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五套中考模拟试卷)人教版名校学校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下载本文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学习目标】

1、认识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2、理解“一超多强”局面,世界政治形势向多极化发展;3、“冷战”结束后,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利用“北约”,随意干涉他国事务。如科索沃战争。 【重点难点】

重点: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多极化趋势,对科索沃战争的正确认识。 难点: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原因以及如何评价“人道主义干涉”这一借口。 【自主探究】

1、阅读第一个标题:“一超多强”,完成下列问题:

(1)趋势: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结束,暂时形成了“___________”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__________方向发展。 (2)“一超多强”的表现:美国为称霸世界,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利用________军事集团,随意干涉他国事务。________、日本、_______和_________等国家和国家联盟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3)启示:①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②各国应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2、阅读第二个标题:“科索沃战争”,完成下列问题:

(1)原因:①冷战后,______冲突、_______矛盾、_______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②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 (2)科索沃战争概况:

①______年3~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__________境内进行轰炸。 ②1999年5月8日,_________驻南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袭击。 (3)影响:

①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_____________趋势的挑战,是美国霸权主义的表现,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②_________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③科索沃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 【合作探究】

探究一: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而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一战与二战后各形成什么样的格局?当今的世界格局发展趋势如何?有什么特点?

探究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尝试列举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

探究三:美国为首的北约真的是为了维护人权和正义而对南联盟发动战争的吗?如何正确认识科索沃战争?

【当堂达标】

一、基础过关:《自主学习指导课程》“精思巧选”选择题。 二、能力挑战: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两极格局的瓦解 B.军事力量出现多极化 C.各国之间联系日益加强 D.经济格局出现多极化 【中考在平时】 材料一

材料二:下面是当今常见于各种媒体对几种伙伴关系的基本表述: 中俄:面向21世纪的平等

与互信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中美: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日俄:创造性合作伙伴关系。 美日:全球性合作伙伴关系。 中日:和平与发展合作伙伴关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5和图6所示事件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一中图7、图8反映的历史现象,指出影响当今世界“和谐”发展的因素。

(3)材料二说明了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什么?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几种伙伴关系出现的原因。

(4)请你为“建设和谐世界”提出两点建议。

【快乐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比一比,看谁记得又多又准。

一、选择题

1.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Ⅱ·时节》有一组唯美的镜头:禾苗在春雨中茁壮成长,夏日里稻花香四溢,秋收时饱满的稻穗“笑”弯了腰。此情此景,最早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早期人类的劳作中( ) A.半坡人 B.北京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原始农耕生活的知识,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而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最早种植粟,北京人和元谋人不会农耕,故答案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生活

2.2018年1月31日,TFBOYS成员王源出席纽约联合国青年论坛,关注优质教育和教育公平。下列思想家观点中有体现“教育公平”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子

【答案】B 【解析】A项老子的主张是“顺应自然,无为而治”;B项孔子在教育方面主张兴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故B项符合题意; C项孟子主张“仁政”治国,轻徭薄赋;D项韩非子主张实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3.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错误的是 A B C D 史实 宋应星著《天工开物》 火药火器的传播 司马迁著《史记》 孔子创立儒家学说 推论 被誉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对欧洲作战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推动欧洲社会的变革 开创了编年体通史编写体例 在汉武帝统治时期,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影响深远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A项《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所以A项搭配正确;B项火药的传播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所以B项搭配正确;C项《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所以C项错误;D项汉武帝时期采用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促使,将孔子创立儒家学确立为正统思想,影响深远,D项搭配正确。C项搭配错误,故选C。

4.(题文)2018年1月3日,在淮安市洪泽区第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选举产生首届监察委员会,并

顺利挂牌,这标志着江苏省首家监察委正式挂牌成立。回顾历史,秦统一后,秦始皇设置的用以监察百官的职位是

A.御史大夫 B.丞相 C.太尉 D.郡守 【答案】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的是三公九卿制,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的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掌管全国军务。郡守是地方行政长官。故选A。

5.候杨方《盛世启示录》中记述:“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航行于松花江,巡视至吉林乌喇(今吉林省吉林市)……此次行程非常艰难……冬雪之时,沙结冰坚;夏雨,泥深淤阻……”康熙帝此次行程的任务是( )

A.抵御沙俄入侵 B.收复台湾

C.平定少数民族叛乱 D.册封少数民族宗教领袖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康熙帝航行于松花江,巡视至吉林乌喇(今吉林省吉林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康熙帝航行于松花江,目的是抵御沙俄入侵,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收复台湾是郑成功,选项C平定少数民族叛乱是乾隆皇帝;选项D册封少数民族宗教领袖,与材料内容不相干,选项BCD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6.2017年暑假,电影《建军大业》隆重上映,剧中毛泽东说“我们如果想继续革命的话,就必须创造一支有革命信仰的军队”。中国共产党“创造一支有革命信仰的军队”是从哪里开始的 A.上海 B.广州 C.武昌 D.南昌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因此中国共产党“创造一支有革命信仰的军队”是从南昌开始的。所以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7.根据下列信息,荣誉军人刘琰可能伤于哪次战役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七七事变 D.九一八事变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选项“民国27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改用民国纪年,1912年称为民国元年。依次推算“民国27年”是公元1938年。A项百团大战的时间是1940年;B项台儿庄战役的时间是1938年;C项七七事变的时间是1937年;D项九一八事变的时间是1931年;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