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经典案例答案 - 图文 下载本文

案例一答案

1、人类社会过去1000年的历史画卷中,曾出现过灿若繁星般的思想大师,为什么马克思能够在历次评选中高居榜首?

2、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的情况下,马克思先后被评为“千年风云人物”、“最伟大的德国人”、“最伟大的哲学家”,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

1、马克思充分吸收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优秀成果,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构建了自己的独特的思想体系,对人类历史上诸多重大而基本的问题提出了富有启示性的意见,更重要的是其思想的现实影响力是以往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所不具备的。他的思想与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在一种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2、尽管世界历史不断向前发展,时代风云不断变幻,但马克思的理论所面对的社会背景依然存在,他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都以最深刻的方式回应了他自身的时代以及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不意味着对马克思主义的证伪, 而只是说明共产主义运动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而马克思本人也早就预言了这一点,这其实更让人注意到马克思学说的价值。当然我们也不能对马克思和马克思

主义的现状过于盲目乐观。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同时也要积极回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立足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把马克思主义学说中那些在今天的生活仍具有重大意义的思想资源凸显出来,以更好地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实践。 第一章案例一

1、以上两则故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答案:

强和弱,这是对立的统一,在一定条件下它们相互转化。这个故事就形象他说明了这个哲学道理。朴素他说明了矛盾可以互相转化的道理。一些看起来是\祸\的事,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为\福\的,看问题不要绝对化了。它说明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有两面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说明了好与坏在一定条件或情况下会相互转换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即斗争性)。所谓“统一”,是指如下两种情形:一是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指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即同一性)。在矛盾同一性的两种情形中其相互转化是学习的难点,我们必须着力把握它。现就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问题谈一些看法。一、矛盾转化及

原因矛盾转化是指矛盾双方经过斗争在一定条件下走向自己的反面的一种趋势,是矛盾同一性的情形之一。唯物辩证法认为, 转化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对立面的斗争,对促使矛盾转化起着重大的或决定性的作用。由于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即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运动,不可避免的引起矛盾双方改变依存关系,或互换位置,或促使一事物转变为他事物。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矛盾都在一定条件下转化着,转化是一种普遍现象。就复杂事物的矛盾统一体(矛盾系统)而言,这种转化是指矛盾与矛盾之间的转化;就简单事物矛盾统一体(一个矛盾)而言,这种转化在矛盾双方之间进行。 案例3 案例4

“爱过了头就是毁灭”中爱的真谛是什么?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2.“陪吃”、“陪读”、“陪练”乃至“陪葬”是真正的爱吗?人在“原物性”中的“大爱”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体现?“小爱”、“假爱”的危害何在? 3.“爱过了头就是毁灭”所讲述的故事和阐述的道理,给中国的父母长辈们以什么样的启示?度 “爱过了头就是毁灭”案例分析 反映的原理

质、量、度的统一和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基本内容

哲学上的度是指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一物就转化为他物。俗语说物极必反,过犹不及,在一定程度上它其实就是对度的原理的阐述。 分析案例

镜头一至四中,父母陪吃、陪读、陪练、陪入学表现的都是一种泛滥式的爱,这种爱最 终导致了镜头五的出现——陪葬。出现这样的结果的原因其实是这种爱超过了一定的限度范围,而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事物才能保持它自身的存在,超过了特定的范围,就会向对立面转化。一张木质桌子,让它燃烧,应该有个燃点;从高处摔破它,应该有个最低高度;想把它压碎,有个临界重量;自然使用,一直到不能再使用为止,应该有个最低使用年限??在不同的情景下,木桌有不同的界限或底线。任何事物都必须保持其一定的数量界限,一旦超出这个界限,量的变化就会引起质的变化。在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任何事物都有个“度” ,只有使事物保持特定的界限,才能不断促进事物向理想的方向发展。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中庸”思想,数学界有黄金分割的“0.618 之美”,心理学上的“刺猬距离”等,正是通过保持适当的度,事物虽有不断的变化,但仍能维持原样,保持健康发展。任何事情都有个度,超过一定的限度就变成了虚假的东西。父母对子女的爱也是如此,这则案例中的“陪吃”、“陪读” 、“陪练”等社会现象,实质上反映了现代社会父母对子女的超限度的爱。超限度的爱之所以是虚假的爱可以做以下几点解读:一是父母把子女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并把子女当成自己的自我炫耀的资本;二是过分的爱就是过分的援助,过分的援助就是对子女的过分贬低;三是把子女当成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通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有许多人不

是自己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是让子女去替他实现,结果过分的爱成了过分的压力。真正的爱是信任和鼓励,相信自己的子女和别人的子女一样,他们必定具备和别人一样的生活能力,他们也一定是按照自己的自然禀赋去发展自己的独立人格。当然父母对子女的爱也是最无私的爱,这种无私之爱就是在子女遭遇挫折的时候给予无私的鼓励和鞭 策;在子女最无助的时候给予无条件的协助和支援。只有这种信任和鼓励的无私之爱才会有 第二章 案例1

1、魏根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根据材料说明理性认识是如何形成的?答案:

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根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当时震动了世界地学界。后来,地质古生物学家和古地磁学家,又从不同方面证实了这个学说。魏根纳提出这个学说的经过是这样的:他生病住院时,一天,病房墙壁上的世界地图吸引住了他的视线,他发现大西洋两岸大陆的海岸线凸凹恰恰相反,愈看愈觉得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四块大陆可以拼凑成一块,特别是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简直象一张撕成两半的报纸。这是为什么?他苦苦思索,出院之后,便翻阅了大量的地质学方面的书籍,逐渐形成了一种想法,是否由于某种驱动力,使原来连在一起的非洲和南美洲两块大陆分

裂了,天长日久,便为大西洋所隔。同样的原因,印度次大陆向北移动,同亚洲大陆相撞,形成了今天的喜马拉雅山脉。据此推理,魏根纳得出结论:南美洲、非洲、印度次大陆和澳洲原是集合在南极周围,连成一整块的古大陆,即冈瓦纳古陆。

魏根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过程,说明了人的认识是从生动的直观开始,进而达到抽象思维,也就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案例2

1、弟谷布拉赫用了

多年的时间坚持不懈地从事天文观测,积累了大量极为丰富的天 2

文观测资料。但是,为什么在几十年的观察基础上,却得出了一个错误的结论?

2、刻卜勒为哥白尼宇宙体系构造了一种神秘的几何模型。可是当他接替了弟谷布拉赫的工作后,却依然抛弃了这种杜撰出来的东西,为什么?

3、刻卜勒是怎样提出了著名的行星运动三定律的?他为什么能获得“天空立法者”的美誉?

5、苯环结构的发现(第二章) 1、上述案例资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答案:1、人的认识不仅来源于实践, 同时也受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的素质、情感等因素的影响。非理性因素对于人的认识的影响和作用。凯库勒正是从他的梦出发,联想到了苯环的建构。其实,认识是认识主体的认识,而认识主体并不是一个仅仅具有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能力的理性动物,他还是一个具有意志和情感的主体,所以人的认识必然要受到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案例4 从牛痘到抗生素

1、从“疫苗接种”技术的发明到“抗生素”的研制,这一段历程说明了什么?

2、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反复性原理分析从牛痘到疫苗到盘尼西林再到抗生素的认识过程?

3、抗生素能否杀死所有的病原菌?有耐性的病原菌很善于适应环境的变化,对此人类应该怎样做?

本案例讲述了从牛痘到“细菌病因说”再到“抗生素”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反复和不断发展的过程。说明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人们的认识过程通常起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需要,由于过去人们普遍受到天花和各种瘟疫的 侵扰,才迫使人们去注意相关的各种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不断研究,才逐渐发现这些现象的内在规律,从而又进一步把这些规律运用到生活实践之中,使之为人类造福。从牛痘到“细菌病因说”再到“抗生素”的认识和发现不知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但是世界上万事万物在本质上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各种病毒和细菌也是一样,当人认识并克服一种细菌之后,还会产生新的细菌,它表现为医学能不断地治愈某些疾病,但又总是出现人们暂时无法认识和无法治愈的疾病。可以说人和病原菌一直都在对抗,这场战争可能永远也不会终止,因为病原菌的进化会导致以前的特效药失去效用,而且全新的病原菌还会源源不断地出现,所以人的认识必定会不断地反复下去。而我们之所以相信没有治不了的病,就是因为世界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一种事物的存在必定有与之相克的另一事物

的存在,所以只有回到大自然中、回到生活实践中才能发现新疾病的治愈方法。所以认识的每一反复过程都必须从实践出发。

案例5 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

1.19世纪80年代以后陆续发现的以迈克耳逊—莫雷实验和黑体辐射实验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试验结果为什么会引起众多物理学家的不安?它们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2.世纪之交,为了克服由于古典物理学理论无法解释新的实验事实的发现而造成的整个物理学的严重危机,以普朗克和爱因斯坦为代表的众多科学家对经典物理学体系的基础进行了一场根本性的变革,取得了哪些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什么?有哪些启示意义?

3.

案例六 比萨斜塔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案例7韩国版“神话”的破灭

1.什么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本案例中,你认为黄禹锡的哪些做法违背了科学精神?什么做法违反了人文精神?如何理解真理与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2.黄禹锡为什么要造假,而且是在世界尖端科学领域,同时又是敏感的“科学雷区”踩雷?有人说:“除了黄禹锡自己要负责任,整个社会的浮躁心理和大而言之的‘民族主义’心理,都是推波助澜的罪魁。”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3.“黄禹锡事件”已经尘埃落定,它有哪些警示意义?

案例8“一问三不知”

1.对于丁肇中的“一问三不知”,你是如何评价的?

2.丁肇中的“一问三不知”体现的是什么精神?说明什么问题? 第三章案例一

案例二江苏“四小龙”腾飞探秘

1.江苏“四小龙”的成功实践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2.结合本案例谈一谈改革是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案例3 毁灭:锋利的双刃剑

1、20世纪人类拥有相对论,拥有计算机,同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能源和安全危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产生这些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

资源等全球危机的正确途径有哪些?为什么单纯依靠科技发展 或以停止科技发展来解决人类面临的危机的思路都是错误的? 答案:

1、①这说明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科学技术也不例外.现代科技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近代工业化所造成的人口,环境,能源危机.但是,人们对高新技术的滥用和误用,又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新的污染和破坏,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②产生这些危机的根本 原因归根结底是协调技术活动中人与人的关系不够协调. 同时在技术发展过程中忽略了正确的技术观、人生观和发展观。

2、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警示我们,一方面,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是由于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自然而引发的。当人们在自然身上滥用科学技术这把利剑时,全球环境的恶化与自然资源的危机就不足为奇了。这就告诫我们,在变革自然时要把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结合起来,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 合起来。只有这样,人类和自然才能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下去。另一方面,要正确处理人与科技的关系。科技应用的利与弊、功与过、善与恶、福与祸,责任在于应用技术的人,关键是人的价值观念和伦理观念是否正确。协调入与科技的关系,归根结底是协调技术活动中人与人的关系。这也表明,我们不仅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样也需要正确的技术观和人生观。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面临着发展经济和改善环境的双重任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

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

案例4 从酒商之子到“欧洲之父”

1. 让·莫内毕生致力于国际联合,对欧洲共同体的建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人类历史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这一案例反映了何种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2. 结合本案例,说明让·莫内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做了哪些贡献?为什么欧洲共同体各国把让.莫内誉为“非凡的、享有盛名的欧洲之父”?

3. 如何评价莫内的一生?莫内对欧洲共同体的作用向我们昭示了什么?

这个案例通过叙述莫内对欧洲发展的历史作用,为我们展示了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所起历史作用的哲学原理。从莫内一生的贡献来看,他可以称得上是历史人物,而且应该是一个杰出的历史人物。历史人物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的人物。在历史人物中,按其对历史影响作用的性质即是否促进历史发展,又可区分为杰出的历史人物和反动的历史人物。杰出人物,是指那些反映时代要求,代表进步阶级或阶层利益,对历史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的个人。让﹒莫内作为一个法国酒商之子,他凭着个人的才能没有局限于酿酒业,而是有着更大的雄心壮志,他不仅要

为整个法国而且要为整个欧洲作出自己的贡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及在二战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他在经济政治的协调统一等工作上,特别在欧共体的创立工作上,都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解决历史任务的愿望比别人强烈,所起到的历史作用也都比别人大,因此他被誉为“欧洲之父”的盛名。从莫内身上,我们可以看出杰出的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促进作用。本案例介绍了欧洲之父一一让.莫内为欧洲联合所作出的贡献。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致力于英法购买小麦、运输船只联合使用讲起,至二战期间建立英法战争协调组织、斡旋丘吉尔促成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游说罗斯福使美国参与二战,合众国行动委员会,并担任主席20年,这期间为年,这期间为欧洲共同体的建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此被欧洲共同体誉为“欧洲之父”。说明了个人,尤其是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重要推动作用。虽然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只是促进和延缓作用,绝不是决定作用,历史人物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

第四章 案例1 新航路的开辟与地理大发现 1、15—17世纪欧洲一些国家和探险家另辟直达东方的新航路,探察到一些欧洲人过去不曾到过的海域和陆地。请结合案例,试分析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新航路的开辟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2、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达伽马抵达好望角是地理史上的重大事件, 标志着航海新世纪的开辟,而新航路开辟的意义不仅仅如此。 你知道它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吗?新航路的开辟对东西方关系产生了什么作用? 答案:

1、在十四和十五世纪,地中海沿岸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南欧一些国家,手工业及商业贸易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一些商人渴望向外扩充贸易,获取更多财富。但从十五世纪中叶起,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占据东西方交通往来的要地君士坦丁堡及东地中海和黑海周围广大地区,对过往商人横征暴敛,多方刁难,加之频繁的战争和海盗活动,从而阻碍西欧与东方陆上贸易的通道;而由东方经由波斯湾两河流域地中海和经由红海埃及地中海的两条海上商路又完全为阿拉伯人所操纵。

因此,欧洲商人和封建主为了获得比较充裕的东方商品和寻求更多的交换手段黄金,并免受土耳其人、阿拉伯人及意大利人的层层盘剥,便急于探求通向东方的新航路。同时,由于西方各国在生产技术方面已有很大进步,指南针也已从我国传到了欧洲,航海术的提高,多桅快

速帆船的出现,利用火药制造大炮和轻便毛瑟枪的出现,以及地圆学说获得承认等等,都是为远洋探航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思想准备。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当时欧洲最强盛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以其有利的地理位置,逐渐成了探索新航路的主要组织者。我认为新航路的

2影响:

( 1)引起商业革命。由于新航路开辟,欧洲贸易范围空前扩大,西欧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和尼德兰所代替; (2)引起了“价格革命”。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西欧贵金属增加了3倍多,引起金银价格下跌,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至2倍半。资产阶级一面付出贬值的货币工资,一面以高价出售商品,牟取暴利。封建

地主收取的定额货币地租,也受到价格革命的影响。价格革命是原始积累的因素之一,它帮助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 (3)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开始了殖民扩张、掠夺;

(4)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5)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新航路开辟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5 一17世纪,为了满足欧洲和亚洲直接 贸易、开辟市场和寻找廉价工业原料产地的需要,一些欧洲航海者进行远洋探险,开辟了新航路,使原本基本上相互隔绝、鲜有来往的世界各民族、地区、国家有了接触和联系由于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对外贸易的空间扩大,市场范围空前扩大,流通商品的数量和品种大大多,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扩张。欧洲殖民扩张伴随新航路的开辟而开始。欧洲殖民者对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殖民掠夺,把大量财富运回欧洲并转化为资本,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最有力的手段之一;另一方面,殖民扩张导致殖民地的极端贫困和落后。特别是荷兰,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在亚洲、美洲进行殖民活动。 17世纪后半期,英荷进行了三次 战争。结果,荷兰在欧洲丧失大国地位。新航路发现

以后,英国成为世界航路的中心。17世纪开始,英国积 极在海外进行殖民扩张。到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 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经济上,美洲的马铃薯、烟草、玉米、花生等作物传入东方,促进粮食产量的提高,有更多的土地种植经济作物,出现了专业生产区域。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客观上为人口的迅速增长创造了条件。外交上,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开始侵扰东方。一方面东方被迫开始了反侵略的战争,捍卫国家主权;另一方面为抵制西方殖民者在我国东南沿海海盗式的骚扰,清政府设置了广州行,开始实行“闭

政策,导致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导致近代中国逐渐落伍。文化上,“西学东渐”开始,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东来,传播了一些先进的西方文化,如《坤舆万国全国》。徐光启等人开始注意吸收西方科技成果,如在《农政全书》中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与工具。

案例2 “羊吃人”的圈地运动

1.资产阶级的发家史被评价为一部罪恶的掠夺史。请联系案例,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和认识。

2.劳动力成为商品对资本主义生产有何意义?

1、资产阶级的发家史被评价为一部罪恶的掠夺史。请联系案例, 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和认识。

2、劳动力成为商品对资本主义生产有何意义?

答案:1、资本的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前提和出发点。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过程。用暴力手段夺 农民的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这种方式以英国的“羊吃人”圈地运动最为典型。所谓“羊吃人”,是指英国新贵族为了得到赚钱的羊毛,用暴力圈占耕地改做牧场养羊,将农民逐出田园,使其流离失所无以为生的强暴行英国这种用羊群剥夺农民饭碗,用圈地以图资本积累的暴虐经济活动,史称“圈地运动”。英国的圈地运动从15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l8世纪末,圈地运动为英国的资本主义趵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不仅体现在提供了土地这样的物质条件,还体现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大量的、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的劳动者。 资本主义发展史表明,一部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就是用剑与火剥夺小生产者的历史,就是一部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历史。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力为基础的经济制度,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形成是以劳动

力为商品为前提的。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的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劳动力商品具有能创造比自身价值大的价值,正因如此,资

本家才购买劳动力来进行资本主义生产。所以说劳动力成为商品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产生。

案例3 平板电视价格下降背后的秘密

1.2005年以来,平板电视价格呈明显下降趋势。请分析,导致平板电视价格下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而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竞争中,本土彩电企业市场份额何以会上升?

2.平板电视价格和盈利的下降给我们什么启示? 3.请结合本案例分析价值规律的基本作用。 案例4 高价名画背后的秘密

1、名画的价格是由它的稀缺性决定的吗? 2、如何正确理解艺术品的收藏价值? 3、你认为珠宝的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 案例5 皮尔发财梦的破灭

1、皮尔的发财梦为什么最终破灭?善于经营的资本家皮尔为什么变成了“不幸的皮尔”?

2、“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就不是资本了,就像黄金本身并不是货币,砂糖并不是砂

糖的价格一样”,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及对资本本质的认识。 答案:

1、不能简单地把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同于资本。资本不是物, 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上产生的、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体现在某种物品或劳动力上,并赋予该物品或劳动力独特的社会性质。皮尔先生拥有的生产资料和工人在英国是他的资本的表现形式,为他所服务,可是到了澳大利亚的斯旺河,他原有的生产资料却没有了用武之地,原有的工人也跑得不知去向,更不要说继续给他带来剩余价值。究其原因在于,他忘了把英国的生产关系输出到斯旺河去。

2、资本是一种运动 3、资本

在这个案

5万镑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

从英国带到斯旺河去

。并同时带去了工人阶级的3 000名男工、

但是生产资料仅

1、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须通过流动才能达到目的。而且流动速度越快表明对

资本的本性要求充分自由、高速流动。皮尔的这些资产没有流动性。也就不可能为之创造巨额财富。因而就皮尔的发财梦也就不可能实现。

2、作为一种生产关系的资本,总是体现在物品上,通过一定的物表现出来,这种情况使人容易产生一种错觉,似乎这些物品本身天然就是资本。因而历史上和当代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者把资本说成是同生产工具一起出现的、超越历史的范畴,否认资本是特定历史 条件下的产物,从而将资本主义解释成为一种永恒的社会制度。马克思深刻地批判了这种谬论,指出:“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所以“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它体现在一个物上, 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有的社会性质。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如货币、机器、厂房、原料、商

品等,但 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生产关系,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资本家与雇佣工 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案例6 狼一般地贪求剩余劳动

1.根据上面材料分析资本家是如何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 2.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还有哪些?

1、贪婪的资本家为了增加生产,通过啃工人的吃饭时间、雇佣童工以及雇佣工人从事危险工种牟取利益等手段,残忍的剥削工人阶级。资本家经常“零敲碎打地偷窃”工人 吃饭时间和休息时间,或延长工人的工作日,迫使工人更加紧张地劳动,在有限的劳动日里消耗更多的体力和脑力。工人不但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也极其恶劣,其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摧残。资本像狼一般地无限度地盲目追逐剩余劳动,不仅突破了工作日的道德极限,而且突破了工作日的纯粹身体的极限。它侵占人体成长、发育和维持健康所需要的时间,它掠夺工人呼吸新鲜空气和接触阳光所需要的时间,它克扣吃饭时间,因此对待工人就像对待单纯的生产资料那样.给他饭哆.就如同给锅炉加煤、给机器上油一样。资本是不

管劳动力的寿命长短的,它唯一关心的是在一个工作日内最大限度地使用劳动力,它靠缩短劳动力的寿命来达到这一目的。 2、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即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的方法。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工人阶级的强大压力下,资本主义国家被迫实行8小时工作日,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方法也由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转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案例7 生产流水线和5美元工作日

1、你认为福特公司为什么采用流水线制和5美元工作日的制度?

2、福特公司的流水线制和5美元工作日的制度对福特公司和工人造成了什么影响?

3、请结合本案例,分析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 提高剩余价值率的第一个方法就是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这种方法成为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不断的增加劳动时间或者加强劳动强度会引起工人的强烈反对并且受到生理和工作日长度的限制,这中方法主要是自由竞争阶段资本主义生产所采取的方法。另一种方法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即在总劳动时间(工作日)不变甚至减少的情况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

剩余价值的方法。关键是如何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呢?大家知道必要劳动时间是劳动力的价值。而劳动力价值是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而生活资料的价值是跟生产生活资料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关系,这也就意味着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提高生活资料生产(当然也包括生产生活资料的生产资料的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

案例8 “流程再造”的神奇

1,“石头怎样才能在说上漂浮起来”,他的回答竟然是“速度”。

“《孙子兵法》上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速度决定了石头能否漂起来。网络时代,速度同样决定了企业能否越上新的高峰!”请你结合海尔流程再造的基本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2请联系本案例,试分析流程再造为什么能加快企业的资本周转速度

3你认为流程再造对其他企业有哪些借鉴意义

案例9 泡沫沫破引发经济衰退——重温1929年美国股灾

1、请根据案例内容,总结概括1929年世界大萧条给世界经济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2、你认为1929年世界大萧条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

1、1929年经济危机危害程度之深,持续时间之久,影响范围之广,政治干预之多,在当代史中绝无仅有。寻求对股市崩溃和大萧条原因的理解,直到现在还是西方学界、业界和政界辩论的焦点。围绕大萧条成因的解释,形成了今天流派众多的宏观经济学理论。 争论的焦点包括政府不适当的财政货币政策、技术冲击、投机盛行、社会分配不公、道德沦丧等等。人们不禁要问,难道20年代的美国社会就没有认识到即将来临的大灾难吗?30年代的美国社会经济的特征之一是进行大量标准化生产,这种追求效率的方式的直接结果是快速增加产量,但对产品的需求却不如生产那样增长的快

速,消费的成长赶不上供应的成长。因此连续不断地增加投资,势必无法避免萧条的到来。可见,经济危机以至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是这种过剩并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和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是过剩的。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也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这就要求各个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同、步调一致,进而形成社会化大生产。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少数垄断资本家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他们为追求利润,不断地扩大再生产,这就势必打破平衡,引发恶性竞争,激化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进而导致经济危机。

第五章 案例1 火药托拉斯的霸气

1.杜邦公司早期经营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杜邦公司向6家主要的火药公司发出邀请信函的用意何在?其

邀请为什么立刻得到了这些公司的积极响应?

3.请结合案例,试分析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必然性及垄断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分析 12 2

、杜邦公司向六家主要的火药公司发出邀请信函的用意何在?其邀请为什么立刻得到 了这些公司的积极响应? 3

、请结合案例,试分析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必然性及垄断的本质。 答案: 1

、早期的杜邦公司,通过其政治关系,依靠其独特的管理模式——终身雇佣制

和封闭式家长统治的管理方式,研发新技术,实行血汗工资制榨取剩余价值,并抓住几次

战争的机遇,在竞争中逐渐使火药的生产和资本集中到自己手中, 1824

年,杜邦家族便迈

进了美国著名的大财阀的行列,到 1832

年即杜邦火药公司开办 30

年之际,该公司已经具 备了年产 808

万吨火药的生产能力。到美国内战结束时,杜邦公司在美国火药业中的地位 已经首屈一指。 2

、由于战争对火药的需求猛增,而杜邦公司的供应并不能满足全部需求,这就为其他

火药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为了避免大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和两败俱伤,并操纵和控并

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以获得高额垄断利润,杜邦公司发起了结束几个竞争、

共同稳定市场的特别会议,成立了“美国火药同业公会” ,亦称火药托拉斯。表面看来,火

药托拉斯不过是东部几家大公司瓜分市场的组织,但实际上,由于杜邦公司在美国火药业

中的重要领导地位及在这个托拉斯中所占据的重要领导位置, 使得火药托拉斯成为亨利· 杜

邦及杜邦公司兼其他公司、扩展自己实力的一个重要工具。到 1889

年,美国 92 . 5 ﹪的火

药生产已垄断在杜邦公司控制的这个火药托拉斯。

案例2 “如果他们打喷嚏,美国绝对会感冒”

:1、美国的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是怎样形成的?

2、战后金融资本出现了哪些新特征? 3、金融寡头是如何实现其统治的?

1、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产业革命引发的工业生产技术的巨大发展,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在美国迅速地发展,促进了美国垄断的形成。经济危机的连续爆发和信 用的发展则加速了垄断的进程。在工业生产迅速集中的过程中,银行资本也更为集中并走向垄断。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通过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等方式相互融合,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垄断资本一一金融资本,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上,产生了金融寡头

2、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财团获得惊人的发展,由此产生的垄断达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战后美国垄断财团呈现出经营多样化、财团之间渗透化、财团资本国际化等新的特征,财团的垄断势力随着各财团的经济实力迅速膨胀而曰益加强。

3、掌握各大财团的金融寡头不仅操纵着国民经济命脉,而且还通过直接出马或派送代理人到政府或议会的方式掌握政权。金融寡头还通过建立政策咨询

机构等方式对政府的政策施加影响,通过掌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科学教育、文化体育等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来左右国家的外交及社会生活。总之,美国财团是美国社会的实际统治者

案例3 美国科研背后的“政府之手”

1.自二战以来,美国科技水平稳执世界之牛耳,你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美国政府对科技的干预是否违背了其奉行的市场经济理念? 3.请结合本案例,分析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

案例4 谁摘走了尤科斯王冠上的明珠

1尤科斯王冠上的明珠最终被国有石油公司获取,这一事件说明了什么问题?

2俄罗斯为什么要对石油公司实行国有化?对俄罗斯经济发展会带来哪些影响?

3俄罗斯石油公司的国有化对我国的国民经济战略调整提供了哪些宝贵经验?

案例5 观美国宏观经济调节

1.你认为美国的宏观经济调节是否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

2.宏观经济调节的主要政策是什么?

3.结合案例内容,分析美国宏观经济调节采用了什么政策?为什么要采用这些政策?

案例6 1+1>2

1.减排温室转大钱,你认为其中的奥秘是什么? 2.西飞集团和波音集团的合作说明了什么?

3.请联系案例,试分析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案例7 谁为经济全球化买单?

1.自20世纪60年代起,各国经济学家们及深受游资冲击之苦的国家都曾努力加强资本管制,但总体而言,这些探索和努力收效并不明显。为什么?

2.欧盟经济一体化进程,说明了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什么影响?

3.世界各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大都获得了实际的经济利益,但为什么世界贫富差急剧扩大?

案例8 丰田生产方式

1.你了解丰田生产方式吗?你认为丰田生产方式的运用给资本主义生产带来了哪些新变化?

2.丰田生产方式是否消除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3.丰田生产方式给我们什么启示?

案例9 二战后的五次经济危机

1、比较分析二战前后发生的经济危机,你认为二战后经济危及形态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

2、二战后经济危机新特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请结合案例,试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 案例10 近年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罢工一览

案例11 一外国学者眼中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