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知识管理含试题与答案 下载本文

从融会贯通到领悟力的差距

从融会贯通到领悟力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第一,听和懂,不一样,懂比听,多了消化了解——上课只是听老师讲述,只有回去消化了解后,才能说自己懂了;

第二,懂和做,不一样,做比懂,多了付诸行动;

第三,做和通,不一样,通比做,多了正确习惯——“通”表示你已经养成了正确的行动习惯; 第四,通和悟,不一样,悟比通,多了永恒自然——“悟”表明变成了一种自然和永恒,不用刻意提醒自己,自然而然地就能散发出这些东西。

在个人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中,可以逐步地从数据、信息、知识再到智慧,而智慧的高端就是能够领悟一些东西,看清一些事情。有时候一个人在读书、看文章或看电影时,能够从中发现一两句非常精彩的话语,但是如果不看完整篇文章、整本书或整部电影,就难以领悟到这两句经典话语的真正意义。因此,在一个人还不具备完全通晓和领悟人生的能力时,就要结合书中或电影中的场景和故事,逐渐训练和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随着个人体悟能力的提高,就能够从很短的智慧文章中萃取人生体悟,这时就会节省很多时间。这就是说:我们常常因为阅读一本书籍,领悟人生智慧的道理,但是若只让你品尝那段文字,你却轻易让道理流失;我们常常因为看了一部电影,发现心中谜题的答案,但是若只让你欣赏那段精华,你却轻易让答案流失;我们常常因为阅读一篇短文,赞叹其中深奥的哲理;但是若只让你思索那段金言,你却轻易让哲理流失。

四、从知识管理到思想解放

当知识管理推行到较高层次时,就能从方法开始自然地发现很多管理流程,而在人生中,方法下面又埋伏着很多的心法,如果能够通透这些心法,人的整个思维就会有不一样的见解,找到不一样的道路。因此,有知识者,从各种是非对错的情报,萃取有用的方法;有智慧者,从各种成功失败的方法,洞悉共通的心法;已领悟者,从各种殊途同归的心法,海纳知识的无界。一直在找方法的人,常常对心法视而不见;已经领略心法的人,其实条条道路通罗马。

1.从放空、自笨到不足

放空,增长知识

作为知识工作者,要学会放空。 【案例】

“放空”的几个事例

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写了一本书叫做《生命的答案水知道》,在书中他通过水分子试验发现,水分子在爱它、恨他等不同的语言下结晶会长得不一样;

某一天在书店发现他人的书中竟然抄袭了十几页自己书中的内容,没有注明任何出处;

电视台播放的节目中说,日本人做了一系列实验,包括让两个盆栽中的一个听音乐,一个不听音乐,发现听音乐的长得比较漂亮,将两碗米饭放在阴暗角落,一碗听音乐,一碗不听,结果听音乐的米饭发霉得比较好看等;

台湾的冠军茶比赛中胜出的茶农说,他的茶之所以长得漂亮又甘甜美味,是因为自己会陪着茶睡觉,给他放音乐,把茶当成自己的爱人。

看到以上几个事例,大部分人会表示怀疑,甚至认为很荒诞,但是如果以放空的态度看待这些事情,就能够从对错中跳出来——日本人的试验和茶农的经验能够让人们增长见识,而关于抄袭自己部分内容的书,在余下的更多内容中说不定也有需要学习的东西。因此,要牢记几句话:不要把你认为的真理当成唯一真理;不要把你认为的正义当成唯一正义;不要把你认为的王道当成唯一王道;你的理所当然,不一定是对方的理所当然!

自笨,发现智者 【案例】

如何做到五年内写二十多本书

一位作者曾经在短短5年内写了二十多本书,别人都觉得这种速度简直不可思议,而他却说这不是自己有多厉害,只是懂得分享和运用群众的智慧。有一年,出版社和他约十本书,他想来想一个人绝对不可能完成,于是就到相关的BBS上寻求愿意合作的合作者,两人共同完成,共同署名,最后由自己为书的品质把关,在得到出版社的认可后,他带领这个虚拟团队果然在一年内写完了十本书。

由此可以看出,人有时候把自己当笨一点,就能够发现身边都是很厉害的人,这样事情反而完成得更快。许多工作如果分工合作完成,就能够又有效率又优雅。

不足,尊重异质 【案例】

校长的忏悔

台湾有一位校长曾经在20年前打过一个小孩,当时所有小学生整齐地站在校长面前,只有一个小孩衣服很邋遢,脸也很脏,嘴里还不时冒出脏话,于是校长很生气地打了他一个耳光。20年后,校长在报纸上公开忏悔,说自己没有资格当校长,因为直到今天他才明白,当年他打耳光的学生是一个患有妥瑞氏症的孩子。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很多时候当你不懂时,不要以为对方是恶意的。老师在学生面前,应该善于并乐于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正是这些不同意见在促使自己不断进步,即使最后发现是学生的问题,也

要给他们一个发表不同意见的空间,这样学生最后的表现会远比责骂他们更好。很多时候换个角度想想,尽管双方的想法不同,但都是同一个学校的学生或者同一个单位的同事,为什么不能互相去学习呢?其实只不过是因为双方都太骄傲。

敢舍,逃离空转

敢舍,是一种人生态度或者说对待人生的方式,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只有敢于逃离空转的生活,才能拥有健康、充实、有意义的人生,才能在离开这个世界时,坦然、乐观、自然,毫不畏惧,无怨无悔。

【案例】

“敢舍”的人生

三十几岁时,他在台湾的一家国营企业工作,忽然得了身体免疫系统完全失调的怪病,每天都要吃12颗类固醇药物维持生命。时间一长,在这种人们称为“美国仙丹”的药物的副作用下,他的脸肿了起来,变成了“月亮脸、水牛肩”,然后有一段时间他又改吃抗癌药物,头发全部掉光了。更可怕的是,医生告诉刚刚30出头的他:你可能活不过40岁。

“活不过40岁”这个念头一直在他头脑里盘旋,他不停地想:既然活不过40岁,我是留在国营企业等死,还是去外面等死呢?最后他决定去外面更大的世界看看,于是他拿了企业给的100万新台币资遣费,离开了封闭的国营企业。既然知道自己过几年会死,于是他决定照顾一些自闭症和智能障碍的孩子,他想留下一些照片,让自己的孩子长大后看到老爸不是因为有钱,而是做了这些事情让他为爸爸骄傲。

奇怪的是,自从离开了国营企业,他服用的类固醇药物从12颗降到9颗,然后又降到6颗、3颗,最后竟然不治而愈了。后来他又去医院检查,因为长期吃类固醇的人肝肾会严重受损,但他的肝肾竟然跟正常人全都一样。

许多年后,他终于找到了科学的解释,他的病是因为长期在国营企业的研究室中工作,遭受了充满研究室的汞蒸气的污染才出现的,当时他对研究工作太过认真,几乎每天都泡在研究室。但是他更愿意将这件事看做是老天给他的一次眷恋和考验,老天用这样一种病把他推出去,让他去了该去的人生舞台,尽管是误打误撞,他还是庆幸自己当初选择了跳出那个环境,做出了“敢舍”的决定,而今天他已经成为一位著名的知识管理专家。

这就是陈永隆博士的真实经历,提到这段往事时他说:“如果你问我有什么感悟,我觉得这里面就是我?敢舍?,我没有什么不敢舍的,我甚至觉得如果有一天我在讲台上突然走了,我都会跟我的太太、小孩说,不要太难过,甚至要开心地送我,因为我会走,表示天堂中的上帝或者极乐世界的佛陀觉得我是个人才,那里有人需要我。我一直抱有这样的态度,就是用这种方式来过我的人生,所以没有什么太多害怕的东西。”

达芬奇说,简单是复杂的极致,从中还可以得出以下感悟:浅出,是深究的极致;谦逊,是自信的极致;优雅,是效率的极致;利他,是沟通的极致;低调,是奢华的极致;平静,是热情的极致。

一位老师的学问深入到一定阶段,应该讲得很浅显;一个人奢华到一个阶段,应该是非常低调;一个人要与他人沟通,最简单的就是利他;一个人自信到一个阶段,就会非常谦虚。一个人看到的知识大海,就是将一切通通包容。所以,关键是要看清自己、做好自己,然后不断地努力。

2.从求变、求好到有梦

求变,创新机会

在求变的路上,要努力尝试创新的思考模式,挑战一些新东西。在大学里,许多老师的讲义多年来毫无变化,以至许多学生提前就把讲义复印好了,在课堂上根本不用做笔记。面对类似的情况,许多人心生不满,但是当你无法让埋怨消失时,倒不如减少埋怨,花更多的时间创造机会。

因此,每个人都要告诉自己:当这个世界给你一次的埋怨,你就还给这个世界更多的快乐;当这个世界给你一次不公平,你就要还给这个世界更多的公平。同样,当这个世界给了你一个看起来不好的教授时,你就要还给这个世界一个很好的教授。因为埋怨无济于事,你应当做的事情就是把能做的事情做到极致,让自己的脑海中充满求变的念头。

求好,发挥优势

在《首先,打破成规——八万名杰出经理人的共通特质》一书中,盖洛普公司访问了八万多名成功的经理人,最后发现这些经理人的共同特质中最关键的是发挥强项,而不在乎有多少缺点。每个人都不完美,但是当你看清自己的不完美后,就要掌握好自己的优缺点,尽情发挥自己的优点,尽量闪过自己的缺点,这样就会使你的人生既有成就又很快乐。

有梦,正向积极

在《白日梦的力量》一书中,作者鼓励年轻人要敢做大梦。一个人要想成功,首先要有梦想,而且这个梦要大,大到说出来旁边人就会笑的地步才是好梦、大梦。这样的梦可能至死都不能完成,但如果真的做到了就会获得非凡的体验。

梦想建立之后,就要建立身边的人脉资源网络,然后开始行动。这就是实现梦想的“DNA”:D——做个大梦(Dream);N——建立网络(Network);A——开始行动(Action)。

要点提示

实现梦想的“DNA”: ① D:做个大梦(Dream); ② N:建立网络(Network); ③ A:开始行动(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