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兴趣之火- 盐城市教育学会 首页 下载本文

点燃兴趣之火

——让有效的练习激发学习的兴趣

课题名称:打造优质高效练习,促进学生快乐学习 课题级别(国家、省、市、县级):市级 课题负责人类别(主持或参与):主持人 课题成果作者:杜红波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响水县双语实验学校

内容提要:练习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起着形成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作用。只有有效、高效的练习,才能达到理想的练习效果,真正做到减负,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练习中我们应该让学生数学地思考,使学生巩固掌握知识,不断提高数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数学知识扎根于每位学生的心田深处。

关键词: 有趣 多样 分层 运用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新课程改革一直呼吁和倡导的。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不是不布置作业?如果不布置作业如何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学数学不做题如入宝山而空手归”。即使在今天新课标全面展开的新形势下,仍有必要做一定的练习,关键就在于有效性。然而,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练习,利用数学练习来发展学生却关注的并不多。特别是随着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急剧增加,高质量完成作业的人是寥寥无几,更有甚者是几乎不完成作业。在数学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的成效有很大的关联。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关注学生做练习的有效性,这不仅是从“教”的角度来设计好的练习内容,还应从“学”的角度来安排好的练习方式,只有有效、高效的练习,才能达到理想的练习效果,真正做到“减负提质”。 那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设计怎样做的数学练习,才能在短时间

- 1 -

内达到更好的效果!下面我结合自己在这方面的探索,试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化“枯燥”为“有趣”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练习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的数学练习,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促进其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

例如,学习完整数混合运算后,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玩扑克牌“算24”的游戏练习,比一比,谁算的又快又好。这样的作业布置,学生既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又能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再如学习完“人民币的认识”后,设计“小小超市”的情境活动,展示琳琅满目的商品,让学生用自己准备的人民币自主购物,算一算“1元钱可以买什么?”“10元钱可以买什么?”“你最喜欢买什么?”“共要花多少钱?”??这样,将枯燥的“人民币的认识”改为富有情境式的练习,学生倍感数学作业的有趣,而且真正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连,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进而喜爱上了数学作业。

二、变“单一”为“多样”

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巩固所学,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不管习题的形式怎样变化,练习的目的始终是不变的。形式多样的练习形式有助于引起学生的练习兴趣,有助于保持学生练习的热情,有助于提高学生练习的效果。

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我是这样设计练

习的: 1、填一填

(1)长方形的面积= ;正方形的面积=

(2)一个长方形的水池,长8米,宽6米,这个水池的占地面积是( )。 (3)一块边长是70米的正方形的草坪,它的周长是( ),面积是( )。 2、判一判

(1)女儿送我一幅面积是8米的长方形图画。( )

- 2 -

(2)边长为4分米的一幅画,它的面积和周长相等。( ) (3)用8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 (4)用10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它们的面积都是10平方分米。( )

(5)用12米长的铁丝围成的正方形,要比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小。( ) 3、画一画

请在小方格里面画出两个形状不同,但面积都是1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每一个小格代表1平方厘米) 4、算一算

(1)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学校操场长70米,宽50米,如果做操时每个同学占地3平方米,这操场可以站多少个同学?

(3)花园里有一个正方形的荷花池。它的周长是64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这组练习题的设计,既有填空题也有判断题,有操作题也有应用题,形式多样,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能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多样的题型练起来会使学生觉得兴趣盎然,会使练习效果更加明显。

三、由“统一”走向“分层”

作为一线的小学数作学教师,可能都有一个共同的烦恼:那就是学生写作业的速度差别太大了。这究其原因,可能是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的差异。同样的作业,有的同学5分钟就完成了,有的同学一节课都完成不了,有的同学已经写完了,有的同学才刚刚开始。而这样的结果是课堂纪律不好维持,写完了的同学没事干,小孩子的天性好动,不可能老老实实坐着,而没写完的同学看见别的同学在玩,也根本无法再专心写作业了。久而久之,不但课堂纪律松散,也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良好班风的形成。

针对这种情况,我根据我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作业情况将我班的学生分成三队:挑战自我队(学优生)、勇攀高峰队(中等生)、天天向上队(学困生)。

- 3 -

每次布置课堂作业时,都出一些基础题,一些提高题,一些拓展题。举例来说,如果我出4题,那么2题基础题,1题提高题,1题拓展题,挑战自我队4题都必须做,勇攀高峰队至少选做3题,天天向上队至少选做2题。这样做作业,既让所有的学生达到了最低的课标要求,又因材施教,避免了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如果勇攀高峰队和天天向上队的同学能够多做,我也会给予及时的表扬,如果连续一个星期多做,就可以晋级,晋级的同学发一本盖章的本子作为奖励。这种办法实行以后,课堂纪律明显好转,优生不是过分轻松,而学困生也不觉得特累,而且还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由“模仿”变为“应用”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能直接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灵活合理地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对练习进行生活化设计,从而在实践中产生新问题,诱发他们主动参与与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比例尺之后,让学生在学校与家之间走走看看,通过步测的方法,确定不同区间的距离,然后运用比例尺的知识,绘制出学校与家之间的简易地图。再如,学习了比例知识后,让学生通过研究竹竿与影子之间的关系,会去测量学校楼房、旗杆的高度。这样的应用性作业训练,有利于让学生走出模仿书本的死知识,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乐趣。 “处处是创造之处,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作为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把素质教育的思想寓于作业之中,一切从学生出发,将科学、精练、有趣的作业贯穿于每一天,变“枯燥”的作业为“生动有趣”,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使他们爱上做作业,并且能快乐、自觉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并在完成好作业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将作业成为他们思考、创作的乐园!

参考资料: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小学教学设计》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