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2.1 逆温与风探究与设计含解析 下载本文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探究与设计含解析

2.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时间为6时,日落时间为18时,说明该地位于赤道上。该山地冬季赤道低气压带控制,A错;该地不可能有台风发生,B错;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C对;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最冷月气温在15℃以上,若山顶海拔低于1000米,1月份的温度不可能低于8℃,D错。答案选C。 【答案】1.C 2.C 【素养提升】 一、选择题

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它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10 km,造成空气普遍浑浊。2015年11月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据材料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霾在我国发生频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冬季多于秋季 ②城市多于农村 ③东部多于西部 ④南方多于北方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2.下列所示的曲线图中,近地面气温变化有利于霾天气形成的是( )

3.下列我国应对霾天气的措施中,可行的是( )

A.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B.形成以核能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C.形成以第一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D.大力推进城市化发展

1.A 我国霾天气冬季多于秋季,城市多于农村,东部多于西部,故选A。

5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探究与设计含解析

2.D D图在近地面出现了逆温,有利于霾的形成。 3.A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可以缓解霾天气。

安吉白茶茶园早春气温垂直分布特征明显,茶园昼夜温差大, 逆温天气频繁出现, 凌晨 5: 00 左右逆温最强, 霜冻天气来临时, 防霜风扇(左图)对茶园增温效果明显,能有效预防消除茶园霜冻害,右图为茶园某时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风扇的作用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

①风扇吹出的热风可以使茶树免受霜冻影响 ②风扇可以把高处的暖空气往下吹到茶树上 ③风扇的转动可以增强近地面对流运动程度 ④风扇转动可带动空气流动,削弱上层冷空气下沉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5.“防霜冻风扇”最适宜的安装高度为( )

A.9—10米 B.7—8米 C.6—7米 D.4米以下

4.B 读右图可以看到,在4—8米之间有逆温层存在,上部气温高,位置较低处气温低。风扇高度在气温较高的空气层位置,所以风扇可以把高处的暖空气往下吹到茶树上,②对;风扇本身不能吹出热风,是吹动热空气,①错;风扇转动可带动空气流动,削弱逆温层以上上层冷空气下沉,从而使茶树减轻或免受霜冻影响,④对,③错。故B对。

5.B 右图显示,在4—8米之间随着高度的升高,气温升高,有逆温层存在。“防霜冻风扇”安装在7—8米之间,有利于将高处的暖空气往下吹到茶树上,使茶树减轻或免受霜冻影响, B对。其它高度不能有效防霜冻危害,A、C、D错。

6.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读图完成下题。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A 雾霾天气一般在静风或无风、大气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图①中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此种

6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探究与设计含解析

情况下空气对流运动显著,雾霾最容易扩散。

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10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8.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7.A 仔细读图,根据逆温层上界和强逆温层上界的高度的不同,可以看出,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少,A项正确。图中显示日出前后逆温强度最大,B项错;10时左右,该地早已日出,而逆温层仍然存在,C项错;读图可知,强逆温前半夜增速快,后半夜有段时间仍是增速,日出后快速下降,D项排除。 8.C 地面辐射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逆温层上界高于强逆温层上界,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C项正确。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这些与逆温层上界峰值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无关,A、B、D项错。

浓雾发生时,有些农民对农田进行地膜覆盖,以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见下图。据此完成9~10题。

9.浓雾使( )

A. 大气逆辐射减弱 B. 地面辐射增强 C. 能见度降低 D. 太阳辐射增强

10.浓雾发生时对农田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地膜( ) A. 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B. 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 增加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7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探究与设计含解析

D. 减弱了地面辐射

9.C 浓雾产生后,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大气逆辐射增强,A错误,C正确;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资源增强,使太阳辐射减弱,D错误;浓雾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减少,地面辐射减弱,B错误。故选C。

10.D 地面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长红外线部分,地膜可阻止红外线能量丧失,将能量保留在地膜内,减弱了地面辐射。故选D。

下图为“辽宁省年平均风速等值线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甲地的风速数值可能为( ) A.2.0 C.2.6

B.2.3 D.3.1

12.影响辽宁省风速等值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C.海陆轮廓

B.海陆位置 D.纬度位置

11.B 根据等值线的递变规律,图示中闭合的2.5等值线应位于2.5~3.0之间,按照闭合等值线的判断方法知,甲地风速数值在2.0~2.5之间,据此结合选择项判断正确答案。

12.A 读图知,辽宁省东部和西部受山脉阻挡,风速较小。中部是平原,南北贯通,风力较强。据此推知影响辽宁省风速等值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势。

读沿0°经线做的南北纬30°之间的1月海平面风速统计图,完成13~14题。

13.图示甲、乙两点位于( )

A.甲20°N陆地 C.乙8°N海洋

B.甲20°S海洋 D.乙8°S陆地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