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最精细的皇家陵园石刻。在紧靠陵墓山南端,有朱元璋亲自撰写的“皇陵碑”,碑文长达1105 字。此外,肥东县吴复墓石刻、枞阳阮函峰墓石刻、方以智墓、青阳汪珊墓、蚌埠市汤和墓、祁门郑之珍墓等,也都是重要的历史文物。
建国以来,安徽各地发现的明代墓葬数量不少,但经科学发掘者不多。初步统计在合肥、安庆、明光、滁州、凤阳、桐城、定远、歙县、休宁、怀远、肥东等地就有100 多座,但缺少系统的出土材料。出土文物比较丰富又有一定考古价值的明代墓葬,主要有蚌埠汤和墓、凤阳余庄严端玉墓、歙县城关永乐墓葬、明光李贞墓、合肥杨氏墓、怀远杨应聘墓等。
汤和墓位于蚌埠市东郊曹山南麓,1959 年调查发现。该墓前有200 多米长的神道,两侧有石像生多件。发掘证实,此墓为长方形石坑砖石结构多室墓,长10.4 米,宽5.8 米,深6 . 2 米,有前、后室和一个侧室。该墓过去虽曾被盗,仍出上金、银、玉、陶瓷、铜木器百余件和一方墓志。墓主汤和,卒于明洪武二十八年.封东瓯王,谥襄武王。此墓是安徽目前所知墓主身分最高的明代墓葬。
1990 年凤阳县余庄村发现一座明永乐六年严端玉砖室墓。墓为长方形,在东、西、北二壁各有一个方形小耳室,北耳室置砖质门枋一座。该墓曾被盗掘,现清理出各种遗物54 件,其中有18 块一套的玉带板,压钤梵文、横长16 厘米的金发冠和金耳坠.圆锥金簪,凤凰纹金钗以及银器瓶、罐、壶、碗、盘、杯、炉、盒、盏、烛台等。
33
此外还有5 件青瓷器和1 方石质墓志、l 方砖质买地券等。墓主严端玉,卒于永乐元年(1403 年),为明中都留守司副留守韦善之母。
1969年嘉山县(今明光市)发现明太祖朱元璋的姐姐、姐夫合葬墓。该墓有一个前室和两个后室,全长7 米,宽4.2 米。出土文物34 件,有金器耳挖、金簪、耳坠、压发、金钱等;玉器有玉碑、童人、玉饰、鹦鹉、玉凤等;铜器有锅、铲、勺等;另在墓室门外出土圹志一盒,志盖上刻“有明陇西恭献王墓”8 个字。墓主李贞生于大德七年(1303 年),卒于洪武十一年(1378 年),死时朱元璋亲临祭奠,追封陇西王。
1993 年在歙县黄山仪表厂基建工地发现的一座明代初年土坑木棺中,一次出土了国家一级文物6 件金器、玉器。金器有霞披金坠、凤形金钗、永乐款圆锥形金簪等。玉器有尖首形青玉谷点纹圭和一套15件的玉佩饰,是明代初年的玉工佳作。从墓中出土金、玉器的形态、规格及有关铭文考察,可知此墓主人当系女性,与明初皇宫内院应有一定关系。
1983 年在合肥市清理的一座明洪武丁卯年(1387 年)杨氏墓,出土了10 余件家具模型,有木榻、条案、面架、交椅、木扇以及角梳、陶罐、铜盒、木箱、木俑、墓志等。该墓室较大,内长6.88米,宽3.6米,高3.9米。前后两室,中间有木门相通。棺椁均用楠木,保存完整.有助于研究明初的丧葬礼制与家具形态演变。清代以后,安徽省的田野发掘工作开展不多,仅有零星发现清墓和遗物的报道,
34
工作重点主要放在文物保护和文物维修上。关于清末时期太平天国方面的文物,在安庆和宣州市发现过太平军兵器和库码,在望江发现过太平天国的地契,其他还有太平天国会议旧址、壁画、战壕遗迹以及钱币等。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