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题库记叙文阅读20篇 下载本文

记叙文阅读20

挚爱亲情(7)

1.肉包和香蕉 睿 雪

①肉包和香蕉的味道,曾经充斥在我童年中的某一段时 光。 ②12 岁那年,我生了一场大病,父母带着我四处求医。

在省城的一家大医院,病情终于得到确诊,医生建议给我做 手术。慌忙为我办理了住院手续后,母亲就离开了。这几个

月的奔波已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积蓄花去大半,母亲必须回去 为我筹集动手术的钱。

③病房里尽是惨白的颜色,我的心情愈加沉重。大部分 时间里,我喜欢静静地坐在病床上,望着窗外发呆。或许是 怕惹我心烦,守在我身边的父亲也总是小心翼翼地陪我一起 沉默。 ....

④只有每天清晨,才是父亲最活跃的时候。他总是早早 起床,冲出门去,买回 4 个肉包,当一天的饭菜。肉包是小 贩们提来叫卖的,数量有限,很多人抢买。我好奇父亲为什 么总要去买肉包,父亲抱怨说医院的饭菜味道太怪,他吃不 习惯。我的看法倒与他不同。医院的饭菜里有我从没吃过的 豆芽菜,还有一些叫不上名的肉制品,香甜可口。所以,每 到饭点,我吃饭配菜,父亲吃肉包,配一碗清汤。肉包的味 道很浓,经常惹来病房里其他人的小声抱怨,但父亲还是雷 打不动地买,雷打不动地吃。

⑤过了几天,母亲筹集的钱寄来了。当我被推进手术室 的时候,父亲只是紧紧地握住我的手,什么话也没说。但我 能感受得到,父亲是想鼓励我坚强、别害怕。年幼的我对手

术难免恐惧,但我努力对父亲挤出微笑,直到他的身影渐渐 离我而去。

1

⑥当我醒来的时候,已经回到病房。父亲趴在我的病床 旁睡着了。我刚试着动了下身子,父亲就一个激灵坐起来, 怜爱地摸摸我的头,问我想吃点什么。

⑦我很想对他说,我想吃李子、桃子或苹果。李子和桃 子是常见的水果,我怀念那种味道。而苹果是我很少能吃得

到的,一直对我充满诱惑力。但话到嘴边成了——“我想吃

香蕉”。我轻轻地对父亲说。我观察过,医院门口的水果摊 上,李子、桃子和苹果的标价都在每斤 3 元以上,唯一便宜 的就是香蕉,每斤 1.5 元。

⑧父亲很乐呵地跑了出去,不一会儿就提了一串儿香蕉 进来。虽然我并不爱吃香蕉,但为了帮父亲省点儿钱,此后

的 20 天里,只要父亲问我想吃什么,我都会回答“香蕉”。

⑨出院回家后,有一天,母亲要出门买东西,问我们想 吃点什么。没想到,我和父亲同时指着对方喊道:“只要不 给她(他)买香蕉(肉包)就行!”

⑩母亲一头雾水,而我和父亲只是相视一笑。是的,只 是笑,不必要说什么。原来,我和父亲都早已猜透了对方的

秘密——我岂会不知道,父亲啃肉包是为了让我能吃医院里 的好饭菜;父亲也早就明白,我要香蕉是故意为他省钱。

?肉包和香蕉,承载着我们这对清贫父女心有灵犀的默

契。很多时候,最深沉的爱,往往无须言明,埋于彼此的心 底,默默享受,便已足够。

(选自《人民周刊》2017 年第 19 期,有删改)

1.本文运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2 分) 倒叙;设置悬念,引出下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共 2

2

分。记叙顺序 1 分,作用 1 分) 【解析】此题考查记叙方法及其作用。文章开头段落回忆了 “童年中的某一段时光”,由此可知文章使用了倒叙顺序, 3

记叙了“我”十二岁那年生病时,父亲与“我”之间关于肉 包和香蕉的故事。倒叙具有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

作用,开头“肉包和香蕉的味道”紧扣标题“肉包和香蕉”“曾 经充斥在我童年中的某一段时光”引出下文叙述,且能激发 读者的阅读兴趣。

2.揣摩语句,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 分) (1)或许是怕惹我心烦,守在我身边的父亲也总是小心翼翼....

地陪我一起沉默。 (2)当我被推进手术室的时候,父亲只是紧紧地握住我的手, 什么话也没说。 .....(1)“小心翼翼”形象地刻画出父亲谨慎守护“我”的神态, 这一词语流露出父亲对“我”深深的爱。(2 分);

(2)运用动作描写,“紧紧地握住”生动地刻画出父亲鼓励 “我”坚强,传递给“我”力量的情形,突出了父亲对“我” 的爱。(2 分)

【解析】(1)题“小心翼翼”的本意是形容举动十分谨慎, 丝毫不敢疏忽。这里写父亲“小小翼翼”,是“怕惹我心烦”, 生动地刻画出父亲谨慎守护“我”的神态,也表现出父亲对 “我”深深的爱。

(2)题“紧紧地握住”是动作描写;根据下文中“但我能感 受得到,父亲是想鼓励我坚强、别害怕。”可知,父亲的这一

动作是想鼓励“我”坚强,细读全文,可知文章表现了父亲 与“我”的父女情深,因此,这一动作描写突出了父亲对“我” 深深的爱。

3.文中有多处地方相互照应。请找两处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 分) 示例一:“没想到,我和父亲同时指着对方喊道:‘只要不给 她(他)买香蕉(肉包)就行!’”照应“肉包和香蕉,承载

4

着我们这对清贫父女心有灵犀的默契”。 示例二:“每到饭点,我吃饭配菜,父亲吃肉包,配一碗清汤”

照应“父亲啃肉包是为了让我能吃医院里的好饭菜”。(共 4 分。每处 2 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难度不大,只要找出文中前后文有相同字词短 语的句子,或者是前因后果的句子即可。解答此题,像文中

提到的“心有灵犀”“同时指着对方喊道”“我吃饭配菜,父 亲吃肉包”“父亲啃肉包是为了让我能吃医院里的好饭菜”等 词语都暗示着这些语句之间存在着照应的关系。

4.“但我努力对父亲挤出微笑”,这个细节表现了“我”怎样 的心理?(2 分) 表现出年幼的“我”内心对手术充满恐惧,但又不想让父亲 担心的心理。(共 2 分)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此题考查学生对细节描写作用的理解。 然后联系此处细节出现的位置,结合前后文内容,来揣摩人

物的心理,通过阅读分析,抓住句子“父亲只是紧紧地握住 我的手,什么话也没说。但我能感受得到,父亲是想鼓励我

坚强、别害怕”可以体会父亲对我的担心,“年幼的我对手术 难免恐惧”可以看出我内心的恐惧,最后用恰当的语言合理 表述。 5.文章故事情节给你什么启示,请写出你的感想。(3 分)

文章揭示了父女之间相互的理解和爱,告诉人们最深沉的爱, 往往无须言明,埋于彼此的心底,默默享受,便已足够。(共 3 分。意思对即可)

2.父爱的速度 风之语

①那年我读高二,正是需要加速的时候,却因为成绩的 飞快下滑和老师的

5

忽视而自暴自弃。

6

②我无意中参与了一场群架,并不知道打架的目的是什 么,只知道发泄似的冲上去乱打。打到别人都逃走了,我站

在一个被打昏过去的男生面前竟挪不动腿,被路过的一位老

师当场捉住,扭送到校长室去。而校长,只瞥了一眼我劣迹 斑斑的违纪记录,便摆摆手说:“你回家去吧,以后不必再来 了。”

③我就这样神思恍惚地收拾了书包,被老师遣送回家。 走到门口的时候,看见父亲在院子里满头大汗地劈柴,我突

然想要逃掉,却被父亲抬头叫住了。我木然地将一张勒令退

学的通知递给他,他看了许久,才叹口气,说:“你先在家学 习,晚上跟我去校长家坐一坐。”

④平生从来没有求过人的父亲,将给我攒好的下学期的

所有费用,都提前支出来换成酒和茶叶,然后趁着夜色,带 我去校长家。

⑤这是父亲第一次给人送礼,他明显有些紧张。在一次 车祸中被撞瘸的右腿,使父亲走起路来愈加艰难。

⑥在昏暗的楼道里往上爬的时候,我跟在父亲身后,看 他虚胖的背影在栏杆上一一划过。偶尔我轻咳一声,会惊得

他微微一怔,随即小心翼翼地四下张望一番,确定没有人看 到,他才继续溜着墙根前行。

⑦终于敲开校长家门的时候,父亲已是一头大汗。校长

开门看到神情谦卑的父亲,先是一愣,随即瞥见低头缩在后 面的我,这才明白过来。勉强让我们进去后,校长并没有因

为父亲在就多么客气,他只是几句话,便将我重新回校的希

望灭绝了。但父亲却是一直微笑着,点头附和校长的每一句 话,又低声下气地反复说:“求你宽容一下,给孩子一个读书

7

的机会。”一旁的我,在缭绕的烟雾里听着,突然很想冲出去, 再不回头。

8

⑧但我还是跟父亲挨到了最后一分钟。起身要走的时候, 校长很坚决地让父亲把东西拿回去。父亲却在他转身去提东

西的那一瞬间,拉起我冲出门去,校长也动作迅速地紧跟出 来。

⑨黑漆漆的楼道里,父亲箭一般地将那些阻挡他的“荆 棘”统统地撞了开去。他那条微瘸的右腿,那一刻像是被注 入了一股非凡的力量,突然间无可匹敌。

⑩将校长甩得无影无踪的时候,父亲终于停住了脚,扶 着我的胳膊,弯腰大口大口地喘气。片刻后,他抬起头来,

无比自信又无比得意地笑道:“只要留下了东西,你回校读书 的事,肯定就有希望了。”而我,却在他的这句话里,转过身 去无声地哭了。

?果真像父亲说的,几天后,我便接到了回校读书的通

知。

?父亲送我回校的时候,并没有像母亲一样喋喋不休地

一路唠叨,而我也没有向父亲保证什么。但此后的我,却是

在心里,将那个晚上父亲奔跑的姿势牢牢地记下,且以同样 神奇的速度,紧咬了牙,一直跑到了高考结束。

?我的录取通知书,是校长帮我取的,同时交给我的还

有一年前父亲送给他的酒和茶叶。校长捶我一拳,说:“你小

子记住了,你能有今天,不是因为我给了你机会,而是你父 亲拖着残疾的右腿,拼命跑出来的。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父 亲,有那样让人叹服的速度……”

?原来父爱的速度,刻骨铭心记住了的,不只是我一个

人。

(选自《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17.10)

9

1.请从“我”的角度,概括出文章情节。(每空 8 个字)(2 分)

10

① 无 故 打 架 , 被 迫 退 学 → ②

→④再回校园,冲刺高考→⑤校长退礼,铭记真情

②渐生悔意,陪父送礼 ③反复哀求,陪父奔跑(共 2 分。 每空 1 分)

→ ③

【解析】解答此类题,首先,需要通读全文,明确文章的结 构;其次,依据①、④、⑤处给出的内容再结合文章内容明

确需要添加的部分,通过阅读全文,②处填写内容在第③④ 段,提炼筛选出的信息是我回家看见父亲在院子里满头大汗

地劈柴,心生悔意,父亲要我和他去校长家;③处填写内容

在第⑤—⑩段,提炼筛选的信息是我和父亲到校长家后,父 亲反复哀求,并留下礼物就跑出校长家。确定好筛选的信息

后,依照示例①、④、⑤的叙述格式,严格按照示例的填写

字数归纳筛选的信息(一定要用八个字概括),内容上与前后 给出的示例部分形成统一。

2.结合语境,分析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 分)

(1)走到门口的时候,看见父亲在院子里满头大汗地劈柴, 我突然想要逃掉,却被父亲抬头叫住了。 ..

(2)一旁的我,在缭绕的烟雾里听着,突然很想冲出去,再 ...不回头。

(1)写出了“我”看到父亲的劳累,联系自己打架被勒令退 学,无脸面对父亲的后悔心理。(共 2 分)

(2)写出“我”看到父亲为了我低声下气求情时内心的惭愧、 内疚心理。(共 2 分) 【解析】第(1)小题,“我就这样神思恍惚地收拾了书包,

被老师遣送回家”,但“看见父亲在院子里满头大汗地劈柴”, 这两相对照,我的不守纪律与父亲的劳累令我后悔,觉得对

不起父亲,所以想逃掉。第(2)小题,“但父亲却是一直微

11

笑着,点头附和校长的每一句话,又低声下气地反复说”,父

12

亲的言行都是为了我,看着这一切,内心自然无比的惭愧、 内疚,所以想“冲出去”。

3.赏析第⑨段画横线的句子,说说运用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 分) 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为了我 拼命快速逃离校长家时的情景,凸显了父亲强烈的爱子之情。 (共 2 分。修辞手法 1 分。分析 2 分)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找到答题范围是第⑨段的划线句, 然后细读这句话,抓住词语“箭一般”“荆棘”可知是比喻的

修辞手法,“箭一般”还用了夸张手法,最后结合词语“那一 刻像是被注入了一股非凡的力量,突然间无可匹敌”可以体 会父亲奔跑速度之快,进而可以体会出父亲的爱子之情。

4.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 分) 宽厚善良:“我”因打架被学校勒令退学,父亲没有责怪我,

而是主动陪我去找校长求情;爱子情深:为让“我”再回校 园,他小心翼翼、低声下气地去找校长送礼、说情。(共 4 分)

【解析】此题考查人物形象,抓住关键语句分析并概括。“他 看了许久,才叹口气,说:‘你先在家学习,晚上跟我去校长

家坐一坐。’”看出父亲的宽厚善良。“父亲却在他转身去提东 西的那一瞬间,拉起我冲出门去,校长也动作迅速地紧跟出

来”“但父亲却是一直微笑着,点头附和校长的每一句话,又 低声下气地反复说”,可见父亲强烈的爱子之情。

5.有人认为文章中写父亲送礼的情节会严重损害父亲的形象, 你同意这个看法吗?为什么?(3 分)

不同意这种看法,作为农民的父亲这样做,更能凸显父亲的 朴实、关爱儿子,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共 3 分。 观点 1 分,理由 2 分)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此题属于拓展性表达题,结合

13

文章看,作者意在用父亲送礼的情节来刻画父亲的朴实、关 爱儿子的人物形象,并且使文章更加具有真实性和感染力,

解答时,必须先阐明观点,再用自己的语言合理阐述自己的 理由。

3.父母也会撒娇

乔凯凯

①给母亲打电话,似乎感觉母亲的嗓音有些异样,一问 才知道母亲感冒了,而且有一段时间了。提早下班回去看母 亲,母亲半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走,我陪你去医院开点儿药。” 我伸手去拉母亲。母亲摇摇头说:“我不想吃药,你爸给我买 了药,太苦了。”“良药苦口嘛!不苦怎么能有效?”我拿起 一包药递给母亲。本来好好的母亲却似乎一下子眼泪汪汪了: “这药真的很苦,我不想吃。”

②吃个药怎么这么麻烦?有病不吃药能好吗?我有点急 了,年纪大了还不重视身体,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怎 么越老越像孩子了呢!想到“孩子”这两个字,正欲发火的 我突然愣住了,也在瞬间释然—— 。

③想到此,我在母亲身边坐下,笑着说:“吃了药才能好 呀,这样就有力气跳广场舞了,咱加把劲儿,争取夺得广场 舞皇后的称号,让我爸有点危机感。”看到母亲忍不住笑了起

来,我继续说:“来,我帮你倒杯水,赶快好起来给我做好吃

的,我最喜欢你做的饭菜了。”母亲点点头,接过药吃了下去。 我不知道那药是

不是真的很苦,我只看到母亲脸上露出了满

足幸福的笑容。

④有一次父亲做了一个小手术,出院后在家休养。想着 父亲已经痊愈,再加上我工作忙,直到半个多月后才来到父

母家。一见面,父亲就跟我说:“我的伤口还是疼。”我顿时

紧张起来,难道伤口发炎了?没愈合好?父亲掀起衣服给我

14

看他的伤口,伤口愈合得很好,连针眼都快看不见了。“恢复 得很好,没事。”放下心的我松了口气说。

⑤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又跟我说:“伤口有时还是会疼,

不会有什么事情吧?”父亲的话让我有点哭笑不得,伤口缝 合处只剩下一条浅浅的印痕了,能有什么事情呀。“我爸这是

怎么回事,没事老盼着自己有问题干嘛!”一转身,我悄悄对

着母亲抱怨。“越老越矫情,别理他。”母亲笑了笑说,“不过, 你爸说他很享受你紧张地帮他查看伤口时的样子。”

⑥母亲的话一下子提醒了我。父亲是多么坚强的一个人,

长这么大,我从来没见父亲喊过一次痛。记得有次父亲带我 和哥哥上山玩,哥哥因为调皮,差点从山坡上滚下去,父亲

及时拉住了哥哥,自己却扭伤了脚。等到家时,父亲的脚面

已经肿得很高了。我和哥哥都很内疚,父亲却说一点都不疼, 还笑着逗我们玩。而现在父亲却在我面前“示弱”,这不是另 一种撒娇吗?他是想得到女儿的关心和照顾呀!

⑦其实,每个父母心里都住着一个会撒娇的孩子。当儿 女一天天长大,臂膀变得坚强,能够为自己甚至为家人遮风

挡雨时,父母心里潜藏的孩子似的天性就会激发出来,会把

自己最柔软最脆弱的一面展现给你。因为在他们眼里,你已 经成为他们最信赖的依靠,他们也深信,你会像他们爱你那

样爱他们。他们愿意在你面前撒娇,是想得到你的体贴、关

爱和安慰,正如你小时候赖在父母怀里撒娇,毫不设防地把 自己的肚皮坦露出来,那是因为你知道,父母会给予你最周 全的保护。

⑧现在,该我们给父母以保护了,你准备好了吗?

(《辽沈晚报》2017.11.4)

15

1.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 分) (1)本来好好的母亲却似乎一下子眼泪汪汪了:“这药真的 ....

16

很苦,我不想吃。” (2)父亲的话让我有点哭笑不得,伤口缝合处只剩下一条浅 浅的印痕了,能有什么....事情呀。 (1)“眼泪汪汪”写出了母亲不愿意吃药时撒娇的情态。(2) “哭笑不得”一词准确写出我对父亲过分在意自己的伤口而 表现出的撒娇不理解的情态。(共 4 分。每题 2 分) 【解析】解答此题,分析题干可知考查词语的语境意义,然 后细读句子所在的相关段落,在理解词语的本意的基础上

(“眼泪汪汪”指眼中饱含泪水。形容人十分激动或悲痛,“哭 笑不得”指哭也不好,笑也不好,形容很尴尬。),抓住词语 所在段落中的关键句子来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眼泪汪

汪”抓住句子“吃个药怎么这么麻烦?有病不吃药能好吗? 我有点急了,年纪大了还不重视身体,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怎 么办?怎么越老越像孩子了呢!”可以体会母亲不愿意吃药时

撒娇的情态;“哭笑不得”抓住关键句子“我爸这是怎么回事, 没事老盼着自己有问题干嘛!”进行体会。),最后用自己的语 言合理表述即可。

2.根据文章情节的发展,请在第②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我”

此时的心理活动。(1 分) 母亲现在的表现可不就是我小时候的样子吗?她是在对我撒 娇呀!(共 1 分)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此题考查心理描写的补写,答 题方向在文章第②段,然后细读这一段,抓住补写句子前的

句子“年纪大了还不重视身体,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

怎么越老越像孩子了呢!”“正欲发火的我突然愣住了,也在 瞬间释然”,可知补写时主要围绕对母亲前面不吃药行为的理 解入手。

17

3.结合文意,说说你对选文第⑦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2 分)

18

这句话告诉我们父母也有最柔软最脆弱的时候,他们最想得 到儿女的体贴、关爱和安慰。(共 2 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然后

细读这句话,抓住关键词“撒娇”,结合文章中叙述的两件事: 母亲生病了不想吃药、父亲动了小手术怕痛,抓住这一段中

的关键词句“父母心里潜藏的孩子似的天性就会激发出来,

会把自己最柔软最脆弱的一面展现给你”“他们愿意在你面前 撒娇,是想得到你的体贴、关爱和安慰”进行理解。

4.文章以“父母也会撒娇”为题可谓独具匠心,请简述这个

标题的妙处。(4 分) 强调了父母也渴望儿女的体贴、关爱和安慰;奠定了全文的

感情基调;作为文章的叙述线索;暗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标题新颖温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共 4 分。每点 1 分)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此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然 后细读全文,明确文章主要叙述了母亲生病了不想吃药、父

亲动了小手术怕痛两件事,告诉我们长大了要正确对待父母 的信赖和撒娇,给他们体贴、关爱和安慰,最后分析题目,

可以发现“父母也会撒娇”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对象,是文章

的叙事线索,“撒娇”一词暗示了文章的主旨,同时题目新颖 别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5.请简析第⑥段在全文中的表达效果。(2 分)

回忆父亲年轻时的坚强,与现在父亲的矫情形成对比,凸显 父亲的示弱是一种撒娇;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共 2 分。每点 1 分)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此题考查文章段落的作用,然 后细读这一段,明

19

确这一段主要运用插叙的方式,通过具体

事例交代了父亲是一个坚强的人,与上文父亲的矫情形成对

比,从而凸显“现在父亲却在我面前‘示弱’,这是另一种撒

20