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as Civil第07章 结果 - 图文 下载本文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 3

7.1 施工阶段分析时,自动生成的 “CS:恒荷载”等的含义? ................................. 3 7.2 为什么“自动生成荷载组合”时,恒荷载组合了两次? ........................................ 3 7.3 为什么“用户自定义荷载”不能参与自动生成的荷载组合?................................ 4 7.4 为什么在自动生成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中,汽车荷载的组合系数不是0.4或0.7? .......................................................................................................................... 5 7.5 为什么在没有定义边界条件的节点上出现了反力? ........................................... 5 7.6 为什么相同的两个模型,在自重作用下的反力不同? ....................................... 6 7.7 为什么小半径曲线梁自重作用下内侧支反力偏大? ........................................... 6 7.8 为什么移动荷载分析得到的变形结果与手算结果不符? ................................... 7 7.9 为什么考虑收缩徐变后得到的拱顶变形增大数十倍? ....................................... 8 7.10 为什么混凝土强度变化,对成桥阶段中荷载产生的位移没有影响? ............... 8 7.11 为什么进行钢混叠合梁分析时,桥面板与主梁变形不协调? ........................... 9 7.12 为什么悬臂施工时,自重作用下悬臂端发生向上变形? ................................. 10 7.13 为什么使用“刚性连接”连接的两点,竖向位移相差很大? ......................... 11 7.14 为什么连续梁桥合龙后变形达上百米? ............................................................. 12 7.15 为什么主缆在竖直向下荷载作用下会发生上拱变形? ..................................... 13 7.16 为什么索单元在自重荷载作用下转角变形不协调? ......................................... 14 7.17 为什么简支梁在竖向荷载下出现了轴力? ......................................................... 14 7.18 为什么“移动荷载分析”时,车道所在纵梁单元的内力远大于其它纵梁单元的内力? 15 7.19 如何在“移动荷载分析”时,查看结构同时发生的内力?.................................. 15 7.20 空心板梁用单梁和梁格分析结果相差15%? ..................................................... 17 7.21 为什么徐变产生的结构内力比经验值大上百倍? ............................................. 17 7.22 如何查看板单元任意剖断面的内力图? ............................................................. 18 7.23 为什么相同荷载作用下,不同厚度板单元的内力结果不一样? ..................... 19 7.24 为什么无法查看“板单元节点平均内力”? ......................................................... 21 7.25 如何一次抓取多个施工阶段的内力图形? ......................................................... 21 7.26 如何调整内力图形中数值的显示精度和角度? ................................................. 22 7.27 为什么在城-A车道荷载作用下,“梁单元组合应力”与“梁单元应力PSC”不等? 25 7.28 为什么“梁单元组合应力”不等于各分项正应力之和? ..................................... 25 7.29 为什么连续梁在整体升温作用下,跨中梁顶出现压应力? ............................. 25 7.30 为什么PSC截面应力与PSC设计结果的截面应力不一致? ........................... 26 7.31 为什么“梁单元应力PSC”结果不为零,而“梁单元应力”结果为零? .............. 26 7.32 如何仅显示超过某个应力水平的杆件的应力图形? ......................................... 27 7.33 为什么“水化热分析”得到的地基温度小于初始温度? ..................................... 29 7.34 “梁单元细部分析”能否查看局部应力集中? ................................................... 30 7.35 为什么修改自重系数对“特征值分析”结果没有影响? ...................................... 30 7.36 为什么截面偏心会影响特征值计算结果? ......................................................... 31 7.37 为什么“特征值分析”没有扭转模态结果? ......................................................... 32 7.38 “屈曲分析”时,临界荷载系数出现负值的含义? ........................................... 32

1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7.39 “移动荷载分析”后自动生成的MVmax、MVmin、MVall工况的含义? ... 33 7.40 为什么“移动荷载分析”结果没有考虑冲击作用? ............................................. 33 7.41 如何得到跨中发生最大变形时,移动荷载的布置情况? ................................. 34 7.42 为什么选择影响线加载时,影响线的正区和负区还会同时作用有移动荷载? 35 7.43 为什么移动荷载分析得到的结果与等效静力荷载分析得到结果不同? ......... 35 7.44 如何求解斜拉桥的最佳初始索力? ..................................................................... 36 7.45 为什么求斜拉桥成桥索力时,“未知荷载系数”会出现负值? .......................... 38 7.46 为什么定义“悬臂法预拱度控制”时,提示“主梁结构组出错”? ............... 38 7.47 如何在预拱度计算中考虑活载效应? ................................................................. 38 7.48 桥梁内力图中的应力、“梁单元应力”、“梁单元应力PSC”的含义? .............. 39 7.49 由“桥梁内力图”得到的截面应力的文本结果,各项应力结果的含义? .......... 40 7.50 为什么定义查看“结果>桥梁内力图”时,提示“设置桥梁主梁单元组时发生错误!”? ........................................................................................................................... 41 7.51 为什么无法查看“桥梁内力图”? ......................................................................... 41 7.52 施工阶段分析完成后,自动生成的“POST:CS”的含义? .......................... 42 7.53 为什么没有预应力的分析结果? ......................................................................... 42 7.54 如何查看“弹性连接”的内力? ............................................................................. 44 7.55 为什么混凝土弹性变形引起的预应力损失为正值? ......................................... 44 7.56 如何查看预应力损失分项结果? ......................................................................... 45 7.57 为什么定义了“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后,无法查看“梁单元应力”图形? . 46 7.58 为什么拱桥计算中出现奇异警告信息? ............................................................. 47 7.59 如何在程序关闭后,查询“分析信息”的内容? ............................................. 48

2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7.1 施工阶段分析时,自动生成的 “CS:恒荷载”等的含义?

具体问题

进行施工阶段分析,程序会自动生成CS:恒荷载、CS:施工荷载、CS:收缩一次、CS:收缩二次、CS:徐变一次、CS:徐变二次、CS:钢束一次、CS:钢束二次、CS:合计,这些荷载工况各代表什么含义?在结果查看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相关命令

—— 问题解答

MIDAS在进行施工阶段分析时,自动将所有施工阶段作用的荷载组合成一个荷载工况“CS:恒荷载”;如果想查看某个或某几个施工阶段恒荷载的效应,可以将这些荷载工况从“CS:恒荷载”分离出来,生成荷载工况“CS:施工荷载”;钢束预应力、收缩徐变所产生的直接效应程序自动生成荷载工况“CS:钢束一次”、“CS:收缩一次”、“CS:徐变一次”,由于结构超静定引起的钢束预应力二次效应、收缩徐变二次效应,程序自动生成荷载工况“CS:钢束二次”、“CS:收缩二次”、“CS:徐变二次”;“CS:合计”表示所有施工荷载的效应。

上述程序自动生成的“CS”荷载工况仅适用于施工阶段结果的查看,在成桥阶段结果查看时只能通过荷载组合的方式来查看“CS”施工阶段荷载的效应。

对于收缩徐变效应,在查看位移时,需查看“CS:收缩一次”和“CS:徐变一次”,而在查看结构内力和应力时,需查看“CS:收缩二次”和“CS:徐变二次”。

7.2 为什么“自动生成荷载组合”时,恒荷载组合了两次?

具体问题

施工阶段荷载工况在荷载组合中用“自动生成”生成荷载组合界面中勾选ST,CS,ST+CS,有何区别(我用ST+CS时好像恒荷载加了两次)。 相关命令

结果〉荷载组合...

问题解答

ST是成桥状态后的荷载,CS是施工阶段荷载,ST+CS是考虑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荷载组合。对于在施工阶段作用的恒荷载,程序自动生成CS:恒荷载工况。施工阶段作用的恒荷载其荷载类型应定义为“施工阶段荷载”。

3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图6.2.1 指定荷载工况的荷载类型

相关问题

问题5.1。

7.3 为什么“用户自定义荷载”不能参与自动生成的荷载组合?

具体问题

将温度定义为“用户自定义荷载”,在自动生成荷载组合中,没有包括温度荷载,如果将温度荷载类型改为其他“温度荷载”,则自动生成的荷载组合中包含温度荷载工况,“用户自定义荷载”不能参与自动生成的荷载组合吗? 相关命令

荷载〉静力荷载工况...

问题解答

定义荷载工况时要求选择荷载类型,荷载类型用于荷载工况在荷载组合中的组合系数。“用户自定义荷载”这一荷载类型在荷载组合数据库中没有对应的组合系数,因此在自动生成荷载组合时,不参与组合。此时可以通过编辑荷载组合,人为将“用户自定义荷载”添加到荷载组合中。 相关知识

对于荷载工况,原则上按照荷载工况模拟的实际荷载类型来定义荷载工况的类型,但在进行施工阶段分析时,建议将在施工阶段作用的荷载工况的荷载类型定义为“施工阶段荷载”,其他成桥阶段作用的荷载其荷载类型。如自重荷载,在进行一般分析时,其荷载类型属于“恒荷载”,如果进行施工阶段分析,其荷载类型定义为“施工阶段荷载”。

4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相关问题

问题6.2,问题6.4。

7.4 为什么在自动生成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中,汽车荷载的组合系数不

是0.4或0.7?

具体问题

公路规范JTG D60-2004规定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有短期效应组合和长期效应组合之分,并规定汽车荷载的组合系数分别是0.7和0.4,但在MIDAS中自动生成的荷载组合中,汽车荷载的组合系数既不是0.7也不是0.4,为什么? 相关命令

结果〉荷载组合...

问题解答

MIDAS的移动荷载分析,其后处理结果都是自动考虑了冲击作用的,而规范也明确规定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的长期组合和短期组合中移动荷载是不考虑冲击作用的,因此程序自动生成的移动荷载的组合系数的含义是0.7/(1??)或0.4/(1??)。 相关知识

上述情况只有当在移动荷载分析控制选型中定义了按基频计算冲击系数时才会出现,当选择按其他规范计算冲击系数时,程序无法在长、短期荷载组合中扣除冲击作用,需要用户对自动生成的荷载组合中移动荷载的组合系数进行修改方可用于结果查看。 相关问题

问题6.3,问题6.4。

7.5 为什么在没有定义边界条件的节点上出现了反力?

具体问题

本模型模拟的是主梁开启过程中的某个状态,在节点荷载“栏杆”下,在结构的外缘出现了很多节点反力,而模型仅在梁的下部定义了边界条件。而在其他荷载类型下的反力显示是正常的,为什么? 相关命令

模型〉结构类型...

问题解答

因为模型中存在很多孤立节点,且这些孤立节点上都定义了节点荷载,所以在这些节点上程序为避免产生奇异,自动添加了加载方向的约束。

此模型修改方法是:首先删除重复单元,选择模型〉检查结构数据〉检查并删除重复输入的单元;其次合并多余节点,选择模型〉节点〉合并,然后全选所有节点,定义0.0001m

5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的容许误差,合并节点;再次删除自由节点,选择模型〉节点〉删除,全选所有节点,勾选删除自由节点,适用即可。 相关知识

该模型显然是从CAD中直接导入的,在导入时存在重复的线以及节点捕捉不精确的现象,因为MIDAS/Civil节点捕捉精度较高,因此导入后,出现了很多重复单元、重复节点、多余节点,此时处理的方法是:删除重复输入的单元,如果执行此功能后还有多余节点存在,那么继续执行节点合并功能,在分析前再执行一次删除自由节点的功能即可完成对模型单元节点数据的检查。

引起多余反力的情况还有如下几种情况:

(1) 建立三维模型,加载平面外荷载,进行二维分析时;

(2) 定义了节点强制位移或支座沉降时,在相应位置程序自动施加变形方向的约束,因此在对其他荷载进行分析也会产生相应的反力。

(3) 模型中存在孤立节点,且对孤立节点定义了节点荷载,程序会自动在孤立节点上施加相应方向的约束条件,导致多余反力的出现,这种情况对整体结构分析不会产生影响,见光盘例题6.5.1。

(4) 建立二维模型,加载平面内荷载,但截面为非对称截面,导致加载位置和内力输出位置不在同一平面时,见光盘例题6.5.2。

7.6 为什么相同的两个模型,在自重作用下的反力不同?

具体问题

相同的梁,一个没有预应力钢束,另一个有预应力钢束但没有张拉,为什么两个梁桥梁的自重荷载下的支座反力结果不同? 相关命令

荷载〉预应力荷载〉钢束特性值... 分析〉施工阶段分析控制选项...

问题解答

没有预应力钢束的梁截面取全截面来计算,有预应力钢束的梁按换算截面来计算,如果没有张拉则按照净截面计算。 相关知识

如果在施工阶段分析控制选项中指定截面特性为定值, 相关问题

7.7 为什么小半径曲线梁自重作用下内侧支反力偏大?

具体问题

6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3x30m梁,分别以80m,120m半径计算,发现80m半径的梁在自重情况下,边支点弧内侧支座的反力比120m的大(压力),为什么? 相关命令

模型〉边界条件〉刚性连接... 模型〉边界条件〉刚性连接...

问题解答

刚性连接没有约束竖向,导致结构竖向自由度约束不足。且刚性连接的从属节点又设置了约束内容,这样造成了混乱。

因此建议在这种情况下不使用刚性连接,而应使用“弹性连接〉刚性”来模拟。 相关知识

MIDAS中有两种方法可以模拟刚臂作用,一是刚性连接,一是刚性的弹性连接。 刚性连接的特点是需要指定一个节点为主节点,可以指定多个节点为从属节点,且主节点和从属节点的关系是:从属节点的自由度被强制与主节点自由度一致,因此如果从属节点上定义了节点约束,则这些约束会被自动释放,且从属节点的其他属性(节点荷载、节点质量)都将转化为主节点的分量。

刚性弹性连接只连接两个节点,作用是传递两个节点间的荷载、约束作用。没有从属之分,更多的应用于刚臂的模拟中。 相关问题

问题6.14。 相关问题

7.8 为什么移动荷载分析得到的变形结果与手算结果不符?

具体问题

模型为简支梁,共6个车道+2个人行道。车道纵向折减系数为0.97,横向折减系数0.55。 为求最大竖向位移,把各个活荷载叠加如下:

单个车道荷载作用下7.725mm,6个车道竖向位移为24.727mm,等于0.97×6×0.55×7.725。

单独双人行道荷载作用下,竖向位移7.175mm。

以上结果和人工算出的结果一样,无异议。但是当6个车道和2个人行道一起作用时,竖向位移为26.066mm,不等于24.727+7.175? 相关命令

荷载〉移动荷载分析数据〉移动荷载工况...

问题解答

在人+车的荷载工况中分别定义了6车道的车辆荷载和2车道的人群荷载两个子荷载工

7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况,并在组合选项中选择两个子荷载工况组合的作用方式,因此组合后的计算方法应该是:(1车道荷载*6*纵向折减系数+2车道人群荷载)*8车道横向折减系数,即发生最大向下变形的235节点的向下位移应该是:Dz??7.725?6?0.97?7.175??0.5?26.067mm 相关知识

程序根据在移动荷载工况实际作用车道数来选择横向折减系数的,人行道也是车道的一种,因此也参与横向车道折减。

对于人车混行的桥面移动荷载分析,可以将汽车荷载和人群荷载分别定义为两种子荷载工况,然后选择组合类型即可。

7.9 为什么考虑收缩徐变后得到的拱顶变形增大数十倍?

具体问题

钢筋混凝土双提篮系杆拱桥进行施工阶段建模分析,模型“有徐变.mcb”和模型“无徐变.mcb”是模拟的同一个结构,模型“无徐变.mcb”是在模型“有徐变.mcb”的基础上删除了时间依存性材料特性,但计算的结果是模型“有徐变.mcb”下拱顶变形70cm,模型“无徐变.mcb”下拱顶位移仅6mm,桥梁跨度仅为88米,因此断定在考虑收缩徐变下的结构位移计算是错误的。 相关命令

模型〉材料和截面特性〉时间依存性材料(抗压强度)

问题解答

强度发展曲线定义时28天抗压强度定义的太小,从而引起了目前不正常的计算结果。 相关知识

如果定义了混凝土强度发展且在施工阶段分析控制选择中选择考虑混凝土的强度进展,那么在施工阶段分析过程中,程序按照强度发展函数定义的混凝土强度反算混凝土弹性模量,然后进行施工阶段分析,成桥阶段分析时采用的是建模所用混凝土材料的弹模。如果没有定义混凝土强度发展函数,程序按照建模用混凝土材料的弹模进行施工阶段分析和成桥阶段分析。 相关问题

7.10为什么混凝土强度变化,对成桥阶段中荷载产生的位移没有影响?

具体问题

如果考虑混凝土的强度发展,随着强度提高,其计算用弹性模量也增大,因此变形应该减小才对,但在MIDAS的强度发展函数中改变混凝土的强度,对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没有影响,为什么? 相关命令

模型〉材料和截面特性〉时间依存性材料(抗压强度)

8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问题解答

考虑混凝土的强度发展时定义的混凝土强度发展函数适用于施工阶段的受力分析,对于成桥阶段计算时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采用的是建模所用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计算。因此修改强度发展函数中的混凝土强度对施工阶段的结构受力有影响,而对成桥阶段的受力是没有影响的。 相关知识

关于考虑混凝土的强度发展的问题,因为目前我们国家还没有相应的规范,因此在使用时可以通过自定义的方式参考试验数据来输入混凝土的强度和弹模的关系。 相关问题

问题7.10。

7.11为什么进行钢混叠合梁分析时,桥面板与主梁变形不协调?

具体问题

分别建立上部混凝土板单元和下部钢箱单元,均用梁单元模拟,上下部结构通过刚性弹簧连接,在第二施工阶段CS:合计作用下,上下部结构变形分离,出现不协调的现象。如下图:

图7.12.1 钢箱与板变形不协调 相关命令

荷载〉施工阶段荷载数据〉定义施工阶段...

问题解答

考虑按理想边界条件施加,在施工阶段定义时,边界组激活方式应选择变形前,而不是变形后。 相关知识

9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施工构件添加在结构上以后,构件会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前阶段添加的边界条件如果是施加在已发生变形的构件的位置上,那么边界组激活方式选择变形后,如果忽略先施工构件已发生的变形,那么边界组激活方式选择变形前。 相关问题

7.12为什么悬臂施工时,自重作用下悬臂端发生向上变形?

具体问题

悬臂施工的刚构桥,在自重荷载作用下,悬臂端发生上拱,为什么?

图7.13.1 自重作用下上拱变形 相关命令

结果〉位移〉位移等值线...

问题解答

因为查看的位移时默认情况查看的是结构在所有荷载作用下的累计位移,这个位移仅包含由荷载引起的位移,实际上为保证结构整体线形的平顺需在每个悬臂施工时设置虚拟切向位移(预抛高),因为悬臂施工在施工当前悬臂段时,通常都会沿一定的上仰角施工,这样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当前施工段在后续施工段自重作用下发生向下变形,直至成桥达到预期线形。

程序默认是输出的是荷载作用下的累计位移的,即在施工阶段分析过程中不考虑切向位移,如果要得到每个阶段的真实位移必须在施工阶段分析控制选项中考虑赋予每个构件切向位移。如图7.13.2所示。尤其是在做施工预拱度计算时,一定要选择考虑施工过程赋予每组施工段的切向位移。

10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图7.13.2 施工阶段分析控制选项中选择考虑切向位移

不做任何选择,那么得到的在所有荷载作用下的累计位移,不包括施工时赋予的切向位移;如果选择“阶段/步骤实际总位移”,查看到的是结构的真实位移;如果选择“当前步骤位移”那么仅得到在当前步骤荷载作用下的位移。

图7.13.3位移查看方式选项 相关问题

问题7.8。

7.13为什么使用“刚性连接”连接的两点,竖向位移相差很大?

具体问题

将挂梁与主梁按刚性连接处理了,两端铰接节点主从约束一段约束水平竖向一段只约束竖向,为什么计算结果,挂梁与主梁节点上的竖向位移不等,而且还差的很大? 相关命令

模型〉边界条件〉刚性连接...

11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模型〉边界条件〉弹性连接...

问题解答

在有扭转变形刚性连接的情况下,刚性连接的两点转动位移相等,但平动位移通常是不相等的。 相关知识

无论是主从约束的刚性连接还是弹性连接的刚性连接其计算节点变形的原理都是一样的。

刚性连接是以三维刚体约束方式连接而成的形式,各节点之间将保持一定的距离。主节点与从属节点之间的相互约束方程式如下。

UXs = UXm + RYmΔZ - RZm ΔY UYs = UYm + RZmΔX - RXm ΔZ UZs = UZm + RXmΔY - RYm ΔX RXs = RXm RYs = Rym RZs = RZm

这里, ΔX = Xm - Xs, ΔY = Ym - Ys, ΔZ = Zm – Zs

在上式中,下角标m、s各表示主节点和从属节点的属性,Ux、Uy、Uz 表示整体坐标系X、Y、Z轴方向的位移。Rx、Ry、Rz 表示沿整体坐标系 X、Y、Z轴旋转的转角位移。

由上式约束方程可以看出,刚性连接得到的变形结果应该是首先满足刚性连接的两点转动变形一致,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平等变形相等并考虑转动变形的影响得到两点最终的平动变形,因为转动的影响,即Rx、Ry、Rz的存在,刚性连接的两点平动变形通常都是不相等的。 相关问题

问题6.7。

7.14为什么连续梁桥合龙后变形达上百米?

具体问题

后张简支转连续空心板模型,2X20m,板宽1.5m,手算荷载横向分布系数为:0.268,中间支点有60cm现浇段,为普通钢筋混凝土。midas模型中前几个施工阶段有临时支座,计算结果还算正常,第4、5施工阶段把临时支承出掉后,临时支承处位移达几百米,结果明显不正常。用桥博,同样单元划分、施工阶段、临时支承却没有这样的问题。请问模型错在哪里? 相关命令

模型〉材料和截面特性〉截面...

12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问题解答

现浇段截面太薄弱了,应该是定义现浇段截面时错把长度单位cm按m来输入导致截面过小。 相关知识

截面太小导致结构刚度过小,因此在正常的荷载作用下会出现很大的变形,当变形超过100m时,midas会给出变形异常的警告。

7.15为什么主缆在竖直向下荷载作用下会发生上拱变形?

具体问题

本模型模拟斜拉索吊装拱肋拼装的施工过程,吊装荷载采用节点荷载模拟,在吊装荷载作用下,最上端的拉索结构发生上拱变形。这和索单元本身的单元特性不相符,请问是什么原因? 相关命令

结果〉位移〉位移等值线...

问题解答

通常查看得到位移变形结果是荷载引起的相对变形,如果要查看结构的真实变形,需要在变形查看对话框中选择显示实际位移和实际变形。

图6.1.6.1 位移等值线 图6.16.1 变形设置

相关知识

通常结构变形图会按一定按比例放大或缩小显示,但当在“变形”选项中定义了按实际

13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位移显示时,则位移等值线中输入的放大比例不起作用。按结构实际发生的变形显示变形后的形状。 相关问题

问题6.17。

7.16为什么索单元在自重荷载作用下转角变形不协调?

具体问题

模型中只包含索单元,只承受自重荷载。应该为一光滑曲线,即节点左、右两侧的倾斜角相等。而“结果-分析结果表格-索单元”表格中显示两者有较大差别,为什么?

图7.16.1 索单元信息表格显示单元两端转角不一致 相关命令

结果〉分析结果表格〉索单元〉信息... 分析〉非线性分析控制...

问题解答

因为定义了非线性分析,因此索单元在计算过程中按照悬索单元处理,得到的单元两端节点的转角是悬索单元在节点切线坐标方向的转角,因此通常都是不一致的。只有当索刚度无穷大、或者索单元按等效桁架单元计算时,索单元两端节点的转角才会一致。 相关知识

在MIDAS中将单元类型指定为索单元,并不一定是按照悬索单元特性进行计算,必须定义非线性分析控制选项程序才会按照悬索单元进行计算,否则按照等效桁架单元计算,即根据索单元索受拉力大小修改索单元的刚度。

如果是施工阶段分析,不定义施工阶段非线性分析,索单元也是按等效桁架单元处理的。 相关问题

7.17为什么简支梁在竖向荷载下出现了轴力?

具体问题

一个简支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采用中心对齐时,没有轴力产生,当采用顶对齐时,有轴力产生。这是怎么回事?

14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相关命令

模型〉材料和截面特性〉截面 结果〉内力〉梁单元内力...

问题解答

截面偏心的设置对结构的分析是有影响的,因为荷载和边界条件都是施加在节点位置上的,因此截面的偏心设置就决定了荷载和边界条件施加位置。而内部计算是以换算截面的形心轴连线为基准来定义单元的局部坐标系,且内力结果的输出是按单元局部坐标系来输出的。因此不同的偏心可能得到不同的内力结果,尤其是对于变截面梁单元来说这一现象更为明显。 相关知识

对于梁结构建议采用顶对齐,对于柱结构大多采用中心对齐,视具体情况也可采用其他对齐方式。截面偏心位置即为节点位置,节点位置通常也是荷载的加载位置,所以保证截面偏心位置准确,即保证了加载位置准确。 相关问题

7.18为什么“移动荷载分析”时,车道所在纵梁单元的内力远大于其它纵梁单元

的内力?

具体问题

采用梁格法建立曲梁模型,在移动荷载分析下,得到的车道单元的内力远远大于其它纵梁单元的内力,为什么? 相关命令

荷载〉移动荷载分析数据〉车道...

问题解答

车道定义时车辆荷载分布方法应选择横向联系梁法而不是车道单元法。将横向联系梁定义为横向联系梁组,然后在车道定义时选择车辆荷载分布方法为横向联系梁法即可。 相关知识

当横向联系梁较少,车道距离选择的主梁较近时,可选择此方法(首先加载在主梁上,再通过横梁传递给其他的主梁);横向联系梁较多,且车道距离选择的主梁较远时,选择\横向联系梁\的方法会得到比较好的结果(首先加载在横梁上再传递给周边的主梁)。

7.19如何在“移动荷载分析”时,查看结构同时发生的内力?

具体问题

在后处理得到的移动荷载内力分析结果都是最大值或最小值,如何查看结构同时发生的内力值?

15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相关命令

结果〉分析结果表格〉内力〉梁单元内力...

问题解答

如果要得到每个单元同时发生的内力情况,必须在移动荷载分析控制选项中指定移动荷载分析内力计算输出内容为:内力最大(及其他内力)

图7.20.1 移动荷载分析控制中指定输出同时发生内力 相关知识

在通常后处理结果查看时,程序默认输出都是计算结果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如果要查看同时发生的反力情况,需要在前处理状态下在“荷载〉移动荷载分析数据〉并发反力组”设置可以查看同时发生反力的支撑节点组。

16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图7.20.2 并发反力组定义

结构进行PSC设计或RC设计时,默认采用的是同时发生的内力值,因此对于做设计的结构进行移动荷载分析控制设置时必须选择输出同时发生内力,否则程序在执行设计过程中因找不到同时发生内力会忽略移动荷载作用。

7.20空心板梁用单梁和梁格分析结果相差15%?

具体问题

空心板梁,采用梁格与单梁分析,得到的反力相同,但内力结果相差较大,为什么? 相关命令

—— 问题解答

对于本模型中模拟的宽跨逼近似于1 的梁桥,不能用梁单元来模拟,必须进行空间梁格或建立板单元、实体单元来模拟。

图7.20.1 梁格模拟空心板梁模型 相关知识

对于配有预应力钢筋的模型,使用实体单元或板单元分析时,考虑到预应力钢筋建模比较复杂,因此通常采用梁格法简化模拟,注意虚拟横梁特性的选取,对于开口截面可以取顶板厚度作为虚拟横梁的梁高用矩形截面来模拟,对于顶底板相连的闭合截面,可以用上翼缘为顶板厚、下翼缘为底板后、腹板很薄的工形截面模拟。

要扣除虚拟横梁引起的多余自重,可以通过定义梁截面调整系数将虚拟横梁的自重截面面积调为0,也可以对横梁单独建立无容重材料来模拟。

7.21为什么徐变产生的结构内力比经验值大上百倍?

具体问题

徐变和收缩得到的位移结果和内力结果都过大,不符合实际情况,是不是模型中有什么错误? 相关命令

17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结果〉内力〉梁单元内力... 结果〉荷载组合...

问题解答

徐变效应查看内容错误,对于收缩和徐变效应,在查看收缩徐变引起的结构变形时需查看收缩一次和徐变一次,在查看收缩徐变引为的结构内力和结构应力时,需查看收缩二次和徐变二次。收缩徐变效应不能同时查看一次和二次效应。本模型中查看收缩和徐变效应时查看是一次、二次累加效应,所以结果是错误的。

图7.22.1 徐变查看内容错误 相关知识

预应力钢束与收缩徐变不一样,在查看后处理结果时,需要同时考虑钢束一次和钢束二次。 相关问题

7.22如何查看板单元任意剖断面的内力图?

具体问题

对于板单元建立的模型,得到都是每个板单元的内力情况,如何得到任意剖断面上板单元的内力合力呢? 相关命令

结果〉内力〉板单元内力... 结果〉局部方向内力合力...

问题解答

对于板单元如果要查看某个剖断面的内力的合力,有两种查看方法,一是在板单元内力查看时定义剖断面,然后选择按剖断面查看,另一种方法是在结果中查看局部方向内力合力。分别如图7.23.1和7.23.2所示。

剖断面查看内力时:要求剖断面必须位于板单元的边缘,程序可以给出该剖断面上各节点位置处的板单元内力。

局部方向内力合力查看时:也要求选择的局部的板单元的边缘位于同一平面上,否则无法计算局部板单元的内力合力。当选择的板单元的边缘满足位于同一平面的要求时,所选的板单元的共边缘位置会以虚线表示,同时给出局部方向的坐标,然后在“局部方向内力合力”里点击计算就可以计算板单元在此局部方向的内力合力了。

18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图7.23.1 剖断面查看板单元内力

图7.23.2 局部方向内力合力查看 相关知识

局部方向内力合力还用于实体单元内力的查看,同样要求所选实体要计算内力合力的边缘要位于同一平面内。并且查看内力结果时注意局部坐标的方向。计算输出的结果都是按照局部坐标方向输出的。 相关问题

7.23为什么相同荷载作用下,不同厚度板单元的内力结果不一样?

具体问题

四边简支板,受面荷载作用,板厚设为0.1m和1m对板单元的内力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简支结构荷载一定、结构约束条件一定,得到的内力结果应该是一样的。

19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相关命令

结果〉内力〉板单元内力...

问题解答

当板单元的厚度、荷载、边界条件都一样的情况下,得到的结构内力应该是相同的。之所以出现不同结果应该是查看内容不对应造成的。如果查看板单元内力结果表格时不勾选“节点平均结果”那么得到的不同板厚的单元对应位置节点处的内力可能会相差很大。

图7.24.1 板单元内力节点平均值查看 相关知识

关于板单元的内力和应力结果的查看,当关心整体结构的内力和应力时,建议查看内力和应力节点平均值,当关心局部内力和应力结果时,建议查看单元平均值。

且在结果表格中,如果要查看节点平均值,必须勾选内力结果表格对话框左下角的选项,如图7.24.2所示。

图7.24.2 板单元内力表格查看

20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相关问题

7.24为什么无法查看“板单元节点平均内力”?

具体问题

板单元模型,加自重及二期恒载的时候,是可以从结果>分析结果表格里得到每个单元每个节点内力值的,但是我把移动荷载和支座沉降的却不能得到,在结果>内力>板单元内力里可以看到节点的平均值,但是表格里的值却都是0。 相关命令

分析〉移动荷载分析控制选择...

问题解答

没有定义输出板单元内力节点平均值。在移动荷载分析控制选项中定义板单元做移动荷载分析的结果输出选项。只有定义输出板单元的节点内力才能在结果表格中查看节点内力平均值。 相关知识

不仅内力可以查看节点平均值,板单元应力也可以查看节点平均值。节点平均值是使用\绕节点平均法\计算各节点的内力和应力值,即取各单元在共享节点的平均值。与实际受力情况更接近。

7.25如何一次抓取多个施工阶段的内力图形?

具体问题

在后处理进行结果提取时,要抓取许多图片,如何快速抓取多个施工阶段的内力图形呢? 相关命令

结果〉内力〉梁单元内力图...

问题解答

选择任意一个施工阶段,然后选择查看梁单元内力,在梁单元内力查看对话框内,选择批处理功能,如图7.27.1,首先选择定义批处理信息,然后执行预定结果输出形式下的显示,然后执行批处理。

21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批处理功能 图7.26.1 施工阶段梁单元内力图显示 图7.26.1 单元内力图批处理输出定义 相关知识

不仅梁单元内力可以执行批处理功能,MIDAS中各种后处理模式都有批处理功能,这样不仅可以一次导出多种情况下的图形结果,而且因为视图角度相同,便于结果的整理和比较。 相关问题

问题7.28。

7.26如何调整内力图形中数值的显示精度和角度?

具体问题

请问用midas出内力图的时候,默认的数值都是保留小数点后5位的,怎么让它只保留1位呢?怎么自定义? 相关命令

结果〉内力〉梁单元内力图... 视图〉显示控制...

问题解答

单元内力图中数值的显示精度可以在单元内力图显示对话框中选择数值,然后在“数值”项里指定显示精度。

22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图7.28.1 单元内力图数值显示项 相关知识

内力显示对话框的“数值”中不仅可以指定数值显示的精确度,还可以调整数值显示的角度,对于密集型单元的数值显示调整数值显示的角度可以保证图形显示内容全面、简洁。如图7.28.2所示。

图7.28.2 内力数值显示角度

23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图7.28.3 调整内力数值显示角度对比

如果要修改单元内力数值的显示形式,可以在“视图控制”中修改,如图7.28.3所示,选择单元输出值(因为单元内力属于单元输出值的一部分),在右侧的“选择值”中指定数值的字体类型、字体大小、字体颜色。

图7.28.4 修改单元内力数值显示形式

不仅内力图的数值显示可以在显示控制中调整,其他各种显示内容,如前处理荷载数值显示、后处理计算结果数值显示都可以在显示控制中调整,包括数值显示的字体类型、字体大小、字体颜色等。

24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相关问题

7.27为什么在城-A车道荷载作用下,“梁单元组合应力”与“梁单元应力PSC”

不等?

具体问题

在计算比较各种汽车荷载时发现:在轴力为0时,城A的组合正应力值不是弯矩产生的应力值,而约为该值的1.3倍,公路1级、汽超20的组合正应力值为弯矩产生的应力值。 相关命令

荷载〉移动荷载分析数据〉车辆...

问题解答

对于城市移动荷载,规范规定计算弯曲引起的正应力和剪切引起的剪切应力计算时分别采用不同的荷载集度来计算应力,但对于组合应力的计算却未做明确规定。因为中国城市桥梁荷载规范参照的是加拿大的荷载规范,而在加拿大荷载规范中明确规定了,组合应力计算应采用计算剪力用荷载,因此出现了组合正应力不等于弯矩产生的应力的现象。 相关知识

因为计算剪力用荷载大于计算弯矩用荷载,因此采用剪力用荷载计算组合应力结果更大,更偏于保守。

7.28为什么“梁单元组合应力”不等于各分项正应力之和?

具体问题

由帮助文件的计算公式可知,梁单元组合应力为轴力Sax+Sby+Sbz,但在这个模型中10号单元j端的组合应力与该位置处各项正应力分量和不相等。 相关命令

结果〉分析结果表格〉梁单元〉应力

问题解答

因为截面模拟了横坡,因此截面正应力分量Sby给出的截面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应力值,而组合应力中的应力位置1~2点,却并不是截面的最高点,因此位置不同,其应力结果当然不同。 相关知识

对于梁单元应力输出点,程序默认输出 相关问题

7.29为什么连续梁在整体升温作用下,跨中梁顶出现压应力?

具体问题

3跨连续梁桥,仅在顺桥向有多余约束,截面采用顶对齐。进行整体升温荷载分析后,

25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得到的截面应力居然是梁顶受压,为什么? 相关命令

模型〉边界条件〉弹性连接〉刚性

问题解答

边界条件定义位置错误。当梁单元截面采用顶对齐时,支座应该施加在梁的实际位置处,即作用在梁底位置处。此时可以在支座实际位置处建立支座节点,然后在支座节点上定义约束内容,并用“弹性连接〉刚性”将主梁节点与支座节点相连。 相关知识

在进行梁构件模拟分析时,建议采用截面顶对齐以保证节点位于截面顶部,支座建立在实际位置处,采用“弹性连接〉刚性”的方法连接主梁和支座节点。

在有限元分析过程中除自重、温度荷载、预应力荷载外其他各种荷载都是施加在节点上的,因为节点位置决定了加载位置,所以对于梁构件分析通常采用截面顶对齐的方式保证节点加载位置准确。

而支座的约束位置决定了结构的哪个部位作为固定部位,因此对截面应力分析影响很大。尤其是弯桥、预应力梁桥以及考虑非线性温度作用时,支承位置不可忽视。 相关问题

7.30为什么PSC截面应力与PSC设计结果的截面应力不一致?

具体问题

在查看PSC设计正截面抗裂验算结果表格时,发现设计结果表格中梁单元应力与梁单元应力PSC有时会不同,为什么? 相关命令

结果〉应力〉梁单元应力(PSC)... 设计〉PSC设计〉PSC设计结果表格...

问题解答

首先梁单元应力(PSC)是按照成桥的换算截面特性根据单元最大内力、最大弯矩计算得到的截面应力,而PSC设计结果表格中,截面应力是根据同时发生内力计算得到的。 相关问题

7.31为什么“梁单元应力PSC”结果不为零,而“梁单元应力”结果为零?

具体问题在进行移动荷载分析时,在后处理查看移动荷载的效应时,可以查看PSC应力,但梁单元应力结果显示均为0,为什么? 相关命令

分析〉移动荷载分析控制选项...

问题解答

26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进行移动荷载分析时,若要得到移动荷载引起的截面应力,必须在“分析”中定义移动荷载分析控制选项,如下图6.33.1所示。

移动荷载分析结果输出选项

图6.33.1 移动荷载分析控制选项

相关知识

移动荷载分析控制选项不仅可以指定移动荷载分析时梁单元分析结果的输出内容,还可以定义移动荷载分析加载方法(影响线加载,所有点加载)、计算精度(线单元加载点数量)、桥梁等级、冲击系数计算方法。因此进行移动荷载分析,一定要定义“移动荷载分析控制选项”。

7.32如何仅显示超过某个应力水平的杆件的应力图形?

具体问题

钢桥中有许多杆件,请问如何把那些超过(或低于)某个应力水平的杆件激活,单独显示出来? 相关命令

结果〉应力〉梁单元应力...

27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问题解答

在梁单元应力结果查看时,应力结果的显示范围可以在“等值线”选项中选择,如下图所示操作步骤,定义梁单元应力等值线显示范围,超出应力显示范围的梁单元的应力结果不予显示。

图6.34.1 梁单元应力 图6.34.2 梁单元应力显示等值线设置

图6.34.3 梁单元应力等值线显示范围设置 图6.34.4 梁单元应力显示图形

相关知识

同理,其他的后处理结果显示如内力图、位移图的显示都可通过定义等值线的显示范围来指定显示内容。

在后处理的显示内容中,均可按等值线显示。后处理结果显示中,不仅可以调整显示范围,还可以定义数值结果的显示精度。如图6.34.5所示。

28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图6.34.5 数值显示精度设置

7.33为什么“水化热分析”得到的地基温度小于初始温度?

具体问题

在“分析/水化热分析控制”对话框输入的初始温度为23,在“模型/结构类型”中输入的是19(环境温度),计算结果显示地基的最低温度为15(固定温度为19),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相关命令

分析〉水化热分析控制... 模型〉结构类型...

荷载〉水化热分析数据〉定义水化热分析施工阶段 荷载〉水化热分析数据〉固定温度

问题解答

影响地基温度的因素有多个,“分析/水化热分析控制”对话框中的初始温度、“荷载/水化热分析数据/定义水化热分析施工阶段”中的初始温度、“分析/水化热分析控制”对话框中的固定温度都会对温度结果起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分析/水化热分析控制”对话框中的固定温度,对结构的最终温度起决定作用。 相关知识

(1) “模型/结构类型”中输入的初始温度是考虑温度荷载进行分析时适用的初始温度,在进行水化热分析时,不起作用。

(2) “分析/水化热分析控制”对话框中的初始温度为整个结构发生水化反应之前的温度状态。最终的结构温度等于水化热导致的温度变化和初始温度代数和。

(3) “荷载/水化热分析数据/定义水化热分析施工阶段”中的初始温度,用来定义该阶段被激活结构的初始温度。即该初始温度优先使用“分析/水化热分析控制”中定义的初始

29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温度。

7.34“梁单元细部分析”能否查看局部应力集中?

具体问题

梁单元细部分析结果比梁单元应力图形显示内容各全面,那么“梁单元细部分析”能否查看截面的局部应力集中呢? 相关命令

结果〉梁单元细部分析...

问题解答

首先要明确的是对于梁单元来说,限于梁单元的特性,梁单元截面应力不会体现局部应力集中现象,但在梁单元细部分析结果中可以详细查看每点的截面正应力、主应力。只需输入该点在单元局部坐标的x、y、z坐标即可。

图7.36.1 梁单元细部分析结果截面应力显示 相关知识

在梁单元细部分析结果中,查看细部截面应力时,输入的x为单元局部坐标x值,y、z为截面上点相对截面形心的距离。输入x、y、z坐标回车后,该位置截面应力即可显示在“user=”项内。 相关问题

7.35为什么修改自重系数对“特征值分析”结果没有影响?

30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具体问题

只考虑结构自重产生的质量进行“特征值分析”,同时在结构类型中选择了将结构自重转换为X、Y、Z三个方向的质量。对自重系数进行修改,结构的特征值却没有变化? 相关命令

模型〉结构类型(T)…〉将结构的自重转化为质量 荷载〉自重

问题解答

当程序计算质量是通过自重来转换时,节点上分配到的关联单元的质量只与单元材料以及单元尺寸相关,对梁单元,每个单元节点上分配到的由相关联单元自重转换的质量: M=

材料容重?截面面积?单元长度;对板单元和实体单元,其对应单元上的节点分配到

2?重力加速度g单元体积?材料容重。而自重系数是当把自重作

单元节点数?重力加速度g的由单元自重产生的节点质量M=

为荷载考虑时,考虑到其他因素(如超筋结构)的影响,而采取的对自重荷载的一个放大措施,对结构质量并不会产生影响。 相关知识

如果要考虑结构自重特性增大对质量的影响,梁单元可以通过“截面特性值调整系数”功能,修改自重的系数。板单元和实体单元,可以通过修改材料特性来实现,具体修改方法是:将使用的材料的规范选为无,然后通过修改材料的质量密度,定义了材料的质量密度后,程序就会按此密度来计算质量,而不需通过自重来转换。还须注意的是,MIDAS里的质量单位是用“力/g”来表示,这里的g代表的是重力加速度而不是克的单位。 相关问题

问题6.40。

7.36为什么截面偏心会影响特征值计算结果?

具体问题

截面偏心选择“中-上”或“中-下”,得到的特征值结果不同。计算结构自振周期时的节点质量应该是截面中心位置的节点质量,因此自振周期计算结果与截面偏心的位置无关。 相关命令

模型〉结构类型...

问题解答

图6.40 截面偏心对节点质量的影响

如果考虑节点质量换算位置为截面的中心位置,需要在结构类型中定义。在“将结构的

31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自重转换为质量”对话框中,选择“考虑截面偏心”。如图6.40所示。 相关知识

定义截面偏心后,节点和线单元以偏心位置为基准生成,所有荷载、边界条件、刚度、质量等特性也被定义在偏心位置上。但是对于梁单元的固有特性(例如单元刚度、自重转换的质量)定义在截面的中心时,更加接近实际情况。所以,在设置偏心的同时,应通过转换使这些特性反映在截面中心。

注意:直接施加在节点上的节点质量和节点荷载只能是反映在偏心的节点上。当选择“考虑截面偏心”后进行特征值分析必须选择Lancoz法来计算。 相关问题

问题6.39。

7.37为什么“特征值分析”没有扭转模态结果?

具体问题

midas civil中进行结构的特征值分析,将结构自重转换到x、y、z,得到的结构振型却没有发现结构扭转的振型,是因为程序将自重转换到x、y、z 后没有考虑3个旋转方向的自由度的质量吗?如何才能将结构的扭转振型也算出来? 相关命令

模型〉结构类型〉将结构的自重转化为质量 模型〉质量〉节点质量

问题解答

没有扭转振型的原因很多,例如:a、错误的操作。如质量转化不完全,材料定义以及约束错误等都可以导致没有扭转振型出现;b、结果得到的模态数量太少,扭转振型还没有出现;c、结构模型本身较规则,使得质量和刚度分布比较均匀,振动以水平振动为主;d、 结构模型中存在一些其他的附属构件,平衡了应该出现的扭转振型;e、大多数构件只是一端约束,使这些构件扭转模态占既定模态的很小一部分。 相关知识

对一些特殊模型(如单梁),可以定义节点扭转质量,进而查看扭转振型。

7.38“屈曲分析”时,临界荷载系数出现负值的含义?

具体问题

屈曲分析时,得到的特征值系数有时会出现负值,请问负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相关命令

分析〉屈曲分析控制...

结果〉分析结果表格〉屈曲模态...

问题解答

32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MIDAS中的屈曲分析可以考虑结构反向加载的情况,当屈曲特征值系数出现负值时表示,荷载反向加载到特征值系数大的荷载时,结构出现失稳。 相关知识

如果不想在屈曲分析中出现负值,可以在屈曲分析控制中选择 相关问题

7.39 “移动荷载分析”后自动生成的MVmax、MVmin、MVall工况的含义?

具体问题

移动荷载分析后,在后处理结果中程序自动生成了MVmax、MVmin、MVall三种荷载工况,各代表什么意思? 相关命令

—— 问题解答

移动荷载按照影响线法进行分析,因此对每个计算点位置程序都会计算得到该位置的计算效应的最大值、最小值,对应的就是MVmax、MVmin,MVall指的是结构效应的最大最小包络结果。 相关知识

MVmax、MVmin指的都是结果的代数值的最大和最小。 相关问题

7.40 为什么“移动荷载分析”结果没有考虑冲击作用?

具体问题

在移动荷载分析控制选项中定义了冲击系数的计算方法,但在后处理中并没有体现冲击系数。 相关命令

分析〉移动荷载分析控制选项...

问题解答

人群荷载不考虑冲击作用,因此程序默认不考虑冲击作用,即在移动荷载分析控制选项中定义的冲击系数计算方法对分析结果没有影响。 相关知识

MIDAS中冲击系数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按照JTG04规范规定的基频计算方法;

可以按照经验公式根据桥型输入基频计算参数计算基频,也可以直接输入用特征值分析得到的基频。

(2) 其他规范冲击系数计算方法:按跨度计算的各种桥型的冲击系数,包括混凝土桥梁、

33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钢桥、城市桥梁以及列车(地铁)冲击系数计算法。

(3) 目前选择按照JTG04 D60规范自动生成荷载组合时,程序在生成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长、短期荷载组合时,要考虑扣除冲击作用的影响,程序可以自动考虑扣除按照基频计算的冲击系数,但不能扣除按跨度计算的冲击作用的影响,因此当冲击系数采用跨度计算时,需要在长、短期荷载组合中人为的修改移动荷载的组合系数。 相关问题

问题6.33。

7.41 如何得到跨中发生最大变形时,移动荷载的布置情况?

具体问题

想得到跨中发生最大下挠时,移动荷载的布置形式,如何得到? 相关命令

结果〉移动荷载追踪器...

问题解答

移动荷载追踪器的功能是根据影响线查找最不利荷载布置位置。使用移动荷载追踪器功能追踪跨中节点发生最大向下变形时荷载布置形式,如图7.43.1所示。因为追踪的是向下变形最大,因此选择荷载MVmin,表示最小变形(变形以向上为正,向下为负,所以最小变形就是最大下挠)。

图7.43.1 跨中发生最大向下变形时移动荷载的布置形式,等值线表示的该点的竖向位移影响线,数值表示的是移动荷载的布置位置和荷载大小。 相关知识

移动荷载追踪器除可以追踪到最不利变形时荷载布置形式外,还可以根据最大反力、最大内力、最大应力状态追踪不同的移动荷载布置形式,并且可以将这些具体的荷载布置形式转换为静力荷载输出。即选择移动荷载追踪器对话框左下角的“输出最大/最小荷载文件”功能,即可将等效静力荷载导出为MCT格式的文本文件。

34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7.42为什么选择影响线加载时,影响线的正区和负区还会同时作用有移动荷载?

具体问题

在查看56号单元的最大负弯矩时,发现荷载布置区域跨越了正负两个影响线区,为什么?

图7.44.1 正负影响线区同时布载 相关命令

荷载〉移动荷载分析数据〉车辆 分析〉移动荷载分析控制选项...

问题解答

本模型因为分析的是列车荷载,列车荷载具有连续不可分割的特点,而且本模型的中跨跨度很小,因此在中跨两侧以及中跨同时布载比单独在中跨的某一侧布载更不利,就出现了在正负影响线区域同时布载的现象。 相关知识

影响线所有点加载是分析列车荷载、地铁轻轨荷载的一种方式,因为荷载连续不间断,因此可能出现在正负影响区域都加载的情况。

还有一种情况也可能出现正负影响线区域都有荷载布置的现象,就是自定义车辆荷载进行移动荷载分析时,当定义的车辆荷载布置长度很长时,而桥跨长度有限,因为车辆荷载和列车荷载一样具有荷载连续不可分割性,因此可能出现荷载同时作用在正负影响线区域内。 相关问题

7.43 为什么移动荷载分析得到的结果与等效静力荷载分析得到结果不同?

具体问题

由移动荷载分析得到的1号单元i端的最大弯矩My为9052KNm,而通过移动荷载追踪器得到的1号单元i端弯矩最大时的等效静力荷载,再进行分析,等效静力荷载下1号单元i端的最大弯矩仅为988.91 KNm,相差近10倍,为什么?

35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相关命令

荷载〉移动荷载分析数据〉车道...

问题解答

车道定义错误,如图6.47.1所示,车道行驶方向混乱,这样计算得到的移动荷载分析的结果是错误的,因此必须重新定义车道。

图6.46.1 车道显示

相关知识

车道定义时,由车道起始点至车道结束点的连线方向为正向,正向右侧位正偏心,正向左侧为负偏心。进行移动荷载分析时要求同一车道必须保证行车方向一致,因此在分析前,建议先查看一下车道的显示情况,以保证车道定义准确。

要保证车道行驶方向一致要求在选择车道相关单元时,各单元必须按照首尾相连顺序选择。 相关问题

问题4.19,问题4.20。

7.44 如何求解斜拉桥的最佳初始索力?

具体问题

对于斜拉桥成桥索力,如何方便的确定最佳初始索力? 相关命令

结果〉未知荷载系数...

问题解答

对于斜拉桥成桥状态可能存在多种索力状态,求解最佳初始索力,程序提供了一种调索方法“未知荷载系数法”,首先针对每根索定义一种荷载工况,并施加一单位力,当然如果是对称索结构,可以对受力特性一样的索定义一个荷载工况并施加单位初拉力荷载,进行一

36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般静力分析,然后在“结果〉一般”中定义荷载组合(通常此荷载内要包括所有的索的初拉力荷载工况),再在后处理“结果〉未知荷载系数”中选择按照某种荷载组合(该荷载组合内必须包括所有的需要调整的索力对应的荷载工况),定义约束条件,执行未知荷载系数求解。未知荷载系数定义如图7.46.1所示。

求解未知荷载系数合理与否与约束条件的定义有密切关系,MIDAS中约束条件实际上就是目标控制值,可以按照从不同角度来指定结构的目标控制值,可以将结构反力、位移、索单元内力、梁单元内力等作为目标控制值来定义约束条件。如图7.46.2所示。

图7.46.1 未知荷载系数定义

图7.46.2 未知荷载系数约束条件选项

37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相关知识

以上描述的是采用未知荷载系数法进行成桥索力调整的方法,同理进行施工阶段索力调整时,针对的内容就不是每根索的索力,而是每个施工阶段施加的索初拉力。 相关问题

7.45为什么求斜拉桥成桥索力时,“未知荷载系数”会出现负值?

具体问题

求解未知荷载系数时有时会出现拉力为负数的情况,这样的结果该怎么处理? 相关命令

结果〉未知荷载系数

问题解答

MIDAS中进行“未知荷载系数”计算时采用的是线性影响矩阵法,因此对于索单元程序内部是按桁架单元进行未知荷载系数求解的,因此可能会出现负值,对于出现负值的结果当然不能取用,可以通过调整约束内容再进行未知荷载系数求解,直到得到位置荷载系数全为正值为止。或者将位置荷载系数影响矩阵导出为Excel形式,手动在Excel里调整每根索的拉力以满足约束条件内容,得到的索拉力即为成桥索的张拉力。 相关知识

以上说的是针对成桥索力调整的方法,对于施工阶段调整索力方法是一样的,只是针对的不是每根索的索力,而是每个施工阶段施加的索力而已。 相关问题

7.46为什么定义“悬臂法预拱度控制”时,提示“主梁结构组出错”?

具体问题

分析完成后定义悬臂法预拱度时提示出错。请问是什么原因? 相关命令

结果〉悬臂法预拱度〉悬臂法预拱度控制

问题解答

预拱度查看方法不对。预拱度有几种查看方法,其中悬臂法预拱度适用于悬臂法建模助手建立的模型;其他方法建立的模型的预拱度查看选择一般预拱度。 相关知识

为了生成预拱度控制图,选择主梁组。使用了“悬臂法桥梁建模助手”时,选择自动生成的主梁单元组“bridge girder”;没有使用建模助手时,需要将所有的主梁单元指定为一个单元组。

7.47如何在预拱度计算中考虑活载效应?

38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具体问题

通常在计算预拱度时要考虑50%活载引起的结构的挠度,请问这一点在程序中如何模拟呢? 相关命令

结果〉移动荷载追踪器... 工具〉MCT命令窗口..

问题解答

预拱度计算只是施工阶段预拱度计算,因此不能直接考虑移动荷载的影响。通常如果要考虑移动荷载对预拱度的影响,可以先进行移动荷载分析,然后得到最大变形位置的荷载布置形式,并将此荷载转换为等效静力荷载,移动荷载转换为等效静力荷载的方法详见第6章问题6.10。并将此静力荷载定义为一个荷载组在最终施工施工阶段激活。 相关知识

MIDAS中的预拱度只能考虑施工阶段荷载,因此为了在预拱度分析中考虑50%移动荷载作用,最好将等效后的移动荷载减少50%再加载到结构上。然后查看“CS:合计”下结构的施工预拱度即可。

7.48桥梁内力图中的应力、“梁单元应力”、“梁单元应力PSC”的含义?

具体问题

后处理结果中仅梁单元应力就有三种查看方法,这三种应力各有什么特点,互相有什么区别? 相关命令

结果〉应力〉梁单元应力... 结果〉应力〉梁单元应力(PSC)... 结果〉桥梁内力图〉

问题解答

对于上述三种梁单元应力表示方法,简要叙述如下:

梁单元应力——移动荷载分析根据最大轴力、最大弯矩计算正应力,施工阶段荷载分析考虑弹模变化计算截面正应力;

梁单元PSC应力——移动荷载分析根据最大轴力、最大弯矩计算正应力,施工阶段荷载分析不考虑弹模变化计算截面正应力;

桥梁内力图应力——移动荷载分析根据应力影响线计算得到正应力,施工阶段荷载分析考虑弹模变化计算截面正应力。

以上三种应力计算方法中采用的截面特性均为考虑了截面钢筋的换算截面特性。 相关知识

39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还有一种应力表示方法,即PSC设计或RC设计中梁截面的应力表示,设计结果中的截面应力是根据同时发生内力计算的截面应力,因此当有移动荷载存在的情况下,有时会和梁单元应力以及梁单元PSC应力不等。

7.49由“桥梁内力图”得到的截面应力的文本结果,各项应力结果的含义?

具体问题

查看结果>桥梁内力图的应力结果时,当把应力图按文本格式保存后,显示文本结果如下:

MinMax Stage, CSmin: 合计 / Combined(+y,-z)

** CSmin:合计

Dist(m) Stress Values

------------- ----------------------------------- 0.000 0.00000 : -78.11801 2.000 -11.75537 : -11.71123 4.000 30.92374 : 31.08648 6.000 54.70719 : 54.98653 8.000 61.89571 : 62.20114 10.000 57.23958 : 57.41672 12.000 61.82671 : 61.82404 14.000 69.36612 : 69.07951 16.000 72.39470 : 71.74093 18.000 65.03073 : 64.21672 20.000 41.58091 : 40.96352 22.000 -2.15350 : -2.24560 24.000 -64.05621 : -63.47916 26.000 -147.22330 : -146.13022 28.000 -256.32593 : -255.25166 30.000 -408.33763 : -408.27480 32.000 -255.97708 : -256.75976 34.000 -146.55893 : -147.04869 36.000 -65.08300 : -44.01272 38.000 11.13431 : 11.07811 40.000 43.71455 : 43.91195 42.000 57.55037 : 57.80452 44.000 57.12405 : 57.25002 46.000 55.18666 : 55.16275 48.000 59.96597 : 59.97224 50.000 55.64451 : 55.64033 52.000 60.97346 : 60.87290 54.000 54.30033 : 54.17555

40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56.000 30.78808 : 30.70629 58.000 -11.78834 : -11.81035 60.000 -78.11377 : -78.11377 ------------ --------------------------------- Max : 72.39470 at 16.000 Min : -408.33763 at 30.000

应力值有两列,不知两列应力各为什么意义 相关命令

结果〉桥梁内力图...

问题解答

一列是该节点在左侧单元j端上的应力,另一列是该节点在右侧单元i端上的应力。 相关问题

问题7.52、

7.50为什么定义查看“结果>桥梁内力图”时,提示“设置桥梁主梁单元组时发

生错误!”?

具体问题

在后处理查看桥梁内力图,选择当前所有单元作为一个结构组,查看单元内力,程序提示错误。如图7.51.1所示。

图7.52.1 桥梁内力图查看时主梁单元报错 相关命令

结果〉桥梁内力图...

问题解答

桥梁内力图查看时,主梁单元内不能含有柱单元,否则程序就给出上图所示的错误提示。 相关知识

7.51为什么无法查看“桥梁内力图”?

具体问题

41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结构分析完成后,在主菜单“结果〉桥梁内力图”显示是灰色的,不可以查看,为什么? 相关命令

结果〉桥梁内力图...

问题解答

桥梁内力只能对施工阶段分析模型可以查看,对应一般分析模型无法查看桥梁内力图。 相关知识

桥梁内力用于显示各施工阶段、成桥阶段主梁结构组的内力、应力情况。不显示墩、柱等其它非主梁结构的分析结果。

7.52施工阶段分析完成后,自动生成的“POST:CS”的含义?

具体问题

施工阶段分析完成后,程序自动进入POSTCS状态下,POSTCS表示是什么意思? 相关命令

—— 问题解答

POSTCS表示的是施工阶段分析完成后的阶段,通常是成桥阶段,但如果在施工阶段分析控制选项中指定施工阶段分析仅分析到第n个施工阶段时,POSTCS阶段就表示模型分析完前n个施工阶段后的状态。 相关知识

很多成桥荷载只能加载在POSTCS阶段,如移动荷载、支座沉降荷载、动力荷载等。同样很多分析选项也只能在POSTCS阶段进行,如屈曲分析、动力分析(包括反应谱分析、时程分析)、移动荷载分析等。尤其是对特大桥进行施工阶段分析时,通常要对某个施工状态下的结构进行稳定性验算或进行动力分析,此就需要在施工分析模型中指定将最不利施工阶段之前的所有施工阶段作为分析的内容,然后通过另存当前施工阶段功能将POSTCS阶段另存为一个模型,定义屈曲分析选项进行屈曲分析即可。

7.53为什么没有预应力的分析结果?

具体问题

模型预应力计算工况预应力钢筋不起作用,预应力钢筋是内部后张,如果是内部先张,预应力就起作用,请问是何原因? 相关命令

荷载〉预应力荷载〉钢束特性值

问题解答

在“钢束特性值”里定义的“管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错误,如下图所示,在长度单位为m的情况下,该系数应该是0.0015,而不是1.5。这个系数过大会导致预应力

42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摩擦损失过大,甚至超过钢束张拉力,所以预应力效应损失殆尽,对结构分析不起作用。

当预应力类型选择为先张法时,因为先张法不考虑摩擦损失,因此不需要输入偏差系数,而其他参数定义都是正确的,所以可以得到预应力的分析结果。

图6.56.1 钢束特性值定义

相关知识

钢束预应力损失的各项参数分两部分输入,一部分在“钢束特性值”中定义,一部分在“施工阶段分析控制选项”中定义。

“钢束特性值”中可以定义的预应力损失参数包括:摩擦损失、松弛损失、超张拉损失、锚具变形和钢筋回缩引起的损失;

“施工阶段分析控制选项”中可以定义的预应力损失参数(见下图6.56.2)包括: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混凝土弹性变形引起的损失。

43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图6.56.2 施工阶段分析控制选项

相关问题

问题6.58,问题6.59。

7.54如何查看“弹性连接”的内力?

具体问题

用弹性连接模型支座,如果得到弹簧反力? 相关命令

结果〉分析结果表格〉弹性连接...

问题解答

弹性连接的内力需要在分析结果表格中查看。 相关知识

弹性连接内力输出是按弹性连接的局部坐标系方向输出的,

图6.57.1 弹性连接内力表格

7.55为什么混凝土弹性变形引起的预应力损失为正值?

具体问题

44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在本模型计算完成后,查看预应力损失结果表格,发现由混凝土弹性变形引起的损失结果为正值,说明钢束预应力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有提高,这是为什么? 相关命令

结果〉分析结果表格〉预应力钢束...

问题解答

MIDAS中计算混凝土弹性变形损失,不仅考虑混凝土本身因为具有收缩特性而引起的预应力的损失,还考虑引起作用其他荷载导致混凝土被压缩或被张拉而引起的预应力的减少或增加。所以在查看预应力损失结果时可能会出现正值,表明此处混凝土受拉力作用导致钢筋也被张拉,应此出现应力增长。

7.56如何查看预应力损失分项结果?

具体问题

如何得到预应力各项损失? 相关命令

结果〉分析结果表格〉预应力钢束〉钢束预应力损失...

问题解答

在“结果〉分析结果表格〉预应力钢束〉钢束预应力损失”中按施工阶段查看。 相关知识

MIDAS可以提供的预应力损失计算内容包括:摩擦损失、锚具变形损失、松弛损失、混凝土弹性变形损失、混凝土收缩徐变损失。其中前三项损失的计算参数需要在钢束特性值中定义,后两项损失的参数定义要在施工阶段分析控制选项中指定。

45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图6.59.1 钢束特性值中指定的预应力损失计算参数

图6.59.2 施工阶段分析控制选项中指定的预应力损失计算参数

若想查看各项预应力损失,必须对预应力结构进行施工阶段分析,在钢束布置形状中指定钢束组,然后在分析结果中按钢束组查看各项预应力损失。

7.57为什么定义了“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后,无法查看“梁单元应力”图形?

具体问题

用联合截面模拟组合结构的施工阶段分析,在后处理结果查看时,主梁梁单元应力显示为0,为什么? 相关命令

结果〉分析结果表格〉施工阶段联合截面〉梁单元应力...

问题解答

对于施工阶段联合截面,无论是施工阶段截面应力还是成桥阶段梁单元截面应力,都要在分析结果表格中查看。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应力无法在图形窗口中查看。

46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图6.60.1 施工阶段梁单元应力显示

相关知识

施工阶段联合截面的梁单元内力既可以在“分析结果表格”中查看,也可以在图形窗口中查看。但两种查看方法表示的含义不同,在“分析结果表格”中得到的是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各部分的分项内力,而图形窗口中得到的结果是联合截面的换算内力。

7.58为什么拱桥计算中出现奇异警告信息?

具体问题

在模型计算过程中出现奇异警告信息,不知是何原因引起?另外得到的移动鹤载影响线如下图,在两个单元附近影响线差异特别大。

47

第七章 “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相关命令

模型〉材料和截面特性〉截面...

问题解答

虚拟梁刚度太小。虚拟梁的面积、抗扭惯性矩、抗弯惯性矩都为0。计算时当然会因为刚度太小出现奇异。对于有奇异警告的计算结果是不可信的。因此上图所示的影响线的结果也是错误的。 相关知识

当模型在计算过程中出现某个节点自由度奇异时,通常有三个原因,一是边界条件约束不足,二是截面特性太小,三是材料弹模太小。第一种情况导致结构呈机动或随动体系,处于不稳定状态,后两种情况导致结构某些构件刚度太小,导致结构出现奇异。

7.59如何在程序关闭后,查询“分析信息”的内容?

具体问题

程序分析过程中的警告信息在刚运行完后在信息窗口可以查看,但如果打开以前分析完的模型,分析信息在哪里可以查看呢? 相关命令

问题解答每个模型分析完成后,程序都会自动生成分析信息文件*.out文件,该文件保存在模型的同目录下。 相关知识

分析信息*.out文件中不仅可以查询分析过程中出现警告信息,对于施工阶段分析还可查询每个施工阶段每个单元的换算截面特性、混凝土徐变度、分析用时等信息。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