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建设方案 下载本文

计三年的教学内容。

(2)根据学校和企业两个不同的育人环境及教学规律,将三年的教学内容分成“2”和“1”的教学内容。

(3)根据“2”和“1”的教学内容重新构建课程体系。

(4)基于真实的生产过程或工作导向,以任务驱动、项目化形式开发配套教材和教学资料。

(5)建立基于真实工作环境和生产过程相配套的校内外教学实训设施。

3、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基于真实工作环境和生产过程科学地组织教学和组织考核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通过实际操作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手段,是学生能系统地掌握煤炭深加工的全部工艺过程,再经过一年的生产顶岗实习,使学生上岗后很快就能适应岗位工作并独立进行操作。

进一步加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与宝泰隆煤焦化有限公司、隆鹏

6

煤焦化有限公司、吉伟煤焦化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培养协议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与企业合作的范围和规模;通过建设使订单培养率达到55%以上,根据企业对岗位素质和技能要求,与企业深度合作,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企业培养适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4、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课程组建立和完善“双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依据煤化工岗位职业能力标准所涵盖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课程组逐渐完成技能训练和岗位职业能力认证等工作,利用我校设立的职业技能鉴定点,将相关课程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使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行业岗位职业能力证书,职业证书通过率达80%以上。(主要工种有:重选工、浮选工、化验工、蒸馏工、吸收工)

5、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我们将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改革教学模式,改变单一的入学方式和学习形式,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指导职工在职接受职业教育工作,接受企业的委托对职工进行培训,有计划地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满足在职职工继续学习、终身发展的需求。

6、人才成长途径

(1)积极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通过营造学习氛围,使学生都想成才。鼓励和支持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和考取本科学位,提高学生的学历层次。

(2)定期召开座谈会

7

通过定期召开不同层次学生的座谈会,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尽可能解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困难。

(3)对毕业学生跟踪调研

学生毕业后,根据学校跟踪调研,了解工作情况,并根据终身学习的原则,满足学生继续学习的需要并帮助学生解决工作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7、行业指导作用

煤化工行业明确了我校的办学定位,完善管理模式,促进学历教育与培训有机衔接;整合行业内职业教育资源,引导和鼓励本行业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发挥资源、技术、信息等优势,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评估、职业技能鉴定及相关管理工作,并帮助和指导职业学校开展教学改革,推动校企合作。

(二)课程建设 1、建设目标

实行与企业工作岗位深度融合的专业课程改革,实现在“做中学、做中教”的“做学教”一体化课程模式。

紧密结合本地区煤炭企业对煤炭深加工专业人才的要求,完善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与企业共同进行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和核心课程建设;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发适合企业工作过程的核心课程,按照国家精品课的标准,重点建设《煤化工工艺学》、《炼焦化学产品回收与利用》、《甲醇生产工艺》3门优质核心课程。

以培养核心能力为核心,以工作实践为主线,以工作项目为导向,建

8

立以任务进行驱动体系为框架的现代课程结构。课程建设充分体现校企互动、工学结合,紧密跟踪产业调整升级和企业技术进步,及时修订核心课程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能满足当前职业岗位的要求。

2、建设内容

课程的建设以优质核心课程为重点,以基础课程为支撑,以企业岗位技能需求为目标,适应“工学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利用两年时间重点建设《煤化工工艺学》、《炼焦化学产品回收与利用》、《甲醇生产工艺》3门课程,不断完善课程的配套教材、多媒体课件库、专业图片库、试题库、案例库、等立体化教学资源。

3、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为了适应煤化工行业的发展,课程组实施企业调研,聘请企业专家分析煤炭深加工职业任务并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基于职业开发课程体系;并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进行的课程教学设计;最后基于职业岗位评价构建课程设计评价体系和评价方式。

4、课程体系和教材衔接

编写3 本特色教材,教材建设以负责人为主,组建教材建设团队,包括企业能工巧匠、技术骨干、出版社编辑、任课教师、专业带头人,按照课程性质不同聘请七台河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专家、七台河市煤化工方面的专家加入教材建设团队。建设团队共同研讨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引入专业职业资格标准、国家标准确定课程编写总体思路;教材编写责任人拟定教材编写大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