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押题笔记 下载本文

(一)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 (二)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包括评价独立性 (三)及时签订或修改审计业务约定书

三、总体审计策略

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主要事项,同时这些事项也会影响具体审计计划。 (一)审计范围 (二)报告目标 (三)审计方向

(四)总体审计策略中包括的内容

四、具体审计计划 (一)风险评估程序

(二)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三)计划实施的其他审计程序

五、其他相关要求

第五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第一节 审计证据

一、审计证据的含义及来源 (一)审计证据的含义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二)审计证据的来源 1.内部证据 2.外部证据

二、认定与审计证据

三、审计证据的数量与质量特征 (一)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二)审计证据的适当性 1.审计证据的相关性 2.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注册会计师通常按照下列原则考虑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1)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2)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3)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4)以文件记录形式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5)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三)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之间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相关,但如果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那么注册会计师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

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时,应对以下事项予以特殊考虑: 1.文件记录可靠性的考虑

2.使用被审计单位生成信息的考虑 3.证据相互矛盾时的考虑

4.获取审计证据时对成本的考虑

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获取审计证据的成本与所获取信息的有用性之间的关系,但不应以获取审计证据的困难和成本为由减少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

四、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一)审计程序的类型:按目的划分 1.风险评估程序 2.控制测试 3.实质性程序

(二)审计程序的类型:按获取手段划分 1.检查记录或文件 2.检查有形资产 3.观察 4.询问 5.函证

6.重新计算 7.重新执行 8.分析程序

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和目的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

注册会计师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目的主要有:

(一)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作为审计报告的基础

(二)提供证据,证明其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

二、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使用的文字和控制程序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存在形式与基本内容

审计工作底稿通常不包括已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的草稿或财务报表的草稿、对不全面或初步思考的记录、存在印刷错误或其他错误而作废的文本,以及重复的文件记录等。

四、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内容和范围 (一)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总体要求

(二)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内容和范围时应考虑的因素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 1.特定项目或事项的识别特征 2.重大事项

3.针对重大事项如何处理矛盾或不一致的情况

五、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

(一)审计工作底稿归档的期限 (二)审计工作底稿归档的性质

如果在归档期间对审计工作底稿作出的变动属于事务性的,注册会计师可以作出变动,主要包括:第一,删除或废弃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第二,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分类、整理和交叉索引。第三,对审计档案规整工作的完成核对表签字认可。第四,记录在审计报告日前获取的、与审计项目组相关成员进行讨论并取得一致意见的审计证据。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保存期限 (四)审计工作底稿归档后的变动

一般情况下,在审计报告归档之后不需要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修改或者增加。注册会计师发现有必要修改现有审计工作底稿或增加新的审计工作底稿的情形有:第一,注册会计师已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取得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得了恰当的审计结论,但审计工作底稿的记录不够充分。第二,在审计报告日后,如果发现例外情况要求注册会计师实施新的或追加的审计程序,或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新的结论。

第六章 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与应对

第一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目的及风险评估程序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目的 (二)风险评估程序

1.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 2.实施分析程序 3.观察和检查

二、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下列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一)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二)被审计单位性质。

(三)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四)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五)被审计单位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六)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如果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获得的信息足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那么了解的程度就是恰当的。

三、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和要素 1.内部控制的含义 2.内部控制的要素

(二)对内部控制了解的深度

(三)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第二节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一、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以及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一)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程序

(二)可能表明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事项和情况(略) (三)识别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略)

(四)控制环境对评估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 (五)控制对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 (六)考虑财务报表的可审计性

如果通过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发现下列情况,并对财务报表局部或整体的可审计性产生疑问,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出具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1.被审计单位会计记录的状况和可靠性存在重大问题,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发表无保留意见。

2.对管理层的诚信存在严重疑虑。必要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解除业务约定。

二、特别风险

(一)特别风险的含义

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这些风险通常简称为特别风险。 在确定风险的性质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的事项有: 1.风险是否属于舞弊风险。

2.风险是否与近期经济环境、会计处理方法和其他方面的重大变化有关。 3.交易的复杂程度。

4.风险是否涉及重大的关联方交易。

5.财务信息计量的主观程度,特别是对不确定事项的计量存在较大区间。 6.风险是否涉及异常或超出正常经营过程的重大交易。 (二)非常规交易和判断事项导致的特别风险 1.非常规交易 2.判断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