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8套试卷〗甘肃省定西市2020年第五次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下载本文

(4)发酵粉中的主要成分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化学式为:NaHCO3;故填:NaHCO3。 16.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____(填最简比)。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_。

(3)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___。

(4)将a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2℃降低到t1℃,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较,通常没有发生变化的是__(填选项)。

A 溶液的浓度 B 溶剂的质量 C 溶解度 【答案】1:2 cba bac B 【解析】 【分析】

由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c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详解】

(1)t2℃时,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50g,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溶解的a物质的质量为

50g?50g=25g,故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25g:50g=1:2。 100g(2)由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高低为a、b、c,故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cba。

(3)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c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t1℃时,b的溶质最大,a、c的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相等,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c有晶体析出,a、b物质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均不变,故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bac。

(4)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a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2℃降低到t1℃,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较,通常没有发生变化的是溶剂的质量,故选B。 【点睛】

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

100g+溶解度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实验室开放日,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和性质的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 a________ 、b_________。

(2)以上实验装置中,制取O2、CO2时均可用作发生装置的是:_______(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氧气可用E装置收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3)图F所示,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答案】铁架台 酒精灯 A 氧气不易溶于水 烧杯中燃着的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解析】 【分析】 【详解】

(1)仪器a为铁架台;仪器b为酒精灯;

(2)以上实验装置中,制取O2、CO2时均可用作发生装置的是A,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故发生装置可选A,该装置也适用于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

氧气可用E装置收集,理由是:氧气不易溶于水;

(3)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蜡烛会熄灭,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下层蜡烛先熄灭,故看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燃着的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18.实验室常用于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如下图:

(1)实验仪器①的名称_____。

(2)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锰粉末与双氧水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填字母, 下同)。该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他们选用了B作为气体发生装置,与C相比,B的优点是_____;若要用G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___端进入。

(4)常温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周体共热制取氨气。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应选择上图中的_____(填字母)。

【答案】水槽 C 2H2O2【解析】 【分析】 【详解】

(1)仪器①的名称为水槽;

(2)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锰粉末与双氧水制取氧气,该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且二氧化锰为粉末,故发生装置应选C;

过氧化氢可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 2H2O?O2?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a AF

2H2O2 MnO2 2H2O?O2?;

(3)与C相比,B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将大理石置于多孔塑料板上,关闭止水夹,通过长颈漏斗添加稀盐酸,使固液接触,反应开始,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装置内压强增大,将稀盐酸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固液接触,反应发生。 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若要用G收集氢气,气体应从a端进入;

(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制取氨气,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应选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应选F,故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应选择上图中的AF。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 如图是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请找

出图中的错误加以改正(写出三处即可):

①_____;②_____;③_____。需要称量氯化钠质量是_____g,在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固体时,如果1g

以下使用游码,如果甲同学按照B操作,其他操作都正确,所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1%)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g,配制时应选择_____(填“10”或“50”)mL的量筒。量取水时,如果乙同学按照图D笔法读数,配制的其余操作准确规范,则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小于”、“等5%丙同学配制的上述溶液,于”或“大于”)经测定其氯化钠质量分数大于5%,下列可能原因有_____。(填字母序号)

A.用量筒取水时俯视读数

B.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

C.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时,将氯化钠放在右盘,且称量时使用了游码

D.把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烧杯通过以上过程可知,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三个主要步骤依次是_____、_____、_____、装瓶并贴标签。

【答案】B中右盘放砝码,左盘放氯化钠 D中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F中应用玻璃棒搅拌 2.5 3% 47.5 50 小于 AD 计算 称量 溶解 【解析】 【详解】

(1)①B中右盘放砝码,左盘放氯化钠;②D中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③F图中用温度计搅拌是错误的。

5%=2.5g;如果甲同学按照B操作,其他操作都正确,实际称量的食(2)需要称量氯化钠的质量=50×

盐结果是2-0.5=1.5 g,实验最终的溶液质量为50-(2.5-1.5)=49 g,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5?100%?3%; 49(3)需要水的质量=50-2.5=47.5g,为减少误差所以选用50 mL的,如果乙同学按照图D方法读数,配制的其余操作准确规范,这种读数方式会使得量取的水多了,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就会减小。 (4)用量筒取水时俯视读数和在把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烧杯,都是使得溶剂的量减少,使氯化钠质量分数大于5%,故选AD。

(5)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三个主要步骤依次是计算、称量、溶解。 【点睛】

本题属于基本实验技能的考查,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的仪器名称及用途,使用注意事项等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