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1)
1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
断句答案: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
翻译答案:臧和谷,两个人一起去放羊,都把羊全丢了。问臧干什么事情去了,说是拿着竹简在读书;问谷干什么事情去了,说是在和别人掷骰子游戏。他们两个人干的事情不相同,但在丢失羊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
题旨:一个在用功读书,一个在聚众赌博,二者好坏不同,但是同样疏忽了放羊的根本职责,所以造成的后果也就相同。许多事情,尽管原因各异,但是带来的后果往往是一样的。
2昔者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黂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隞室绵纩狐貉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
断句答案:昔者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黂,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隞室,绵纩狐貉。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
翻译答案:从前有个宋国的农夫,常常披着破麻烂絮,勉强熬过冬天。等到春天就走到村东去干活,独自晒太阳。从来没有想过世界上还有什么高楼大厦、丝絮毛皮。回头向他妻子说:“背晒太阳的温暖,没有人知道的。把它奉献给咱们的君王,将会得到重赏!”
题旨: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应该力戒这种主观片面的局限性。
3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三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茅朝四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断句答案: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 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三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茅,朝四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翻译答案:宋国有一个猴翁,(他)喜爱猕猴,所养的猕猴(多得)成了群,(他)能理解猕猴的意思,猕猴也懂得他的心意。(他甚至)节省家人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食欲,不久
也还是不够。 准备限制它们的食量,恐怕猕猴们不听从自己的,先骗它们说:“给你们的橡子,早晨三个晚上四个,够吗?”所有的猕猴都跳起来发怒。然后他又说:“给你们的橡子,早晨四个晚上三个,够吗?”所有猕猴都趴下了表示开心。
题旨:事物顺序的变化有时候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宋人有游于道得人遗契者归而藏之密数起齿告邻人曰吾可待矣
断句答案:宋人有游于道,得人遗契者,归而藏之,密数起齿,告邻人曰:“吾可待矣”。
翻译答案:宋国有个人在路上行走时捡到了一个别人遗失的契据,拿回家收藏了起来,秘密地数了数那契据上的齿。告诉邻居说:“我发财的日子就要来到了。”
题旨:凭着废契约休想发财,没有一点一滴的艰苦努力,也休想指望有侥幸成功的可能。
5、宋之鄙人得璞玉而献之子罕子罕不受鄙人曰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为细人用子罕曰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玉为宝
断句答案:宋之鄙人得璞玉而献之子罕,子罕不受,鄙人曰:“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为细人用。”子罕曰:“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玉为宝。”
翻译答案:宋国乡野有人得到一块未经雕琢的浑玉,把它献给子罕,子罕不接受。乡野之人说:这是宝物,宜给君子做器具,不宜被小人用。子罕说:“你把玉当作宝物,我把不接受你这块玉当作宝物。”
题旨:由于人们的修养、知识、境界的不同,同一件事情,可以产生多种不同的、甚至根本相反的看法。
6、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断句答案: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翻译答案:庞恭就要陪同太子在邯郸作为人质,(庞恭)对魏王说:“如果现在有人对您说,闹市上有一只猛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那我不信。”庞恭又问:“如果有两个人说有虎呢?”魏王回答道:“我还不信。”庞恭接着又问:“如果三个人都说闹市上有虎,您相信吗?”魏王道:“大家都这么说,那我就相信了。”庞恭说:“闹市上没有老虎,这本来是显而易见的事情。然而,因为三个人都说有虎 ,似乎就真的有了猛虎。现在,我要离您远去,邯郸离魏国要比这里到街市远得多。说我坏话的也一定会超过三人,请大王仔细考察。”庞恭从邯郸回国以后,便不再召见他了。
题旨: 谎言重复千遍,就会当成真理,要调查研究,防止上当受骗。
7、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犁鉏曰假人于越而救溺子越人虽善游子必不生矣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今晋与荆虽强而齐近鲁患其不救乎 断句答案: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犁鉏曰:\假人于越而救溺子,越人虽善游,子必不生矣。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今晋与荆虽强,而齐近,鲁患其不救乎!\
翻译答案:鲁穆公让自己的儿子们有的去晋国做官,有的去楚国做官。犁鉏说:“从越国借人来救溺水的孩子,越国人虽然善于游泳,但孩子一定救活不了。失火而从海里取水来救,海水虽然很多,但火一定扑不灭了,因为远水救不了近火。现在晋国和楚国虽然强大,但齐国离鲁国近,如果受到齐国攻击,鲁国的祸患恐怕难救了!”
题旨:离开一定的条件,地点和时间,我们就弄不清楚一件事情究竟是好是坏,是正确还是错误。
8、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断句答案: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翻译答案:古时曾子曾住在费地,费地有一个与曾子同名同族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子的母亲说:“曾参杀人了。”曾子的母亲说:“我的儿子不会杀人。,她仍然照样织布。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个人来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仍然织布。又过了一会,又有人来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害怕了,扔掉梭子,翻过垣墙逃跑了。
题旨: 这则寓言告诫人们,应该根据确切的事实材料,用分析的眼光看问题,而不要轻易地去相信一些流言。
9、宋人有取道者其马不进倒而投之溪水又复取道其马不进又倒而投之溪水如此者三虽造父之所以威马不过此矣不得造父之道而徒得其威无益于御
断句答案:宋人有取道者,其马不进,倒而投之溪水。又复取道,其马不进,又倒而投之溪水。如此者三。虽造父之所以威马,不过此矣。不得造父之道,而徒得其威,无益于御。
翻译答案:宋国有一个赶路的人,他的马不肯前进,(他)就杀死(一匹马),并把尸体投入溪水。接着(他)又继续赶路,他的马还是不肯前进,他又杀死一匹马,并把尸体投到溪水里去。像这样的情况发生了三次,即使是造父用来对马树立威严的办法,也不过如此了。没有掌握造父驭马的方法,而只是学到了造父的威严,这对于驾驭马是没有益处的。
题旨:什么事情只学别人的表象,而不学别人的实质,是不能学到真正有益的东西的。
10、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断句答案: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