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下载本文

---------

第二学期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第 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P2~3:例1“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互逆关系。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2、笔算

3 、导入

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

少千米?

(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或1142+814=1956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

(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 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

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 ---------

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或1956-1142=814 (2) 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

(3) 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 (4) 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 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 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14+11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

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 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出: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6. 练习“做一做”四、总结

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814+1142=1956 加数+加数=和

1956-1142=814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差

(板书)

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1956-814=1142 教学反思:

---------- ---------

第 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P5~6:例2“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 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

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

二、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1、乘法的意义 出示例1(1)

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4=12

师:为什么用乘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 法。)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义 )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除法的意义

(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

(出示乘法的意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出示例2(2)(3)

( 1)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 求什么?怎样算?

列式计算:12÷3=412÷4=3

(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

---------- ---------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 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 在除法中变成已知.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

而除法与此相反,

3、教

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逆运算.

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概括: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做一做 三、总结

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3×4=12 因数×因数=积 被除数÷除数=商

12÷3=4积÷另一个因数=一个因数 12÷4=3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教学反思: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