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建筑施工主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控的通知
闽建建[2017]30号
各设区市建设局(建委),平潭综合实验区交建局:
为提高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现就加强建筑施工主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控提出以下要求,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外脚手架
1.檐口高度超过24m或层数超过6层的房屋建筑工程,其外脚手架不得采用落地式脚手架;当采用型钢悬挑脚手架时,原则上应从2层楼面开始悬挑搭设。
2.型钢悬挑脚手架的悬挑钢梁支承点落在建筑结构悬挑梁(板)上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3.型钢悬挑梁固定端应采用螺栓钢压板或角钢压板连接固定,固定段长度、固定方式及材料要求等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第6.10.5、第6.10.6条规定。
4.第一段型钢悬挑脚手架底部及离墙间隙必须采用硬质材料隔断防护,铺设应牢靠严密。
5.作业层脚手板应铺满、铺稳、铺实,非作业层脚手板可隔步满铺;架体与建筑物间隙应采用安全平网等有效防护措施封闭。
二、模板支撑脚手架(简称“模板支架”)
建筑
1.不得采用木支架和门式钢管支架。
2.立柱落在土基地面时,底座垫板必须采用长度不少于2跨、厚度不小于50mm、宽度不小于200mm木垫板或仰铺12号以上的槽钢。
3.危险性较大的模板支架立柱基础应设置强度不低于C10、厚度不少于100mm的混凝土垫层,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模板支架立杆步距应不大于1.5m。
三、脚手架材料和构配件
脚手架(含外脚手架和模板支架,下同)工程材料和构配件进场时,钢管和扣件等构配件应有模板脚手架一体化企业或总承包企业的标志,监理单位应组织各方责任主体进行检查验收,同时填写《脚手架主要构配件质量检查验收表》(详见附件1)。对于不合格的产品,监理单位应责令退场,并做好退场记录。
脚手架工程的材料和构配件质量要求、荷载选定与设计计算、构造要求、施工和检查验收等尚应符合《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 51210-201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66-2016、《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231-2010、《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等现行标准以及《房屋建筑工程常用模板及支撑安装推荐图集》(闽建建〔2012〕13号)文件要求。
四、建筑起重机械
建筑
1.建机一体化企业应在建筑起重机械的标准节规定位置(详见附件2)用钢印打上准确的设备出厂日期,否则监督机构不得予以安装告知确认。严禁使用达到报废年限的标准节。
2.高层建筑塔式起重机(以下简称“塔机”)须待型钢悬挑脚手架拆除完毕方可报停并组织拆除。外脚手架拆除时长钢管、型钢等必须由塔机吊运至地面,禁止使用施工升降机运送。
3.塔机安装和使用时,起重臂端部与周围建筑物及其外围施工设施之间的安全距离应不小于2m。群塔作业时,应符合《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第2.0.14条规定。
4.建筑物主体结构施工至6层时,必须安装施工升降机并投入使用。 起重机械还应符合《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 215-2010、《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等现行标准要求。
五、监管措施
监管部门对脚手架、起重机械等重大危险源实施监管时,抽取的样本应符合《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动态监管办法》的要求,发现违反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本通知规定的,除可以采取行政处罚以及监管记分和责令改正等行政措施外,在施工现场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责令责任单位改正,消除安全生产隐患。
(一)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局部停工拆除重搭,责任主体应留视频
建筑
备查。
1.随机抽查10处外脚手架间距(步距、纵距和横距),发现有5处及以上的间距不符合经审批的专项施工方案要求的。
2.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结构构造的尺寸违反《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202-2010第4.4.2条强条规定的。
3.采用木支架和门式钢管作为模板支架的。
4.模板支架立柱落在土基地面时,底座垫板未采用长度不少于2跨、厚度不小于50mm、宽度不小于200mm木垫板或仰铺12号以上的槽钢的。
5.危险性较大的模板支架立柱基础未设置强度不低于C10、厚度不少于100mm的混凝土垫层的。
6.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模板支架立柱步距大于1.5m的。 (二)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局部停工整改,拆除清退不符合要求的材料、构配件、设备,并重新搭设安装,责任主体应留视频备查。
1.随机抽查脚手架所用钢管10根,发现有5根及以上的钢管外径或壁厚允许偏差不符合《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 51210-2016第4.0.1条规定的。
2.随机抽查模板支架纵横向水平杆10道,发现有5道及以上的水平杆无法按步距沿纵向或横向通长连续设置,违反《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 51210-2016第8.3.9强条规定的。
3.随机抽查10处模板支架间距(纵横向间距和步距),发现有5处
建筑
及以上的间距不符合经审批的专项施工方案要求的,违反《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 51210-2016第8.3.1条规定的。
4.随机抽查模板支架可调托座10根,发现有5根及以上的可调托座螺杆外径,或支托板厚,或螺杆与支托板焊缝高度不符合《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 51210-2016第4.0.7条及相关规范规定的。
5.随机抽查各类扣件各3件,发现有1件及以上的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到65N.m时发生破坏,违反《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第3.2.2条规定的。
6.随机抽查3张外脚手架安全立网,发现有1张安全立网无产品合格证明或物理性能、耐火性、阻燃性不符合《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2016第8.1.1条规定的。
7.施工升降机违反《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2010第4.1.6条、5.2.2条规定,塔式起重机违反《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械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第2.0.9条、2.0.16条规定的。
模板支架出现上述第1、第2、第3种情况时,主次梁钢筋已安装就位无法拆除的,必须责令编制加固补强方案并经专家论证后予以实施。
(三)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局部停工整改。通过整改仍无法满足要求的,拆除重新搭设安装,责任主体应留视频备查。
1.随机抽查10根脚手架立杆,单排、双排与满堂脚手架发现有5
建筑
根及以上立杆接长(顶层顶部除外)未按规定采用对接扣件,违反《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 130-2011第6.3.5条强条规定的。
2.卸料平台(转料平台)固定在钢管外脚手架上而没有独立搭设,违反《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 51210-2016第11.2.2条强条规定的。
3.随机抽查10道外脚手架剪刀撑,发现有5道及以上剪刀撑因立杆轴线或垂直度严重偏移造成剪刀撑斜杆无法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致使剪刀撑失效,违反《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 130-2011第6.6.2条第3款、和第6.6.3条规定的。
4.塔机起重臂端部与周围建筑物及其外围施工设施之间的安全距离小于2m的。
5.群塔作业时,违反《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第2.0.14条强条规定。
(四)监管部门发现施工总承包企业在本辖区范围内出现2次及以上上述同一问题时,应责令该企业在本辖区范围内的所有在建工程项目类似分部分项工程局部停工,举一反三,全面自查自纠,消除安全隐患并经监管部门按照动态监管办法复查后方可复工。
六、自2018年1月1日起基础混凝土垫层尚未施工的单位工程和进
建筑
场的材料、构配件及设备均应按本通知施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模板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闽建建〔2014〕36号)、《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闽建建〔2015〕23号)同时废止。 附件:闽建建[2017]30号附件.doc
附件1
建筑
脚手架主要构配件质量检查验收表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编号: 搭设部位 搭设高度 检查方法与序号 检查项目 质量要求 抽检数量 抽检结果 工具 750根为11.1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1 批,每批抽取检查资料 出厂质量检验报告 1根 1.2钢管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应有裂缝、硬弯、严重锈2 蚀等缺陷、严禁打孔、钢管全数 目测 使用前必须涂刷防锈漆或镀锌处理 在锈蚀严重1.钢管 1.3旧钢管表面锈蚀深度应的钢管中抽3 符合JGJ 130-2011表8.1.8取3根,锈蚀游标卡尺 序号3的规定 严重部位横向截断 1.4旧钢管弯曲变形应符4 JGJ 130-2011合表8.1.8序3% 钢板尺 号4的规定 1.5钢管和扣件等构配件应5 有模板脚手架一体化企业全数 目测 的标志 搭设部位 搭设高度 检查方法与序号 检查项目 质量要求 抽检数量 抽检结果 工具 2.1扣件式钢管:外径48.3mm,允许偏差±0.5mm;6 壁厚3.6mm,允许偏差2.钢管外径±0.36mm 3% 游标卡尺 及壁厚 2.2碗扣式钢管:外径7 48.3mm,允许偏差±0.5mm; 壁厚3.5mm,不应为负偏差 建筑
8 2.3承插型盘扣式钢管:外径33mm、38mm、42mm、48mm,允许偏差+0.2,-0.1mm;外径60mm,允许偏差+0.3,-0.1mm。壁厚应符合《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JGJ 231-2010附录A表A-1的规定,壁厚允许偏差±0.1mm 搭设部位 检查项目 质量要求 3% 游标卡尺 序号 抽检数量 搭设高度 检查方法与工具 检查资料 抽检结果 9 3.1应有生产许可证、出厂按《钢管脚手质量检测报告、产品合格证架扣件》GB 以及进场抽样复试检测报15831的规定 告 3.2扣件拧紧力矩值不应小按JGJ 130-2011第8.2.5条 10 于40N·m,且不应大于65N·m 3.3严禁使用有裂缝、变形、扭力扳手 11 3.扣件 螺栓出现滑丝的扣件,扣件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 3.4模板支撑架采用铸造扣件的直角扣件重量不得小12 于1.1㎏、旋转扣件重量不得小于1.15kg、对接扣件重量不得小于1.25kg 当进场扣件数量少于1万件时,直角扣件、旋转扣件和对接扣件各抽取10件进行检查,当扣件数量超过1万件时,3种类型扣件各抽取20件进行检查 目测 电子秤 13 建筑
4.上下碗扣 4.1上碗扣能上下窜动、转动灵活,无卡滞现象 全数 目测 14 15 4.2碗扣的铸造件表面平整光滑,无砂眼、缩孔、裂纹、浇冒口残余等缺陷,表面粘砂清除干净 4.3各焊缝饱满,无未焊透、夹砂、咬肉、裂纹等缺陷 搭设部位 检查项目 质量要求 全数 目测 全数 目测 搭设高度 检查方法与工具 检查资料 序号 16 抽检数量 抽检结果 5.1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出厂质量检验报告 5.2扣件式钢管可调托撑螺17 杆外径不得小于36mm 5.3碗扣式钢管可调托撑螺18 杆外径不得小于38mm 5.4承插盘扣式钢管A型立杆可调托撑螺杆外径不应19 小于46mm;B型立杆可调5.可调托撑 托撑螺杆外径不应小于36mm 5.5可调螺杆与螺母旋合长度不得少于5扣,螺母厚度不小于30mm。支托板厚不20 小于5mm。螺杆与支托板焊接要牢固,焊缝高度不小于6mm 5.6支托板、螺母有裂缝的21 严禁使用 验收结论: 项目技术负责人: 监理单位意见: 总监理工程师:
建筑
3% 游标卡尺、钢板尺 全数 目测 附件2
标准节上出厂日期的规定位置
钢印出厂日期应在标准节四根横腹杆中间位置上分别标注,格式如20170809
建筑
建筑
《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学 分:4.5学分 学 时:72学时 理论学时:64学时 实验学时:8学时 教学对象:建筑学专业
先修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等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必修课,考试科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建筑发展的基本过程和成就,掌握不同类型、不同时期、地域建筑的风格特征。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建筑的能力,为后一步的理论学习和建筑设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要求
讲课为主,幻灯、录像等传统教学手段和CAI教学手段为辅,课堂教学注重对基本史实和影响因素的描述和分析,幻灯、录像、多媒体教学强调建筑历史形化特征和相关建筑设计内容。
要求学生预习、复习教材并阅读、归纳其他相关材料,扩大知识面,增加理解能力。 考试以闭卷为主(70%),着重检查对基本线索和事实的掌握情况和认识程度,并考察学生理解和灵活运用史实知识解决实际的能力。平时作业成绩20%,实验成绩10%。 教学内容
第一篇 中国古代建筑部分(46学时)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4学时)
重 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木构架的特色、单体建筑的构成、建筑群的组成特征等;
难 点:工官制度
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6学时)
一、 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重 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起源的多元化;
难 点:理解各地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文化遗址特征; 二、 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476年) 重 点:了解夏商西周春秋建筑特点及技术进步。
三、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至南北朝 公元前457~公元前589年) 重 点:了解战国至南北朝建筑特色;
建筑
四、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隋至宋 581年~1279年) 重 点:了解隋至宋建筑特色; 难 点:宋代材份制度特点;
五、 封建社会后期建筑(元、明、清 1271年~1911年) 重 点:了解元明清建筑特色; 难 点:区分明代与清代建筑特点; 第二章 城市建设(4学时)
一、概说
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发展 三、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的比较
四、中国古代都城建设与地方城市建设的实例
重 点:了解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发展,认识代表性实例; 难 点:理解城市规划与发展机制与设计思想 第三章 宫殿、坛庙、陵墓(8学时) 一、宫殿
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阶段 2)中国古代宫殿考的型制与实例 重 点:了解宫殿的代表性实例 难 点:理解宫殿布局原则与设计思想; 二、坛庙
1)坛庙建筑的内容 2)实例分析
重 点:了解坛庙的代表性实例
难 点:理解坛庙的类型及其产生机制与设计思想; 三、陵墓
1)陵墓的演变与形制组成 2)实例分析
重 点:了解陵墓的代表性实例
难 点:理解陵墓规划思想与布局设计手法; 第四章 宗教建筑(6学时)
一、宗教及其建筑演变 二、寺庙祠观实例分析 1)佛教寺院 2)道教祠观 3)伊斯兰教礼拜寺
重 点: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基本类型、主要特色、实例特征; 难 点:理解佛教建筑类型逐步中国化的原因与衍变过程;
建筑
三、佛塔与经幢
重 点:了解佛塔与经幢的基本类型、主要特色、实例特征; 难 点:理解塔逐步中国化的衍变过程; 第五章 住宅与聚落(4学时)
一、概说 1)住宅型制演变 2)住宅构筑类型 二、实例
重 点:分析中国住宅型制演变与住宅构筑类型;
难 点:理解、掌握各地区不同建筑类型特征及其产生原因; 第六章 园林与风景建设(4学时)
一、概说 二、明清皇家苑囿 三、明清江南私家园林 四、风景建设
重 点:了解明清皇家苑囿和江南私家园林基本特征,风景建设的基本规律; 难 点:分析、理解中国古代造园思想及基本处理手法; 第七章 建筑意匠(4学时)
一、营造活动中的观念形态 二、选址与布局 三、审美与建筑设计
重 点:分析中国古代建筑处理选址与布局的基本手法;
难 点:理解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活动中的观念形态及其审美与建筑设计; 第八章 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6学时)
专题一、台基、踏道、栏杆、铺地 专题二、大木作 专题三、墙壁 专题四、屋顶 专题五、小木作 专题六、彩画
重 点:分析中国古代木构建筑详部做法特征 难 点:古代建筑术语的解释与理解;
第二篇 近代中国建筑(12学时)
专题一、近代中国建筑发展概况(4学时) 专题二、近代中国城市建设(2学时)
专题三、近代中国建筑教育、建筑形式与思潮(2学时)
建筑
专题四、近代中国建筑优秀个案分析(4学时) 重 点:近代中国城市建设、建筑教育、建筑形式与建筑思潮 难 点:剖析近代中国建筑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渊源所自;
优秀个案的理解与分析
第三篇:现代中国建筑(1949年至今) (6学时)
专题一:现代中国建筑发展概述 专题二:建筑作品与建筑思潮
专题三:台湾、香港、澳门的建筑发展;
实验教学(8学时) 1.一座传统建筑的解析
基本要求:
通过实际参观、观察,分析一座古典建筑的形制特点,撰写分析报告。
实验项目:分析教学模型,认识古建筑构成形式; 1) 认识单体建筑一:北京先农坛庆成宫为例
步骤:①绘制平面, 立面, 剖面图,并分析平面, 立面, 剖面构成特点;
②绘制门窗、斗拱等节点大样,了解古建筑构造做法; ③了解并绘制屋顶组成, 瓦的铺设以及脊部的设计;
2) 认识单体建筑二:北京故宫角楼为例
步骤:①绘制平面, 立面, 屋顶平面图,并分析特点;
②绘制门窗、斗拱等节点大样,了解古建筑构造做法; ③了解并绘制屋顶组成;
2、认识斗拱的构造:
1)以清官式平身科, 柱头科, 角科一组斗拱为例
步骤: ①绘制平面, 立面, 剖面图;
②拆卸斗拱, 绘制分件图; ③组装斗拱。
通过实际观摩,使学生对构筑形式有较深入了解;
学时分配:
章节 中 国 古 代 一 二 三 教学内容 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城市建设 宫殿、坛庙、陵墓 学 时 4 6 4 8 建筑
建 筑 史 四 五 六 七 八 宗教建筑 住宅与聚落 园林与风景建设 建筑意匠 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 专题一、近代中国建筑发展概况 专题二、近代中国城市建设 专题三、近代中国建筑教育、建筑形式与思潮 专题四、近代中国建筑优秀个案分析 专题一:现代中国建筑发展概述 专题二:建筑作品与建筑思潮 专题三:台湾、香港、澳门的建筑发实 验 6 4 4 4 6 4 2 4 2 2 4 2 8 72 近代中国建筑 现代中国建筑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总 计 展;
作业与习题
1、各章知识点学习与习题;
2、读书报告与实例调研; 3、实验测绘作业。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一) 教材:
1、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史》 (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二) 主要参考书:
1、《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 2、刘敦桢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3、刘致平著:《中国建筑的类型与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李允鉌著:《华夏意匠》,香港·广角镜出版社,1984 5、梁思成著:《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6、梁思成著:《图像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7、《中国古代建筑史》(多卷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8、有关建筑历史与理论的书籍、刊物等。
建筑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