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下载本文

---------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 200+250 = 450

第 4时加法的简便运算(2) 教学内容:P21:例4“做一做”。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 减法的特殊规律并选择运用进行简算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的道理。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生疑 1、竞赛

出示两组题,分组计算,比赛看哪组同学即对又快?(幻灯) 第一组第二组

72-6-472- (6+4) 85-8-285- (8+2)

126-70-30126- (70+30)

根据比赛的结果提问:男同学输了,服不服气呀?你们就不想知道女同学为什么能算得又对又快吗?

2、发现: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什么?(学生说说自己的发 现)

3、猜想:观察三个等式,激励学生大胆猜测:这里面有没有什么规 律呢?(学生发表自己的说法)

4、师板书: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 数的和。

5、师提问:是不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都可以写成这个数减 去后两个数的和呢?

6、举例验证

---------- ---------

7、师小结:大家善于观察,善于动脑,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

刚才大家通过观察发现了规律,利用这些规律使计算简便。(板书:简便)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创设情景引出例题)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欢)如果让你自己去旅行,你能行吗?不要着急,李叔叔给大家介绍了一个旅行法宝——《自助旅行》指南。这本书可以告诉我们旅行时应做的准备和注意事项。”

1. 出示情境图

师:李叔叔在外出旅行前,他就仔细的查阅了这本书的资料。从图 上,你能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数学信息:李叔叔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 尝试各种算法师:“还剩多少页?”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师:自己先列式算算看,计算好后把你的思路跟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一下,看谁的算法最多。

3.全班汇报交流

师:你们都是怎么计算的?把你的思路跟大家分享一下。指名上黑板板演算法:

方法一方法二 方法三

234—66—34234—(66+34)234—34—66 =168—34=234—100=200—66

=134=134=134

思路1:从这本书的总页数里先减去昨天看的

234-66-34

66页,再减去今天看

的 34页,就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即

思路2: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再从总页数里减去看过的页数,就是剩下的页数,即234-(66+34)

思路3:总页数里减去今天的页数,再减去昨天的页数,就是剩下的页数,即234-34-66

师:同学们想出这么多种方法,讲得都很有道理,你更喜欢哪一种?把你的理由讲给同桌听一听。

4、引导学生理解:至于哪一种方法更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据特点,不能一概而论。

---------- ---------

5、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发现了要想使计算简便,要看具

体的数据特点,才选择具体的算法来计算,我想下面的这道题你们也一 样能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解决。如:将例 4的总页数改为 266页,让

学生自己选择算法,使计算更简便。

5、⑴独立列式计算;⑵指名板演

6、那“145-34-86”这道算式可以简便计算吗?看来,在今后计算 时,我们要观察算式数据有什么特点,然后运用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三、巩固练习:P21做一做1、2 小结:今天利用我们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了什么数学规律?这些规律可以使计算怎样?但在计算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加法的简便运算(2)

方法一方法二

方法三

234—66—34234—(66+34)234—34—66=168—34=234—100=200—66 =134=134=134

第 5课时乘法结合律教学内容:P25:例6。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 行一些简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1、能灵活运用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旧知复习:

---------- ---------

( 1)我们刚刚学习了两条加法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 ( 2)学习加法运算定律时采用的教学思路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板书:加法交换律: 律:(a+b)+c=a+(b+c)

2、引入新课:回答的真不错 ~!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运算定律 3、教师谈话引出情景:为保护环境,光明小学开展了植树活动(出 示主题图),这就是植树活动的现场,我们来看看。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3个问题:

4、(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

水?(3)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a+b=b+a加法结合

教师说明: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前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看第一个问

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指名列式,并说明列式依据。教师板书: 4×5和25×4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乘法交换律: (1)探究、发现问题:

教师提问:4×25和25×4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 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引导学生回答,明确:

( 2)举例验证:

教师问: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指名举例,教师板书:如, 35×2=2×3560×30=30×60)

(3)概括规律: a、总结定律:

教师提问:从以上几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

4×25=25×4)

提醒学生由加法交换律的总结思路想,总结好后说给同桌听。汇报得出结论,板书定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b、定律命名:

教师提问:这个规律叫什么名字呢?

学生可能马上说出:乘法交换律,再让学生说是怎么想到的。 c、用字母表示定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