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空权军事观念的先驱。 强调空权是施展于空中,能够飞越地面的武力,所以足以使海面与陆面武力屈服。取得空权就是胜利。而天空因为太辽阔而无法防守,所以唯一防守制空权的方式就是进攻。只有以空中轰炸消灭敌军的空中武力才能取得空权。 实际情况是,制空权的夺取自是依靠进攻,守住制空权却并非强调“进攻”。因为防空雷达(杜黑本人预料之外的侦测仪器)的利用使防守制空权的手段不需过度强调“进攻”,而却可以使本国的空军留在本土上空防御,而不需冒着被地面炮火和敌人空军的双重威胁,强行打击敌人空中武力以守住空权。 生存空间论。 兴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代表人物是德国将军卡尔·豪斯霍弗尔,他推崇“国家有机体”与“心脏地带”学说,并且深受“生存空间”(lebensraum)概念的影响。 他以拉采尔的“生存空间”观点为基础,与麦金德、俾斯麦等人的理论相糅合,建立了生存空间理论,认为生存空间是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因而国家掠夺更多的生存空间是合理的。生存空间论成为纳粹德国奉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借口和理论依据。 希特勒在他的自传《我的奋斗》中反复宣扬,德意志种族扩张的目的就是要夺回凡尔赛和约剥夺的“生存空间”,吞并欧洲大陆所有适合德意志种族发展的“生存空间”,征服一切妨碍德国扩张“生存空间”的列强。 “只有在这个地球上有足够大的空间,才能保证一个民族的生存自由??必须努力消灭我国人口与面积之间的不平衡状态??为德国人民取得他们有权享有的土地??” 13
生存空间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日本也受到吹捧和推崇。20世纪上半叶,日本的一些地缘政治学者,如阿部市五郎、井口一郎等也提出:日本民族为求生存与发展,必须突破领土狭小、资源不足带来的严重制约,进行空间扩张。 此后,日本统治阶级相继提出一系列对外扩张的地缘政治方案,如以征服朝鲜和中国为目标的“大陆政策”、以征服西南太平洋地区为目标的“海洋政策”以及通过海陆扩张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等。 这一时期西方地缘政治思想都主张通过控制世界上实力分布的关键地区,来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充满了强权和霸权的逻辑。 这些理论过分强调某一地理区域的地位和作用,具有地理环境决定论的片面性。 同时也反映了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国际关系中的现实现象。 能从全球的高度,用地理透视的方法来分析世界各战略力量消长变化的原因和发展前景,并提出一些有见地的思想和观点,对人们分析和认识西方国家的战略趋向及世界战略格局的演变也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四、战后地缘政治学的进一步丰富——20世纪50年代至今 随着国际力量格局的变化和军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地理因素对国际和国家安全的影响发生了重大变化,关于控制某一地域就能控制世界的观点已不适用于时代发展,人们开始以新的视角来审视世界。 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科恩的“破碎地带论”、沃伦斯坦的“中心一外围论”、格雷厄姆的“高边疆”理论、布热津14
斯基的欧亚大陆“大棋局”理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等。 科恩的破碎地带论 索尔·伯纳德·科恩(Saul Betnard Cohen),美国政治地理学家、美国地理学家协会(Association of Ametican Geographers)前主席、克拉克大学地理研究所前所长,现为纽约市立大学名誉教授。索尔·伯纳德·科恩的研究领域极为广泛,涉及世界政治学、低烈度冲突、国际关系和国际安全等,曾著有《分化世界的地理和政治学》(1964年)、《被分割的耶路撒冷》(1980年)、《以色列边界问题的地缘政治学》(1986年)、《世界体系的地缘政治学》(2002年)等12部著作。 科恩认为:地缘结构是一种层次结构,第一层次的是地缘战略区,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是全球性的;每个地缘战略区又包括若干较小的地缘政治区,其国际影响是区域性的。 1964年,科恩发表《分裂世界的地理和政治》一文,提出地缘政治的结构分析模型。全球分为海洋贸易区和欧亚大陆区两个地缘战略区,海洋贸易区包括北美一加勒比地区、西欧一马格里布、东亚诸岛一大洋洲、南美、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5个地缘政治区。 而中东和东南亚处于超级大国的势力范围之间,各国相互对立,缺乏政治一致性,被称为破碎地带。破碎地带也是国际冲突和战争的主要爆发带。 1982年,科恩修改这一模型,指出撒哈拉以南到南非的地区转变为第三个破碎带。 20世纪90年代初,科恩再次对其理论进行修正,并认为破碎地带只剩下了中东地区。 15
破碎地带论丰富了传统地缘政治理论中所谓“心脏地带”、“边缘地带”的地缘结构细节,并从地理上明确了国际危机与战争的高发地区,但其仅从地缘结构角度解释破碎地带冲突高发的原因有失单薄,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合。 中心一外围论。 代表人物是20世纪70年代成名的美国学者沃伦斯坦(1930一)。 伊曼纽?沃伦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1930年-),美国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界体系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和当代社会科学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倡导者。当今最具创见的科学家之一。著有《现代世界体系》(The Modern World-System)等。 他认为,资本主义的扩张造成两个根本性的不平衡,即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不平衡、中心区与外围区的不平衡。中心区在经济、社会和文化上掠夺、控制和损害外围区,中心与外围的失衡潜伏着出现世界动乱的危险。 目前主要表现在外围区对中心区的三重挑战:一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反抗”;二是“萨达姆式的选择”,即运用军事手段挑战中心区国家的统治地位;三是外围国家由于贫困、社会治理等问题出现日益严重的动乱。 沃伦斯坦的观点代表了欧美国家内部“左派”知识分子对西方的批判和非西方世界的同情。他在理论上的价值是突破了海权陆权等两分法的模式,并把南北对抗放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进行探讨。 高边疆论。 “高边疆”意指太空领域。高边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