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滞销的化解之道以苹果为例 下载本文

年份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供给量 15492.8 16252.4 17247.5 18280.8 19374.3

总需求 9592.3 9893.5 10722.6 11233.7 11817.7

平衡项 5900.5 6358.9 6524.9 7047.4 7556.6

从我国水果供求量表可以看出,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水果购销体制,对水果实行市场放开、价格随行就市和多渠道流通的政策之后,市场对水果生产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促使水果生产迅猛发展,水果的生产量逐年上升,同时我国水果进口数量也在逐年增加,除去加工以及损耗量外,水果供给量已经能满足国内消费和出口的需要,但是出现过剩的水果越来越多的现象,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日益尖锐。通过分析,可以看到我国的水果已经过剩了,2008年有39.00%的水果成为剩余水果。水果国内消费和出口的发展速度还远远落后于水果供求市场的发展。 5.水果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的改变

菠萝梨4%8%苹果46%桃1%葡萄3%柑、桔、橙31%桃2%菠萝4%梨17%苹果34%香蕉7%葡萄8%柑、桔、橙23%香蕉12%

(a) (b)

图2-6 1984年和2007年中国水果消费结构比例

Fig.2-6 The proportion of Chinese fruit consumption structure in 1984 and 2007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消费数据库整理得出。

1984年,苹果、柑橘、香蕉等种植面积的扩大,水果消费形成了以苹果、柑橘、梨为主的消费结构(见图(a)),这三种水果消费量占水果总消费量的85%。此后,我国的水果消费逐渐表现为品种的多样化特征,由于水果生产的品种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特别是在90年代中期水果供给结构和市场需求结构的矛盾突出,苹果、柑橘、梨等水果品种的供给和市场需求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加上水果进口品种结构的变化,水果国内消费结构逐渐向品种的多样化转变。

5.食品安全受到冲击

去年以来几次食品安全事故,导致国外市场对中国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造成了对中国出口产品的信任危机。 6.市场规模萎缩

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消费者信心下降,市场规模萎缩。 7.果农的期望价值过高

由于前两年连续的苹果高价位运行,使今年果农预期比去年还要高,前一段时期我们收购的苹果甚至形成了产地价和销价倒挂现象。

针对苹果滞销问题,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实现水果品种和区域化合理配置

从我国水果总量的生产上看,在未来十几年内,水果总产量基本保持稳步的发展,应该把重点放在提高水果质量和品种结构的调整上。适当减少苹果、柑橘、梨等需求空间增长不大的水果品种,根据价值“物依稀为贵”的市场规律,更新一个好品种,是获得高效益的捷径。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等方式,提高水果质量,生产出符合国内国际高质量的水果。 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扶持水果龙头企业

首先大力发展果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衔接果农和市场的最主要的中介组织,它们为果农提供加工、销售、采购、信用等方面的服务。其次要重点扶植和培育一批骨干龙头企业。积极培育果业龙头企业是引导分散的果农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有效组织形式,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方式,构成一体化联合体,使千家万户的果农小生产纳入到联合经营中来提高其组合化程度。其次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缓解资金的紧张局面。一是各级农行要把水果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二是财政应拿出支农周转金和水果产业开发资金以及各农业职能部门掌握的资金向苹果产业化倾斜。三是允许龙头企业多途径、多形式筹集资金。 提高水果的经济效益

水果作为一种鲜活产品,具有生产集中,易腐性强的特点,水果从树上采摘

后,若不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就会严重影响其质量。所以果品采后处理是提高果品上市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环节。现在我国应在生产果品保健品、水果白兰地、浓缩果汁、果茶和果粉等方面加强科研开发,通过水果保鲜和加工来延伸鲜果上市期和加工品的市场占有率,解决中国水果集中上市,价格下跌,季节性供过于求的问题。比如一个人一次只能吃一到两个各约0.4千克的苹果,但是用这么大的苹果榨汁,一个人一次最少可以消耗6到7个苹果。 加强果品市场体系建设,维护水果市场秩序

市场体系主要指以集货为主的生产地市场(包括各级集贸市场和果品产地批发市场)和以分货为主的消费地设立的批发、零售市场。生产地市场需要承担起果品由生产地向销地、由生产者向消费者转化的功能;而消费地果品批发市场则需要承担起周年供应果品、调节淡旺供求矛盾、满足消费者的任务。果品市场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果品批发市场建设,不断完善其功能,逐步实现果品批发市场的现代化。政府应对水果的产销市场秩序进行管制,防止水果价格大幅度波动,积极开拓市场,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和信息网络体系,加大水果批发市场的建设力度。

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和能力

在国内,我国水果销售主要在城镇各批发市场和农村市场。近几年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和消费水平提高很快,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我国水果业的迅猛发展。而且城镇居民对水果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今后对城镇的销售主要从提高水果质量和进行水果加工转化为主。目前,由于农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不是很高,他们对水果的需求不是很多。但是,我国农村是我国水果销售的潜在的主要市场,随着广大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水果的需求会越来越多,所以要加快我国水果的国内销售减少过剩水果。

保护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促进水果出口

我国是水果生产大国,也是消费的大国,同时政府必须制定有效、合理的水果进口政策,一方面应符合国际农产品协议的有关市场准入规定,一方面应尽量保护国内果品生产和国内市场不受国外进口水果的冲击。国际水果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很多国家都在不断加强以政府部门牵头为主的对外市场开发活动。政府应当重视水果的出口,尽快制定扩大我国水果出口的具体措施

从苹果滞销的原因和解决的政策建议,探讨我国农产品滞销的因素和缓解措施

影响农产品滞销的因素

一是扎堆种植;这确实一个历史性的问题,农民朋友因为受知识信息的局限,无法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真实需求做出对应的种植计划,所以就喜欢看村里或是乡里大多数人的种植动态确定自己的种植计划,因此很容易就出现扎堆种植的局面,导致市场供大于求。农产品种植面积和产品市场需求不对称是农产品滞销的主要原因。

二是冷藏储存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大量农产品集中上市的需要,农产品大量集中上市的时候,不能及时运销的农产品由于不能得到有效的冷储,从而不得不腐烂在田地里。

三是运输问题;这个确实是一个关键问题,不管怎么样,农产品从田头走到农贸市场或超市必须要经过运输。近年来随着油价的上涨,运输成本确实有所增加。这也成了很多商家和无关人士推卸责任的借口。

农产品滞销的根源

每年各地出现的蔬菜滞销、菜价下跌的伤农现象,表面上似乎是由油价上涨、运费增加、市场供应饱和等因素引发,但背后深层次、根本性原因是我国的小农经济以及城镇化水平低导致的。城镇化进程缓慢,小农经济不改变,农产品滞销问题就只能在某种程度上进行缓解,不可能得到根治。

在小农经济背景下,农产品无法进行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经营,进而导致以下问题:一是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农产品价格是由国内市场决定的,现阶段的农民种植分散、规模小,未形成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农民在进行生产抉择时难免存在投机心理,造成农产品市场价格不易稳定。

二是不能准确预估农产品产量。在发达国家,农业生产高度工业化和专业化,从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供应到农产品的生产、收购、运输以及最后的产品销售等环节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各种农产品的产量预估准确度相对较高,而我国农业生产工业化和专业化程度低,农产品产量预估准确率低,进而难以对农产品生产规模进行有效把控。

三是农民难以改变耕作安排。在小农经济下,农民对市场信息处理能力有限,有些地方领导为了出政绩,在没有认真考察的情况下,就草率接回订单,以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