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创新杯”德育类教师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为爱而生,让“艾”远离》教学设计方案 - 图文 下载本文

设计摘要 教学题目 课 程 所选教材 《为爱而生,让“艾”远离》教学设计

《为爱而生,让“艾”远离》 心理健康教育 学时安排 1课时 年 级 高一 《心理健康》修订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俞国良主编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设计依据与特色 依据《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学习者特征及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创设一个融网络教学平台、微信公众号、手机游戏、微课视频等多种信息化手段和活动教学法于一体的开放性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体验、合作探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轻松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与内容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及传播途径;掌握艾滋病的预防方法。 2、运用目标:能够判断存在感染艾滋病危险的生活事件,并践行预防艾滋病的生活方式。 3、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关爱艾滋病人 2.教学内容、学习形式及结果 (1)教材分析:《心理健康》是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的选修课程,本节内容是选自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规划新教材,由俞国良主编的《心理健康》修订版第五单元“家庭、社会中的我”中第17课《筑起心灵的防火墙》中艾滋病的相关内容。艾滋病严重威胁着各国人民的健康,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危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而青少年是艾滋病的主要受害人群,他们缺乏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和预防艾滋病。所以,在既无疫苗又没有治愈药物的情况下,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就成为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措施。 (2)学习形式:活动体验及合作探究方式。 (3)学习结果:引导学生通过活动体验及合作学习,能够初步判断可能存在感染艾滋病危险的生活事件,形成并践行预防艾滋病的生活方式及拒绝技能。 3.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 难点:能够判断存在可能感染艾滋病的危险生活事件,形成并践行预防艾滋病的生活方式。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 1 -

职中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在身心发展特点上,他们生理心理早熟,思想开放,感性多于理性 ;在认知基础上,课前的调查问卷显示,自我保护意识较弱,其中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的知晓程度不高,平均只有57.2%。 三、教学策略设计 信息化手段:网络教学平台、微信公众号、问卷星、手机游戏、微课视频、希沃授课助手APP、蓝墨云班课APP。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任务引领,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自主能动性,不断探索完成任务;活动体验法: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加强体验;自主探究法: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通过问卷星调查检测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了解程度;观看微课视频,做好预习。 课中通过五个环节完成教学任务,即:引、测、学、破、练、固。 课后再次通过问卷调查检测学生对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完成艾滋病防控微课录制,上传网络平台。 五、教学主要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方法、手段 信息化资源应用 - 2 -

课前预习 1、完成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 2、观看微课视频《你不知道的艾滋病》小视频。 【设计意图】 通过问卷调查,初步了解同学们对“艾滋”的认知程度;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整体 问卷星 感知艾滋病。 【信息化辅助效果】 问卷星可实现快速收集数据;公众号让学生随时随地实现预习。 公众号(微课) 一、预习回顾引新知 师生回顾课前预习内容引出引出 主题。 防艾 主题 回顾课前预习内容,并能引出主题“艾滋”。 【信息化辅助效果】 ppt预习动画展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关游戏 【设计意图】 重温微信公众号预习

二、通关游戏测新知 1、通关游戏测新知 1)学生自主玩通关游戏检测预习探索 防艾 知识 效果。 2)教师根据游戏结果,有针对性小结,并调整课堂内容。 三、重温经典学新知 【设计意图】 1、借通关游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竞争意识,更可以检测学生预习情况,教师根据结果调整授课内容。 2、利用音像影片在提出问 - 3 -

1)播放《费城故事》片段 题的同时也可作为总结,对本设计提问: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学生的吸引力更大。并请列出具体的行为表现。 重在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 在生生互2)学生通过蓝墨云班课分享结导学生自主探索,果。 动中解决问题。 3)小组代表回答具体行为表现。 【信息化辅助效果】 4)教师总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1、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和具体行为。 贯穿教学过程,实现“寓教于乐”,不仅使得课堂充满 视频 乐趣,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高效的课堂氛围。 2、通过蓝墨云班课和希沃授课助手,师生互动线上互动实时投影,实现沟通“零距离”,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热情。 蓝墨云班课 希沃授课助手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