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资料岩土一班2013.12.28 下载本文

1.残积物: 地表岩石经受风化作用发 物理破坏 和 化学成分 改变后,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称为残积物.

2.坡积物: 是片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在斜坡地带堆积的沉积物,其中有时夹有冲沟和重力的粗粒堆积物。

3.冲积物:河流作用在河床中或溢(流)出河床所形成的各种堆积物。

4.洪积物:由洪流作用在山的沟口或山前坡麓所形成的堆积物。洪积物的岩性主要是砾石、砂、粘土混合物,很少发现化学沉积物。洪积物的岩相具有扇形分相特点。洪积物的岩相有扇顶相、扇形相和扇缘相。

5.倒石堆:崩塌下落的大量石块、碎屑物或土体堆积在陡崖的坡脚或较开阔的山麓地带,形成倒石堆。倒石堆的形态规模不等。结构松散、杂乱、多孔隙、大小混杂无层理

6. 倒石锥:是撒落的堆积地貌,呈上尖下圆锥状,锥面坡角约为30度,堆积物有一定的分选和岩性变化,大的砾石在坡脚下,细粒岩石留在坡上,显示出下粗上细的分选。

倒石锥的特点:上部细、下部粗,细土充填裂隙;显示粗略的分选;最厚处在斜坡由陡变缓处。

6.坡积裙:是在水流在遇到坡度减小,磨阻加大,或突然分散的情况下,它的动能即不足以搬运所携全部泥沙,而将泥沙堆积下来。坡面水流到了坡麓因坡度突然减小而将所携泥沙碎石沿坡麓堆积下来,其形如裙故称坡积裙。 7.什么是平行后退说?什么是平行下降说?

戴维斯“平行下降说” 在坡面流水作用下,斜坡按下凹形坡面平行降低其高度与坡度,最终形成有圆顶残丘的和缓地形。

彭克“平行后退说”改造斜坡的动力为重力作用,在斜坡演化过程中上部重力作用不断进行,使陡坡不断平行后退,最终形成有尖顶残丘和山足剥蚀面的和缓地形。 彭克认为:斜坡的发展是由于重力作用而非流水作用,即 使到晚期仍有崩塌、错落之类的重力作用发生。

实际情况:斜坡演化受岩性、地质构造、气候、植被和人为活动影响,演变过程复杂,既有平行下降为主的地区(湿润气候区);也有平行后退为主地区(干燥区) ,甚至同一地区平行下降和平行后退交替进行。

8. 荒漠的类型有哪些?都有什么特点?

全球荒漠分为干旱区荒漠和极地荒漠。干旱区荒漠的类型: (1) 岩漠,岩漠多形成在荒漠区的山前地带,其特点是地面被切割得破碎不堪,山岭陡峭,石骨嶙峋,基岩突露地表。在干旱的地区,岩石表面上的石子、沙粒和尘土被风和暴雨完全搬走,结果留下了一个裸露的岩石表面,这种地形叫做岩漠。 (2)砾漠,砾漠是指由砾石组成的荒漠,又称“戈壁”。荒漠中的各种沉积物(洪积、冲积和冰积等)以及基岩风化后的碎屑残积物,在强烈的风力作用下,细粒的沙和粉尘被吹走,留下粗大砾石覆盖着地面,形成砾漠。砾漠中的岩石在风所挟带的沙粒末世下,便形成风棱石。风棱石的表面有时有薄薄的一层深褐色的鉄锰化合物,称为荒漠岩漆,这是由于砾石中所含水分蒸发时将所溶解的矿物沉淀在砾石表面而形成的一层深色薄膜。

(3)沙漠,沙漠是指地面覆盖着大量流沙的荒漠。这里风力作用很强,形成各种风积地貌。荒漠中沙漠面积最大,中国沙漠面积约63.7万平方千米。沙漠中的沙粒来源于古代或现代的河流、湖泊和洪积扇的沉积物中的细颗粒物质或风化残积物中的细颗粒物质。

(4)泥漠。泥漠是由粘土物质组成的地面,分布在干旱区的低洼地带,特别是封闭盆地的中心。它是由洪流从山区搬运来的细土物质淤积干涸而成。泥漠地面平坦,常发育龟裂纹、植物稀少,地表裸露。 9.河流侵蚀基准面

河流下切到接近某一水平面以后,逐渐失去侵蚀能力,不能侵蚀到该面以下,这种水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侵蚀基准面又可分为终极侵蚀基准面和局部(地方)侵蚀基准面。控制河流下切侵蚀的最低基面称为终极侵蚀基准面。

10.牛轭湖:当弯曲发展到一定阶段,上、下两个反方向河弯按某个固定点,呈S形向两侧扩张,河曲颈部越来越窄,形成狭窄的曲流颈,洪水时,水流冲溃河曲颈部后引起自然裁弯取直,河弯裁直后,废弃的旧曲流逐渐淤塞衰亡,形成牛轭湖 11.侵蚀阶地与基座阶地 (1).侵蚀阶地:

由基岩构成,其上很少有河流冲积物覆盖。也叫基岩阶地。多发育在山区河谷中, 这类阶地面是河流侵蚀削平的基岩面,故称侵蚀阶地。 (2).基座阶地:

阶地面由两种物质组成,上部为河流的冲积物,下部是基岩或其他类型的沉积物。主要是由于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河流下切侵蚀深度超过了原来冲积物的厚度,切至基岩内部而成。

12.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哪些主要地貌形态?

a.冲沟:冲沟是暂时性线状流水侵蚀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狭窄的沟谷地形。 b.侵蚀谷:河流沿岩层倾向凭藉其侵蚀能力开拓的河谷。 c.河床侵蚀地貌:包括岩槛、壶穴、深槽。

d.侵蚀阶地:由基岩构成,阶地面上往往很少保留冲积物。 13.边滩和心滩是怎样形成的?

边滩:又称点坝或滨河床浅滩,发育于河床凸岸,在曲流侧移过程中,横向环流的底流侵蚀凹岸的同时,将砂砾横向搬运到凸岸堆积而成。

心滩与沙洲:是河床中水流受阻形成的不稳定沙质堆积体。

心滩淤积高度超过中水位,便成为江心洲。

河漫滩:河流洪水期淹没河床以外的谷地部分,它具有河漫滩相冲积物和河床相冲积物的

二元结构。

14.曲流型河床是怎样形成和演变的?

由单向环流形成,床底泥沙堆积形成障碍,使水流向一侧偏转,同时两岸的岩性的不同形成差异侵蚀。曲流一旦形成,便不断侧蚀并不断向下游迁移在河流一侧的相邻曲流之间形成狭窄的曲流颈;洪水时,曲流颈可能被冲开,河道发生截弯取直,形成牛轭湖。 15.泥石流发生区有何地貌特征?它的形成条件与滑坡有何异同? 泥石流形成条件

A、地貌:大面积的汇水区,通道区窄而深,坡度陡峻。 B、物源:源区有足够数量的碎屑物质。 C、水体: 暴雨或冰雪融化季节

D、触发因素:重力或其它触发因素(人工活动)

滑坡形成条件:(1)、岩性条件:滑坡主要发生在易亲水软化的土层中和一些软岩中。

(2)、 地质构造条件:斜坡内的一些层面、节理、断层、片理等软弱面若与斜坡坡面倾向近于一致,则此斜坡的岩土体容易失稳成为滑坡。 (3)、地貌条件:一切具有有效临空面的天然和人工斜坡,坡度在20°~40°间,坡脚下有河流(或海、湖浪)掏蚀地段,使岩土体失去支持,极易发生滑坡。 (4)、气候和水分条件:雨季大量地表和地下水渗入滑体和滑动面,加重了土体负荷,并削弱岩体抗滑力并增加滑动面润滑作用。

(5)、地震:地震引起土体内部结构变化,震动使老滑动面松动,土层液化,可诱发滑坡发生及老滑动面再活动。 (6)、人工活动:开挖边坡,使岩体失去支持;坡上堆卸废石,加重岩体负荷;人为地破坏表层覆盖物,引起地表水下渗作用的增强。

16.坡积物与洪积物的地貌标志、沉积特征有何区别?

①由于坡积物来自附近山坡,一般比洪积物成分更单纯,另外坡积物中砾石含量少,一般为细碎屑物,如亚砂土、亚粘土等,常见到小的砾石透镜体,而洪积物砾石丰富; ②坡积物的分选性比洪积物差;

③坡积物比洪积物的磨圆度低,砾石的棱角较明显; ④坡积物略显层状,不具洪积物的分带现象;

⑤坡积物多分布于坡麓,分布较广,构成坡积裙地形,但其厚度小。而洪积物分布于沟口形成洪积扇地貌,厚度较大。

17.泥石流堆积物与洪积物有何异同? 同:分选差。

异:洪积物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分带现象。 18.冲积物与洪积物岩相结构的主要差异有哪些?

①砾石成分复杂, 往往具叠瓦状排列。砂和粉砂的矿物成分中不稳定组分较多。 ②碎屑物质的分选性较好。 ③碎屑颗粒的磨圆度较高。

④冲积物层理发育,类型丰富,层理一般倾向河流下游 ⑤冲积物常呈透镜状或豆荚状,少数呈板片状。

⑥冲积物往往具有二元结构,下部为河床沉积,上部为河漫滩沉积 19. 河流阶地

河流两侧阶梯状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阶地在 河谷地貌中较普遍,每一级阶地由平坦的或微向河流倾斜的阶地面和陡峭的阶坡组成。一条经历长期发展过程的河流,两岸常出现多级阶地,由河流河漫滩向谷坡上方,依次命名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位置愈高的阶地形成的时间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