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来的安徽省文物考古工作 下载本文

1973 年合肥市清理了宋代名臣包拯夫妇及其子孙的墓葬,总计12 座,其中四座墓有墓志可考,分别为包拯夫妇迁葬墓、长子包繶夫妇墓、次子包绶夫妇墓、长孙包永年墓等。墓室分石室墓和土坑墓两种,因墓地曾被有意识地破坏和盗掘,仅出土各种器物50 余件,墓志6 块。墓志详细记载了包拯夫妇及其子孙衍生的情况.是十分珍贵的文字史料。其中包拯墓志形体巨大,方形,边长1 . 25 米,厚0 . 27 米,是安徽已发现的40 多方宋代墓志中形体最大、文字最多(3200多字)、墓主品级最高(二品官)的一块。

1988 年发掘的马绍庭夫妇墓为一长方形竖穴坑木棺墓,墓圹中并列两座木棺,墓中出土漆木器、瓷器、金银器、铜器和文房用具65 件,另有钱币1200 余枚。其中“歙州黄山张谷”墨锭、“九华朱觐墨”锭以及文具盒中的五支毛笔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定为国家“一级甲等文物”。

1983 年在无为虹桥清理的宋代石椁双室墓和1986 年在全椒西石发掘的砖石结构单室墓,分别代表了江淮之间宋墓的两种类型。虹桥宋墓为石椁双室,南宽北窄,东西并列,中有隔梁,内置棺木,顶封条石。出土陶瓷器10 件,银器2 件,铜镜2 面,还有钱币、棺钉等。墓志记载为北宋大观三年(1109 年)胡士宗夫妇墓。西石宋墓为砖砌墓壁、顶封石条的单室墓,出土青白瓷碟6 件,碗5 件,熏炉2 件,执壶、洗、钵、盒各1 件,素胎盒l 件,黑釉碗1 件,铜镜1 件,铜勺l 件,铜筷1 双,水晶兔及饰件各1 件,端砚1 方,

29

铜钱若干,墓志1 盒。墓志记载墓主张之紇,为左朝奉郎之子,元裕四年卒于吴郡,元佑七年(1092 年)迁葬全椒。

1984 年繁昌县老坝冲基建工地发现宋墓群,共清理了13座。墓葬均为长方形单室墓,分为砖室墓和土坑墓两种,其中部分墓用残窑具匣钵、垫饼与瓷片封顶。计出土随葬器物210 多件,以瓷器、陶器为大宗,还有铜镜、银器、钱币等。时代从北宋早期到中晚期。

1952 年皖南休宁县城关镇发现南宋朱晞颜墓,墓葬被人毁坏,文物散失。调查得知为长方形砖室墓,墓顶平铺石板。墓门外置放“宋故修史工部侍郎朱公圹志”石一块,刻文近600字。墓中出土文物以金器为多,其次为银器、玉器,还有一把钢剑、二方歙砚、二面铜镜。墓主朱烯晞颜官至工部侍郎,卒于庆元六年(1200 年),享年66 岁。于嘉泰元年与妻洪氏合葬于县南枫林祖茔之右。

除上述宋墓外,还有一些值得重视的墓志与买地券资料。像枞阳县天圣二年张府君买地券、宿州市熙宁八年苗正伦墓志、合肥市熙宁五年任氏墓志、望江县元符二年吕府君墓碣、南陵元佑六年刘士安墓志、宣州绍兴二十八年章钢妻王氏墓志、铜陵市淳熙九年王谘墓志、黄山区宣和三年沈公夫人包氏墓志等等。此外,还有宿松县、望江县以及太湖、黄山区、歙县、寿县、无为、合肥等地出土的五代至北宋的石质墓志与买地券等,其价值也不容忽视。

30

宋代的摩崖石刻,在安徽各地有广泛分布。如滁州琅琊山尚存约20 多处宋人题刻,潜山县山谷流泉有100 多块宋代题刻。在枞阳浮山、贵池齐山、休宁齐云山、青阳刘冲、桐城披雪岩等地,也都有数十处乃至数百处宋人摩崖题刻。此外,目前已发现的安徽历代石窟寺与佛造像遗存不多,这与安徽的历史发展背景以及缺少可供开凿的石质材料有关,巢湖市的王乔洞窟造像和灵壁县磐石山摩崖造像,均为北宋时期雕刻,是安徽省仅有的两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佛像体量、佛寺规模以及存在数量都不是很大。其他在枞阳浮山、东至等地也有个别石刻佛像的孑遗。

安徽现存的宋代地面建筑,除青阳等地保存几座小型的南宋纪年石梁桥以外,主要为佛塔建筑,有近30 座之多。其中歙县新州石塔、九华山后山净居寺塔是石结构,其他均为砖石、砖木结构。造型以楼阁式为多。

安徽的重要元墓主要有:1956 年安庆市棋盘山古墓,墓主为南宋降元将领范文虎夫妇;范文虎卒于大德五年(1301 年),其妻卒于大德九年。墓为砖室,长4 . 5 米,宽5 米,双穴并列,中有隔墙,各立墓志。出土玉带、玉印、玉主、铜佛像、木笏、丝绸衣袍、漆纱纀头、金冠、金花、银钏、铁牛、铁猪以及陶瓷器等500 余件。

1976 年在款县下天堂村挖出一早年被盗的元代元统二年(1334 年)砖室墓,双穴并列。随葬品虽已不存,但其青石祭堂保存原样。

31

平面凸形,前廊后堂,三层祭台,台下竖石雕刻狮子、花卉,台上中间石刻“武功万六承事太君胡氏生茔”墓碑等。

1981 年六安市嵩寮岩乡发现两座石室墓。墓室为长方形石坑。l 号墓长2 .7米,宽l.l米,深l 米。2 号墓长2 .75 米,宽1 .06 米,深l 米。两墓均出有若干遗物,以银器为主,这在其他地区尚不多见。

安徽明代考古,主要围绕着地面文物保护和配合各种基本建设清理发掘墓葬进行。在文物保护方面,安徽从50 年代开始在皖南地区发现了数以百计的明代建筑,比较重要的有全国唯一的明万历年间八柱落地的歙县许国石坊、皖南最大的祠堂徽州区罗东舒祠、安徽文物保护史上最大的搬迁工程徽州区潜口民宅,还有徽州区的老屋阁与绿绕亭以及号称砖、木、石三雕艺术的殿堂——绩溪县明代胡氏宗祠等。

位于凤阳县境内的明中都城与皇陵石刻,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停建于洪武八年,该城面积近50 平方公里,由内皇城、中禁垣、外中都城三道城组成,城内有南北中轴线贯穿全城,长6 . 75 公里。中轴线两侧对称建筑官署府衙,现尚存皇城午门、西华门及西城砖垣。其中午门下长达400 米的汉白玉基座浮雕和大殿基址上的蟠龙石础等,都是举世罕见、具有元代风格的大型石雕艺术品。

在凤阳中都城西南7公里,有明皇陵石刻。皇陵神道两侧对称排列的雕琢精美的32 对石像生,是日前所知明代最早、数量最多、刻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