描述完整,并附

34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书

素描图。

6结束语 实习的收获体会;对实习时间及内容安排的意见、建议等。 写实习报告注意的问题:

写实习报告的材料应来自于野外观察、教师讲授的记录,而不是假设或想象;报告的语言要精练、字迹要清楚;充分用素描图说明问题;对野外记录系统整理,区别于野外记录。

第六章 桂林地区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理位置

本区位于东经110°9′至110°42′,北纬24°40′至25°40′即位于我国南岭山地的西部地形特点是北、东、西部较高,以中低山地形为主,中部较低,漓江谷地纵贯全区。北部是五岭之一的越城岭,最高岭为苗儿山,海拔2133米,西部为北东---南西走向的海洋山,其主峰宝界岭海拔1936米,西部是近南北走向的天平山和驾桥岭,主峰海拔皆在千米以上。中部漓江谷地南北长120余公里,东西宽30---40公里,发育有溶蚀平原、台地、峰丛洼地和峰林等地貌类型,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沿漓江分布有一系列的盆地。在溶蚀侵蚀平原和低地上往往有峭立着的山形奇特,变幻万千的石峰,山体内发育了无数绚丽奇巧的溶洞。从大圩以南的潜径村开始,漓江进入峰丛洼地.峡谷段,深切河谷的相对高程达400余米。沿河诸峰倒映水中,真如青莲出水,各欲独上,组成了绵延百里的一幅美不胜收的山水画卷,驰名中外的“桂林山水”就是这种奇特的岩溶景现所组成。

二、气候

一般来讲,灰岩溶蚀量与其降雨量成正比,降雨量越丰沛,溶蚀速度越快。本区属于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937.5mm,降水多大雨、暴雨,阵发性降雨占全年总降雨量的65%以上,年平均气温为19.6℃,雨量多,气温高,有利于CaCO3的溶蚀;同时,土壤中微生物活动旺盛,CO2的生产量高,致使土壤和渗透水中含有丰富的CO2。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