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书 - 图文 下载本文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书

表7 随机点-四分法的调查记录表 调查地点 群落类型名称 调查者 日期 随机点号 象限 树种或编号 点到树的距离 (米) 胸径 (厘米) 冠幅 (米) 生长状况(或高度) 1 ① ② ③ ④ 2 ① ② ③ ④ .. 最后计算以下数值:

某个种相对多度=某个种株数ni/总株数n 某个种的相对显著度=某个种显著度/ 总显著度 某个种的频度=有该种的随机点数/ 随机点总数 某个种的相对频度=某个种频度/ 各个种频度总和 某个种的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 +相对显著度 以每一测点为中心设置小面积样方即可记录林下各层特征。

此法只在植物个体呈随机分布时才好使用,而且测点不应太少(每一株不得重测)。但实际上很多植物成群分布或斑块状分布,应用此法容易低估密度;如果呈规则分布时又容易估计过高。

四、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观察

整个地球表面全部植物群落的总和称为植被。植被的分布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地球表面上的热量和水分是呈带状分布的,这导致了地球表面上植被的地带性分布。地球表面上的植被,一方面沿纬度方向呈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纬度地带性;另一方面从沿海向内陆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经度地带性。此外,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气候、土壤和动植物也发生有规律的更替,即垂直地带性。在野外实习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观察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如从山脚到山顶,观察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在一个较大范围内观察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性或经度地带性。

衡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地处北纬27017’,东经112045,面积342 km2,地带性植被属于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分区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亚尼的华东地区、西与华东、南与华南地区相连。

24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书

第三章 气象仪器的使用说明

通风干湿表 测定原理

⑴ 在未饱和的空气中,湿球纱布上的水分不断蒸发,吸收湿球本身及流经湿球周围的空气的热量,致使湿球温度下降。当湿球消耗的热量和从周围空气中获得热量相平衡时,湿球温度就不再继续下降,结果干、湿球温度的示度出现一个差值。

⑵ 干湿球温度差值的大小,取决于蒸发的快慢程度,而蒸发的快慢又取决于空气的湿度大小以及当时的气压和风速。空气湿度愈小,湿球水分蒸发愈快,湿球温度降得愈多,干湿球温差就愈大。反之,湿度愈大,湿球水分蒸发得愈慢,湿球温度降低愈少,干湿球温差值愈小。因此,可以利用干湿球温度差来测定空气的湿度。

操作步骤

仪器的检查

1)温度计的水银柱:检查通风干湿表温度计的水银柱是否连接。 2)仪器精度:检查2支温度计的读数是否一致,其差值不超过0.2℃。 仪器的操作

使用通风干湿表时,应在观测前将通风干湿表悬挂好,悬挂通风干湿表的地方,应保证仪器周围的障碍物距离温度表球部至少0.5米,这是为了避免障碍物本身的热辐射影响到温度表的测量值,操作者应该远离至少0.5米,快要读数前再接近:通风干湿表悬挂好以后,必须开始经过一定的时间(夏季至少要有15分钟、冬季至少要有30分钟)以后,才能开始观测。

观测前,应先湿润湿球温度表的纱套,湿润纱套的时间:夏季在观测前4分钟、冬季在观测前15分钟(有冰冻时应使之融化),以湿润为准,观测前不能有滴水现象,湿润纱套使用仪器的附件玻璃加水管、橡皮囊、弹夹进行的:湿润纱套应用蒸馏水和雨水,不能用井水、泉水、自来水:每观测一次需要重新湿润一次。加水时仪器不得倒置。

湿润纱套以后,将通风器的发条上紧,上紧发条时,为防止风扇转动,上发条前用纸棒从排风孔处轻轻插入用来止动风扇。 工作时,抽掉纸棒(纸棒可以用厚纸片或多层薄纸叠成:禁用硬物、金属物),等通风器转动了4分钟以后进行温度表的读数,读数时眼睛与水银柱顶端呈水平,先读取小数,后读整数,将读数进行修正(即按2支温度表检定证所列的与标准温度表比较得出该表各整10℃点上的修正值,进行修正,消除误差),然后再根据修正后的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就可以在气象常用表(本仪器附有简明温度查算表)中查算出空气湿度的绝对值或相对值。进行读数时,操作者应站在下风向,读数要迅速、准确。测定完毕,待仪器风叶停止转动后,才可收放仪器。

25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书

在野外使用如风速大于3m/s应在通风干湿表通风器的迎风面上套上一个风挡。以防止大于通风速度的不良影响。

第四章 衡山自然环境

一、 衡山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衡山耸立于湘中丘陵的中部,其主要部分由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体组成。后来整个山体断块上升,最高的祝融峰海拔1290m,相对高度为1200m左右,因此该山的垂直地带性比较明显。

衡山地处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温暖湿润,但山顶和山麓变化很大。山麓年均温度为17.5℃,降水量1590.5mm。山顶祝融峰气象站(海拔1265.9m)年均温度为11.4℃,最冷月均温度为0.4℃,最热月21.7℃,年降水量高达2090.6mm,全年雾日达254.2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5%,蒸发量远小于降水量。

衡山的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主要树种有石栎、苦槠、甜槠、马尾松、柳杉、杉木、毛竹等。林下郁闭度很大。灌木抓哟有突尖叶山茶、美丽新木姜子、云锦杜鹃、野珠兰、箭竹等。在山顶由于山风很大,树木难以生长,主要分布有芒、野古草等禾本草草甸。

上述自然条件深刻的影响衡山土壤的发育,如在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的情况下,土壤发育以红壤化过程为主,花岗岩风化剧烈,盐基受到强烈淋溶,使土壤呈酸性。同时由于地表有机质分解迅速,生物小循环旺盛,土壤有机质含量不高。随高度的增加,植被、气候条件发生变化,红壤化过程逐渐被黄壤化过程所代替,而山顶上部,气温虽然相当于温暖带,但雨量很多,湿度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和土壤淋溶,这与华北温暖带棕壤带就显著不同,土壤发育以黄棕壤化过程为主。

二、 主要的土壤类型

1、红壤

红壤分布在围绕衡山四周的低山丘陵区,植被为马尾松、杉木混交林。母质风化强烈,原生矿物遭受破坏,形成铁、铝氧化物,有机质含量低,且向下急剧减少。剖面呈均匀的红色,土层深厚,土壤反应呈酸性。 2、山地红壤

观察点:树木园附近及海拔600m以下的山地。

植被主要是马尾松、杉木林、锥栎林、楠竹林及木灌丛等,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土壤一般有机质含量较高,代换量也较高,土壤反应呈酸性。

26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书

3、山地黄壤

观察点:铁扶寺后面,海拔800m左右。

衡山的黄壤分布于海拔600-850m左右及山地红壤地区排水不畅和植被茂密的阴湿处。这个观察点的植被为马尾松、杉木混交林、柳杉、楠竹以及箭竹灌丛等,一般地表有深厚的残落物累积,成土母质为花岗岩风化体。有机质高,并随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代换量表土比心土高。土壤反应呈酸性,pH值为5.5—5.7之间。 4、山地黄棕壤 观察点:南天门附近

黄棕壤主要分布于海拔850—1200m的地方,植被为常绿阔叶林,稍夹落叶树种。自然植被已被破坏,只有寺庙附近尚存小片的常绿林,而大部分地区为次生箭竹灌丛、映山红灌丛及禾本科草类。据此山地黄棕壤可分为山地森林黄棕壤和山地草甸黄棕壤。 5、山地草甸土 观察点: 祝融峰顶

这类土壤面积不大,植被为茂密的禾本科草甸群落。以芒和古草为主,高达70-80cm,覆盖度在90%以上。成土母质为花岗岩风化物。土壤的生草过程强烈。其根系密布的粗腐殖质层,颜色深暗,有机质含量高,呈粒状结构,但是淀积层发育不明显,土体中夹有半风化的岩石碎片,土壤呈酸性反应,代换量不高。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