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新版) 下载本文

(10)请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以“那八十里的路啊”为开头,给本文补写一个结尾。40字左右。 那八十里的路啊,________。

(11)选出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 选文开篇交代母亲给舅舅买自行车却舍不得给“我”买的情节,与父亲的做法形成对比,突出母亲爱舅舅甚于爱“我”。

B . 选文第5段在行文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蕴含了“我”内心的复杂情感。 C . 选文第8段中父亲的语言都很简洁,说明他是个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人。

D . 选文第16段中,父亲让“我”去将脏了的自行车擦干净,是因为他理解“我”对自行车的珍爱,也和“我”一样喜欢这辆车。

(12)选出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 选文开篇交代母亲给舅舅买自行车却舍不得给“我”买的情节,与父亲的做法形成对比,突出母亲爱舅舅甚于爱“我”。

B . 选文第5段在行文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蕴含了“我”内心的复杂情感。 C . 选文第8段中父亲的语言都很简洁,说明他是个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人。

D . 选文第16段中,父亲让“我”去将脏了的自行车擦干净,是因为他理解“我”对自行车的珍爱,也和“我”一样喜欢这辆车。

6. (26分)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北京的春天 杜京

北京的春天很美,但却很短。

我的等待穿越了漫长寒冷的冬季,直至春天的到来。于是赶紧融入其中,追随春风一同跳起欢快的舞蹈。 我喜欢用嗅觉来寻找春天。在北京,当春天来到的时候,会有一种特别的气息,我一直未寻找到合适的词来描述,只好借用朱自清先生的话,叫做“新翻的泥土气息”。京城没有人翻泥土,物业管理员没那么勤奋,翻泥土的是土里的蛰虫,于是我的情绪就和这里休眠一冬的虫子一起蠕动起来。

第 5 页 共 11 页

我喜欢用听觉来体会春天。我只觉得在北京,春天里的晨钟暮鼓,风动鸟鸣,都会给人带来欢快和愉悦。 我喜欢用触觉来领略春天。有一首歌这样唱:“春风吻上我的脸,告诉我现在是春天。”吻中包含着的柔、轻、软、暖等正面的感觉,都能在春天里找到。在北京,春天会让人的所有细胞都活跃起来,敏锐、多情、活泼、欢愉。

我喜欢用视觉来感受春天。北京城里道路两侧会在你不经意中冒出点点红、白、黄、绿,多情的柳树静悄悄地吐出嫩芽,仿佛一根根浅绿色的丝带,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这一切无不让人强烈地感受到浓郁的春天气息。

北京的春天生机勃勃,柔和的春风拂着细细的柳丝,远近的桃花开了,粉粉的、一片片、一簇簇,长安街红墙边的白玉兰吐露着春天的气息,无声绽放。昨天才发现刚刚冒出花骨朵儿,今天再见,就如玉如璞,露出湿润洁白,仿佛青春期的少女,几日不见,就丰润饱满,变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儿时曾经居住过春城昆明,反而难得体会到春天的珍贵,因为春城四季如春,生活在春城的人们无时无刻不沉浸在春天般的温暖和喜悦之中……而在北京却大有不同。整整一个冬天积聚的苍凉与寒冷,在短暂的瞬间挥然而去,天高、云淡,鸟儿如心灵放飞一般展翅在空中游弋,看绿色风景,闻沁脾芬芳,这是多少人心中的夙愿。因此,春天,在北京人眼里是一个极为珍贵的季节。

北京的春天留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柳树,对春天的到来反应最敏感的也是柳树。有人说,柳树是诗人的树,情人的树,春风仿佛就是柳树的情人,对此,我深以为然。那漫长的冬季对多情的柳树来说够难熬的了,所以,刚有一点春的气息,柳树就躁动不安了,一夜之间在枝头绽出无数鹅黄的嫩芽 , 虽然小如细米,但一片一片的,在阳光下格外鲜亮,抬眼一看,不禁勃然心动。不过三五日之后,满树的嫩芽又都变成片片绿叶,像一个爱美的少女,用绿色装扮好自己,迎接心上人的到来,那种神态颇有几分羞涩,又有几分喜悦。

阳春时节有“京城无处不飞柳”之说,在北京的石桥不远处,有一处白石庄,《帝京景物略》曾这样记载:“春,黄浅而芽,绿浅而眉,眼而深。春老,絮而白。”3月,京东通惠桥两岸“柳垂捶蘸河,漕舟上下达”,好一片江南春色。树枝上的小鸟欢呼雀跃,放开春天的歌喉,娇小玲珑的鸟儿展开双翅,叽叽喳喳弄得满枝柳绿。

北京这个春天,花儿,鸟儿,树儿,草儿全都喧腾起来,绽放出灿烂鲜活的生命之光。当驾车行驶在北京城,可见路旁千万条柳枝交相辉映,桃花、梨花、报春花、玉兰花,争相斗妍,层次分明,精巧细致,跃入眼帘。北京的春天格外匆忙,当人们还来不及细细品味,仔细领略美丽的春色时,就只见花落点点,漫天飞扬,春光悄悄离去,盛夏就高调地为京城带来浓绿。

北京的春天很短,但是很美。

(1)本文写的是北京的春天,为什么还要写春城昆明的春天? (2)品读第6段和第9段的画线句子,任选角度赏析。

第 6 页 共 11 页

①多情的柳树静悄悄地吐出嫩芽,仿佛一根根浅绿色的丝带,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②刚有一点春的气息,柳树就躁动不安了,一夜之间在枝头绽出无数鹅黄的嫩芽。 (3)第10段中,引用《帝京景物略》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4)比较本文开头和结尾的两段话,说说你的理解。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7. (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若石之死

若石居冥山之阴,有虎恒窥其藩①。若石率家人昼夜警:日出而殷钲② , 日入而举辉③ , 筑墙掘坎以守。卒岁,虎不能有获。一日,虎死,若石大喜,自以为虎死无毒己者矣。于是弛其弩,撤其备,墙坏而不葺。无何,有貙④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若石不知其为軀也,斥之不走。貙人立而爪之毙。人曰:若石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其死也宜。

【注】①藩:篱笆。②殷钲:敲响金属。③举辉:点起篝火。④貙(chù):一种凶猛的野兽,形似狸。 (1)“卒岁,虎不能有获”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终于死了,老虎还不能够有捕获。 B . 一年结束了,老虎不能有所捕获。 C . 终于过了年,老虎不能有所捕获。 D . 到了年底,还是不能将老虎捕获。 (2)下列对短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若石居住在冥山的南面,他家附近常常有老虎出没。

B . 若石“于是弛其弯,撤其备……”的原因是以为虎死无毒己者矣。 C . 若石虽然未被老虎伤害,但最终还是被貙用爪子打死了。 D . 文章最后一句揭示出写作意图,警示后人。

七、 作文 (共1题;共5分)

第 7 页 共 11 页

8. (5分)曾经我以为自己能读懂春天,原来,我只知道春天过了是夏天;曾经我以为自己能读懂青春,原来,我只把青春当成了一段时间;曾经我以为自己读懂了母爱,原来,我仅仅把母爱当成了一顿顿早餐;曾经我以为自己读懂了友情,原来,我只是把朋友当成了玩伴……原来我没懂。

请以“原来我没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说真话,抒真情。(2)书写工整,不得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或地名。

第 8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