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馆”,他捐献300石稻谷作铺底资金,个人花300银元买回一个汽车头,自己动手改装后供学校发电。慈利解放时,全力维护正常教学秩序,使学校档案图书资料、校产校具得以妥善保存。
学校设训育处、教务处、事物室。1949年8月,改训育处和教务处为教导处。1951年9月,设总务处。
办学思想。慈利县立初级中学继续推行新学观念,重视人文教育。制定的校训是:刚健朴诚,校长朱岳峙题写了跋文:丈夫事业,以柔成者,吾见罕矣,故取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故用健;朴者,朴穆而丰;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故奠之以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学校提出:“读书不忘爱国,爱国不忘读书”。1939年,由王固存作词,苏兆龙谱曲的《慈利中学校歌》即体现这种办学思想。歌词云:“羊角郁翠,环吾校兮苍苍;溇澧萦廻,汇洞庭兮茫茫;山水钟灵,英才荟萃于一堂,青年是民族之奇葩,时代之朝阳;炼志、炼胆、炼识,爱国、爱人、爱乡;诚实莫耽玄理虚想,读书不忘抗敌救亡。欲革命之成功,在学问之高尚;储蓄远道的资粮,踏进人生的战场;顶天立地,轰轰烈烈,做个堂堂中华男儿样;复兴民族,责任匪轻,在吾侪青年的肩上!”1950年秋,学校按照慈利县人民政府的指示,动员工农子女上学。至1952年下学期,工农子女入校人数达到611人,占学生总数的66%。1952年,提倡学习苏联,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办学规模。民国十二年(1923)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每年招收两个初中班。民国二十六年(1937),附属高小停办。民国十二
5
年(1923),扩办一个养成师范班(一年制)。民国三十五年(1946),县政府向省教育厅呈报,拟将慈中改为完全中学,并招收了一个高中班,未获准。是年,学校实行男女兼招,全校共7个班,学生405人,教职员29人。民国三十八年(1949),扩大到9个班,学生517人,教职员39人。1952年,春季招收2个班,秋季招收6个班,共达到19个班,学生924人,教职工58人。
学制及课程设置。民国十二年(1923),中学学制由四年改为三年,附属高小由三年改为两年。中学开设的课程:公民、国文、英语、数学、历史、地理、博物、物理、化学、体育、音乐、手工、图画等13门。民国十六年(1927)增开“党义”。民国十八年(1929),改“党义”为“三民主义”,增设了“党童子军”课,与体育课并开,恢复“修身”。民国二十五年(1936),“三民主义”改为“公民”,“博物”分为生理卫生、植物、动物,停开了修身、国术、工艺,增开了劳作。1950年,开设的课程:国文、数学、自然(包括动、植物,生理卫生)、物理、化学、英文、政治常识、历史、地理、美劳、音乐、体育共13门,每周授课28课时。1951年,国文改称语文,取消了自然,单开动物、植物、生理卫生,美劳改为美术。
教师队伍。慈利县立初级中学本着“聘先生则楚材晋用,远达蜀国”(朱岳峙语)的择师宗旨,先后延聘了一批具有大专以是学历、学识水平较高的青年教师。象国文教师李楚书、王固存、于抚宇、宋庆庭、李泽赤、王启烈;英语教师李伯俊、唐纯庄、金物滋、黎定南、张沈川、任机、储曼侨、朱寄生、朱绍先;数学教师张清寰、敖治朝、
6
汤祖禅、王德化、向锡梅;理化教师杨锡昆、刘自烈、王贤澧、刘金先、李佩华;音美教师苏兆龙、徐少彦、宋泂;国术教师郭玉堂、刘盘明等,他们专业造诣深厚,德才兼备,治学严谨,堪称一代名师。他们也大都是铁血男儿,抗日战争时期,他们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解放战争时期,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与反动势力进行坚决斗争。
基本建设。民国二十二年(1933),校长朱岳峙征得学校后面的民田十余亩,新建了包括足球场、田径跑道、篮球场的大操坪。校门也改为南向,校园背托澧水。校门悬有“慈利中学”的横额,门联为“慈祥为怀,利普家国;中西并治,学究天人。”民国三十二年(1943),日军侵入慈利,学校经济损失达522元,被迫停课。民国三十三年(1944)二月,县政府决定将慈利中学暂迁岩泊渡。翌年三月迁回。民国三十八年(1949),科学馆建成。至1952年,分别增建了体育设施,添置了理化教学仪器,学校图书达3485册,教学、办公、住宿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备。
党群组织。民国三十六年(1947),学校成立“学生自治会”。1950年春,简师合并后成立慈利中学首届学生会。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慈利中学支部成立。1952年,学校中共党员仅向锡梅一人,参加慈利城关镇支部过组织生活。
后勤保障。民国三十六年(1947),学校成立了伙食监察委员会。1950年,由校长室、总务处、校医室、体育教师等组成学校健康委员会。
社会活动。民国十五年(1926)下半年至民国十六年(1927)夏
7
季,慈利兴起了农民运动,慈利中学师生投入了这场大革命运动。中11班学生杨树滋担任县总工会干事,杨世春、蹇先为、张学阶等分别在农村组织农民协会,并担任相应职务。民国二十六年(1937),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中共党员张沈川的组织领导下,以二十四、五班学生为骨干,开展了一系列抗日救亡活动。组建了“慈利抗敌流动剧团”,以“慈利学生自治会”的名义创办了抗日刊物《慈利旬刊》,音乐、美术教师苏兆龙组织一批音美爱好者成立“艺术研究会”和“唤醒书画社”,开展抗日宣传。学生于棠章(于黎光)、于蔚章、杨复峻(杨帆)经张沈川指引,与校友刘代鉴、朱允嘉等奔赴延安,先后在洛川抗大四期六大队和延安抗大第五期三大队学习,毕业后即分赴抗日前线。1949年3月,毕嘉乃组建“湖南进步军人民主促进社慈利分社”,主要成员有向锡梅、王育九、刘寿田、彭正鹤、卓从斌等慈中十余名教师。1951年,全校师生分三批共80余人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抗美援朝中,为国家购买飞机,师生捐款456元。1951年至1952年,为配合土改运动,学校组建了有40名师生参加的“文工团”,校长刘金先亲自任团长,在全县巡回演出。
办学效益。慈利县立中学共办初中66个班,毕业学生3000余人;另办高中班一个,毕业学生52人;办中师班4个,毕业学生185人;附小14个班,毕业学生700余人。在这一批学子中不乏优良之材,像大革命时期牺牲的吴宪猷、杨树滋、张学阶、蹇先为、王恩俊、聂晶等,一大批专家、学者、政界人物如黎盛斯、谭绍志、宋湛、刘志宇、王泽恕、于黎光、杨帆、卓康宁、朱纯武、朱寄生、张有典、李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