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第一章、第二章(2) 下载本文

课 题 第一章 哲学的内涵、对象和性质 需4课时 教 学 目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哲学的内涵、对象和性质,懂得揭示哲的 要 求 学涵义的困难、哲学的含义 多样性以及哲学学科的基本性质。 教 学 揭示哲学涵义的困难,哲学对象 重 点 教 学 哲学对象的反思性、建构性。 难 点 教案编写日期 13年3月2日 提示与补充 教 学 内 容 与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一、 什么是哲学 (一)揭示哲学内涵的困难; (二)几种常见的揭示哲学涵义的做法 二、哲学的对象 (一)概述哲学对象的特点 (二)对象之一:宇宙万物的本原; (三)对象之二:自然、社会、人的性质、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对象之三: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三、哲学的性质 (一)超验性; (二)整体性; (三)统摄性。 四、作业 1、浅谈哲学与智慧? 2、如何理解哲学的特征? 青 岛 滨 海 学 院 教 师 教 案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第一章 哲学的内涵、对象和性质 一、什么是哲学 (一)揭示哲学内涵的困难 哲学的对象是至少具有超验性、高度抽象性的一面,对于这种性质人 们不能直接感觉到它,也不能用颜色、体积、温度、导电性等感觉经验的 术语来描述它。这是造成揭示哲学内涵的困难的重要原因。 哲学家们建立了形形色色的思想模式以求理解、接近和把握哲学研究 对象。这些思想模型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主观性与猜测性,从而也就具有个性与多样性。不同的哲学家对于哲学涵义的界说是不同的、多样的,没有 也不可能给出一个统一的哲学定义。这是造成揭示哲学内涵困难的另一重 要原因。 (二)几种常见的哲学涵义 初学哲学者,总是先想知道哲学是什么,并以此为学习的抓手,建立 有关哲学知识的框架,这也是正常的心理。所以,在展开哲学有关理论之 前,先简单、概要地界说哲学的较为常见的涵义也不失为一种渐进式的方 法。 常见的揭示哲学涵义的做法有如下几种。 1、 从哲学所涉及对象的视角揭示哲学的涵义。 从哲学所涉及对象的视角揭示哲学的涵义,可以对哲学作如下界说: 哲学是探讨世界的根本原因、世界的本原的学说; 哲学是关于共性与个性、实体与属性、有限与无限、自由与必然等世界基本关系的理论; 哲学是关于人的存在与外部世界存在关系的学说; 哲学是关于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的学说; 哲学说关于自然、社会、人、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等等。 2、从哲学所讨论内容的视角揭示哲学的涵义。 从哲学内容的视角揭示哲学的涵义,可以把哲学解说为: 哲学是关于本体论、形而上学的理论; 是关于实践论、认识论、价值论的理论; 是关于感觉、意志的形而上学理论 是关于生态的形而上学理论; 是关于人的形而上学的的理论 2

青 岛 滨 海 学 院 教 师 教 案

是范畴理论; 是方法论; 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等等。 3、从学科性质、社会功能的视角揭示哲学的涵义 亚里士多德说,不同的科学研究的是特殊的存在、特殊的“有”, 而哲学则研究存在本身、有本身。哲学研究是指向世界的本质、根本与整体的。 各种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分科研究的学问”,各自截取自然、社会的某一特定领域、某一部特定部分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哲学弥补了科学的这种不足。哲学是从整体上、从根本原则上把握世界的学问。正式在这个意义上,哲学也称成为“科学的科学”,或“科 学之王”。 4、从字面含义的视角揭示哲学的涵义 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文“φιλoδoφια”,其词义为“爱智慧”。我国近代翻译家严复将“φιλoδoφια” 直译为“爱智学”。但这种译名并未得到普遍使用。首先将“φιλ oδoφια”译为汉字“哲学”的是日本学者西周,后经中国学者认可。 智慧的涵义远比聪明丰富。人们常说“聪明反被聪明误” 。《红楼梦》中也有“机构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智慧的含义中固然有认识论③ 和逻辑的内容,如“知者不惑”、“好学者近乎知”,但同时其中也含有 伦理学的意义。智慧也指不为眼前的、浅薄的和个人的利益所迷惑,而追求长远的、根本的和民族的、国家的利益的精神状态和精神活动。智慧也同人的志向和胸怀密切相关。远大的志向,宽广的胸怀是获得智慧 的重要条件。 5、从表现形式揭示哲学的涵义 是社会思潮。 6、哲学史与哲学 所以哲学既是理论体系,又是理想、信念体系;既是思想活动,又按照传统哲学的说法,哲学以世界整体存在的为对象,那么哲学本身也是个整体。但是,现实中的各种哲学其内容是有限的,形态具体的, 各种哲学的总和才能表现世界的整体。哲学最终任务完成在于世世代代 哲人的探讨,每一具体哲学都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环节。每一具体哲

学的贡献、意义和缺陷只有在哲学史的长河中才能显示出来,在这意义上可以说,哲学就是哲学史。

3

青 岛 滨 海 学 院 教 师 教 案

(一)哲学对象分类 1、直观对象与反思对象 2、客观自在的对象与主观重构的对象 3、元对象与复合对象 (二)哲学对象、哲学任务与哲学问题 一般说来,哲学对象具有整体性。 对哲学对象进行有目的细化思考与研究就形成哲学任务。 当我们的预想与对象或对象的某一方面的属性不一致时,就产生出 问题。波普尔说,科学始于问题,其实哲学也不例外,哲学思考与研究 也有始于问题的一面。深刻的哲学问题往往是反思的结果,是构成哲学 对象的重要成分。 (三)哲学主要对象 1、对象之一:宇宙万物的本原 把本原作为对象,确立了哲学这种把握世界方式的特殊属性,体现 了哲学的特有的视角与方法。 2、对象之二:自然、社会、人的各自的性质、整体图景以及三者 之间的关系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哲学以有、存在本身为研究对象,那就必 须分别讨论自然界的存在、社会的存在与人的存在。 1)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总体图景。 2)社会的存在及其图景。 3)人的存在。把人的存在作为对象是近代以来哲学的任务,但其 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例如古希腊智者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 重申的“认识你自己”等。 4)人、社会、自然的基本关系。 3、对象之三: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主、客体关系是人与外部世界亦即与自然、社会关系的具体化。在 此关系中,人是主体,自然与社会是客体。主体是活动、行为的发出者, 客体是活动、行为的对象;主体是主动的一方,客体是被动的一方。哲 学探讨主客体关系包括以下问题:主客体成立的前提、条件,两者的性 质、结构、特征,两者相互作用的形式、中介等。从哲学演变的历史来 看,哲学主要讨论主客体的认识、实践、价值、等关系。 4、对象之四:主客观之间的关系 这是主客体关系的细分,是主客体关系的一个方面。不同哲学对主 客观之间的关系的讨论其内容在数量上比较其他对象的内容占有更大的比例,是哲学本体论、认识论的对象。 二、哲学的对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