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和事故的处理试行办法 下载本文

(1)部分对象于接种一般死苗后6~24小时左右体温升高,一般 持续1~2天,很少超过3天(初种牛痘后7~10天,个别人注射麻疹 疫苗后5~7天),体温在37.1~37.5℃称弱反应,37.6~ 38.5℃称中反应,38.6℃以上称强反应。

(2)除体温上升外,部分人可能伴有头痛、头昏、恶寒、乏力和周 身不适等毒性自觉症状。个别人发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一 般在24~48小时内消失,很少有持续3天以上者。 处理原则:

(1)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应加强观察,必要时适当休息,多喝开水 ,注意保暖)。

(2)较重者可作对症治疗,如发热、头痛给予解热镇痛剂,恶心、 呕吐给予止吐剂,腹痛、腹泻给予止痛止泻药等。

(3)高烧不退或伴有其他并发症者,则应密切观察病情,并送医院 治疗。

2.加重反应:指被接种者某些生理或病理的原因(饮酒、剧烈运动 、过度劳累、经期等),或使用原因(用已冻结变性的制品、吸附制剂未 充分摇匀等),以及某些批号制品质量原因(吸附剂含量过多,菌、毒种 毒力过高、减毒不全等)以致造成反应的加重。 诊断依据:

(1)这一类反应只是全身或局部反应的加重,而无其他方面异常症 状的发生,在反应的性质上没有根本的改变。

(2)这一类反应仅发生在个别批号或同一批号在不同地点、不同时 间使用的制品和某些少数的预防制品中。

(3)这一类反应的发生人数较多,其反应率往往超过这些生物制品 的规定,有些甚至超过几倍。

(4)这一类型的反应,经过适当的处理,均可恢复正常。 处理原则:

一般采取对症处理(同一般反应)。 (二)异常反应:

1. 晕厥:指接种时因精神过度紧张或晕针所致的短暂性脑贫血。 诊断依据:

(1)头昏、眼花、心慌、面色苍白、继之神志丧失。血压正常或稍 低、脉细而弱。

(2)也可能由于精神紧张引起精神性休克反应,表现为面色苍白、 心慌、气急、胸闷、手足发凉、出冷汗、脉快或弱,甚至血压降低、神志 迟钝。

(3)数分钟内能自动恢复清醒,醒后如常或稍有疲乏和头昏。 (4)应与另一种精神紧张所引起的换气过度综合症相鉴别,这种病 人呼吸迫促或过度换气,手足紧张性抽搐、发麻或呈鸡爪样,烦躁不安。 女性多发。

(5)也应与各种癌症性发作相鉴别。这种病人表现多种多样,如四 肢痉挛、神智丧失、或抓胸掼足、狂躁不宁,或阵发性哭笑,或诉感觉丧 失等。在个别情况下尚可见有阵发性发作。往往有癔病发作史。 处理原则:

(1)使患者平卧,头部放低,保持安静,可饮热开水或热糖水,可 以自然恢复,亦可刺激人中或合谷促其苏醒。

(2)如血压降低,脉搏细弱,可给安钠加肌注,50%葡萄糖静注 。

2. 无菌性脓疡:指采用吸附剂生物制品作预防接种,可能因吸附 剂(氢氧化铝或磷酸铝)未被完全吸收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液化而造成无 菌性脓疡。 诊断依据:

(1)因制品中吸附剂含量过大,或注射部位不正确,注射过浅,剂 量过大,使用前未充分摇匀等接种史。

(2)注射24~48小时左右局部有较大红晕和浸润,并持续多天 。

(3)注射2~3星期后局部出现大小不等的硬结,局部肿胀疼痛, 可持续数周至数月。

(4)发生无菌性脓疡,轻者自针孔流出稀薄无菌脓液,重者引起溃 破,不愈。 处理原则:

(1)轻者用热毛巾热敷,促进吸收。

(2)未破溃前切忌切开排脓,可用消毒注射器抽去脓液。

(3)已破溃者则需切开排脓,必要时进行扩创,清除坏死组织及进 行外科处理。

(4)继发感染加用抗菌素等药物治疗。

3. 变态反应(过敏反应):一般分四型,预防接种过程中可以单 一型或混合型出现。常见有6种。

(1)血清病:指初次大量注射动物血清(或其他异种蛋白抗原)后 8~12天引起的心血管系统、关节、胃脏等过敏性综合症,属第三型变 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现改用精制品已大为减少。 诊断依据:

有异种血清(或其他异种蛋白抗原)注射史;注射后1~3周发病, 多见于8~12天(有血清注射史者可在几分钟、几小时或2、3天内发 病)。注射量大或静脉注射发病率高;临床以发热、皮疹(荨麻疹、红斑 或斑丘疹为多见),全身淋巴结肿大,部分病人面部、眼睑等处浮肿,少 数有喉头水肿及急性肾小球肾炎症状;有些病人起病3~4天后低烧(3 8℃左右),同时伴有乏力、头痛等全身症状及恶心、呕吐、腹痛等表现 ;约半数病人在皮疹发生后2~3天出现关节疼痛,严重者发生昏迷和偏 瘫等神经系统症状。实验检查,中性白细胞增多,血沉加快,个别有蛋白 尿、血尿。 处理原则:

① 加强观察,注意护理。 ② 用肾上腺素治疗。

③ 给予抗过敏药品及其他对症治疗。

④ 关节炎、肾脏或神经系统合并症较严重者,可考虑激素疗法。 (2)过敏性休克:

注射动物血清(或含动物血清制品),菌疫苗或类毒素制剂时在个别 人中发生的第Ⅰ型(速发型)变态反应。 诊断依据:

① 异种血清或其他生物制品注射史。

② 在预防接种后数分钟以至30分钟发生(长的可达1~2时)。 ③ 有呼吸道症状,包括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和肺部水肿而引起胸 闷、喘哮、心悸、喉头阻塞、呼吸困难等及循环衰竭症状,如怕冷、面色 苍白或发绀、心律慢、脉细或无,血压下降,体温下降、四肢厥冷等;严 重者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抽搐、昏迷、大小便失禁等;有些有皮肤过

敏症状,如局部或全身荨麻疹、水肿等;出现肠胃系统的过敏反应,如少 数人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④ 此外尚有面色潮红、头昏、眼花、口干、面部及四肢麻木,打嚏 、咳嗽和发热等症状。 ⑤ 血中IgE抗体增高。 处理原则:

① 使患者平卧,头部放低,保持安静,注意保暖。

② 立即皮下或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1000)0.5~1.0 毫升,必要时重复注射。

③ 血压下降可用去甲肾上腺素升压(加入葡萄糖盐水滴注)。 ④ 肌肉注射抗组织胺药物(如异丙嗪25~50毫克)。 ⑤ 如有喉头水肿阻碍呼吸应作气管切开。

⑥ 呼吸衰竭者用呼吸系统兴奋剂(如洛贝林、可拉明等)。 ⑦ 吸氧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3)过敏性皮疹:各种生物制品均可在少数人中发生各种类型的过 敏性皮疹,如荨麻疹、斑丘疹、出血性皮疹或紫癜等。 诊断依据:

① 近期内有预防接种史而又排除其他原因发生的皮疹者。 ② 荨麻疹最为多见,一般在接种后数小时以至数天内发生,严重者 融合成片,有奇痒,可能伴有面部、口唇或喉头水肿。

③ 类似麻疹、猩红热样皮疹,常见于预防接种后3~7天,可见于 耳后、面部、四肢或躯干,多寡不均。

④ 种痘后多形疹常见于种痘后2~5天(亦可长至二周),全身或 局部出疹,有丘疹、红斑、斑丘疹等,个别人夹有水疱,有时很大,可融 合成片,个别人可发生出血性皮疹,时久变为暗红或紫斑。

⑤ 种痘或接种某些生物制品7~10天左右于接种部位发生皮下瘀 斑(一般范围不大),个别人有皮下出血点(分布略广)。可能同时伴有 鼻衄,结膜充血,严重者有血尿、便血及其他出血症状。

⑥ 接种麻疹疫苗或口服脊灰疫苗后1~2星期发生麻疹样皮疹,一 般不多,散在于腹部、四肢、头面部较少见,多很快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